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06-2020 年)年)文文 本本诸城市人民政府诸城市人民政府 二二一一年三月年三月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目目 录录前 言.1第一章 规划背景.2一、诸城市概况 .2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4三、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问题 .8四、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战略 .13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7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7二、规划目标 .18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22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的原则 .22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2三、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25第四章 耕
2、地和基本农田保护.30一、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30二、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31三、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33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I第五章 建设用地控制.34一、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34二、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35三、确保新农村建设用地 .39四、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40五、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1第六章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44一、保护国土资源生态环境 .44二、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4三、大力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45四、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46五、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47第七章 土地整治.48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4
3、8二、切实落实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 .48三、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 .48四、有效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 .50五、土地整治实施保障措施 .50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52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II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52二、一般农地区 .53三、林业用地区 .54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55五、独立工矿区 .56六、风景旅游用地区 .56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57第九章 乡镇土地利用控制.59一、各乡镇功能定位及主导用地方向 .59二、加强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62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4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64二、
4、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65三、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 .65四、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67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0前前 言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对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年)进行修订,编制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市保护和
5、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规划是全市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 规划通过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挖掘潜力,在全市形成一个资源集约、永续利用、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氛围。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以 2020 年为目标年,以 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规划范围包括全市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面积为 2151.36 平方公里。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一、诸城市概况一、诸城市概况诸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北纬354223至362105,东经 119019至1194356),东与胶州、胶南毗连,北与安丘、高密交界,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2006-2020 年)文本1西接沂水、莒县,南邻五莲。1987 年撤县建市,是全国综合发展实力百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诸城市地处沂沭断裂带东侧,以山相家(胶州市)郝戈庄断裂为界,横跨胶南隆起和胶莱盆地两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地形属胶莱冲积平原南部的潍河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为起伏较大的低山丘陵,有干谷状盆地。市境中部向北,系一大片波状平原,边缘有低山缓丘分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四季分明。境内因地形不同,各地域的气候亦有差异,南部低山丘陵为温凉湿润区,中部为温和湿润区,西北部为温暖半干旱区。诸城市的主要土壤类型是棕壤,占土地总面积的 56.5
7、5,分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 3 个亚类。境内河流众多,以潍河为最大,自成一系,汇集境内 35条支流,组成叶脉状水系,纵贯市境中部;其他较大的河流有渠河、百尺河、扶淇河、涓河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发现明矾石、沸石岩、钾长石、陶瓷土、瓷石、石榴子石、膨润土、重晶石、页岩、凝灰岩、河砂、粘土、金红石、透辉石、云母、建筑石材等 16 种矿产。诸城历史悠久。汉代置县,宋代称密州,是密州州治所在地。宋代大文豪苏轼曾任密州太守两年,在这里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千古绝句。诸城名人辈出。上古名君“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春秋七十二贤之一的公冶长,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清代体仁阁大学士、宰相刘墉等都是
8、诸城人。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涌现出了王统照、臧克家、王愿坚、陶钝、崔嵬、李仁堂等一批文化名人和电影表演艺术家。党的“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也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2诞生在这里。诸城又称“龙城”,地下恐龙化石蕴藏丰富,被誉为“世界之最”的鸭嘴龙化石就出土并陈列于诸城。诸城市总面积2151.36平方公里,管辖密州、龙都和舜王三个街道,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相州、百尺河、昌城、石桥子、辛兴、贾悦、皇华、林家村和枳沟九个镇及桃林乡。2005 年,总人口 1065157 人,其中,农业人口 702956 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66.00;非农业人口3
9、62201 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34.00。2005 年,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 207.52 亿元,同比增长 20.9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27.69亿元,同比增长 5.2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129.03 亿元,同比增长26.1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50.80 亿元,同比增长 19.9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19482.41 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工业立市”战略的推动下,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 2004 年的 14.8:59.5:25.7 调整为13.3:62.2:24.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农业上探索推行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和农业产业
