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5742444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练习课,是对2、3、4、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与疏理。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主动提出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根据本节课的特点,

2、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在数学游戏的方式下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能力目标:提高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

3、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教学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来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总体回顾课,也是综合复习课,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此课。 1、通过学生背诵2、3、4、5的乘法口诀来了解学生对口诀的掌握程

4、度。 2、出示一组口算题,要求学生说出结果的同时,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以此来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 3、出示书中图画,并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知道的信息(在这里采用自己说,同桌说,全班交流并补充的形式),这样,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能力。 4、根据信息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这些问题。在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边提问题边计算,然后同桌合作一人问问题一人回答,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有条理地表明自己看法的能力。 5、最后做几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乘法口诀。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

5、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力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地发展。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刘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还练习的方式,都给我了较多的启示。 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生动的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学习乘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模型,并让学生认识到,同数连加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刘老师充分挖掘的课本的情景导图,从图中引出本节的数学知识内容

6、,一方面锻炼学生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设计上为后面引出乘法做了充分的铺垫。 2、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会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读乘法算式。难点是由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的方法。 那么,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刘老师不断重复连加的特点,反复让学生数加数的个数,采取逐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情境与算式用“几个几”的形式表征出来”。突出强调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一是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到底有什么联系?即如何去确定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初步领会乘法的意义)二是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深入领会乘法的意义只有相同的数连加才能写成加法的简

7、便计算形式,即乘法算式)。 刘老师一次次在数中提示学生的一个作用是防止学生在书写乘法算式中避免写错乘数,另一个作用就是让学生反复巩固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是如何得来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微之处讲的非常到位。 3、整堂课的设计安排比较合理,层次清晰,设计体现学生逐层深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展的规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出重点知识,教学策略应用相对熟练,很自然的从加法过渡到乘法,乘法的书写、意义和演练、提升训练,每个衔接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处理学生的问题及时到位,遇到学生不会的又返回头从加法中寻找,一直围绕着主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4、注重了思维过程的

8、展示。数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怎样发展其思维?在哪里发展思维?在哪里培养思维能力?课中给了我们很多答案。老师在提问后,比较关注学生的答案,如一个学生答到了3+3还可以写成23,老师赶紧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6个3相加学生说可以写成63,老师认真问到了:“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个样子?”等等。我认为,只有学生将自己对新知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了,才说明他是真正的对所学知识理解透了,否则就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是不知不解。老师对这个细节的重视,也是关注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愿望之一。 5、练习上也不断出花样,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反复训练和做题,从小组中的进行比赛演练,活跃气氛,很大程度

9、上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结合实际操作练习,动手做一做,从做中学,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的意义,练习创新能力。 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 1、对于回答错的学生可以多说说为什么,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后再让他说说看,充分发挥开始时反复强调的方法,改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掌握本课的内容。 2、在乘法算式中老师可以举一些相同结果的式子,如3个4相加是34=12,而4个3相加是43=12,两个意义是不同的,可以让学生对比体会,从而再起强调的本课的重点,了解到两个乘数的意义,或者给出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编一编这个算式代表的意义和问题,反过来考学生。 3、动手操作更应重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课中教师

10、虽讲明了要求后再做,这是对动手有效性的关注,值得我们去借鉴。但你的要求中唯一缺少就是“摆后想一想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这一数学问题。好像使操作活动显得有些多余,价值有些欠佳。 4、“相同数连加”这一重要条件在改写成乘法算式中的重要作用突显得不够,也就是加法算式到底与乘法算式之间有什么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尚不明确。教师刚好做了一件本末倒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说课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2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本册第一、三单元表内乘法和本单元信息窗1用25的乘法口诀

11、求商基础上学习的。同时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学习第八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利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用6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教学难点: 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说课流程: 一、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思维方式主要还是形象思维,他们乐于探究,渴望交流和教师的称赞,他们经历了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表内乘法、第四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和本单元第一课时信息窗1的学习过

12、程。初步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从方法上来讲,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这要建立在学生对乘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对该类问题的熟练解决也是本课教学的成败关键。 二、说模式 1、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交流疑问,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探究,则是要求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3、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数学实践中丰富数学素养,提高数学能力。 三、说设计 1、前置学习:比比谁做的最快!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通过知识的迁移,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标本

13、是什么吗?咱们和书上的小朋友一起来制作标本吧。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情境图,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尝试着把你提出的数学问题解决出来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语文数学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及听、说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从活动中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4、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42朵花能做7件标本,做一件标本需要几朵花? 小组交流汇报独立解决 426=427= 我们的方法是_口诀:六七四十二 小结: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 小结:一句口诀可以求

