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硕士生姓名 _ 莫万贵 指导老师姓名、职称 彭建刚教授 刘锡平高级经济师 学科(专业)、年级 金融学九九级 研 究方向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论 文 提 交 时 间 2 0 0 1 年 7 月 目录 内要提要 ABSTRACT 1. 导论:信息经济学与银行微观经济理论的发展 1.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信息不对称理论 1 1.1.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1.1.2信息不对称理论 2 1.2信息不对称理论与银行理论的发展 3 1.2.1早期对商业银行本质的探讨 3 1.2.2信息不对称理论框架下的商业银行 5 1.3论文的结构安排
2、6 2. _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风险的一般理论分析 _ 10 2.1信息、不对称信息与信贷风险 10 2.1.1信息及其经济特征和作用 10 2.1.2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 10 2丄 3不对称信息与风险 11 2.1.4不对称信息与信贷风险 12 2.2逆向选择与信贷风险 14 2.2.1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与信贷配给 14 2.2.2贷款抵押的逆向选择效应与信贷配给 18 2.2.3针对特定风险类型借款者的风险藤别模型 19 2.3道德风险与信贷风险 20 2,3.1利率提高诱发的道德风险 20 2.3.2信贷活动中道德风险的防范模型 21 3. _ 我国信贷市场信息不对
3、称与信贷风险研究 _ 24 3.1我国信贷市场的 逆向选择 分析 24 3.1.1利率提高引起的逆向选择效应 24 3.1.2风险信息披露不完全造成的逆向选择 25 3.1.3担保的逆向选择效应 26 3.2我国信贷活动中的 道德风险 分析 28 3.2.1银企债权债务关系中的道德风险 28 3.2.2银行内部管理中的道德风险的一般理论分析 29 3.2.2银行内部信贷管理中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31 3J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风险的案例分析 32 3.3.1 案例一 32 3.2.2 案例二 33 3.3.3 案例二 34 4. _ 我国信贷市场的信贷博弈分析 _ 36 4. 1商业银行与企业申
4、请贷款时的博弈 36 4.1.1若干假设和解释 36 4.1.2精炼贝 +衡分析 # 37 42商业银行与企业偿还贷款的博弈 39 4.2.1若干假设和说明 39 4.2.2博弈均衡分析 40 5. 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_ 43 S.1提高信贷活动中的信息对称度 43 5.1.1建立高效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43 5.1.2加强对 CMIS信息的深度分析 44 5.1.3实行客户经理制和完善主办银行制度 44 5.1.4按扁平化要求设置组织结构 45 5.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45 5.2.1建立产权约束 45 5.2_2力口强行政约束 46 5.2.3建立银行对企业的激励约
5、束机制 47 5.2.4建立银行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 48 5.2.5加强公开信息披露,建立有效的市场约束 49 5.3推行商业银行在信贷博弈中的占优战略 50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 容 提 要 论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风险的形成机 理,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安排与方法。首先,论文对信贷活动中信息不 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及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进行了一般理论 分析,并提出了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一般模型;其次,论文结合我 国信贷市场预算约束软化这一根本特征,研究了我国信贷活动中由信息不 对称而产生的信贷风险的特殊性和严重性:接着,作者运用博弈论方法对 我国信贷市场
6、中商业银行与企业在申请贷款、偿还贷款时的博弈行为进行 了深入分析;最后,文章从提高信息对称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在银企 信贷博弈中商业银行推行占优战略三个方面对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管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贷博弈 ABSTRACT In the angle of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the thesis probes iato the credit risk formation mechanism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system arrangement and ways
7、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First, general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made about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emerging from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credit activities, which are the reasons of credit risk. At the same time, general models are set up for the prevention of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
