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模型的心理学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性思维模型的心理学基础.ppt(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创造性思维模型的心理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 Hhttp:/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得到四种理论的支持:即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两种意识相互作用理论,二维复杂性理论和 双轨加工理论。,创造性思维模型的心理学基础,一、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 二、两种意识相互作用理论 三、二维复杂性理论 四、双轨加工理论 五、总结,一、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两种思维形式的相互支持、相互依存原本是指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之间的相互支持与相互依存。由于空间结构思维根据思维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两类,所以上述两种思维形式之间的相互支持与相互依存可以扩展为下面两对思维形
2、式之间的相互支持与相互依存: 1、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2、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一、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1、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依存关系(1)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离不开事物的表象 语言的形式结构若不与表象结合将不能表达任何思想 语言虽然有音韵、响度、节奏和符号序列长短的变化,但是这种语言形式的变化是很有限的,若不与表象结合,仅靠语言本身的这种有限变化将不可能建立起复杂的语义体系。在这方面,语言和音乐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语词在句子中只是简单的线性排列,而乐曲可以有和声、二重唱、多重唱以及各种不同的旋律和多种乐曲的配合及变换。,一、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1、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依存关系(1)基
3、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离不开事物的表象 语言的形式结构若不与表象结合将不能表达任何思想 音乐的形式结构是丰富多样的,这种音乐的形式结构本身就具有表达各种复杂思想和激发各种情感的能力,而语言仅仅依靠自身的形式却作不到这一点。语言的声音之所以听起来美妙、动听,能使人产生共鸣完全是由于人们从其中的语音符号(或文字符号)联系到它所要表达的事物表象,是表象赋予语言概念以具体的含义。 表象(尤其是视觉表象)既能为客体或事件提供具体、直观的三维形象,又有明确、稳定的实在意义。所以语言绝不能脱离表象,脱离表象的语言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符号串。,一、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1、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依存关系(1)基于言
4、语概念的逻辑思维离不开事物的表象 任何抽象的言语概念也是来自具体事物的表象 例如“深奥”一词,本来是个表示思想、理论高深的抽象名词,但是,表示理论高深的“深”与表示水井具体深度的“深”不论在中文还是在英文中都是一个词(英文都是depth);英语中的“深奥”是profundity,原本来自拉丁文fundus(基底,最底下),思想的“深”是无形的、不可捉摸的,如果不借助物理深度的直观视觉表象,就无法想象。阿恩海姆还列举了这一类的许多事例:“一种论点可以被说成是尖锐的,各种理论之间可以是和谐的或冲突的,一种政治气氛可以是紧张的,一个政权可以是腐败的甚至发出恶臭。总之,人们能够依靠自己的感觉为一切抽象
5、概念提供它的知觉等同物(异质同构物),因为这些观念最初都是从感性经验中引申出来的。”,一、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1、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依存关系(2)基于事物属性表象的形象思维离不开言语概念 言语概念可为每一种表象提供一个明确清晰的符号 一般说来,直接从知觉中获取的各种事物表象均处于一个连续、统一的客观世界(主要是视觉世界)之中,各个表象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表象的这种模糊性、对于表象的加工(不管是分析、综合还是抽象、概括)是不利的,严密的科学思维要求对事物进行清晰、明确的分类,而基于语言的概念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为每一种表象提供一个清楚而确定的符号。在这种场合 “语词概念就象一个个指针,将那些有