14、两道除法算式的商。 根据情景图,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解决。 56片叶子可以做几件标本? 568=7(件)交流自己的想法。 72片叶子可以做几件标本? 729=8(件)使学生感受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本环节采用“放”的形式,经过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求商的方法。 5、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第一关我是小法官 设计意图:这道是基础题,为了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第二关看谁算得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列四道算式。 第三关我最棒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

15、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6、回顾整理内化提高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思考,自主进行知识的内化;教师总结和点评,对知识进行梳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一、教材 7的乘法口诀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8页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后,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以及应用训练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教材加强了“口诀推导”的教学,同时强化了动手、动脑练习,安排了四组综合练习及一个单元的复习。目的是通过各种练

16、习,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教材从七星瓢虫身体上的黑点入手,在数字7连加的基础上,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 由于二年级学生处在低年级阶段,心理年级和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因此太过文字的教学,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应该在玩中学、做中学,通过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娱乐,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的目的,所以我做了下列教学目标的确定: 1、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技能目标) 3

17、、通过学生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技能目标)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讲解七星瓢虫是益虫,让孩子要有爱心,懂得爱护瓢虫。(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成过程,能用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记住7的乘法口诀,学会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法 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

18、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推导7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动手数),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习题练习中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能正确运用。在交流总结时采用演绎概括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特点。具体的教学中还注意两点: 一是:发扬教学民主,用赞许、激励、表扬,体验成功,创设情境等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是:合理应用电子教手段,通过多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五、学法 由于二年级学生心理渐趋稳定,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出现竞争意识。因此,学法上我会采用: (一)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

19、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在作业练习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四)学生自编口诀,并给与适当鼓励、表扬。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回顾已学16的乘法口诀,从展示七星瓢虫图片过渡到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第一部分(知识获取) 1、首先出示准备好的七星瓢虫图片,数一数,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黑点。 2、提问: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黑点,就是1个7,2只七星瓢虫身上是几个7相加?鼓励学生列乘法算式。想一想,这句口诀还能计算哪个乘法算式? 板书:3个7相加73=2137=21三七二十一 如果有3只7

20、星瓢虫、4只7星瓢虫7只7星瓢虫,各有多少个黑点呢? 完成给出的附表, 黑点的点数:7、14、21、28、35、42、49 3、完善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编出乘法口诀。 板书:7的乘法口诀表 (这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在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 第二部分(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1、圈一圈,填一填。 观察一幅图,说说从图上看懂了些什么?同桌兼相互问答,然 后抽学生回答,说说利用的是哪句口诀

21、计算的。(强调这一幅图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并且用一句口诀来计算。)2、孔雀开屏: 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填写,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是如何得到的答案,强调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计算。3、拓展练习: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集体订正。(鼓励表扬,发扬榜样,竞争作用) 七、板书 7的乘法口诀表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高兴的事儿?还有什么遗憾的事儿?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图画和故事情境中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谢谢大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一、

22、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沪教版新教材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5-66页的角与直角,它是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的第一课。在之后的课中学生还要逐步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正方形和长方形,是进一步研究几何的工具性内容,因此安排在第一课进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累计角与直角的认知经验,为之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几何中角的概念。这里对角的描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是建立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的,没有给角下数学定义,数学中角的定义要在以后的学段才出现,而教材安排的这一课只是为了让学生对于角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外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接触观察寻找生活中的角,然后在此基础上认识直角,使学生感

23、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本节课不仅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更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依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角与直角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辨认、判断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角,寻找角,标示角的过程中认识角的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通过转动三角尺认识直角,在量一量的过程中体验判断直角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找生活实物中的角逐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探究直角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

24、道角的特征,会判断角。 教学难点: 会找三角尺上的直角,并用它来测量直角。 二、说学情 从心理特征来说二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从具象型逐步向抽象型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操作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仍然积极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学生熟悉的钟面知识引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安排了较为 丰富的操作实践活动指一指,找一找,转一转,量一量,来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的特点。 从认知情况来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角的经验,但往往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角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对直角的感觉也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所以教学中只有让他们通过亲自操作活动,获得直接的经验来正确认

25、识和辨别角与直角,形成空间图形感。 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说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时钟知识来读一读钟面,再影去刻度与数字,让学生逐渐注意到钟面上的两根指针组成的图形。这样的导入方式既巩固了原有的钟面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为之后引出角的概念做了准备。 二、观察归纳感悟新知。 探究一认识角 让学生观察放大之后钟面上的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能比较容易的发现这些图形他们都是尖尖的,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线,这时我再出示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总结角的特点,这样设计是从生活实物里抽象出角的概念,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他们可以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由