8、al hazard. Secondly, comidering the weak budget constraint which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china credit market, the thesis studies the particularity and severity of credit risk caus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china credit activities. Thirdly, the actions between commercial bank and firm
9、 in the application and repayment of loans in china credit market have been deeply analyzed by the ways of game theory .At last,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of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symmetry、 establishment of incentive and const
10、raint scheme and selecting dominant strategy for commercial bank in credit game. Key word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dverse selection, Moral hazard, Credit game 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研究生:莫万贵 指导教师:彭建刚教授刘锡平高级经济师 在信贷市场上,最终贷款者(储蓄者)与借款者存在典型的信息不对称, 对于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风险与收益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
11、信息,借 款者比最终贷款者知道得更多,处于信息的优势。为了解决由这一信息不对称 的存在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众多的最终贷款者需要对借款者进 行贷前的筛选和贷后的监督,但是这一工作的成本是高昂的。由于信息的生产 具有规模经济的要求,将这一工作委托给某一个专门的机构是一种更经济、更 有效的办法。这一专门的机构便是将众多最终贷款者资金集中起来并实施代理 筛选和监督的商业银行。因而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商业银行的产生源于最终 贷款者与借款者之间信息 不对称 .但是商业银行这一作用的发挥受到两个条件 的限制;一是最终贷款者(储蓄者)对银行的信心,二是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 筛选和监督是高效率和低成本
12、的 *在现实中,这两个条件并不严格地成立,特 别是最后一个条件,银行与借款人以及银行内部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在筛选和监督借款人并不一定能达到高效率,这使信贷风险有不断产 生和积累的可能。因此,论文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为研究 对象,并据此提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首先,论文对信贷活动中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以及由 此产生 的信贷风险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信息是不确定性的负度量,不完全信 息意味着事物的不确定性,不对称信息是不完全信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意 味着一种特殊的不确定性 B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使某一事件的未来 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目标,
13、从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可测度的不确定性。 因而,不对称信息是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信贷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广泛地存 在于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商业银行上级行与下级行、行长与信贷员之间,这 些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分别产生: 劣等客户驱逐优等客户 的逆向选择、企 业的道德风险和银行内部信贷管 理工作中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并由此引起信贷 风险,使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为了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 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作者利用了斯蒂格利茨 ( Stiglitz)和魏斯 ( Weiss)的模 型,对银行贷款利率提高的逆向选择效应、激励效应(诱发借款人道德风险的 效应)和贷款抵押水平提高引起的逆向选择
