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7篇.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5745584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7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7篇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数学广角DD简单推理”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9页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一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

2、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整堂课设计成一节猜一猜、做一做的游戏课,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

3、的意识。 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重点: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取游戏引入、情境教学与谈话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

4、悦。 五、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试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想猜”中领悟 现平时,只要老师抛出“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样一句话,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急着要猜。可见“猜想”是学生们最乐意解决的问题。这节课引入环节。我就设计了让学生猜想,共分三个层次,先让学生“瞎”猜(即漫无边际地猜),学生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的答案的;然后在我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学生从中感悟到有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我的再次提示下,学生很快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从中领悟到了“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的。这个猜想环节为本课对顺利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领悟到逻

5、辑推理其中条件与结果的密切联系,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在“交流”中提升 这节课中,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理清信息,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关键的信息推理出某种结论。通过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想法,培养学生进一步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学生讲清思路之后,我又提出能不能用一种简洁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思维过程和结论呢?由此引出连线法,使学生明白原来自己的想法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出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思考的好方法。 (三)在“闯关”中内化 闯关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对课堂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猜

6、想并叙理从中内化了逻辑推理的来拢去脉、前因后果,体验推理的过程,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德育渗透与运用新知相结合 师:“下课离开教室的时候,我最后一个走,听课老师也不能第一个走。那应该谁先离开呢?真棒!跟后面听课的老师也挥挥手说再见吧!这一环节既巩固应用了所学新知,又渗透了文明礼貌的德育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谁来说一说什么是观察? 生: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的看。 师:说的真好

7、!观察就是让我们用眼睛仔细的来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本情境图1 师:淘气和笑笑他们也正在学习这一课,一起来看,(齐读:从不同的方向看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小霞和小宇他们是怎么观察的? 生:小霞在储钱罐的前面观察。 师:小霞看到了什么? 生:小霞看到了小兔子的眼睛、耳朵。 生:看到了小兔子的脸。(出示小霞说的话。) 师:小宇怎么观察的? 生:小宇在储钱罐的侧面,看到的小兔子的一直耳朵。 师:为什么只看到一只耳朵? 生:另一只耳朵被挡住了。 2、拿出一个储钱罐,模拟小霞和小宇进行观察。 出示:换一个方向看一看,说一说。 生上来观察,说:我站在储钱罐的后面,看到了小

8、兔子的尾巴。 师:为什么老师在储钱罐的后面却看到了小兔子的眼睛? 生:老师的个子高,那是从上面看到的。 师总结:我们在观察物体时,眼睛要与平视观察的那个面,要不然看到的就不是这个面,观察的就不准确了。 出示课本图2,小霞看到的是那幅图?生独立说一说。 3、小组观察 出示课本图3. (1)分小组:前后桌两人一组。 (2)观察要求:拿出储钱罐放在桌子上,先各自说一说你再上面位置看到了上面形状;两人在互换位置,进行观察。 (3)小组观察,说一说。 师:同一个物体,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形状不同? 生:因为我们站的位置不同。 师总结:我们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有可能不同。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1

9、9页1、2、3、4小题。 第4题:有部分学生有困难。 选一个学生当猫交警做出手势,让班里的其他孩子进行观察。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

10、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

11、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习。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

12、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平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1)、分一分: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B、你能用一

13、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下面的几种平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14、(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1、看图列式(课件)。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习纸上分一分)看算式分

15、一分。105=()153=()204=()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机动) 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122=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123=4(根) 把12根

16、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1212=1(根)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认识路线图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为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会用这些表示方向的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部分学生还曾在生活中见过,但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他们对于路线图并不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观察公交车站牌、游乐场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在情感态度方面,要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思考方面,要使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

17、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场景中运用八个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教学难点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意识,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处理。 在新授环节,教材呈现的公园里的四季亭、盆景园等场景是学生不熟悉的,我把公园平面图换成学生喜爱又常去的游乐场平面图,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欢快的音乐中展示一幅幅游乐场里人们欢快游玩的图片,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冲击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并以此很快引入新课。接着我借助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平面图,使学生了解要描述路线图,就要知道游玩景点、明确方向再确定路线,通

