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数学教案8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小学数学教案8篇关于小学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篇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或了解24时记时法,进行两种记时法的相互改写,计算经过时间。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学习了时、分、秒,本单元继续教学年、月、日。全单元教材共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想想做做和一次实践活动。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指导学生看课外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教
2、学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大月、小月等内容,第二段教学平年、闰年、季度等知识,第三段是实践活动。 1、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内容。 这一段内容涉及许多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材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材让学生从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兴趣,又提供了学习用具。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观察整理、填表分类、涂色记忆、计算交流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同时接受年、月、日的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20xx年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年历卡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要结合观
3、察与交流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会看年历。如年历里的1、2、312表示一年里的1月、2月、3月12月;每月都有一张月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几,1、2、3、4表示每月的1日、2日、3日、4日在年历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别是星期几。 接着要求学生把各个月的天数填入一张表格。填表活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各个月的天数并不都相同。填表还能引发学生把12个月按天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识。 然后指导学生在填各个月天数的那张表格里涂颜色。涂色活动实际上是分类活动,通过再次分类记忆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记住一年里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
4、月是小月,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忆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利用拳头帮助记忆的办法。 最后突出2月的天数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教材还让学生计算20xx年全年的天数,通过计算重温这一年各个月的天数,检查记忆效果,弥补记忆中的缺漏。学生计算全年天数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交流并比较各种算法,体会比较简便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想想做做在年历上圈出重大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2、平年和闰年。 平年和闰年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发现现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第19页例题让学生同时观察20xx年2月和20xx年2月的月历,
5、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第二步同时观察从199720xx连续十二年的2月月历,从中寻找天数的规律。教材特地把这些月历分成三行,每行是连续的四年,方便学生发现每一行的四张月历里只有一张是29天,另三张都是28天。从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教材里讲解了判断平年、闰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安排在底注里讲解。 第三步在想想做做里巩固平年、闰年的知识。第1题通过把公历年份除以4进行判断,虽然教材只教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进行四位数除以4的计算。第2题计算平年的全年天数,合几个星期
6、零几天,结合计算再次温习前面学习的年、月、日知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闰年全年有多少天以及怎样算的,再次清晰地认识平年与闰年。第4题回答并解释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日现象,巩固连续四年里一般有1个闰年的知识。 第四步是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个闰年的原因。 3、实践活动生日快乐。 这次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日为题材,活动形式新颖有趣,紧扣年、月、日的知识,运用了统计方法。活动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教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间接地讲述,让同伴猜一猜是几月几日。这里会涉及年、月、日的许多概念,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第二段是用统计的方法调查、整理并用图表
7、呈现班级里学生的生日分布情况,是一次联系实际的活动。最后是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进行孝敬长辈的教育。这次活动要认真组织,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说话,然后请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落实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页例例。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
8、、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动物园篮球场长米,宽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米)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
9、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教师出示例(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教学例,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厘米的铁
10、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
11、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米尺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引出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教师小结: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势表示出一毫米的长度。 4、估测数学书的厚度。 5、练习
12、 (二)、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3、米和分米的关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说一句话。 5、剪一分米长的吸管。 6、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7、估测课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练习 1、游戏: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辨一辨数学日记。 四、小结 五、课外活动。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篇4 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堂小手如林、小口常开;而到高年级学生则是金口难开,可是下课时,同学之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可谓是一常见的怪象。那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善于表达,金口乐开、金口善
13、开呢?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之间的思维与表达存在差异,要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课上,真心诚意地善待每位学生,即便是学生问出了、说出了自己没有准备的,不愿听到的话,教师也要耐心的、认真的倾听。课后,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种情感倾向。 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宽容、友好、真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并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可谓一石多鸟。 2、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
14、相互作用影响、关系着学生言语意向和表达欲望。 在学生叙述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过程、得出结论时,教师决不插嘴打断或表示出不耐烦情绪。因为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插嘴、胆小怕事的学生不会插嘴、不动脑筋的学生不会插嘴,只有那些上课精力集中,思维敏捷,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才会。 3、开展积极有效的小组合作 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是以平等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交往。同伴交往的平等性使得双方都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他们自发地相互模仿、交流、评判,可丰富自己的思维箱,充实自己的言语库。 通过讨论,对于养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维的缜密性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课后,老师也可布置一些
15、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引导学生交流、合作。 二、培养表达的有效技巧。 语言的表达需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规则,虽然言无定法,但也不得无法。教材的语言严密精练,逻辑性强,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简洁性,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自悟教材中语言的精辟点,多提供一定的句式为学生引路、导航。 1、为学生开表达之源。 如果学生按照阅读小说的方式较少分析思考的话,收获甚微,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1)教给学生一套符号。 如规定条件用、问题用?、重点词用、公式用、注意的词和句用。等。 (2)精心设计阅读提纲。 要使学生较好地领会和理解教材,教师还须精
16、心设计阅读提纲,开导学生的阅读思路。如教学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师可设计这样阅读提纲:书上怎样举例说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能否找到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区别? 设计阅读提纲时,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 2、为学生辟表达之径。 在教学概念时,引导学生用,叫做、统称为来表达。当概念为属加种差时,可用的图形(四边形,式子)叫做。 在公式推导时,教师也应适时提供词语及其表述方式。如归纳推理:是是它们都是;类比推理:有有它也可能有。 在应用题教学中的说思路:根据和可求加上最后可以求出;要求需要知道和已经知道,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17、,必须先求出来。 三、拓宽评价的形式渠道。 通过适当有效的学习评价,可以调控教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言语一发而不可收。传统单一的教师一锤定音的评价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泯灭了学生自身的沉睡着的力量。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予以评价,可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满意。 1、强化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同学之间进行的评价,可以培养他们判断、选择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可以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纠正语言实践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使他们听得更明白,更深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巨大魅力,这给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及他们能力的发展带来教师讲解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2、淡化封