26、于时针分针有长短区别,因此在抽象出钟面上的角时,我将前三个角的边画成一样长,而后两个是一长一短来避免学生产生边有长短的误解。 在紧接着的跟进练习中,先是运用刚刚掌握的角的特点来判断是不是角,这样能让学生对角的特征有更准确更完善的认识,再从一些生活图片中找角画出顶点与边,虽然学生对角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从实物图片中找角对他们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设计正是要学生把学到的与生活事物结合起来,把一些理论的东西(角的概念)应用于实践中(根据概念去寻找角)。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还能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符合低年级孩子爱动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标上角的符号则是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探究

27、二认识直角 直角是一个比较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直角的形状有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我通过转动三角板让学生发现当一条边水平放置时另一边是竖直的角就是直角,让学生对于直角的形状有一个简单的感知,能使他们在三角尺中快速的找到直角。并且形成一种空间图形感。 接着通过让学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引发他们对于三角尺上直角的关注,而让学生相互找一找转动的三角尺上的直角则是为了丰富直角的变式图,有利于学生在变化中体会直角的基本特征,建立起比较丰富的直角表现,而突出学生对于三角尺上的直角认识也以便于他们在下节课中以三角尺来判断比较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关系。因为我的数学科研小课题是研究教师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合

28、作学习的方法,其中我的一个研究点就是如何组织课堂讨论、开展同桌合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和进行规范的示范操作会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是否有序、有效。也就是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所以在让学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时,我先示范转动尺子的方法并让小朋友上来指一指直角,对于指的方法规范与否直接作出评价,这样学生目睹了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在同桌间开展这个活动时就不至于无从下手而且也掌握了评价对方的方法。 我觉得学习数学很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所以在学习判断直角的方法时,我牢牢抓住两把三角尺中直角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想如何来验证另

29、一把三角尺中也有一个直角,从而揭示判断直角的一般方法。而之后让学生从生活图片中找直角,则是让学生大胆地猜测、估计,把直角的知识延伸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在脑中巩固直角的概念。而小红旗的设计是让他们了解只是目测有时不一定准确,还需要科学的验证。这样把学生充分搬到学习的主动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猜想和验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一种科学的态度。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数一数是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角的定义来数出角的个数,使他们形成一种有序观察的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而数直角则要他们经历先目测再验证的过程,不但巩固了使用三角尺测量直角的方法,还培养了他们严谨

30、规范的数学习惯。 最后在周围找直角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一个活动,有利于他们将知识内化迁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角尺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直角的度量。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活动中,有些活动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也许会碰到一些问题,这时,同组的同学可以对他进行帮助,因为是他的伙伴教会了他,他的记忆会更深刻,同时与人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度量时,我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难点得到了解决。这正是二期课改中的“注重学习体验”的思想。这样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氛围。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 教材分析: 制作作息时间表

31、是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泰山出版社第二册下)第一单元第四课教学内容,绘制表格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课以“制作作息时间表”为任务,从创建表格到修改表格,使学生学会对表格进行简单的编辑操作。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简单表格的绘制方法;了解表格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按照要求创建空白表格,并在表格中输入内容;能够对表格进行简单的调整。 教学重点: 表格的创建及表格中文字的编辑和表格的调整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各种表格范例。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和范例对比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刚刚接到一个任务,想请大家帮忙来完成,你们愿意吗?这个任务就是“

32、制作作息时间表”。(板书:课题) 二、新授 (出示范例1)表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我们把表格中的每个小格称为什么? 我们对表格已有初步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创建一张空白表格。 1、创建表格。 请同学们参照课本21页,绘制一张由12行3列组成的空白表格。 指生到前面边讲解边操作。 指生总结操作步骤 单击工具栏中“插入表格”按钮,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完成操作。 也可以通过菜单栏中“表格”“插入”“表格”来完成此操作。 (教师表扬鼓励) 表格创建了,怎样编辑表格中的文字呢? 2、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参加照课本22页编辑表格内容,完成练习,比比哪组速度快。(小组合作,交流) 指生回答,你

33、是怎样在表格中输入文字的?可不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实现光标的移动? 利用键盘上的光标控制键或者Tab键,也可以将光标从一个单元格移动到另一个单元格。 (教师及时表扬,给予肯定) (出示范例2)怎样将你作息时间表格中的内容设置成这样? 3、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谁能大胆到前面来操作给同学们看,你是怎样想的? 生演示,讲解;师总结操作步骤 选单元格;在表格中单击右键,出现快捷菜单,选中“单元格对齐方式”;单击“中部居中”按钮。 表格中文字的字体设置方法与已经学过的普通文字的字体设置方法相同。 请同学们快点完成自己的操作吧。 4、(出示范例3)改变表格的大小、列宽和行高。 师演示,学生跟着操作。 调