6、意义的峰尖从绵延地平线的山脉轮廓中突现出来。” 虽然这些“指针”只是一些符号,却大大有利于思维过程对表象的区分和识别,也就大大有利于对表象的加工。,一、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1、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依存关系 (2)基于事物属性表象的形象思维离不开言语概念 言语概念可用于表征每一种表象的不同抽象水平 关于这个问题,阿恩海姆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我们可以把同一个生物称为动物、哺乳动物、猫科动物、一只家猫或老猫约茜等等。这各种抽象水平不是随意选出的,它取决于特定情境所需要的抽象水平。举例说,如果房子里有老鼠,需要一只猫来捉拿,这里所说的猫没有专指哪一只,只要是猫就行。但如果说要老猫约茜捉拿 ,就表
7、明不是指其他的猫。这意味着,观察一个物体时的抽象水平在知觉阶段便已表现出来。”只靠表象将无法区分这种不同的抽象水平,只有用言语概念才有这种可能。,一、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1、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依存关系(2)基于事物属性表象的形象思维离不开言语概念 言语概念便于表征事物表象之间的各种关系 人们可以形成关于各种不同事物的表象,但是若无语言的帮助,则难以表达出各种表象之间具有何种关系。例如, “狮子属猫科动物”或“狮子属哺乳类猫科动物”这样的句子,则能帮助我们清楚地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类属关系。还有,说到“张三”和“李四”可以唤起我们关于这两个人物的表象,这两个表象是彼此独立的,仅从这两个表象看不出
8、他们之间有何关系。但是“张三是李四的老师”这个句子则能明确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 上述三方面的事实说明,以事物属性表象作为思维材料的形象思维,如果希望能更确切、更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简单粗糙地作出这种反映),它就离不开言语概念的帮助和支持。,一、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1、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依存关系 (3)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支持 从以上分析可见,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材料,都在很大程度上与对方的思维材料相关: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要有形象、直观的事物表象作为内涵,才能使思维内容有血有肉,具有活力;而基于事物属性表象的形象思维也要靠言语概念的帮助与支持,才能使表象
9、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从而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可见,这两种思维本身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理想的逻辑思维应当是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的生动的理性思维,而不是象传统观念那样干巴巴的纯理性的、与具体事物完全无关的抽象思维;理想的形象思维也应当是具有抽象性与概括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高级理性思维,而不是象传统观念那样只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而不具有抽象性与概括性)、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低级感性思维。,一、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2、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依存关系 只要将上述“属性表象”稍加扩展,使之能包括空间关系表象在内,那么,上述第一个命题(即“逻辑思维离不开事物表象”)和第二个命题(即“基于事物
10、属性表象的形象思维离不开言语概念”),以及第三个命题(即“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对于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来说也是成立的。 例如,在形象思维情况下为了证实第二个命题而提出的三个论点(言语概念可为表象提供明确清晰的符号,可以刻画表象的不同抽象水平,以及便于反映表象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对于直觉思维情况也是成立的(只需把其中的事物属性表象看成空间关系表象即可)。特别是涉及复杂空间关系的情况(例如关系中含有子关系,或要考虑不同关系之间联系的场合),言语概念描述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2、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依存关系,(a),(b),对一位因一氧化碳中毒导
11、致脑部两侧枕叶受损病人所做的实验,也可为上述结论提供佐证。实验中要求病人把一张卡片正确地插入一个圆柱体的窄槽中。该圆柱体上窄槽的方位随圆柱体摆放的位置而变(参看图a),当槽的方位和病人手持卡片的方向如图a所示(两者互相垂直)时,病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卡片正确地插到槽中去她不知道应当把自己手持的卡片由垂直位置调整到水平位置以适合槽的要求。但是当病人一旦被告知应如何调整其卡片位置后,病人便能毫不迟疑地把卡片位置立即转过来并正确地插进去(见图b)。这个实验清楚地表明,病人的空间定位能力是正常的,否则不管如何指导都不可能自主地把卡片正确插进圆柱体的槽中。病人开始时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她脑部受损后失去了运