10、化;工业上在全国率先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进而推进“四扩一调”和企业组织形式升级,加快了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大力实施为民服务联动工程,农村社区化服务,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全市经济从 1980 年到 1991 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到 1996年又实现了第三个翻番。2009 年,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410 亿元,同比增长 13%。实现财政总收入 40.4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24.6亿元,分别增长 23.8%和 20.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15 亿元,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3增长 22.6%。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
11、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 35 位。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一)上轮规划主要指标落实情况(一)上轮规划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上轮规划确定到 2010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目标为 120601.14 公顷,根据 2005 年土地调查结果,全市实有耕地面积 121974.89 公顷,比规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多 1373.75 公顷。上轮规划所确定的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107941 公顷,到 2005 年末,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07941 公顷,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上轮规划确定 19962010 年期间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 1
12、367 公顷,19962005 年全市实际补充增加耕地 3366 公顷,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的 246%。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上轮规划确定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扩大 1242 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实际增加了 1758 公顷,超出规划指标 516 公顷。上轮规划确定年城镇规模扩大控制指标为 2201 公顷,19962005 年期间,全市城镇用地规模实际扩大 808公顷,相当于控制增加规模的 36.71%。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轮规划确定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用地控制指标 489 公顷,19962005 年基础设施实际用地 1296 公顷,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的 265%。全市上轮规划
13、必须保证的重点工程用地八项,用地面积 150 公顷,19962005 年实际已有六项重点工程实施,用地面积 82 公顷。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4(二)上轮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二)上轮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后,对指导全市土地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果:1.强强化了化了对对耕地特耕地特别别是基本是基本农农田的保田的保护护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执行农用地转用审批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上轮规划确定到2010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目标为 120601.14 公顷,根据 20
14、05 年土地调查结果,全市实有耕地面积 121974.89 公顷,比规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多 1373.75 公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总负责,把基本农田分解到村、落实到地块,树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明确了“五不准”,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制度,确保了基本农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2.保障了社会保障了社会经济发经济发展展对对建建设设用地的基本需求用地的基本需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于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上轮规划确定全市 1997-2010 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242.32 公顷,保障了各类重点项目对建设用地的基本需求,为
15、加快全市城镇化进程、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用地保障。3.增增强强了按了按规规划使用土地和管理土地的意划使用土地和管理土地的意识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首次解决了土地利用和管理无规划可依的问题;土地管理法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规定,将各类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法定原则,奠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5划在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的龙头地位;政府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依据规划审批土地,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不予批准,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违法用地行为严肃查处,保证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4.确立了确立了规规划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宏划在土
16、地利用方面的宏观调观调控地位控地位规划确定了城乡建设发展规模和范围,对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和用地规模实行了总体控制,改变了建设用地缺乏总量控制、随意发展、分散布局的用地局面。规划引导城乡建设集中发展、集约利用,促进了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有效地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利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调控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参与宏观调控的力度方面大大加强。(三)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三)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1.对对全市建全市建设设用地需求和建用地需求和建设设用地指用地指标标来源来源预测预测不足不足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1242.32 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实
17、际新增建设用地 1758 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来源集中于农用地,对于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改造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认识不深。因此,规划目标仅仅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对于中小企业用地和农村居住用地的需求不能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经济发展。2.建建设设用地空用地空间间布局不尽合理布局不尽合理上轮规划在方案编制时过分强调刚性,弹性不足,对土地利用变化和建设发展的非均衡态势考虑不够,规划用地位置与实际项目选址要求不符的现象比较普遍,线状工程用地和一些工业园区用地尤其突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6出,导致有些乡镇建设用地区闲置,有些乡镇的规划建设用地区不能满足需求,不得不通过
18、局部修改规划来适应全市建设用地的需求。3.城郊城郊结结合部的建合部的建设设用地有蔓延用地有蔓延趋势趋势受土地级差收益、优惠措施和管理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城郊结合部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增长较快,远远超过城镇用地增长速度,建设用地有向城郊结合部蔓延的趋势。由于城市、城镇用地的效益和集约利用程度远远高于城郊结合部和独立工矿用地,建设用地向城郊结合部的蔓延,不利于土地利用集聚效益的提高。4 规规划适划适应应性不性不强强上轮规划在方案编制时过分强调刚性,弹性不足,对土地利用变化缺乏适应性。规划用地布局存在明显偏差,对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缺乏前瞻性。5.规规划划实实施的施的权权威性不高,威性不高,总总体控制