18、过认识小明和小芳的游玩路线帮助学生学会用八个方位词描述路线。对于个别描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方向板描述方向。 在练习环节,我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路线图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直接意义和作用,我拍摄了汽车上的行车路线图、街头路牌分别添加在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的前面。同时,在试上中发现学生对于书上的城市平面图没有感受,因此我把这幅平面图改成了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情况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得也会比较有兴趣,也让学生在模似情景中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环形车问题,由于学生并不都具有这方面的乘车经验,而仅根据教材中的简单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环形车的概念,因此我把这题融入

19、第5题的城市地图中。先让学生观察站牌,初步明白环形车的特点,再在地图中演示行车路线,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环形车概念。 新课标提倡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我采取了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的学习形式。小组活动是在新授环节,学生初次学习描述小明游玩路线时。小组交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放松地畅所欲言,各人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描述路线,学生在描述中相互补充,达到理解上的共识,并完善结论,再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寻找自己与他人在认识上差距。 在认识了公共汽车的路线图后,我按排了同桌互相提问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学生已有的乘车经验,学生的提问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如一

20、个学生提出需要转车的问题。个别学生对转车有经验,班上出现了两种答案,这时我是引导者,点拨、引导学生选择更合理的路线。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回答全班共享解决回答的策略,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自己解决了。 通过这节课学生学会了确定路线图的方法,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制定合理的路线,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学生已经学会直接比较长短与高矮,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用(文具盒、铅笔等)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经验。而数学中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计量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因此,本课作为计量单位的起始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发现学生在尺子上或测量物体时,都有接触

21、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测量物体,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并不清晰。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不知道怎么用长度单位,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来测量那么本课怎样让学生对以上这些理解清晰,体现其“起始课”的特质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方面,我们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厘米”这个单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怎样认识厘米,又怎样将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去。 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对以上的理解与思考,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过

22、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厘米”的重要性,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1.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采取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活动探究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说教学流

23、程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节起始课的作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掌握新知。第三环节:课后应用,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单见附件2) 比较一: 小红 小丽小红比小丽多2个 引出“单位”, 小强体会单位的重 小明小强比小明少3颗要性。 比较二: 小朋友的身高差,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并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掌握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四个层次进行展开。 1.认识尺子 尺子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特殊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子,看老师

24、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过复原尺子,使学生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组成部分:刻度线,数和单位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认识1厘米是本节课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学时首先明确告诉学生,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每相邻两个数(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长1厘米,这样学生对1厘米的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然后通过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直尺、三角尺等)比划1厘米,有一个形象的直观感受,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长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慢慢抽

25、出;直接比划1厘米的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厘米的物体。四个环节的操作,让学生的体验活动走向深刻,积累1厘米长度的量感经验,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学到这儿,我让学生回顾认识1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并尝试小结。这个环节层层递进,既突出了重点,又逐步分散了难点,为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后续学习中做好铺垫。 3.认识几厘米 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1厘米。那么刻度0刻度2是几厘米呢?引导学生认识到2个“1厘米”就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2厘米吗?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一找4厘米、5厘米。并反问刻度6到刻度10是几厘米?为什么?在层层追问中明白“几个1厘米就是

26、几厘米”,同时实现了知识的变迁,渗透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测量实物 (1)量一量 首先学生自主观察书本小刀图,判断其长度,并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归纳总结出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即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或线段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主要是想抓住课堂的生成,及时发现一些错误的量法,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比老师的直接讲授要更有价值。 接着,让学生应用探索出的测量方法,独立测量书本中出示的线段,和身边的任一物体,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2)画一画 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第51页画一画内容,明确画特定长

27、度的线段的方法,即一般从0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和刚才测量的方法基本一致)。并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进行巩固。教师要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环节:课后应用,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基础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2、3两题。 通过量、看、填写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初步渗透估测意识。 第二层次:提高练习。 1.估测: (1)开展“火眼金睛”活动,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食指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子。 (2)利用身上的尺先估计自己中指的长、数学书封面短

28、边的长,文具盒的长,再用尺子量一量,进一步巩固验证估测的能力。 这个环节,学生在反复的估测、实测中,逐步修正他们的估测策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长度观念。 2.回顾学生比高矮的情形,用厘米表示他们相差的高度。前后呼应,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断尺量小刀 结合书本内容,我设计了一道思考题:像这样一把断尺能测量小刀的长度吗?引导学生思考,这其实是测量方法的一个升华,虽然没有了0刻度,但我们通过“认几厘米的方法”也可以判断出小刀的长度。设计本题旨在在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 厘米可以测量较短的物体或线段长度,如果测量学校操场的