18、闭的总结性评价。 传统的封闭式问题的评估比较强调考察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以此作为考察学生能力的基础。因此存在着诸多缺陷:记忆性的问题多,思考性的问题少;靠程式化和技能化解决的问题多,需要高层次、开放性思维来解决的问题少长此以往,学生会偏重记忆能力,颓废言语表达能力。 所以教师应淡化这些考试中学生取得的成绩,摒弃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做法。教师可增加听、说、读等的口试、面试等考察形式:口算题可利用直接说得数、写得数;概念题、图形题,应用题等也可利用说意思、答过程、提条件、补问题等方式进行口试。 3、细化教师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贯穿教学始终的评价,因此每次提问都可以看作是考察的机会。 如
19、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流利时要表示赞扬、肯定,为下一次的出色发挥和全班同学的踊跃发言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如学生的回答或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要点出其中的不足,如: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是老师要给你纠正个词儿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你表达得还不是很清楚。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不要横加指责,而是感谢他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判断正误的题例,并就此开展讨论。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只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表达方法、拓宽评价的渠道,我相信,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会小手如林,还将金口乐开、金口善开! 小学数学教案篇5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1. 2.画一
20、个统计图 3.有()个 有()个 有()个 有()个 4.()最多,()最少,()与()同样多。比多()个,比多()个,比少()个,比少()个。 活动二: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同学喜欢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各有多少名同学? 2.学习小组四个同学比较一下,哪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最喜欢? 3.在数学书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说一说,你一共调查了()名同学, 喜欢()色的人数最多,喜欢()色的人数最少。 活动三: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儿女 C.猫和老鼠 D.天线宝宝 2.调查你们大组成员,喜欢这四种节目的同学有哪些? 3.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方法。
21、4.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及过程,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气球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三,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22、.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篇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
23、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 (四边形)(板书课题) 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
24、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1分钟,看谁
25、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教学拓展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 (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 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小学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
26、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学具盒 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下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视图。 接着追问:还可以怎样摆?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试一试,再看一看。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摆法。 集体交流:你能找到摆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小学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
27、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应用定律进行验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加法的计算已经比较熟悉,对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也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节课就是要明确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对抽象概括定义、定律重视不够,又不习惯于用加法意义进行说理,因此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9478315420180 47391583180420 2口答 (1)小明栽了18棵杨树和14棵柳树,他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8、? (2)小敏做了25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多5朵做黄花多少朵? (3)赵强读一本书,已经读了46页,还有58页没读,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二、学习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今天要在学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板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1教学加法的意义 (1)例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学生独立解答: 137357=494(千米) 加数加数和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 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加法是一
29、种什么样的运算? 要合并的两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合并成的一个数指的是什么数? 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北京到济南铁路的长度,就要把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和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加法是求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要合并的两个数是137千米和357千米,合并成的一个数是494千米 启发提问:加法的意义是什么?说说看 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教师板书加法的意义 练一练 练习十一第1题,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要合并的两个数和合并成的一个数分别指的是什么数,从而让学生更深
30、刻理解加法意义,并会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加法各部分名称 提问:例1中的137和357在等式中叫什么数?(加数)它们相加得到的494叫什么数?(和) 教师板书(写在例1算式的下面) 教师联系加法意义说明:相加的两个数也就是要合并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也就是合并的结果,叫做和 反馈提问:你能根据加法的意义说明7228=100这个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吗? (3)加法中有关0的问题 提问: 我们例1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 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相加的和会比原自然数大) 0和一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会怎样呢?(0和自然数相加还得原来的自然数) 引导学生讨论
31、: 0的加法可能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4)阅读课本第47页“加法的意义” 2教学加法交换律 根据加法的意义引出加法交换律 提问: (1)我们刚才计算例1时,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用137357,根据加法的意义还可以怎么算?(还可用357十137) (2)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可以得出:相加的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也可说出这是两个相等的式子,写成137357=357137) 教师指出:我们不能只根据一个例子就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多参考几组不同的数目 (3)出示18171718 350150150350 2741
32、00100274 873127127873 提问: 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里应填什么符号? 引导学生明确:每组算式里加数是一样的,和也一样,每组两个算式是相等关系,里应填“=” 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明确: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点是,两个数相加,其结果只与加数的大小有关,而与这两个加数的顺序无关因此可以得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教师明确: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板书:“两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教师继续指出:上述几组算式说明,每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但不能表示任意整数大家想一想,怎样用字母把加法交换律表示得既简单又清楚呢?
33、学生看书自学:第48页 反馈提问: 什么叫加法交换律?怎样用字母公式表示?过去在什么地方应用了这个定律? 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 ab=ba 引导学生小结出:过去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方法既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加一遍 教师指出: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可以进行加法验算,要会运用定律 练一练 现在用你们学过的知识做第48页的“做一做” 订正题时要说出根据,以进一步巩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3总结 (1)说一说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2)什么叫加法交换律?它的字母公式是什么?怎样应用加法交换律? 三、巩固反馈 1口答(用加法意义说明算法) 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
34、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2下面各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60450=460250 207030703020a400400a 3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5=5542(2)a44= (3)3835=38(4)48=72 订正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定义、定律来加以说明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24题 板书设计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例1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37357=494(千米) 加数加数和 357137=494(千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18171718 350150150350 274100100274 873127127873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字母公式: abba 五、教学后记: 学生能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并会用运算定律进行计计算。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