《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5考点4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5考点4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课件新人教版.ppt(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4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内容的评价,包 括 意 象 评 价 和 情 感 倾 向 评 价 ; 三 是 作 者 观 点 态 度 的评价。从高考命题来看,“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某一个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
2、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题型1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解读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作者登楼为什么会老泪纵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可从个人经历(年老多病、孤舟为伴)和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两方面分析。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景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答案
3、:本题可从个人经历(年老多病、孤舟为伴)和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两方面分析。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景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解析:诗歌开始四句“溪行衣自
4、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记录了游览过程,写了诗人眼中通泉地暖境幽的特点,此时诗人看到美景心情是愉悦的。“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中“登顿(且行且停)”“欹倾(道路崎岖)”暗示了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诗人直言飘零他乡的哀痛。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诗歌写于762年,结合孔子、王粲典故的运用,可知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题指津设问设问方式方式1.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
5、者怎样的感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3.这首诗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这首诗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4.4.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解题解题步骤步骤第一步第一步: :抓诗歌题目抓诗歌题目, ,确定题材确定题材, ,感知情感趋向。感知情感趋向。第二步第二步: :根据诗句描述内容根据诗句描述内容, ,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三步第三步: :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
6、志向。答题答题模板模板这首诗写了这首诗写了( (具体分析具体分析) )内容内容, ,抒发了抒发了( (内容内容) )情感。情感。巩固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军中乐刘克庄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C.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
7、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麋捕鹿”表现了将军的自以为是,盲目轻敌。D.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人。解析:B“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错,诗题虽为“军中乐”,但军中乐的,可不是广大的兵士,而是将军。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诗中通过对南宋军队现状的逼真刻画,无情地嘲讽了南宋将军玩忽职守、纵情享乐的丑恶嘴脸,对广大士兵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揭示出南宋军队屡战屡败的深层社会原因。答案:诗人表达了对“将军”不顾边境安危和士兵死活、一心贪图享乐的丑恶行径的强烈愤慨,同时对戍
8、边士卒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题型2评价观点态度考点解读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评价是在分析概括之上的审视,允许有自己的看法。高考试题中,对此考点的设题相对少一些。但同样是难点,有必要给予适当的重视。巩固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9、,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于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表明作者无可奈何的感慨,有人说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有什么看法?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在经历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观点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答案:(1)这是词人表达自己徒有壮志,空慕英雄,对生命短暂、功业未成的感伤;(2)这是词人渴慕历史英雄,急切希望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之情;(3)这是词人经过官场沉浮之后,表现出的一种归隐避世之情;(4)这是词人表达自己被贬谪,远离京城,不知前途何处
10、的迷茫之情。 (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 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解析:苏轼一生饱受贬谪之苦,但因为他深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浸润和影响,始终以旷达乐观的情怀坦然相待。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一是结合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特征,二是要结合本诗的内容,三是要回答本诗所表现的苏轼的“人生态度”。苏轼身在“天涯万里”,
11、宦海漂泊,人生遭受重大挫折,但儒道释三家给他提供了坦然乐观的精神支柱,加上黎族百姓的热情相待,他感到了无限的欣慰,仿佛进入了曾点曾经描述的礼乐之治的盛世。从中可以体会到苏轼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解题指津设问方式设问方式1.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谈谈你
12、的看法。谈谈你的看法。2.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3.3.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 ?你是如何评价的你是如何评价的?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第一步第一步, ,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二步第二步, ,结合诗歌内容说明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结合诗歌内容说明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 答题模板答题模板( (亮观点亮观点),),这首诗写了这首诗写了( (具体分析具体分析) )内容内容, ,写出了写出了( (结合诗歌内容和他结合诗歌内容和他人评价分析概括人评价分析概括) )的人生态度。的人生
13、态度。巩固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但自己虽遭严惩亦无怨无悔。B.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C.尾句写作者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
14、“好收吾骨”作结。语中含酸,透露出为国言事,却落入穷途末路的悲凉和绝望。D.本诗有“文”的特点,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现了诗美,又不失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解析:C此联在章法上,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理解为穷途末路的悲凉和绝望不妥。2.有人评价此诗颈联“纯作景语”你认同吗?为什么?解析:答题时,先说出自己是否认同此诗颈联“纯作景语”,然后结合颈联具体内容分析自己为什么持有该观点。本诗的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这一联不是纯作景语,而是借景抒情,是借助眼前之景来表达诗人对亲人、对长安、对朝廷的眷恋之情。答题时先点明不认同颈联“纯作景语”这一观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陈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答案:不认同。颈联借景抒情,写出了“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艰险,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无奈“马不前”的景象,景阔情悲,蕴含深广。“云横”一句写出了作者贬谪路上的行路之艰和思乡之悲。“雪拥蓝关”一语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环境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长安、对朝廷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