29、长,你觉得用厘米做单位合适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 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在这节课结束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厘米的认识过程,并告诉学生,以后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继续认识其他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凸显了起始课的内在意义。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及时回忆、总结本课知识,并进行自我评价。 认识厘米 单位 长度单位1厘米 整节课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加强直观操作,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让认识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在后续学习中得到迁移生长,使数学学习变得更简约

30、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 一、单元教材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和除减及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哄的中和应用。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回合运算想运算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的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

31、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飞顺序;在解决问日的过程中发现先乘后加的于一年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爱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飞合理性进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运算式题;利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关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

32、的顺序。 (3)重视学生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划分6课时(机动课时) 二、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系: 1、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一年级下册百以内加减及实际应用。 (2)表内乘除及实际应用。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混合运算的顺序。 (2)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乘除法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实际应用。 三、单元教材总体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运用。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的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

33、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小熊购物”“买鲜花”“过河”等多种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顺序 当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要安排一定的顺序进行运算。可以结合解决为难他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四、每课时详细分析: 第一课小熊购物 1、教学目标,重难

34、点 知识目标: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教学难点: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道理,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2、本课知识点:本节课有两个知识(乘加的运算顺序和乘减的运算顺序)本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教学时,首先请学生先观察主题图,找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在讨论“胖胖要买4个面包和1瓶

35、饮料,该付出多少元?”这个问题时,教材列举了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得出的结果。(对学生可必提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说法)在综合列式方法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更是将乘法放在前面,另一种则是将乘法放在后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假发和乘法的综合算式中,无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当“小小的售货员“或者当“小顾客”,买卖东西算价钱,本节课只是借助情境,使学生体会“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在日常教学时,不要求学生必须列综合算式解决应用问题。 借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体

36、会到既可以用分步解答,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过程,体会在即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学生在学习除法竖式时可能存在的问题:运算顺序出现错误,学生会习惯性的按惯性从左往右计算,不认真观察题型,还存在讲不计算的内容忘记写或者将不计算的写在后面。 第二课买鲜花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

37、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先算除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先算除法,后算加减”的道理。 2、本课知识点:本节课同样也有两个知识点(除减的运算顺序和除加的运算顺序)教材中创设了“买鲜花”的情境,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问题,让学生是解决问题,并与同伴讨论试列出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算式,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在此基础上海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朵手啊钱?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解答。让学生通过交流分析既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38、。 3、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时可能存在的问题:运算顺序及第一课时存在的问题,以及书写格式上存在问题。 第三课过河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关键: 知识目标: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2、本课知识点:本课的知识点是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材中噢乖创设了“过河”的情景,通过“河岸上有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

39、要几条船”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哦啊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和要解答什么问题,然后独立试做。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急哦啊是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该算式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具体情境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将小括号介绍给同学们,使学生领会到有了小括号使,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本节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可能学生会先算乘除发而忽略括号里面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时,学生列出的算式少了小括号。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7 教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

40、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这部分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你学到了什么”,这是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总结与反思;二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知识进行运用过程及情感进行总结与反思.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本阶段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教学准备:

41、农场图一张线路图一张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阶段所学的知识 1.教学时,老师要先引导学生说一说本阶段学了什么知识.让学生自由说. 2.出示卡片:让学生算出卡片上的乘法算式题. 二、参观农场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才这些桔子是农场的王叔叔送我们的.王叔叔还邀请我们去他的农场参观,你们想去吗? 2.出示去农场的线路图 谁来说说去农场怎么走,我们是几点几分出发的.到达目的地用了几分钟 请学生说出方向与位置以及时间 3出示农场图 请学生认真观察,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和大家交流,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大家一起解决。 三、送书 创设情境,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叔叔还知道我们二(5)班的同学爱看书,买了很多书送我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书吗? 出示书图 接着出示二个数学问题。 问题一:王叔叔买了一种书,正好用了54元,他可能买了什么书?买了几本? 问题二:王叔叔还用了20元买了三套书,他买的是什么书呢?每个小组最少说出两种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四、构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发表意见。 说说这节课你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吗?对老师有什么要求。 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五、游戏(玩扑克牌)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结束学习任务。 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