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儿童叙事小说中的怀旧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当代儿童叙事小说中的怀旧主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当代儿童叙事小说中的怀旧主题论当代儿童叙事小说中的怀旧主题 摘要:怀旧往往是不带有功利性的,而是审美性的,对过去进行去芜存菁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当代儿童叙事中的怀旧作品,有单纯的记录往昔、沉浸于过去生活的,有的作品则仍带着现实的感叹,都体现了对过去的美好化认定。 关键词:儿童叙事;怀旧;精神探索 当代儿童叙事小说多进行的是理性化的叙述,反思与批判的意味浓重,然而怀旧主题描写则是感觉化的书写,显得个性突出。王安忆、余华、苏童、残雪等作家的童年书写多倾向于理性的批判与反思,而怀旧主题则认定童年的美好,这改变了众多童年书写中苦难化的色彩,而展现了亮色。代表性作品有: 第一,表现世俗力量与纯美梦想的
2、对立。荆歌的流光塔(人民文学1999年第3期)整体性地概括了这种对立感觉。作品感叹在城市的快速流转下人们对历史的遗忘与毁坏。幼年时“我”和伙伴们每天在流光塔中玩耍,爬塔,一层层,“我们”在塔顶找自己的家,梦想绕着塔飞翔。长大了,大厦挡住了家的住房,“我”和妻子幸福地生活在“水泥高楼的阴影里,高楼让我们看不到流光塔”。作家担忧的是到了儿子一代人对流光塔的历史又能记住多少呢?丁天的流(收获1995年第4期)感叹于世俗力量对纯美梦想强大的摧毁力。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刘军的生活流程:出生、青春期、高中毕业、待业当兵,最后在铁路摇小旗,交了女友却比自己强这一流程使刘军认识到自己从年少时的美好梦想已经走到了现
3、实的人生中,20几岁就觉生活无味了,看到了自己的无能。童年简单的愿望、美好的梦想在成年都丧失了。 有的作品描写了爱情与世俗的对立。童年纯美的爱情流失了,王小波的绿毛水怪(花城1998年第l期)、王璞的涨水那一天(收获1989年第3期)、郭平的西普里安波隆贝斯库(钟山1996年第3期)都描写了年幼时真诚而单纯的恋情,在长大后由于各种原因都不可获得了,表现出对纯情的向往。这些作品都传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感,其功能一方面起到了批判现实的作用。另一方面,作品中提出的问题往往也是人类永恒性的困惑。这些作品不是纯粹的怀旧,而带着现实反思精神,人们对于已经流逝的美好无法挽留,对于已经流逝的过去,己成为现实的现在
4、,或许只能以感叹的方式来表达,在既成的现实面前,原因已经无用探寻。“怀旧”意味着怀念己经逝去的事物,希望历史的车轮某种程度上的倒转,怀旧的梦想成为空中楼阁。人们总与幸福无缘,爱情总与婚姻分离,这是伴随着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常见的现象。 第二,表现工业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对立。立足于乡村或城市某一点上的儿童经受着文明变迁的后果,他们作为在城市与工业文明中成长的一代呈受着文明的负面影响。毕飞宇的马家父子(1997年)以父亲的眼光观看儿子的变异,表现儿子身上的都市移民下一代对于故乡的遗忘,反映人本源的流失。老马的祖籍在四川东部,后来到北京娶妻生子,但是老马坚持自己的四川人身份,他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一口四川腔挂
5、在嘴上,然而儿子却对这种语言知之不多了,也没有使用的兴趣。九層电梯(钟山1993年第6期)通过父亲“看”女儿的变异书写了城市生活的异化。猫生活在九层楼上,吃得很好但很瘦,也没有玩耍的空间,这使我想起小时家里的猫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背负学习的重压,同时也学会了虚荣。如果把流光塔中所描写的处于过去美好生活中的儿童与现在负担现代化苦难的儿童放在一个平面上来看,正显示了现在一代人的苦难生存。 作家对现代文明是采取批判态度的。毕飞宇的枸杞子在乡土的守恒与文明的变动中,运用了儿童眼光的独特性,由孩子看乡土与文明的关系。勘察船来到村子打石油,父亲和乡人做着有关石油的梦,然而勘探队在打不出油
6、后突然消失了。这次文明对乡土的进入没有带来希望与收获,而是破坏。以过去美好的生命对照当下被淘洗过的生命,从而形成对现实的批判。完全由城市文明孕育的童年、成长,与乡村文明发生着严重的断裂。拥有城市文明的优点,也严重地丧失乡村文明的优秀传承,这都给人以启示和警醒。 第三,审美化的展现原态童年。这类作品的突出特点是真实性与生动性。作品淡化现实的目的性,完全沉浸在童年岁月之中,真实生动地还原了往昔岁月,与上述作品以淡淡的、悲苦的诉说缅怀生活中己经消逝的美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主要包括处于另一时空之中的两种生活民间生活和家族生活。林希的吴三爷爷、菊儿姐姐进入童年的天津侯家大院,讲述家族故事,形成吴三爷爷
7、、菊儿姐姐的人物记;陈士濂的乌猫(人民文学1988年第9期)讲述家族内的斗争故事;管蠡的老捎马五味斋小说之一(人民文学1988年第2期)记述的是邻居捎马爷攒钱盖房子的波折故事;费爱能的糖篮(上海文学1989年第12期)记叙邻居应母娘对“放生”了的儿子的怀念;杨东明的三眼井(人民文学1982年第6期)描写了邻居寡妇三眼婆。 这类作品还具有快乐化书写的特点。由于排除了功利性,儿童不携带反思的使命进入历史,而是作为童年生活的讲述者存在,这时儿童叙事的精神探索功能则不再显示激进的格调,而是表现出日常生活的审美风格。这时,现实与过去对比之下的哀伤之感不见了,而是还原了快乐生活。总体来看,童年怀旧主题的特点为:在结构上采用今昔对比结构,“怀旧是人类的天性。那浩如烟海的典籍,那林林总总的博物馆,都是人类怀旧的杰作。人生每天都在创新,又每天都在怀旧,历史长着两双眼睛,一双向后,一双向前”。怀旧的基石是现实生活与过去生活的不同。在体验方式上,采用心灵体验的方式来关怀现实,而不是理性探索的方式。“怀旧”总是与感觉、回忆等相关,更体现为一种心理特征与精神现象。在创作意义上表现了对人性积极向上精神的坚持。梦想、纯洁、美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虽然流逝了,但仍是人类追逐的方向。 注释: 阿克塞尔:全球遍刮怀旧风,现代妇女,1995年,第2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