14、效应进行了分析。由于上述效应的 存在,贷款利率和抵押水平的提高并不能降低信贷风险、增加银行收益,只会 起到相反的作用,信贷配给是银行在这一情形下为防范信贷风险,实现利润最 大化目标的理性选择。另外,作者在委托 代理理论框架下建立了信贷活动中道 德风险的防范模型:银行对企业的激励合约与行长对信贷员的激励合约,在此 同时,建立了为了防范逆向选择的针对特定风险类型借款者的风险甄别模型 # 其次,论文对我国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风险进行了研究,指出由于 信贷交易双方产权不明晰,预算约束软化,责任承担者缺位以及來自政府的行 政干预,信息不对称所产生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表现得更为严重和特 殊。在我国
15、信贷市场逆向选择的分析中,作者指出: 我国贷款利率虽然未市 场化,但是各大商业银行拥有部分向上的贷款利率浮动权,同时还有隐性利率 的提高,由于利率提高引起的逆向选择虽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 是存在的,我国目前贷款利率的管制正是为了防止利率提高引起的逆向选择风 险; 由于贷前调査工作流于形式,使贷款项目风险信息披露不完全而引起的 逆向选择在我国信贷市场普遍存在,各大商业银行内部的信贷规模控制(类似 于信贷配额)可以理解为这一情况的应对措施: 担保水平的提高引起的逆向 选择在我国信贷市场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愿意提供A水平担保的企业往往是 最具风险的企业,在 担 保贷款无风险 的错误意识的
16、引导下,银行重担保贷 款方式、轻风险评佔,往往凭担保水平的高低选杼企、丨卩,而在我国,担保是一 种软保障,高水平的担保形同虚设,不但未能降低贷款风险,反而使贷款风险 加剧。在道德风险分析中,作者指出,山于我国产权制度还未完全确立,银行 和企业的所有权虚置,责任承担者缺位, 内部人 利用信息优势采取的道德 风险行为表现得更为严重。文章分别对银企债权债务关系中的道德风险、银行 内部信贷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折。此外,作者对我国 信贷市场 ft息不对称与信 货风脸的特殊表现 形式进斤丁案例分祈。 接着,作者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与企业的策略选 择和行动方案进行了分
17、析。这一分析由商业银行与企、丨 I:申请贷款时的博弈(不 完美信息动态贝叶斯博弈)和偿还贷款的博弈(完全 .丨丨 .完芙信息的动态博弈) 两部分组成,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 惜贷 行为的原因, 提高商业银行 IS别能力和高风险企业的粉饰成本、增加对违约及弄虚作假企业 惩罚力度,加强维护银行债权对防范信贷风险和信贷资金运用达到帕累托最 优、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文章从提高信息对称度、建立激 励约朿机制和在银企信贷博弈中商 业银行推行占优战略三个方面对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 K险管理提出了建议。 提高信息对称度的措施包括 :建立高效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Credit Manag
18、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加强对 CMIS信息的深度分析、实行客户经理制和完善 主办银行制度以及按扁平化要求设置组织结构,改变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落后 模式。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包括:建立产权约束、加强彳政约朿、建立银行对企 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银行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加强公幵信息披露,建立 苻效的市场约束。 1. 导论:信息经济学与银行微观经济理论的发展 1.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信息不对称理论 1.1.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广义的信息经济学,泛指以信息为不可缺少的经济变 量为研究条件的所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方法。按照西方经济 7:的理论框架
19、,从市 场不确定性和信息技术的不确定性角度,信息经济学划分为 m观信息经济学、宏 观信息经济学和信息产业经济学。其中,微、宏观信息经济学合称为理论信息经 济学,是研究信息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其对策行为的学科,岜是通常所说的信息 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是从微观信息经济学开始的。信总经济学启蒙思想最 早出自索尔斯坦 “ 凡勃伦 ( Thorstein Veblen)资本的性质 ( 1919)关于知识 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来源的论述中。 1944年冯 “ 诺依曼 ( J. Von Neumann)和 奥斯卡 “ 摩根斯坦 ( Oscar Morgernstern )创立的预期效川理论 , 1959年
20、杰拉 德 “ 德布鲁 ( Gerard Debreu)提出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抒理论,为微观信息 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信息经济学 (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词,最早起源于 1959年马尔萨克 ( Marschak)信息经济学评 论,此文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此后,赫伯特 “ 西蒙 ( Herbert A. Simon) 管理决策新科学( 1960),乔治“ 施蒂格勒 ( George. J.Stigler)信息经济 学( 1961),肯尼思 “ 阿罗 ( Kenneth Arrow)希腊经济计划的统计要求 (1965),以及希尔 (H.Th
