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及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精神,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全市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关于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
2、精神,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全面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为主攻方向,围绕省市工业互联网“1-2-3-4-5”发展战略,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催化有效投入、拉动效益提升、促进产业集群集聚为手段,确立“工业互联网看省”新高度,形成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格局。(二)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着实夯实基础、提升载体、强化应用、深化服务和巩固生态等五项能力。到2023年,建成国内领先、功能完备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5G网络全覆盖;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建成国内领先、功能完备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工业互联
3、网平台在重点行业全覆盖,建成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不少于1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解析量和融合应用规模化增长;加快信息通信、数据集成分析等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突破一批工业互联网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建立完备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二、重点任务(一)夯实基础能力1. 加快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部署5G、IPv6、边缘计算、北斗云平台、量子通信等新型网络设施,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开展新型网络环境下的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和管理机制研究,加快新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深度应用。到2023年,建成5G基站3.7
4、万个,完成全市5G网络全覆盖,基础电信企业IPv6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实现5G、IPv6等在工业企业的广泛覆盖和深度应用,在重点行业打造2-3个5G全连接工厂。2. 加快企业内网改造升级。以提升高价值工业智能装备联网率和工业网络覆盖率为目标,加快部署窄带物联网(NB-IoT)、低功率物联网(LoRa)等,推动工业企业互联改造和产品服务互联升级。继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入车间、连设备”专项工程,持续开展“企企通”建设工作,全面推进高质量工业企业专网和车间局域网建设,加强生产各要素连接,实现生产设备广泛互联和数据流通。到2023年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打造10个企业内网改造
5、建设标杆。3. 加快构建标识解析体系。积极推进区域及行业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和运营,率先在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中开展标识解析试点应用,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深度整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标识解析行业应用,推广标识解析在智能化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优化管理、设备健康管理与故障预测等领域应用,推动工业标识数据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流通,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进一步清晰。到2023年,累计建设完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2个,标识注册数累计超过5亿,节点接入服务重点企业数超500家。(二)提升载体能力1.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平台、特定行业/区域特色型平台、特定技术
6、领域专业型平台建设,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光伏、生物医药等领域率先培育一批垂直行业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以业务为纽带的平台推广模式。支持重点企业创建国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平台数字化支撑能力,发挥示范引领和产业集聚作用。引导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试验平台,提高核心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能力。到2023年,培育若干国家级平台、一批省级重点行业特色平台,培育形成一批平台解决方案。2. 推动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工业企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商等联合打造“5G
7、+工业互联网”创新载体,加强对满足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健全5G行业应用评测体系,挖掘典型工业应用场景,深化行业示范应用,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到2023年,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区,打造1个以上省级“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遴选1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50个示范应用企业。3. 推进工业APP培育发展。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工业互联网化转型,大力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管理、虚拟仿真测试等工业软件。着力提升集成创新水平,形成一批面向特定工业场景和特定行业,具有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业
8、智能软件。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领域知识显性化、模型化和标准化,形成一批引领作用突出、示范应用性强的工业APP。组织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工业互联网基础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的关键技术攻关突破。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工业互联网芯片、传感器、远程数据采集模块、智能测控模块、智能联网装备等核心硬件产品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探索云网融合、确定性网络、IPv6分段路由(SRv6)等新技术部署。推动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形成一系列具备联网、计算和功能优化的新型智能装备,推动工业互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
9、三)强化应用能力1. 开展标杆工厂创建。支持企业加强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数据的应用,打造面向重点行业全产业链、制造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标杆工厂。探索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转型等制造业新模式,优化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内容,遴选一批市级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企业。到2023年,在细分行业领域培育打造 10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完成60家市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在重点行业领域形成20个典型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应用模式示范。2. 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计划。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需求场景,开发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
10、中小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加快中小企业工业设备联网和上云上平台步伐,实现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运维、销售、物流、库存等业务在线协同。创新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和工业APP融合应用技术与模式,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先进智能装备和系统,优化工艺流程与装备技术,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到2023年,全市新增1万家上云企业,重点面向中小企业创建1000家星级上云企业。3. 推动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动新兴技术与平台应用集成,培育一批新兴技术融合创新项目。探索新兴技术在质量检测、预测性维护、智
11、能排产、安全可信等细分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形成成熟的典型应用模式和创新商业模式。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园区专项行动,提供企业应用诊断咨询、评估评测、供需对接等服务,推动平台在重点行业落地。到2023年,分类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块链”示范项目。(四)深化服务能力1. 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依托全市“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引进和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赋能平台,在电子信息、光通信、纺织、装备、模具等行业试点推广优质解决方案和赋能APP。推进产业链上
12、下游企业上云用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大力发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垂直电商、柔性供应链等新模式,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梳理,制定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技术评估,建立关键节点谱系图、技术路线图、重点企业库,实现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精准化培育。到2023年,重点打造产业链平台,赋能10个销售过百亿的细分行业,形成100个赋能APP,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图谱。2. 精准构建应用服务体系。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据采集、网络建设、工控安全等技术支撑服务商的合作,建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推广行业解决方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开放云平台或成立独立云应用服务商,推动
13、建设市级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提升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协同、一体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先进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市(区)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产业,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到2023年,培育发展1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1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育2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3. 推动新一轮两化融合贯标。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本质贯标,助力企业打造两化融合新型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联手省、市优秀服务机构,推进省定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完成贯标任务,推动更多重点企业通过贯标评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宣传推广、现场交流、服务对接、
14、咨询诊断、人员培训等活动,同步提升两化融合贯标“质”和“量”。(五)巩固生态能力1. 加强生态圈建设。充分发挥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功能和作用,放大联盟的资源汇聚和倍增效应,深入开展行业交流,推动企业跨领域、跨行业的沟通与协作,带动全市工业互联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工业互联网产品制造、平台服务、工业软件等领域骨干企业,建设具有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和产业群。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培训,推广标杆示范建设优秀案例,提供创新孵化服务。构建政府、联盟、企业等多层次沟通机制,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分享。2. 加强区域合作。依托科创走廊,开展区域合作交流,融入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
15、,在政策互惠共享、需求对接、企业协同上云等方面与科创走廊城市区域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鼓励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投资落户,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与高校、大院大所等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产品研发与应用创新。推荐本地优秀企业申报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专业服务商,以及标杆工厂和标杆园区,发挥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跨区域协同作用,增强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带动作用。3. 加强安全保障。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工业数据和重点领域信息安全,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公共信息系统保护等,制定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规范和工作指南,出台实施细则、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定期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共建安全有序、互利共赢的网络
16、空间生态系统。培育工控安全试点示范企业,支持工控安全监测平台、服务平台、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设备、网络、控制、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市工业互联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的作用,推动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加快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优化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指导和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凝聚各级各部门力量,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各市(区)政府创新工作方法,加快组织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按照进度及时落实完成。(二)强
17、化政策支持加强对工业互联网的金融和资金支持,引导金融资本向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流动,围绕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和特色基地创建、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应用等重点方向实施精准扶持。鼓励各市(区)结合实际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实现市、区两级政策联动支持,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三)促进产融合作积极拓宽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融资渠道,推动市、县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支持全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搭建银行与企业交流平台和对接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提供精准信贷扶持。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发挥省投贷联动引导基金作用,为工业互联网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商上市融资。(四)推进人才建设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组织工业信息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搭建新理念学习平台、新技术交流平台、新模式合作平台,宣贯国家、省、市工业互联网政策,更新发展理念。引入国内顶级高校院所和专业培训机构,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基地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