34、整表格的大小操作步骤:将鼠标指针移到表格的顶角,指针变斜双箭头时,按住左键拖动鼠标即可调整表格的大小。 调整表格列宽:将鼠标指针移到表格线上,指针变成状时,按住鼠标左键左、右拖动即可调整列宽。 行高的调整方法与列宽相似,请同学们快试一试吧。 师:操作过程中,谁还有新发现? (1)拖动表格左上角的标志,可以调整表格的位置。 (2)用“表格属性”对话框可以对表格进行精确设置。 现在这张表格,老师是满意了,可是老师的领导是个爱挑剔的人,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装点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5、作品展示,学生相互交流,互评,师点评。填写评价表。 6、练习巩固。 参照课本25页课程表,制作自己的课程表

35、,并以“课程表”为名保存在自己的“练习”文件夹中。(由于时间关系,可以课余时间完成) 三、小结。 谁能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总结你有什么收获?(生答)(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绘制简单表格的方法,了解了表格的基本构成以及对表格进行简单的调整。经过检查,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俗话说,有来无往非礼也,同学们有什么事情尽管说,老师也是乐于助人的人。 板书设计: 制作作息时间表-制作规则表格 1、创建表格 2、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3、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4、改变表格的大小、列宽和行高 教后小记: 本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范例等方法组织教学,效果良好。例如:开头我设置了整体教学任务导入,激发学生的

36、学习兴趣。接着我又用表格范例设置任务,放手让学生探究,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在“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7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凌河区洛阳小学的参赛教师王微,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中的起始课我们赢了。 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三年级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钟表,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处处结合了

37、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研讨、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拨表的过程中,发现钟表的运作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概念,二年级的学生对此比较模糊,不容易理解,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

38、。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1时=60分,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了FLASH课件,利用它的形象直观这一特点来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教材以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这一情境离学生的学习需要比较远,学生对于这一情境也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我设计了用玩自制的圆盘跳格棋这一游戏导入新课。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玩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平时需要反复强调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

39、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自制的教具。通过玩跳格棋认识了大格、小格。知道了棋盘中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正是由于组织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学生在玩棋中经历了时针与分针的行走过程,因此对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关系体会十分深刻,在学习关于钟面的知识的时候,学生已经会把刚刚体会到的知识迁移过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每次走棋的提示均是有一定目的的。在实际教学时如果采用投骰子则无法控制每次走棋的提示,只能通过课件的预先设计才能实现。游戏结束后利用棋盘和钟面的相似点,用课件演示出由棋盘转化来的钟面引导学生观察,上面还缺少什么?根据学生的汇

40、报利用课件依次出示钟面上的数字、时针、分针。 时与分的关系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设计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呈现动态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认识。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由于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将分针和时针行走的轨迹显示出来,更便于学生观察出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教学“准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

41、间”这一环节时,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与真实的钟表结合使用,学生通过“看一看”、“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拨一拨”等操作活动突破了教学难点。 本节课,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多操作、多活动,将学习的自主权充分放手给学生,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使知识教育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真正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实践中获得厚实的感性经验。实现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之上。完成了由

42、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8 一、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定位教学目标,找到教学切入点。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新数学读本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P34、35对称图形。 2、关于对称图形的知识点分析、定位。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这课中出现的对称图形主要是轴对称图形,是平面图形,且是一个图形。用“对折”、“折痕的左右(上下)大小、形状一样”、“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等描述作为对称图形的内涵,需要学生初步了解,并且通过操作,对对称图形有一点直观性的了解。 3、教学目标 (1)经历多种感观、多种形式的参

43、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提高认识水平; (2)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提高判断能力; (3)经历拼、画、折、剪的操作,丰富学习方式,增强操作技能,体验学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辨认对称图形的方法。 5、教学难点: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灵活地辨认对称图形。 6、了解本课内容的衔接与铺垫,找教学切入点。 一上认识物体与图形中认识基本图形,二上图形小世界中拼七巧板,平移与旋转、图形的分与和这些是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点阵画对称图又为后续点阵、面积等内容的学习进行了铺垫。 二、设计教法,预设学生学习过程。 (一)多种学习形式,认识对称图形。 1、直观演示法,

44、感知对称图形特点。 2、动手拼一拼。解开对称图形的基本事实。 3、点阵画图形,加深对称图形的认识。 (二)大眼睛找对称,学会判断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课外延伸,欣赏对称事物,感受对称美 (四)剪对称图形,运用对称图形特点,创造对称美。 三、实际教学,看学生实际学习反馈。 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一)图形超级变变变,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片断一 (注:学生对图形变化的过程很感兴趣,投入地观察,一直跟随着课件,发挥着想象力,同时又在积极思索着变身的窍门。) 学生:正方形对折,撕成两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在拼成大的长方形。(两个一样的图形拼图,这个变身的窍门就是对称图形的特点) 从基本图形入手,向学生初次展现对称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