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诗人杨光和-真情讲述社区变迁故事].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5723379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光-[诗人杨光和-真情讲述社区变迁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杨光-[诗人杨光和-真情讲述社区变迁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光-[诗人杨光和-真情讲述社区变迁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光-[诗人杨光和-真情讲述社区变迁故事].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杨光 诗人杨光和 真情讲述社区变迁故事 在家里写作。摄影高昊焜 每月十五文学社年会。 在家中小院阅读。摄影高昊焜 “花牌坊不是牌坊,是历史丰碑。在成都,人们都很羡慕生活在花前月下的花牌坊人”前不久,在金牛区人北街道会议室举行了一场“发展天府文化,扬城市之韵;传承金牛文脉,固地方之根”主题文化讲座。为了深度挖掘本土地域文化特质,金牛区委宣传部邀请到居住在人北街道花牌坊社区的诗人杨光和为此次活动进行主题巡讲,杨光和曾荣获成都市诗歌贡献奖和四川文学创作组织奖,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金牛区作协副主席。 大器晚成 30多岁踏上诗歌之路 “我是80年代初才开始写诗,进入诗歌领域比较晚。”杨光和说,她年少

2、时就喜欢看书、写作。但是,由于父亲被打成右派分子的缘故,一家人经历了很多磨难,生活一度过得十分艰难。待到1979年她的父亲平反时,杨光和已经30多岁了。当听到父亲平反的消息时,她内心非常激动,百感交集的她想要将这份情绪抒发出来。于是,她当即奋笔疾书,写下了人生的第一首诗我的名字叫阳光。“我知道风雨雷电会遮住我的世界,但是,我也绝不会死去,因为我的妈妈是太阳。”杨光和表示,她现在还记得诗的最后一句话,总觉得自己能看到生活的希望。朋友们看到她这首诗十分欣赏,在大家的鼓励下,她把诗歌当作了直抒胸臆的有力“武器”。 上世纪80年代初,恰逢中国诗歌复兴的时期,举国上下掀起了爱诗、写诗的狂潮。“当时,团市

3、委办有一张青年时报,我在那上面发表的诗得了二等奖。”杨光和回忆道,她的诗歌得到了著名作家流沙河和著名诗人王尔碑的赏识,给了她莫大的鼓励,觉得自己应该继续写下去。从80年代初开始,她创作发表的作品散见于四川日报成都日报青年作家等刊物。 与此同时,她还参加了一个诗歌文学组,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就去参加活动。从那时起,她结识了很多文化界的人士。因为从事有害工种,杨光和45岁退休后便来到了报社工作,她先是在华西都市报干了半年多的校对,随后又在中国美容时尚报工作了15年之久。到了90年代,经流沙河介绍,杨光和加入了四川省作家协会,杨光和在文学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如今,她不仅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协

4、理事,还是金牛区作协副主席。 成立诗社 她将诗歌融入生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渐渐成了杨光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文化馆、文化宫有诗歌活动,她都会积极参加。 “40年前,成都工人文化宫聚集了一批工人作家,我们每月十五号在工人文化宫开展与文学相关的沙龙活动,这个活动至今还在坚持,每月一次,从未间断。”杨光和说,当时还叫文字沙龙,每月十五号在大慈寺组织活动,流沙河老师担任顾问。那时就想着给社团起个名字,流沙河老师就说,你们不是每个月十五号活动吗,就叫“每月十五”好了。 于是,杨光和参与创办了“每月十五”文学社,并担任文学社社长。在活动日中,大家会坐在一起传递信息,交流作品,每次交流会都有主题

5、,讲自己的创作经历或是自己的文章。同时,杨光和还创办了民刊每月十五杂志,内容涵盖诗歌、散文、随笔等题材。这个民间文学组织,在没有任何经费的支撑下,坚持了40年,这也是成都民间诗事的一个缩影。 此外,杨光和还参加了由著名诗人王尔碑老师主持的散花楼女子诗社。这个诗社也是一个民间组织,每月开展一次活动。虽然时间并不固定,但已成立了十五年之久。“我们爱跟王老师在一起喝茶聊天讨论诗,王老师就提议说成立一个来去自由的民间组织吧。”杨光和说,这个诗社跟每月十五诗社略有不同,就是诗社成员都是女性。 2011年,散花楼诗社出了一本散花楼诗集,王尔碑老师做了序,道出了这个组织的成立过程与期望。“散花楼下,一弯流水

6、,一鸿鹭影。常常看见三五女子,几杯茶,一卷诗,一些欢声笑语这是我们这一群爱诗者。于是便有了散花楼女子诗社,便有了这本诗的纪念集。”所以诗无极,诗路无极。杨光和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将诗歌融入生活,难舍难分。就如她所说的那样,“诗歌,是一个幸福的陷阱,陷进去了永远拔不出来了。” 走过这几十年的诗歌生涯,她先后出版了诗集抒情部落的最后守望者、诗歌合集中国,成都诗选四川诗人十人集诗家散花楼诗集和散文集诗事如烟阳光和阳光等。 主题巡讲 用故事讲述街道变迁 “我在花牌坊住了十多年时间,见证了花牌坊社区以及街道的每一个变化。”杨光和说,她对花牌坊很熟悉,说起其历史就离不开西林小巷、马河湾和西门车站。作为花

7、牌坊社区的本土诗人,她写了很多关于这些历史的故事。 这次,为了深度挖掘本土地域文化特质,金牛区委宣传部邀请了杨光和到街道做了“发展天府文化,扬城市之韵;传承金牛文脉,固地方之根”的主题巡讲。为了准备好这次讲座,她熬夜写了上万字的讲稿,并多次进行修改。在讲座中,杨光和以故事为楔子,展示了人北辖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她以花牌坊的地理位置、人脉关系、单位布局、文化底蕴和历史瑰宝为线索,从茶马古道的起点,讲到西门车站当年的“车码头”,再到花牌坊富有诗意的交通巷、丁家巷等深巷里的久远故事。 同时,当她讲到“一条诗意的小巷”变迁、花牌坊的人文浪漫、马河湾的传说、喋血西门城门洞时,更是像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与台下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分外热烈。在她的讲座中,衍生的是浓浓的乡愁情怀与城市精神。 “我很感谢街道、社区对我家的帮助,这些都加深了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杨光和表示,在丈夫患上重大疾病后,社区给予了很多帮助,只要有需求,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上门帮忙解决问题。为此,她还给花牌坊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写了一首诗天使的翅膀礼赞花牌坊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她常说,“身为花牌坊人,我见证了它的巨大变化,我希望为传承历史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华西社区报记者高昊焜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