21、eil)经济学与信息论 ( 1967)分別从管理与统计决 策、信息搜寻和信息论角度奠定了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和发展的科学基础。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 “ 阿克洛夫 ( George Akerluf)提出了旧汽车市 场分析的 柠檬 ( 次货或二手货 ) 理论 ( Lemons Theory ),标志着信息经济学 由产生形成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阿克洛夫创立的 柠檬 埋论与 1971年赫什 雷弗 ( Hirshleifer)提出的 信息市场 理论、 1972年马尔萨克和拉德纳完善 了的 团队的经济理论 、 1973年斯宾塞 ( Spence)建立的 信号 理论、 1976 年格罗斯曼 ( Gro
22、ssman)和斯蒂格利茨 ( Stiglitz )提出的 格罗斯曼 - 斯 蒂格利茨悖论 、 20世纪 70年代由莫里斯 ( Mirrlees)等发展起来的 委托人 代理人 ( principal -agnt)理论、施蒂格勒的 搜寻 理论以及马尔萨克 的 信息系统选择 理论,共同构成了微观信息经济学八大盛础理论。 1979年,赫什雷弗 ( Hirshleifer)和赖利 ( Rily)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 为微观信息经济学 ( micro information economics)和宏观信息经济学 ( macro information economics ),并认为它们分别研究市场不确定性
23、和信息技术不确 定性。近二十年来,信息经济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息经济学被广泛应用于产 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中经济行为的分析,特别是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 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的研究,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 力,对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2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该理论指出,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使 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差别日益扩大,这种日益扩大的差别意味着市场参与者愈来 愈处于市场信息的非对称分布之中,亦即市场交易的一
24、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 关信息,并且交易双方对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地位是清楚的。传统的新古典经 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中关于市场参与者拥有的完全信息的假设与这一现实情况是 相违背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分析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更具有现实性。 为此,该理论分析了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对于市场交 易行为和市场运行 效率产生的一系列重要影响,其中非常典型的影响为:信息不对称发生在市场交 易前后会分别产生 逆向选择 ( adverseselection)和 道德风险 ( moralhazard) 问题,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市场交易的停顿。信息 不对称理论产生于 20世纪 70
25、年代,以 1970年阿克洛夫 ( Akerlof)在经济学季 刊上发表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开创性文章次品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 (The Market for lemons :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为标 志。阿克洛夫在旧车市场模型 ( lemons model)中对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 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在旧车市场上,逆向选择问题来自于买者和卖者有 关车的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卖者知道车的真实质量,买者不知道,只知道车的平 均质量,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车的价格,但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 平的卖者就会退出
