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0《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1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0《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10).ppt(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课文,准确默写课文;2.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常识;3.掌握常用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 法;4.能够顺畅地翻译句子;5.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 己;6.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端正学习态 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知识链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包括诗经书经礼记周易春秋,论语 论,编纂。语,语录。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多年里,论语一直
2、是儿童的必读书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足见其影响之大。,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大力宣扬“仁爱”学说,教育教学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整理了诗经书经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与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孟子(他继承了孔子的核心思想,并发扬为“仁政”,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并称“孔孟”,其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课文串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词语解释,子:先生,这里指孔子。而:表顺承,然后(不译)。时:按时。习:复习。之:代学过的知识。亦:也。说:通“悦”,愉快。乎:表反问的语气词,吗。朋: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从。知:了解。而:表转折,却。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句子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第一章解读,第一章主要谈了三方面问题: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态度。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
4、对于交友,要与志同道合的人为友,朋友的来访不仅可以增进友谊,还可以互相切磋学问,学习交流,共同提高。这就是交友的乐趣。 对于为人,要心胸开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要因自己的才德不被他人了解而懊恼、沮丧,对他人心生怨恨。 这一章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成语积累,不亦乐乎:现常用来形容达到极点。,课文串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词语解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先生” 。 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为:替。谋:谋划办事。
5、而:表顺承,不译。忠:忠诚,尽心竭力。乎:表疑问的语气词,呢。与:同,跟。而:表顺承,不译。信:真诚,诚实。传: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句子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第二章解读,第二章中曾子强调每天都要从为人处世、朋友交往、学习方法三方面进行自我反省。 宋代朱熹认为,这一章重在讲为学,“传”是指受之于师, “习”则是熟之在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这一章充分体现了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成语积累,三省吾身:泛指多次或从各个方面自我反省。,课文串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6、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词语解释,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而:表修饰,不译。志:立志。于:在。学:指做学问。而:表修饰,不译。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知:知道,懂得。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从心所欲:随心所欲。欲:想要。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句子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且不会逾越规矩。”,第三章解读,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
7、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强调知识的积累;五十岁、六十岁是通达明辨阶段,指人对社会、道德、人生等有了一定的体察和认知,能够自然与社会、他人和谐相处;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阶段,人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 这一章告诉我们,人的道德修养是伴随人的一生的,需要我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成语积累,三十而立: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从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知识拓展,襁褓 总角/垂髫 豆蔻 及笄 加冠/弱冠 而立不惑 天命 花甲 古稀耄耋 期颐,课文串讲,子曰:“温故而知新
8、,可以为师矣。”(为政),词语解释,温:温习,复习。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的知识。而:表顺承,就(或不译)。知:领会。新:指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可以凭借。可:可以。以:凭借。为:当,做。矣:了。,句子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第四章解读,第四章重点讲学习方法,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果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并把这些传授给他人,才是真正的老师。,成语积累,温故知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
9、 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课文串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词语解释,而:表转折,却。则:就。罔: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而:表转折,却。则:就。殆:疑惑。,句子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第五章解读,第五章重点讲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学”与“思”应并举并重,不可偏废。 孔子认为,“学”是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关系。,课文串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词语解释,贤:贤德。哉:表
10、感叹的语气词,啊。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食:饭。饮:水。陋巷:简陋的小巷。堪:能够忍受。其:那。忧:忧愁。改:改变。其:代颜回,他的。乐:乐趣。,句子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第六章解读,第六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高度赞扬了弟子颜回坚持学习、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充分体现了颜回有志于学的坚定信念。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总要有一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再清苦困顿也要自得其乐。这其实也是孔子治学的原则和观
11、点。,课文串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词语解释,知:知道。之:指学问和事业。者:的人。好:喜好,爱好。之:指学问和事业。者:的人。乐:以为乐趣。,句子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第七章解读,第七章阐述的是求学态度问题,要求人们要以求学为乐。 就学习而言,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只要你把它当作一种乐趣,才能学得轻松,学好,做好。,课文串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词语解释,饭:吃饭。疏食:粗糙
12、的食物。饮:喝。水:冷水。曲:弯曲。肱:胳膊。而:表顺承,不译。 之:代胳膊。乐:乐趣。亦:也。其:这。不义:不正当的手段。而:表修饰,不译,且:连词,和。于:对于。如:像。,句子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第八章解读,第八章阐述的是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不义之财不可取。 孔子认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君子,不会每天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粗茶淡饭亦可让他们乐在其中。而且孔子特别鄙夷不义之财,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荣华富贵,就像过眼烟云一样。要求人们要以求学为乐。,课文串讲,子曰:“三人行,
13、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词语解释,三:泛指多个。行: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其:他们的。善:好。者:的方面。善者:优点,长处。而:连词,来。从:跟从,这里指学习。之:代“善者”。其:他们的。不善者:缺点,短处。 而:连词,来。之:代“不善者”。,句子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第九章解读,第九章阐述的是求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问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求学态度,意思是要向周围的一切人虚心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正确的学习方法:不
14、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弥补不足,这样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成语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指到处有老师,应虚心向他人学习, 取长补短。择善而从:选择好的而依从。指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课文串讲,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词语解释,川:河流。上:指河边。逝:流逝。者:时光(时间)。如:像。斯:这,指河水。夫:发语词,不译。舍:停止。,句子翻译,孔子站在河边望着滔滔的河水,感慨地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第十章解读,第十章讲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15、。孔子的慨叹意在劝告弟子要珍惜时间,勤奋求学态。,成语积累,逝者如斯:形容时光易逝。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形容夜以继日。,课文串讲,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词语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夺:改变。帅:主帅,统帅。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志:志向,志气。,句子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其志向。”,第十一章解读,第十一章阐述的是做人问题。 一个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成语积累,匹夫不可夺志: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 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课
16、文串讲,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词语解释,博学: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表并列,不译。笃:忠实,坚守。志:志向。切问:恳切地提问。而:表并列,不译。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思:思考,考虑。近:当前的事。仁:仁德。 其: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 。,句子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第十二章解读,第十二章是从“仁”的角度谈学习方法。 既要广泛地学习,又要牢牢地记住所学的知识。,重点词语,1.通假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古今异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饭疏食饮
17、水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许可、答应 古义:粗糙 今义:疏通,疏散 古义: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和热水,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 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 一瓢饮(动词用作名词)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意动用法) 饭疏食饮水(名词动用) 切问而近思(形容词用作名词),3.一词多义 而: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之: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乎: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其: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乐亦在其中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仁在其中矣从:择其善者而从之 七十而从心所欲饮:一瓢饮 饭疏食饮水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亦在其中矣 回也不改其乐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于我如浮云 逝者如斯夫知:人不
19、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五十而知天命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内容分析,本课所选的12章主要谈了四方面内容: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为人处世、道德修养。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时复习) 传不习乎(及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取长补短) 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广泛学习) 切问而近思(多提问多思考),求知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求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惜时勤学)为人处世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志同道合之人为友) 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尽心竭力)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待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信念坚定)道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心胸宽广)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提高修养)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安贫乐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重义轻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