19、作用体控制作用发挥发挥不充分不充分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时间较短,社会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出现了规划的法律地位高,但在实施管理中的随意性却相对较大的现象。一些行业用地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发展目标、统计口径、基期数据、规划期限等方面不一致,在土地利用规模上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控制作用的发挥。三、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问题三、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问题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现状状根据全市土地利用二次调查结果及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核实,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为 215135.77 公顷,其中农用地 179047.33 公顷,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0、 年)文本7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83.23;建设用地 23719.23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1.03;其他土地 12369.21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75。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 121974.89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8.12%;园地面积 5972.41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3.34%;林地面积23389.64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13.06%;其他农用地面积 27710.39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15.48%。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 19069.03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80.39%;交通水利用地为 3783.73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5.95%;其
21、他建设用地为 866.47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3.65%。城乡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 13402.60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70.28%;城镇用地面积 5391.79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8.28%;独立工矿用地 274.64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1.44%。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 5289.85 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 42.77%;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7079.36 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 57.23%。2.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类类型以型以农农用地用地为为主,耕地占主,耕地占农农用地比重大用地比重大全市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农用
22、地 179047.33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83.23。其中耕地面积为 121974.89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68.12%,耕地中水浇地与旱地面积分别为 64941.28 公顷和57033.61 公顷,以水浇地为主。全市农业用地比重大,耕地面积多,质量高,是山东省重要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耕地保护具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8有重要意义。( (2) )农农村居民点占建村居民点占建设设用地比重高、分布分散,整治挖潜(挂用地比重高、分布分散,整治挖潜(挂钩钩) )潜力潜力较较大大全市农村居民点 13402.6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70.28%,
23、按国家和山东省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计算,诸城市农村居民点整治现状潜力为 2858.26 公顷,据预测,到 2020 年全市农业人口将达到40.22 万人。按国家和山东省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计算,到 2020 年诸城市共需农村居民点面积为 6030.25 公顷,低于现有农村居民点面积 8242.50 公顷,另外,农村居民点分布极为分散,许多农村居民点面积很小且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居住和生产条件差,因此,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较大。( (3)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程度较较高,后高,后备资备资源相源相对对不足不足全市的土地利用率为 94.25%,远高于山东省 89.06%的水平,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但
24、全市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7079.36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3.29%,土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自然保留地以荒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林家村镇、皇华镇、桃林乡、密州街道南部和贾悦镇西北部。3.土地利用土地利用问题问题( (1)人口迅速增加,耕地保)人口迅速增加,耕地保护护形形势势非常非常严严峻峻2005 年,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为 1.72 亩。未来一段时期人口总量将持续上升,预计 2010 年,总人口将达到 109.90 万人,到 2020 年将达到 114.90 万人。根据耕地需求预测,到 2010 年和 2020 年,耕地的需求量分别为 118777.69 公顷和 118970.39 公顷,这
25、与 2005 年的现状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9耕地面积十分接近。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和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的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亟待增加。( (2)随着国民)随着国民经济经济社会持社会持续续快速的快速的发发展,展,对对建建设设用地的需求日益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增长长,建,建设设用地的供用地的供给压给压力更加明力更加明显显2006-2020 年是我市城市加速发展阶段,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增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根据规划目标,到2010 年,全市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50%,到 2020 年将达到 65%,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带来城镇建设用
26、地和工业用地增长。同时,社会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城乡居民对生活、生产、出行的空间需求日益增加,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全市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制约,土地资源瓶颈更加突出,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 (3)土地)土地资资源存在低效、粗放利用的源存在低效、粗放利用的现现象,象,转变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更加迫切方式更加迫切与全省其他较发达的市县相比,我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仍存在差距,部分地区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个别产业园等建设用地利用低效、粗放。因此,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努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增强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
27、保障能力。( (4)行)行业业和区域和区域间间用地矛盾更加突出,用地矛盾更加突出,统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措施亟筹区域土地利用措施亟待加待加强强全市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行业、各区域土地利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10用目标的多元化,加大了调整和优化行业、城乡和地区之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难度。一些乡镇和部门已经或正在编制的城乡发展规划,规划建设用地需求总量已经大大超出全市土地资源的总体保障能力,未来统筹协调行业、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的工作难度加大。( (5)山区)山区乡镇乡镇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现现象象严严重,保重,保护护和改善土地生和改善土地生态环态环境任境任务务十