26、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进入市场。结果是,市场出售的旧车 的平均质量下降,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较高质量 的车退出市场。 如此下去,在均衡的情况下,只有低质量的车成交,在极端情况下,市场可能根 本不存在,交易的帕累托改进不能实现。 信息不对称可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和不对称信息的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划分。 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看,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 ( ex ante), 也可能 发生在签约之后 ( ex post),分别称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通常将研究事前 不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不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 模型。从信息不对称的内容看,不对称信息可能 是指
27、某些参与人的行动 ( actions), 也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知识 ( knowledges)。 研究不可观测行动的模型称为隐 藏行动模型 ( hiddenaction),研究不可观测的知识的模型称为隐藏知识模型 (hidden knowledge)或隐藏信息模型 ( hidden information)。 在信息不对称的经济环境中, 信息经济学通常将拥有较多信息(或拥有私人信息 ( private information ),处 于信息优势的交易方称为代理人 ( agent),而将拥有较少信息、处于信息劣势的 交易方称为委托人 ( principal)。 有关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市场交易行
28、为,通常在 委托人 代理人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按照梅耶森 ( Myersom, 1991)的定义, 道德风险为 由参与人选择错误行动引起的问题 ,也就是指由于经营者或市场 交易的参与者 ( 代理人),在得到来自第三方面的保障的条件下,其所作出的决 策及行为即使引起损失,也不必完全承担责任,或可能得到某种补偿,这将激励 其倾向于作出风险较大的决策,以博取更大的收益;而逆向选择为 由参与人错 误报告信息引起的问题 ,它是指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 称,拥有信息不真实 或信息较少的一方(委托人)会倾向于作出错误的选择 逆向选择。根据这一 定义,习惯上将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 称为委托人 代理人理论
29、,研究 这样一类问题:委托人想使代理人按照自己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 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关于行动信息的不对称),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 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充其量 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來奖惩代理 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而将其他信息经济学的模型 ( 隐藏信 息的道德风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号甄别模型)归类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 在签订合约之前,委托人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代理人的私人信息,解决逆向 选择问题。 1.2信息不对称理论与银行理论的发展 1.2. 1早期对商业银行本质的探讨
30、 现代各国金融体系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与资本市场相比,商业银行在资金融 通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但是,为什么资金供求双方不能直接进行交易?商业 银行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传统金融理论并未对此作出满意的回答。直到 19世纪 末,占支配地位的观点一直认为商业银行是一个吸收存款再发放贷款的信用中介 机构:从 19世纪水到 20世纪初,德国学者汉恩等提出,商业银行不单纯是一个 信用中介机构,更是一个信用创造机构; 1960年,格茁 ( Gurley)和肖 ( Shaw) 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 ( Money in a Theory of Finance) 书中认为商业银行的 基本功能在于通过发行货币性的间接证
31、券,在资金剩余单位和资金不足单位之间 进行资金融通,提高资金的可获得性。这些观点是对商业银行性质的探讨,并没 有指出商业银行存在的理由。在 19世纪 60年代初,托宾 ( Tobin)曾指出商业 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能够代替直接金融而发行货币性间接证券的理由: 商业银 行专门从事资金融通活动,具有规模经济,能够节约交易成本,而且将独立、分 散的存贷活动集中起来,利用专业化知识进行管理,能够减少存贷款风险; 政 府一般对商业银行监管较严,同时提供了一些安全保证,减少了其风险; 商业 银行能够利用多种金融技术,克服金融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发行流动性强、风险 小 及在技术上具有可分割性特点的本源证券,从