12、用言语概念对卡片位置与槽位置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的能力(她不知道在图a的情况下,二者位置相互垂直,即彼此关系不匹配),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病人一旦接受了言语指导,便能立即完成所要求的作业。这是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对空间关系作业(属于简单直觉思维)有支持作用的神经生理学证据。,二、两种意识相互作用理论,两种意识是指显意识与潜意识。前面已经指出,在非随意创造思维过程中所说的“显意识”是指时间逻辑思维(因为这种思维的加工过程自始至终都可以被觉察到,而且思维主体可以用言语把这一加工过程描述出来);潜意识则是指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中的高级阶段“创造想象”阶段和“复杂直觉思维”阶段。 1、两种意识相互作用
13、理论的基本内容 2、相互作用理论与其它相关理论的比较,二、两种意识相互作用理论,1、两种意识相互作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中两种意识的相互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步骤:显意识激励,潜意识探索,和显意识检验 步骤1:显意识激励 由时间逻辑思维(在环A)对当前创造性目标进行分析,通过这种逻辑分析可以确定,为实现该目标所应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即主题,再将主题作为当前加工指令去激励潜意识思维(在环B 或环C)。,二、两种意识相互作用理论,1、两种意识相互作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步骤2:潜意识探索 潜意识探索是在创造想象阶段或复杂直觉思维阶段进行,探索所用手段是“横纵思维”加工策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潜
14、意识探索要反复进行许多次,每次都由环A中的显意识激励,并在显、潜意识之间形成多次循环。在潜意识加工期间, 环A尽管不知道环B(或环C)中潜意识加工的具体内容,但由于环B(或环C)中并无思维成果输出(思维加工的工作记忆区为空白),所以环A中的显意识, 仍可判断出当前加工指令的要求并未达到,因而将反复地发出同样的加工指令去激励潜意识探索(即每次发出的指令未作修改)。一旦环B(或环C)中有思维成果输出(不管是成品或半成品),这一轮潜意识探索即告结束,并转入下一步骤。当出现这种状况时,表明思维主体已开始发生灵感或顿悟。,二、两种意识相互作用理论,1、两种意识相互作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步骤3:显意识检验
15、由环A中的显意识思维对灵感或顿悟的成果作进一步的论证和检验。如果检验能通过,则整个非随意创造思维过程即告完成;否则,表明创造性目标尚未达到,应转向步骤1,并重复上述操作。 由以上分析可见,在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的显、潜意识相互作用过程中包含内外两个循环:内循环只在前两个步骤之间进行,这时在环A中的显意识指令尽管经常发出,但并不修改;外循环则在三个步骤之间进行,而且环A发出的加工指令有修改。应当指出,每次循环加工指令不修改是内循环的本质特征,也正是潜意识状态的本质特征。只有在外循环(步骤3)的显意识状态下,由于这时步骤2的潜意识状态已结束,环B或环C中的思维成果可以被觉察,才有可能根据这种觉察(并
16、与目标相比较)来修改加工指令,以调节与控制环B或环C中的思维过程。,二、两种意识相互作用理论,2、相互作用理论与其它相关理论的比较 关于显、潜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论,应该说不完全是一种新理论,早在沃拉斯的“四阶段创造思维模型”中就已隐含有这种思想,在刘奎林的“潜意识推论”模型中则更明确地提出了显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作用问题。我们认为这种理论的大方向是对的,但是目前在支持和拥护这种理论的学者中,对于显、潜意识的理解,以及对于显、潜意识相互作用机制的解释,都还存在许多分歧,有些观点实在令人难以苟同。为此,我们在建构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过程中对该理论作了较大的修改与补充,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17、)对显、潜意识的理解及定义不同 (2)对显、潜意识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不同 (3)对显、潜意识与左、右脑关系的理解不同,2、相互作用理论与其它相关理论的比较,当前国内外关于“意识”(即“显意识”)的理解五花八门,相应地对“潜意识”的理解也很不一致。但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和思维科学界对显、潜意识问题研究得比较深入并有一定理论水准的却屈指可数,其中较突出的应推刘奎林的“潜意识推论”模型。因此我们不妨以刘奎林关于显、潜意识的看法作为代表,与我们在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中所持的观点作一比较。,2、相互作用理论与其它相关理论的比较,(1)对显、潜意识的理解及定义不同 刘奎林认为,“可以驱使肢体并直接接受人体