28、分十分艰艰巨巨我市南部山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中,有轻度侵蚀面积 72.72 km2,中度侵蚀 131.7 km2,强度侵蚀面积 39.81 km2,极强度侵蚀面积 15.48 km2,剧烈侵蚀面积 16.02 km2。强中度侵蚀区主要分布在位于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的皇华镇、林家村镇和桃林乡。4.土地利用和管理面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临的形的形势势( (1)城)城乡乡土地利用缺乏土地利用缺乏统统筹,二元用地筹,二元用地结结构构问题问题突出突出近年来全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促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并没有相应的减少。上轮规划确定 1
29、9972010 年全市居民点用地规模减少1756.70 公顷,在实际实施期间,农村居民点反而增加了 644.94 公顷。城乡土地缺乏互动的二元结构,不仅导致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投入不足,使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利用状况难以改变,同时也影响到城乡土地问题的整体解决,制约着城乡统筹发展。( (2)建)建设设用地大量增加,占用耕地用地大量增加,占用耕地现现象突出象突出1996 年至 2005 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占用了大量耕地。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11突出表现在城镇用地面积急剧扩大和建设占用耕地现象突出两个方面。城镇用地面积从 1996 年的 4619.50 公顷
30、急剧增加到了 2005 年的5391.79 公顷,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潍坊市平均城市化的增长速度;2000 年-2005 年建设用地扩大规模 1758.04 公顷,其中占用耕地面积高达 1641.00 公顷,占建设用地扩大规模的 93.34%。( (3)土地利用布局不)土地利用布局不够够合理,整体效益不高合理,整体效益不高我市的城乡建设偏重于外延发展,过多占用农用地,而内涵挖潜远远不够,集中利用程度低。山丘地区耕地面积不多,后备资源少,开发难度大,而工矿企业和村庄却多选址于河谷两岸或土地平整、交通便利、土层深厚、水源条件好的地方,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全市在 80 年代前后,盲目占用优质粮田、菜田
31、发展林果,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山区封山育林和发展林果业的成本很高,也使农民不愿意在山地、丘陵发展林果,占用了很多平原高产田。( (4)自然保留地量少且开)自然保留地量少且开发难发难度大度大我市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潜力有限,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潜力较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受传统生产方式、土地权属关系和财政投入及投资回报模式不明确等因素的制约,近几年开始启动,但进展缓慢。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7079.3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3.29%。自然保留地主要是荒草地,多位于距离水源较远或者坡度较大、土壤较为贫瘠的地区,开发投入大,收益低,导致地方政府、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较
32、低。( (5)土地利用的集)土地利用的集约约程度低程度低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12在已经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中,仍然存在着居民点用地闲置的现象,工矿用地布局分散,用地不合理,土地浪费现象仍然严重,规划强制性执行度不高,经济制约因素少,成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四、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战略四、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战略(一)经济发展战略(一)经济发展战略1.经济经济社会社会发发展面展面临临的机遇的机遇诸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和乡村城市化试点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全市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较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
33、力较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潜力巨大。工业结构日趋完善,骨干企业群体优势明显,品牌经济格局初步形成。诸城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结点城市,具有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公路四通八达,胶新铁路和青莱高速公路横贯诸城市,潍坊至日照高速公路也即将开工建设,潍坊至日照快速轨道项目已初步列入山东省东部地区交通规划。预计规划期间,我市仍将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持续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 2.区域区域经济发经济发展展战战略略( (1)加快推)加快推进进新型工新型工业业化化进进程程 围绕建设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产品为重点,
34、优化升级汽车、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三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13大主导产业;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家具木器、新型建材和绿色包装六大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大投入,膨胀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运作质量,努力打造蓝色经济配套基地和胶东半岛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 (2)加快)加快发发展展现现代代农业农业努力打造“诸城农业”品牌,重点围绕“三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畜禽养殖、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科技型龙
35、头企业。( (3) )积积极极发发展服展服务业务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人文等优势,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数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不断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培育壮大扶淇河联体市场、西外环联体市场和舜王新区市场三大骨干市场群,加快膨胀发育一批粮油、瓜果、蔬菜、畜禽、苗木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驻地,规划发展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商贸城(园)。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4)推)推进进城市化城市化进进程,建程,建设设半半岛岛城市群中的大城市城市群中的大城市以建设半岛城市群中的大城市为目标,按照规划、建设
36、、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原则,加快道路、通信、文化、卫生、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主动接轨半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14岛城市群,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建设成半岛城市群中的大城市。( (5)加快建)加快建设设社会主社会主义义新新农农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大财政、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民居住生活社区化。( (6)加)加强强生生态环态环境保境保
37、护护,改善人居,改善人居环环境境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生态体系。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防止区域生态恶化。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尽快建成“全国环保模范城”和“全国卫生城”。(二)土地利用战略(二)土地利用战略诸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重点中心城市。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于有利于诸城市接轨青岛,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结点城市。诸城市是潍坊市重要的经济发达城市之一。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于巩固我市在潍坊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实现一个中心,两条发展轴,五个经济区的城镇化体系,最终实现完善的城镇体系网络,完备的基
38、础设施,合理的城市布局,优美的生态环境,形成现代化的中等城市。以恐龙文化为主题,打造龙城旅游文化品牌,形成一个环境优美、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15经济强势的“宜居”城市。以国家农村社区建设示范为契机,建设具有诸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土地保障。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16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遵循“五个统筹”的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二)规划(二)规划原则原则1 严严格保格保护护耕地特耕地特别别是基本是基本农农田田 坚持以保护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