32、更广范围筹集零散资金。托宾的 论述只是强调商业银行的 资产转换 功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商业银行存在 的理由。 1. 2. 2信息不对称理论框架下的商业银行 20世纪 70年代,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产生,推动了银行理论的发展,为商业 银行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解释框架,因为在资金市场上,借货双方非常典型 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勒兰德与帕勒 ( H.Leland and D. Pyle, 1977)(以下 简称 LP)首先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存在的理由。其分析要点如下, (1)最终贷款者(存款人)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有关借款 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
33、者比最终贷款者知道得更多, 具有信息优势。最终贷款者如果能知道更多的信息自然对自己有利,但是这种信 息的传播缺乏必要的保证,而且,借款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有可能制造虚假信息。 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会受到严重损害。假设最终贷款者由于缺 乏全面的信息,只能根据借款者过去平均的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那就会对其他 高于平均条件的优良的借款者不利,后者就会退出借贷市场。这一过程的不断重 复,借贷市场 上借款者整体质量就会下降,市场机制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这就 是通常所说的 逆向选择 问题。 ( 2)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最终贷款者尽量 收集、审查借款者及其项目的信息,并在事后进行监督,也就是从
34、事有关信息的 生产。但是,信息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要求,与最终贷款者自己生产信息 相比,将这一活动委托给某一专门从事信息生产的代理人 ( agent)或机构来做, 更为有利。 ( 3)信息由于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存在着定价等多种困难,收集、 整理后的信息产品不容易买卖。但是,商业银行可以买卖基于既有信息而制造的 金融资 产。换言之,商业银行在代替最终贷款者生产信息的同时,也代替它通过 间接证券购买借款者所发行的本源证券。这是 LP对商业银行存在与发展的理由 的基本看法。 LP观点的一个问题是,它从最终贷款者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 称出发来讨论商业银行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如果最终贷款者与商
35、业银行之间以 及商业银行与借款者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说,对于商业银行本身如果也 有信息生产的问题的话,商业银行作为中介机构与借贷双方直接见面相比,似乎 成本更高。因此, LP关于商业银行存在理由的 论述仍然是不充分的。 戴蒙得 ( D. Diamond) (1984)的经典论文对上述问题作了回答。戴蒙得认 为,解决逆向选择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对借款者进行持续的监督 ( monitoring), 而且这种监督是由商业银行代替最终贷款者进行的,如果资金被分散投资于很多 收益相互独立的项目时,监督成本接近于零。这样,在 LP模型中的信息不对称 问题就容易解决。 假定,只有一个最终贷款者和一个借款
36、者,两人之间直接签定借贷合约。这 种合约如果是在假设借款者不会破产的前提下,按约定金额还本付息,则为汤森 (R. M. Townsend)所说明的 最优合约 ( optimal contract)。 戴蒙得此处假定为 了确保借款人按时偿还债务,需要一种 激励成本 ( incentive cost),当借款者不 履行合约时进行处罚。设这种成本为 S, 而最终贷款者进行监督、审查的成本为 K。如果 K(1+R)B-C 时,n (R, r)=R-(1+r)B n (R,r)如图 2-1所示,是项目收益 R的凸函数 . 银行的收益函数可写成: P (R, r)=minR+C, 13(1 十 r) (2
37、-7) 当 R彡 ( l+r)B-C 时, P(R,r)=R+C 当 R(l+r)B-C 时, P(R, r)=B(l+r) P(R,r)如图 2-2所示,是项目收益 R的凹函数。 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企业有一定量的固定的股本 ( equUy), 银行与企业都是 风险中性的,信贷资金的供给不会受贷款 利率的影响,项口成本是固定的,企业 若不能借到所缺资金,项目无法进行,也就是说项目是不可分的。每个项目的借 款数额相同,贷款申请数量的分布函数与贷款申请的货币价值量的分布函数量是 相同的。 由图 2 1可知,企业的利润 : i(R,r)是收益 R的凸函数,亦即企业的期望利 润随风险 G的增加而增加
38、,给定贷款利率 r, 设是企业期望利润等于 0的值, 即: n (r, 6 *) = /J* maxR-+r),-CdF(R, 0 *) = 0 (2-8) 因为企业当且仅当期望利润 Ji (r, 6)时,才会申请贷款进行项目投资, 因此是一临界值,只有当 e吖时,企业才会在给定利率 r下申请贷款。 对 ( 2 8)式取 etr的微分: dr a nya 6 * (2-9) 式( 2 9)说明 0_与 r是同方向变化的,利率 r提高会使临界值增加, 低风险企业 ( e者 ) 会退出贷款申请,只有高风险企业 ( 0 者)会继续 申请贷款,因而贷款的风险程度会增加。 由图 2_2可知,银行的收益函
39、数 P(R, r)是项目收益 R的凹函数,银行贷款 的期望收益是贷款风险的减函数,即 0值增加, P(R, r)会减少。因而利率贷款 r提高,除了具有增加银行收益的直接的正向收入效应外,还具有间接的逆向选 择效应,即贷款利率 I“ 提高,会使风险临界值 6增加,从而使贷款收益 p(R, r) 减少。而且,利率的提高可能会使间接的逆向选择效应超过直接的正向收入效应。 我们可以对此进行简单说明: 设有两个企业组: v安全 组在利率小于 r,时申请贷款,而 风险 组则在 利率小 r2时申请贷款, r|f时, 后者大于前者。?( r)有可能不是单峰的,可能存在多个 由上面的分析可得出,银行在无法分辨各