18、各部(位)信息的为意识(或称显意识),一般说来不能驱使肢体但可以间接接受人体各部位信息的为潜意识。” 而我们则把意识(即显意识)定义为:“从狭义地说,意识是指大脑对空间结构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的觉察、调节或控制;从广义地说,这种觉察、调节或控制的对象还可包括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从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考虑,意识就是指对思维过程的觉察、调节或控制。 刘奎林实际上是把显意识定义为神经系统中与主管肢体运动有关的感知觉系统,把潜意识定义为神经系统中除主管肢体运动以外的所有其他感知觉系统。换言之,刘氏的意识系统等同于感知觉系统: 显意识是指, 主管肢体运动的感知觉系统; 潜意识则是指, 主管肢体运动以外的
19、所有其它感知觉系统。可见, 一切认知过程由于并不驱使肢体(运动),都将被排除在意识(显意识)范畴之外,这显然是不适当的。此外, “可以间接接受人体各部位信息的为潜意识”,那么,由于“间接”的意义很难界定,并可扩展,潜意识的范畴也就很难界定。,2、相互作用理论与其它相关理论的比较,(2)对显、潜意识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不同 刘奎林认为,显、潜意识的相互作用是由于“显意识将所追索的课题作为指令性信息输送给潜意识后才开始的。这是灵感发生的前提,潜意识推论活动就是围绕着这条主线进行的。显意识发出的指令性信息传给潜意识后,由于自我意识的强烈要求,促使新输入知觉信息与已有经验知觉信息的同构活动加快,从而得到
20、潜意识推论后(的)新信息 。这种整合后的新信息,又反馈到显意识。显意识对反馈信息常以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等形式进行综合分析。鉴别后如不符合要求,则又以新的指令性信息输送给潜意识,如此往复多次,一旦合目的推论结果涌向显意识,便表明灵感迸发了。”,刘奎林认为,显、潜意识的相互作用是由于“显意识将所追索的课题作为指令性信息输送给潜意识后才开始的。这是灵感发生的前提,潜意识推论活动就是围绕着这条主线进行的。显意识发出的指令性信息传给潜意识后,由于自我意识的强烈要求,促使新输入知觉信息与已有经验知觉信息的同构活动加快,从而得到潜意识推论后(的)新信息 。这种整合后的新信息,又反馈到显意识。显意识对反馈信息
21、常以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等形式进行综合分析。鉴别后如不符合要求,则又以新的指令性信息输送给潜意识,如此往复多次,一旦合目的推论结果涌向显意识,便表明灵感迸发了。”,而我们关于显、潜意识相互作用的认识则体现在由“显意识激励”“潜意识探索”“显意识检验”等三个步骤所形成的内外两个循环中(潜意识探索中又包含发散、联想、想象和直觉思维等环节)。刘奎林模型只包含一个循环,而且每次循环过程中指令皆被修改(“又以新的指令性信息输送给潜意识”),既然每次循环结束都能发出新指令去调控潜意识加工过程,这表明,“潜意识推论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可以被觉察、被调控的,因而这种思维活动根本就不是潜意识思维活动,而是地地道道的
22、显意识思维活动。可见,刘奎林的显、潜意识相互作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显、潜意识相互作用(仍是显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与我们在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中所阐明的、通过内外双循环体现出来的显、潜意识相互作用是名同而实异的两码事。,(3)对显、潜意识与左、右脑关系的理解不同 传统的显、潜意识相互作用论认为,显意识主要在左脑,潜意识主要在右脑。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把显、潜意识之间多种思维的复杂相互作用直接归结为左、右脑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观点。事实上,潜意识思维状态既可以在创造想象阶段发生,也可以在复杂直觉思维阶段发生。由于在九十年代初利用PET 和 MRI技术已经证明,形象思维主要发生在
23、左脑,直觉思维主要发生在右脑,即潜意识思维状态既可发生在右脑,也可以发生在左脑。因此,我们认为,把显、潜意识的相互作用视同于左、右脑的简单相互作用(即显意识在左脑,潜意识都在右脑的相互作用)是缺乏科学依据的。,2、相互作用理论与其它相关理论的比较,三、二维复杂性理论,1、一维复杂性理论 (横向复杂性理论)2、二维复杂性理论 (横纵向复杂性理论),三、二维复杂性理论,1、一维复杂性理论(横向复杂性理论) 关于思维对象的复杂性,传统理论只考虑一维,即一阶多元谓词的多元关系中诸因素之间的平行、并列关系,其复杂性水平用关系的“维度”(也叫“元数”)n表示。由于n反映的是平行、并列诸因素之间的复杂性,所
24、以也称之为“横向复杂性水平”。如前所述,这种n值的大小只能反映思维对象一般水平的复杂性,而不能反映思维对象的高水平复杂性,也不能说明潜意识状态之所以出现和潜意识探索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三、二维复杂性理论,2、二维复杂性理论(横纵向复杂性理论) 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中所采用的复杂性理论则是二维的:不仅考虑一阶多元谓词的多元关系中诸因素之间的平行并列关系(这时的复杂性水平用关系的元数n表示);还考虑二阶以上多元谓词(相当于复合函数)中多重嵌套的各阶之间诸因素的关系,这时的复杂性水平用高阶谓词的“阶数”(即多重复合函数中的嵌套“重数”)m表示。m值的大小可以反映思维对象的高水平复杂性,并可以用来说
