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本学期开始,为了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我校要求各年级教研组进行同课异构探讨,先确立课题,然后集体备课,讨论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等,然后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每个老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示范。我们学校先确定了一位老师上示范课,然后再观看专家是怎样上这节课的,结合专家的设计与老师们的研究,再重新设计,由另一位老师再上,下面我就以三位老师上课的教学片断(导入新课)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预设”与“生成”更加精彩。 案例:图形的特征的情境教学片断 张老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课件出示:一只聪明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就造好了。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1:我发现了小熊的房子窗子没有 师:真能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我还发现小熊的房子门没有。 生3:我发现小熊的房子没有烟囱 这是一位从师范院校毕业两年的老师,她设想让孩子们从小房子中发现平面图形,可孩子们想到的却是小熊的房子中还缺什么,一次次偏离了自己预设的“轨道”,以至使“预设”与“生成”越来越远。 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是这样设计的:(观看录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造好了。 师:小朋友,你能从小熊的房子中找到我们以
3、前学过的图形吗?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回答略) 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提问的转换,却凝聚了钱老师对提问恰如其分的把握,加强了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学生思维引向自己的“预设”。 龙老师: 看了专家的课,龙老师深受启发,她想:钱老师的提问方案,固然是无可挑剔的,如何使“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教师的提问既广,又有针对性,经过老师们的一番讨论,于是第三节课又有了如下的创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就造好了。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1:我发现小熊在房子上没有窗子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啊!如果你是小熊,你打算把窗子设计成什么形状呢?
4、生2:我打算把窗子设计成正方形,因为我觉得正方形方方正正的,很漂亮 生3:我打算把窗子设计成长方形,因为我家的窗子就是长方形的 师:那就请你们用小棒把你设计的窗子的形状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摆,再引导学生探究所摆图形的特征)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4(争先恐后举手):我还发现小熊的房子上没有门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啊!如果你是小熊,你打算把门设计成什么形状呢? (方法同上) 反思: 1.教师要巧妙的将“预设”转化为“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预设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更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展
5、现,蕴涵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的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巧妙的将预设转化为生成。如:在本次教研中,张老师的预设,老师眼中的“小房子”,就是一种虚拟的摆设,是导出此节课教学内容的工具,是一种教学方式和途径,而学生呢?学生心中的“小房子”就是把小动物们的家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看待,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言语:我发现小熊的房子上没有窗子,我还发现了小熊的房子上没有门当学生回答的问题出现与教师“预设”差距甚远时,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将自己的“预设”巧妙地转化为“生成”,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学生所
6、思、想学生所想,而不是让学生的思维任意放飞,不着边际的回答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 2.机智引领,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 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等不同,课堂上往往会生成这样或那样与预设不相符合的“意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顺学而导,而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强扭过来,朝着自己预设的方案前进。这时,应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机智地引领学生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或通过另一条通道达到目的,而不是完全被动地让学生牵着鼻子走。钱老师的预设:你能从小熊的房子中找到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一句简单的话,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师的预设,学生朝着教师的思维而探索,从而很好的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7、,学生学起来既有趣,又达到了预期目标。而龙老师与张老师的问话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回答:我发现了小熊的房子没有窗子时,张老师没有将自己的预设抓住,学生的任意回答,让“预设”目标越来越远,而龙教师一句:“你打算把窗子设计成什么形状的”看似平常的话,却机智地将学生的回答引到自己预设目标上,从而达到“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 所以,当教学不再按预设展开时,这就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才能使教学顺利展开,富有灵性。 3.转变教学方式,使“预设”与“生成”更精彩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相对于“预设”而言的,
8、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拥有了充满生命的气息,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在张老师的预设中,她是想让学生通过小房子抽象出平面图形,可学生却因教师的问题过宽,而生成了许多的“非预设”,由于缺乏经验,教师在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到课堂的意外,所以,当学生出现与“预设”不一样时,教师就显得束手无策。作为有经验的教师,会立即转变教学方式,想到门、窗的物体表面都是由一定的平面图形组成,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另一种预设的教学流程,就像龙老师那样。 “预设”与“生成”既矛盾又统一,当学生未按老师“预设”的情景进行学习时
9、,而教师又缺乏有效引导,就不会按预期目标达到“生成”,尽管在课前的设计,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做了设想,然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真实水平往往无法准确估计,更多时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不可能一切尽在预设中,其间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哪怕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依然会有许多“非预设生成”。如何善待“非预设生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加大对教材的理解力度,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多观看专家示范课,从中感悟技巧,提高教学的智慧,使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更加精彩无限。如:龙
10、老师的教学,她没有生搬硬套钱老师的教学方法,而是在张老师和钱老师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方式变了,既达到了“预设”,又使“生成”更加精彩。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离不开课堂的开放和精心的预设,预设与生成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目标。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很难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方式,“预设”与“生成”都不可能很好的实现。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方向,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控,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魅力,不但要改变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促使自己的预设与生成更加精彩,实现“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的美好境界。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