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九篇.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5723059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九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九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九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九篇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教材简析: 教材在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小步子的编排方法,所以本单元学习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都不超过10,加减所得的结果都不要求约分,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仍然关注的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以生活的事例和帮助理解的直观图来学习分数加法。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加、

2、减法作些准备。教材中的例1,通过直观的图形,使学生理解为2个1/8加上3个1/8,结果是5个1/8,也就是是5/8。由于没有讲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可能有学生没有观察或者观察不出或者不能想象出直观的图形,出现2/8+3/8=5/16的现象,这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这是关键。教材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使学生初步感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的意义)才能直接相加。 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再现和直观图观察,理解相同分母分数相加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能力培养目标: 在学生体会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难点:受整数加、减计算法则的影响和对分数的含义不理解,分数加法学习有困难。 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有效地达成目标,遵循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方法上: (1)用直观演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法上: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学具操作建立分数加法的起始知识。 (2)用练

4、习法 教学过程: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索学习。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 一是结合学生喜欢的四个学生过生日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在观察交流中引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小红吃了其中的一份,小红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小明吃了其中的二份,小明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十分之一?等问题,在生活情境中练习,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初步认识到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关系。 二是在这一情景中,引出小明与小红一共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思考。由于生活常识,学生很容易想到小明和小红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十分之三

5、。此时,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促使学生对这一生活常识进行理性的思考。也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探索交流拉开序幕。此时,教师组织学生拿出实物图,在观察与拼摆中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十分之一加二个十分之一是三个十分之一,是十分之三。有了这一初步认识,出示书上的例1,让学生通过直观图的观察,理解二个八分之一加三个八分之一是五个八分之一,是八分之五。在两个实例的观察理解中,让学生初步感悟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只要分子相加,有效避免学生中可能出现2/83/8=5/16这种现象。有了这一感性的认识,让学生完成图文并茂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在比较交流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只要

6、分子直接相加就行了。 三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一是图文结合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在学习中体会到的正确方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二是只有算式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练习,让学生能正确的表述几个几分之一加几个几分之一一共是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使学生能把方法抽象运用于习题的计算,三是结合生活场景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应用题练习,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中体会的数学知识的用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结合课始的生日情境图,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回答问题:如谁和谁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接着让学生思考,三个小朋友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想?四个小朋友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么想?使

7、学生能够灵活的进行知识的扩展,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原理与方法。最后让学生思考,四个小朋友把整个蛋糕吃完了吗?还有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在知识的冲突中结束本课的学习,为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作好埋伏。激发学生进行课后思考与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教学理念: 在这一节课学习活动中,主要注意以下三条: 一是联系生活情境和直观的图形,让学生体会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的计算原理与方法。 二是在知识运用中,让学生主动的把知识进行延伸扩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是紧扣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环境中运用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

8、上教学设计在中,肯定会出现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欢迎多提宝贵意见。非常感谢!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考虑到我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

9、的面积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推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

10、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以直观教学法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为辅。 教具和学具: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两个长方形纸片、表格等。 在学法上

11、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用面积单位密铺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的谈话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知道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 1、

12、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从而引出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并将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数据统计出来。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了长方形的长所含厘米数宽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运用结论,抽象归纳。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以此提问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要求学生通过现有的材料,小组操作、探讨、验证。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

13、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结论。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通过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长3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长4米、宽3米;长3米、宽3米(实际上是边长3米的正方形)指着最后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特别在哪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

14、算公式=边长边长。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巩固应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让学生完成如下练习: 1、P79练习十九第1题:计算黑板的面积? 2、P79练习十九第3题:计算篮球场的面积?半场的面积? (五)、提高延伸 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这一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一般问题。 (六)、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交流,既是对一节课自

15、己掌握情况的回顾,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最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这一部分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在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课知识,我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学生才真正学到了知识。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即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是学生在

16、学习一位数乘以两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的笔算乘法的算例和计算法则作了铺垫。 正确理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成功教学的一半。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xxxxxxxx800 教材主要介绍整百数乘一个数,就是用百位上的数去乘这个数,乘得数就是几百,所以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两个“0”。教材的这样安排,体现了知识的有序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会说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的算理,学会整百数乘一个数的口算方法。 2、能指出乘法算式的两个因素。 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17、。 4、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算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迁移法。 2、发现法。 3、练习法。 4、目标教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 从口算6道题入手,复习100乘以一个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使学生通过口算,归类小结,沟通旧知,激活思维。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当学生处在急于求知的状态时,及时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面的教学活动就紧紧围绕着目标展开。 (三)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1、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 2、认识乘法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两个因素。 乘

18、数是整百数的口算,学生完全可以从整十数的口算中得于迁移。所以可以打破常规教学,先让学生编出几道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题,试着算一算,说说思考过程,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开思维,因为材料来自于学生,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利的解决了教学中重点和难点。 (四)练习设计 1、看卡片说得数: 在于人人参与,人人掌握算理、算法,面向全体,避免“两极分化”。 2、直接写得数: 这一层次的训练,要求人人动笔,算的又快又对,提高口算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题量的练习,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3、题组练习: 通过一个因素不变,另一个因素扩大或缩小的题组练习,既巩固了乘数是一位数,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同时渗透了函数

19、思想,引活了知识。 4、综合练习 这个层次的练习集旧知识、新知识、扩展性知识为一体,检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 (五)做目标检测题,及时反馈纠正。 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得知自己所学知识的正误和能否及时获取矫正性的信息,通过做目标检测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且及时进行调控,查漏补缺,努力使每个知识点都落实到位。 (六)课堂小结 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作出本课的小结。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0、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运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本课内容的一个知识生长点就是表内乘法,将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相乘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行计算,以此来渗透转化的学习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本节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整千数