25、明潜意识状态之所以出现和潜意识探索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由于m与纵向贯穿复合函数的“重数”相关,所以也称“纵向复杂性水平”。可见,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中的复杂性理论既考虑横向复杂性n,又考虑纵向复杂性m,也就是用m*n来表征思维对象的复杂性(而不是只用n或m),所以被称为“二维复杂性理论”。 此外,我们还为解决这类问题提出了 “横纵思维”心理加工策略。这种策略不仅可以较好地说明灵感或顿悟的发生过程,且对非随意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指导意义,所以,建立在二维复杂性理论的基础之上是这种创造思维模型的重要特色。,四、双轨加工理论,双轨加工理论是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的主要理论基础,因为正是这个理论为创造性思
26、维过程提供最适当的心理加工方式。从整体上看,这一加工方式具有“环形、非线性交互作用”的特征。 1、环形 2、非线性 3、交互作用 4、双轨加工过程,四、双轨加工理论,1、环形 所谓“环形”,是指非随意创造思维所涉及的三种思维形式(即时间逻辑思维、创造想象思维和复杂直觉思维,在非随意创造思维的心理操作模型中分别用环A、环B及环C表示),其相互作用过程是环形。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环形是指环A与环B之间(或环A与环C之间)组成的闭合环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环A、环B与环C之间的闭合环路。,四、双轨加工理论,2、非线性 所谓“非线性”,是指在上述闭合环路中的加工路径并非只有由ABA(或由ABCA)这
27、一种,而是有以下多种可能的选择: ABA ACA AB进入潜意识状态 AC进入潜意识状态 ABCA ACBAABC进入潜意识状态 ACB进入潜意识状态 式中的点线()表示环B或环C中的思维过程未能产生预期的思维成果(其思维加工的工作记忆区为空白),所以没有输出信息返回至环A。换言之,这时在环B或环C中的思维过程将中断这就是所谓“潜意识状态”。每完成一次AB(或 AC,或 ABC,或 ACB)就是完成一次“潜意识探索”(即显、潜意识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步骤2)。由于加工过程中并非只有一条或两条单一方向的线性路径,而是有上述多种可能的、不同方向的路径可供选择,所以是属于非线性加工。,四、双轨加工理论,
28、3、交互作用 所谓“交互作用”则是指非随意创造思维所涉及的显、 潜意识之间的交互作用,如上所述,这种交互作用具体通过内、外两重循环和三个步骤来实现。,四、双轨加工理论,4、双轨加工过程 应当说明的是,在出现潜意识探索的情况下,由于 环B或环C没有输出信息反馈至环A,因而这时并未构成闭合环路。在这种情况下,潜意识探索过程之所以能被不断地再次激发、反复进行下去(直至灵感或顿悟出现为止),完全是环A中显意识的主动性所为当环A发出加工指令后,经过一段时间环A中的显意识将进行主动检查,若发现没有来自环B或环C的反馈信息,环A就会再次发出同一加工指令(与前一次相同的未曾修改的指令)去激励下一次的“潜意识探
29、索”;然后,过一段时间环A中的显意识又会主动去进行检查,如果还是没有反馈信息,则再次发出同一加工指令去激发潜意识探索,。如此继续下去,直至环B或环C中有成品或半成品的思维成果输出为止。 从整体上看(即从三种思维形式的相互作用看),非随意创造思维的加工方式是环形非线性交互作用,但是若从局部看,例如仅从环B或环C这个环节上看,则是“串并存、线性加工”。将上述“整体”与“局部”两个方面的加工方式结合起来,就称为“双轨加工”,对这种双轨加工方式进行具体阐述的理论就是“双轨加工理论”。,五、总结,由以上分析可见: “双轨加工理论”为整个非随意创造思维过程规定心理加工方式; “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由于非
30、随意创造思维是通过时间逻辑思维、创造想象思维和复杂直觉思维等三种思维形式实现的,在创造性思维结构中,这三种思维形式之间到底处于何种关系之中?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以及相互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将对这些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 “两种意识交互作用理论”则是以双轨加工理论和两种思维相互依存理论为基础,对非随意创造思维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灵感与顿悟的形成过程,作出比较科学的阐述; “二维复杂性理论”则是专门用于分析与处理高m值复杂性问题的理论,并为此提供心理加工策略,从而使创造性思维成为人人都有可能通过培养和训练来获得的能力。,五、总结,支持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的最核心理论 要达到创造性
31、的目标,离不开灵感或顿悟。因此阐明灵感或顿悟形成过程的“两种意识交互作用理论”就是支持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的最核心理论。这一核心理论涉及显、潜意识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并通过内外双重循环和三个步骤来具体实现,所以也可以把非随意创造思维的心理操作模型称之为“内外双循环模型”(Inside and Outside Circulation Model,简称Double Circulation 或 DC模型)。 支持非随意创造思维模型的最基础理论 上面是从灵感或顿悟的形成,即如何实现创造性突破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是从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加工机制(神经生理机制物质基础)考虑,那么,由于“显、潜意识交互作用”和 “二维复杂性理论”的运用均要依赖“双轨加工”,显然“双轨加工理论”就应看作是支持DC模型的最基础理论。,END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H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