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_刘晓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_刘晓峰.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生存能力 。 二 、 地理教学方法立足于生活 初中地理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时,应了 解学生:能否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地理问题;能否制订解决 理教学的效果要回归到生活中来 。 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生活中的 现象紧密结合 。 从实践中认识,再从认识回归到实践中,这是一个 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是理论上的认识, 但最终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落实到 问题的方案;能否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检验并解释结果 。 实践中来,真正达到理论指导实践 。 这就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定位: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解 决现实生活中问题,在评价教学
2、效果的时候,要看学生能否把现实 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地理问题,并要制定解决问题的相应的解决 方案,这已经给学生提出了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尝试从生 活中的现象出发,让学生关注我 们的生活世界,看看生活世界中 的问题哪些可以和我们课本中所学的知识相关,锻炼学生解决问 题的有效途径 。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 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 设想 。 三 、 地理教学效果回归生活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教学方法立足于生活,最终地 合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 校外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如学校的图 书馆 、 科技馆 、 博物馆 、 展览馆 、 气象台
3、、 天文馆等,这些都可以成为 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有效场所 。 平时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 走进 大自然中,大自然是地理教学最好的场所,在亲受大自然的过 程中,可以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 趣 。 如目前的全球变暖问题 、 人口问题 、 资源问题等都可以成为学 生的课程开发资源,教师都可以根据现有的或是目前社会发展的 热点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 生活中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的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学好地理, 解决我们的生活中所面临的问 题,进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丰县常店初级中学) !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 文
4、 /刘晓峰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原本沉寂的教学氛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呈现出了新的活力,但与 此同时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从小学语文教学入手,从教学理念 、 教学 方式 、 综合素养等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的转变,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在新课改理念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转变 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意识和习惯,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 、 探索 、 创新为目的的教学 模式 。 这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积 极
5、性,更全面地营造一种轻松且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 差异 。 而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的语 文教师带来了全新的 挑战 。 语文教师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完全主宰课堂的旧模式,在课堂 使课堂成为一个师生平等交流 、 共同参与的乐园 。 可以说,这是新 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一大亮点 。 二 、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达到一定的效果,就必须尊 重学情,尊重学生的实际,通过创设一些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 、 探 究和创新,使学生在逐步交流中不断进步 。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摆脱 教学过程中采取 更加灵活多样 的教学手段 , 努力让 学生成为课 堂 “ 一切为
6、了学生的分 数 ” 这个单一的目标 ,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 的主体,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 笔者认为,新课改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 、更新教学理念,以促进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不再是单调乏味的教师说课,学生也 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 首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 的主体地位 。 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只是教学 结果 。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适合他们的教学中有所收获,进而在 收获的基础上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 这就要求教师在小 学语
7、文教学中不仅仅注重课堂设计的形式,也要关注学生学习水 平和教学效果 。 其次,在教学理念上要强调教师仅是学生学习的参 与者 、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 具体来说,那就是 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灌输理论知识,而要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学 情境,注重联系学生实际 。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直接的课 堂演示 、 多媒体资源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给学生直观印 期发展为着重点 。 在这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 、 和谐 、 温 馨的学习环境,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关 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其感悟学习语文的快乐,充分激 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 例如,