21、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理解算理,学会口算方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解决问题,感觉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4、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由算理想算法,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说教法学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本着体现计算教学新理念的原则,重视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逐步地去感悟哪种口算方法最优化,逐步熟练地运用口算方法并能有效

22、地进行迁移。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计进行: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我先创设游乐园这个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地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然后提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问题,锻炼学生的提问及解答问题的能力,情景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

23、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在交流中探索10乘几的口算方法,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学生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 4、课堂反馈,检查效

24、果。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题,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成目标。 以上是我教学这节课的设计思路,由于水平有限,讲得不好,请各位原谅,但我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虚心学习,所以敬请各位批评指正,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谢谢!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

25、,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和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

26、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27、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注意什么? 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同时也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三个问题:1。哪个年级捐的多一些?2。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三)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题(“练一练”第1、2题),促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拓展延伸、回顾整理。 这一环节中先设计了课后的第3题,可以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回忆本节所学内容,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总结。

28、六、说教学效果。 1、提出数学问题环节学生可能出现谁比谁多或少的问题。 2、本节课容量较大,学生计算量及数字大,可能会完不成学习任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为以后继续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说设计理念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本节课我从

29、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了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这适应了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3、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4、在课堂设计中注意提问的深度,提高问题的思考价值。在提问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5、把握好教学要求。本单元不要求离开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小数的认、读、写,也仅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三、说教学目标 根

30、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会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数。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

31、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谈话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要做到有扶有放,扶放有度。使学生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 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前进行社会调查,上课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把数学探究活动与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概括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六、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32、(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联系生活,探究新知;(3)实际运用,巩固认识;(4)课堂小结,体验成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新课前,我布置孩子们调查一下身边超市的任意五种商品的价格。 一上课,我就让他们把自己调查的结果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板书时注意将这些当数分成两类,即整数和小数。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数,跟我们以前学的整数 一样吗?那这些数有什 么共同特点呢?通过小组同学交流发现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从而引出今天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

33、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第二板块: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第一步骤是联系生活实际,认、读、写小数。 出示情境图:几位同学去商场买水果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示水果的质量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后教师小结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 并在后面接着板书:三点二五千克、二点七千克、零点八千克。 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部分的数和小数部分的数在读法上不同,整数部分跟我们平时读的一样,是几就读几是几十就是几十。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读法不同,只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34、是几就读几。(如:3.25读作三点二五) 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小数了,那这些小数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动手来试一试。教师说几个不同类型的小数,学生写一写。 学习写小数,师示范写,学生学着写。让学生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写法。 设计意图: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相对比较简单,部分学生已经能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读出简单的小数,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个别学生存在困难,相互帮助就可解决,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又能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节约更多的时间去突破教学难点。 第二步骤是理解用“元”做单位的小数表示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商店的价目表。 2、让同学们仔细想想,这些东

35、西卖多少钱,由学生回答,读小数。 师举例说明:整数部分表示的是几元,小数部分小数点第一位表示的是几角,第2位表示的是几分。(12.68元读作十二点六八元就是12元6角8分)学生自己填一填,再全班反馈。 第三板块:实际运用,巩固认识 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1、小数存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在又以帮同学测量身高的方式让学生用小数来读出身高,1点几厘米。 2、用小数表示同学的身高。 由生独立

36、做,再在反馈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怎样用小数表示身高。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八、设计说明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7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的教学内

37、容。本节课为一课时。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别的知识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大纲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以下两点: 1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解决相应的问题。 由于吨是较大的计量单位,学生往往只是眼见,却未必有真实的感受,因此,教学重点是建

38、立1吨的概念,难点是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成为本节课的突破口。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分4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该环节主要是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自然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课件出示水果贸易市场的画面。 一个苹果重450,一箱苹果重15-(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估计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中这一车苹果的质量为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2)、从实物中认识吨。(幻灯片展示装货物的卡车、火车皮这两幅画)教师引导学生:图上的吨或t是什么意思呢? (3)、揭

39、示吨的概念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4)、揭示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数量上初步感知吨的重量,并反馈有多少同学已经知道吨.并从生活实际中引入吨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可以随时发现数学。 2、实物体验,联系生活 本环节逐步由抽象到具体,主要是让学生加深认识,拓展思维,以直观形象的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所表示的数量是非常重的,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1)、出示实物:一袋50千克的大米和4个5千克的铅球教师请学生抬大米,掂铅球。引导学生:1吨的重量要几袋这样的大米啊?20袋这样的大米你们还抬得动吗?铅球同上过

40、程 (2)、同桌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教师引导:1吨的重量相当于几个我们这样的同学? (3)、联系生活举例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把吨这个重量单位用于生活,强化吨的概念的构建。 3,单位化聚,练习巩固 (1)、出示例题:5吨=()千克5吨680千克=()千克20xx千克=()吨2450千克=()吨()千克(2)、开放题: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一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41、个()的重量是1吨。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4,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主要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8 一、说教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以及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能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过程

4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悟到知识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为了全面、准确地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将注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

43、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开始,就设计了猜一猜老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较厚,哪本比较薄这一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2、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老师包办过多,恨不得把许多知识瞬间都灌注给学生,留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过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受到1毫米有多长,通过观察找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运用自己

44、的智慧去发现和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在教学中设计了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在练习中设计了改一改小马虎的日记,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建立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些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努力做到“授人以渔”,我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合作交流法 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合作学习首先满足了他们“说”的需要,在同一时间里,每个小组都有人在说,课堂成了说的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