8、在小学阶段不同的年级中,学 生的理解能力 、 知识积累程度都是有差距的,为此,语文教师在课 堂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情景的创 设,使学生更好地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明确学习目的,使不同层 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收获,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三 、 进行多途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课本知识,教课方式以教师教授 为中心,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 培养,致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 然而,现如今在 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手 段越来越丰富 。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所
9、学内容,采用 象,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 合理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 达到理想 2011 年 10 月 28 日 百花园地 新课程学习 161 的教学效果 。 其中,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是形式丰富 、 视觉冲击 力强,可以避免旧课堂中教室讲的太多,让学生感觉过于枯燥,从 而学习兴趣不高的弊端 。 四 、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新课改理念下做好自己的教学工 作,就不能继续墨守成规,而要经常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 也可以常常听一听其他教师的课堂,从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此 外,也 要进一步激发教
10、师的责任心和耐心,使之在不断改进教学的 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促进教师自身修养和 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 对于小 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 断提高自己 、 完善自己 。 在新课改背景下 ,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 师 “ 以学生为中 心 ” 这一教育核心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让学生 必须深刻把握新理念 、 理解并学习新理念, 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符合新教学模式所 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 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集体 备课,
11、每天及时与同组教师交流学情,及时完善自己的备课内容 。 要求的教育目标,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 语文课 上 “ 懂 ” 应让位 于 “能 ” 文 /曾林凤 语文课上 , 常听到老师问学生听懂了 没 有 。 为了让学生懂 , 很 多老师使出浑身解数 , 进行了不懈 的 “ 探 索 ” , 最后得出结论 , 要想 让学生懂就必须多讲 。 于是乎 , 许多语文 教师都爱上了讲 , 讲得天 昏地暗 , 但依然竭力讲深讲透 。 常听有的老师 说 , 喜欢讲文言文 , 不 喜欢上现代文 , 因为现代文没讲头 。 而文 言文 , 七八百字的一篇短 文 , 要讲
12、 三 、 四节课 。 一字一句 , 从含 义 、 词 性 、 用法到翻译 , 一直 讲 到学生全听懂了为止 。 可是,如果让学生把文言文读一读,问题就 出来了:学生读的磕磕绊绊,有的还读错句子;合上课本,让学生背 诗用吟 、 读文用诵,都是美读 。 这是把欣赏放在第一位,在欣赏的过 程中,渐渐领悟 、 理解了诗文的内涵和意境 。 现在一说到阅读,人们 往往把理解作为重点,把欣赏抛到了九霄云外 。 不能朗读,不算是 学语文;不能美读,就谈不上欣赏 。 总之,不能朗读就体会不到语 言 文字的妙处 。 学生的朗读能力越来越差,就是因为语文教学越来越 不重视朗读 。 尤其是到了高中,课堂上就很少听到朗
13、读了 。 怎么解 决这个问题?我想,教师范读很重要,教师的范读能培养学生对朗 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 有声有色的朗 一下,就更傻眼了,有的学生一句原文也背不出来 。 学生是听懂了, 读,会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品中优美 、 准确 、 富有表现力的 但是却不能正确 、 流畅地读,和文言文依然存在着隔膜 。 等到考试 语言尤其会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朗读者的态度 、 感情,这些都 时,需要把课内的知识转化为课外的知识,学生仍然是一筹莫展 。 会强烈地影响学生,容易使学生和教师发生感情上的共鸣 。 学生听 实际上,初中三年,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上对老师讲过的文言文都 能听
14、懂 , 然而由于不能诵读 , 不能背诵 , 不 能运用 , 学生文言文的理 解能力很差 , 到毕业的时候 , 对文言文的理 解 、 欣 赏 、 运用的能力 几 乎是零 。 老师一讲全懂 , 老师不讲 , 就什么都 不 “ 能 ” 了 。 那古人为什么能够把古诗文句信手 拈来呢?原因是传统语文 教学始终在读和背上下工夫 ,在 “ 能 ” 上下工 夫 , 并不 在“ 懂 ” 上下 工 夫 。 古人说的好 , 熟读唐诗三百首 , 不会做诗也会吟 , 就是一个证 明 。 现代语文教学反其道而行之 , 老师就是讲 , 力求讲深讲透 , 这就 导致了学生 是 “ 懂 ” 了却 不“ 能 ” 了 。 事实上
15、,语文教学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就 教师动情地读,会受到感染,也想读;慢慢也就养成了爱朗读的习 惯。 不论课上课下,学生拿到好文章就想读,读的很快乐,这就达到 开卷能读的目的了 。 提笔能写 , 是指既能写考试文 , 也能写生活文 。 后者才是目的 。 现在的学生能写考试文 的 “ 很多 ” , 能写好生活文的就很少 。因为在 考场上可以胡编乱造 , 可以嫁接拼 凑 。 我 曾见过一位学生 ,离考试 结束还有不到半小时 , 他的作文还是一片 空白 , 我很为他 担心 。 可 是,交卷时,他的作文纸上写了满满的 。 内容是什么,不得而知,但 分数肯定是要给他的 。 如果编的可以,还
16、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 凭着 是学生能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能不能真正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 。 几篇范文和小故事,学生就能造出考试文,这也算写,但不管用 。 而 张口能讲,开卷能读,提笔能写,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 生活文必须写得真实,要满怀激情,展示自己丰厚的底蕴,凸现自 张口能讲,是指学生的说话能力 。 语文教学的张口能讲,和生 活中的讲话是不同的 。 生活中的讲话是随意的,杂乱的,无序的 。 而 教学中的讲,是要求在公共场合讲,可是许多学生在课下能讲,但 在课堂上就不能讲 。 有的不敢站起来讲,有的即使站起来声音却小 得几乎听不见,有的讲了半天还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这些都说明缺 乏系统
17、而明确地训练 。 其次,讲的内容是自己思考的,有明确的观 点,有可信的证据,有现实的意义 。 最后是简明 、 得体,充满情感,符 合逻辑 。 做到这三点,才是真正地张口能讲 。 开卷能读,就是打开书本就能通畅 、 流利的读,读出感情 、 读出 气势 。 可现在许多中学生不能朗读 、 不会朗读 。 主要表现为读的没 有语气 、 没有语调 、 没有节奏 、 没有表情;有气无力 、 有声无情 、 让人 听了昏昏欲睡 。 美文需要美读,不能美读,欣赏就是大问题 。 古人读 百花园地 2011 年 10 月 28 日 己睿智的光芒 。 可现在的学生写作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字 不能规规矩矩地写 ,
18、词不能准确生动的用 , 选材不能着眼人文性, 立意不能注重独特性 , 不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 感 。 而语文教学就是 要把这 些 “ 不能 ” 训练 成 “ 能 ” , 使写作既能用在考场上 , 也能用在 生 活中 。 所以 ,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做到 :能写工整的汉字 , 能写文通 字顺的句子 , 能写真情实感的文章 , 能改词句不妥的地方 。 这样 , 才 算是做到了提笔能写 。 语文教学不能再 问 “ 懂不懂 ” 了 , 是到应该问 问 “能不能 ” 的 时 候 了 , 能不能 说 、 能不能 读 、 能不能 背 、 能不能 写 、能不能 用 。 只 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的跨越,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的 能力 。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小伊中学) 162 新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