40、企业项目风险时,不会随意提高利 率,只愿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要求,不愿在高利率水平满足所 有借款人的申请,也就是出现了信贷配给。信贷配给是银行为了防止由于信息不 对称而引起的逆向选择风险,降低信贷风险,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举 措。信贷配给有以下两种情况: ( 1)在所 有贷款申请人中,一部分人得到了贷款, 另一部分被拒绝,被拒绝的申请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得不到贷款 ; ( 2) 一个给定申请人的借款要求只有部分被满足。下面,我们用图 2 5来进一步详 细说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贷配给为什么是银行防范风险,实现自身利润 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图 2 5 如图 2
41、5,在下象限,银行的期望收益 P是贷款利率 r的非单调函数,在 处可得最大值 ,这为银行经营的追求目标,也是信贷风险管理的最终目 标。在上象限,LD是贷款的需求曲线, LD是贷款利率的减函数,与通常的需求曲 线没有什么不同。由于银行贷款的供给取决于期望收益我们可由银行期望收益 曲线? ( r)在上象限得到贷款供给曲线 Ls曲线向后弯曲,形状与通常的不同。 LD 与 L/相交于点 A,此时对应的利率为 r., 这是瓦尔拉斯均衡利率 ,: r,保证了信贷 市场出清,所有贷款申请人都获得贷款。但在 A点处,高利率的逆向选择效 应,大于正向收入效应信贷风险较大,对应的银行期望收益为 P. = p* ,
42、贷款需求为 LD =L,贷款供给 LS=L2, Ls LD, L, L2 = Z有数量 Z的贷款申请不能满足,也就是说银行进行了信贷配额。 2. 2. 2贷款抵押的逆向选择效应与信贷配给 贷款抵押本是银行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为了防范信贷风险而作出的一种保障 措施,但是斯蒂格利茨 (Stiglitz)与魏斯 ( Weiss) 1981年研究表明:贷款抵 押与利率一样,对信贷风险和银行收益具有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由 于其中的机理大致相同,下面不作详尽的数理分析,只是说明其中的主要内容)。 企业以财产作为抵押品获得银行贷款时,银行与企业的倍息是不对称的,企 业处于信息优势。银行既不清楚企业有
43、多少自有财产可以用作抵押品,也不明了 企业获得贷款后将投资于哪个项目,更难以判断项目的风险性。企业比银行更清 楚各投资项目的风险性和期望收益,以及贷款偿还概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贷 款抵押品不但具有正向选择效应,即当信贷市场存在超额詬求时,银行通过提高 贷款抵押品可增加还贷的可靠性,减少坏账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同时抑制借 款需求;而且具有逆向选择效应,即贷款抵押品水平的递增会增加贷款的风险, 降低还贷的可靠性。这在以下两种情况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一是当所有的潜在借 款者有相同数量的股本 ( equity)、 以自有财产为抵押品取得贷款,并且较小的 项 目有较高的风险时,提高抵押品水平,会降低企
44、业的侦务 股本比率 ( D/E), 较多的企业只能对较小的项目投资。由于较小的项目失败的概率大,所以银行贷 款的风险增加,抵押品水平的递增将导致还款的可靠性下降;二是所有潜在借款 者有不同数量的股本,而所有项目要求相同的投资数额,递增的抵押也会增加贷 款的风险。这是由于当抵押品水平增加到某一值(临界值)时,财产较少的厌恶 风险的企业由于不能提供足额的抵押品而无法得到贷款 , 则产足够提供抵押品但 风险中性的企业由于抵押增加借贷成本增加也会退出借贷,信贷市场上只留下那 些财 产较多,偏好风险的企业 ( 他们往往是过去冒险项目的成功者),他们在取 得贷款后,往往会从事较高风险的项目(抵押品水平提高
45、引起的借贷成本的增加 在此有激励作用),这样会使得信贷风险增加。 一般说来,贷款抵押水平较低(小于临界值 ) 时,正叫选择效应大于逆向选 择效应,而贷款抵押品水平大于临界值时,逆向选择效应人尸正向选择效应;当 在临界值上时,两种效应相抵消,银行收益达到最大化。囚而银行将抵押品水平 限制在临界值上,以鼓励偏好低风险的企业多贷款,限制险企业贷款,也就 是说,银行进行了信贷配给。 2. 2. 3针对特 定风险类型借款者的风险甄别模型 信贷配额只是银行为了防范逆向选择引起的信贷风险而采取的一种总体策 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即如何进行信贷配额时,必须采取 K险甄别手段,揭示 借款者的风险类型,然后决定是
46、否提供贷款和贷款合同的条款。这里设计这样一 种风险甄别模型:银行通过有成本的甄别手段,确定某特定风险类型的借款者为 其真实类型的概率,并据此设计出一系列贷款合同供借款人自行选择,诱使其揭 示其风险类型,作出使银行风险最小的行动选择,即选择与自身真实风险类型相 一致的贷款的合同。 设有两种类型的借款者 b和 g (b-高风险类型, g-低风险类型 ),风险类型为 借款者的私人信息,银行利用一定的甄别技术进行甄别,成本为 e(e0), 甄别 准确率为 II, (i=b,g).借款人无初始财富,投资项目芯要 1货币单位的资金 , x 为项目的投资收益, x的分布函数为 F, (x), 密度函数为 ( X)。 设当 xe0, l 兩 1W) ,x乂 0, 1;巧 (2-10) 时 fi( x) 0 , 否 则 , 在 0, 1连 续 。 Ui为借款人的平均项目投资收益, r为无风险投资收益, Uir,项目是不可分的。银行有两种选择:借款给企业投资 和获取无风险收益 r。 另外我们假设: 以保证 fjx)的单调性。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贷款合同 Mx) , Uzg.b; xe , 1; Ri(x)表示借 款者在收益为 x时的偿付函数。合同 Mx), 满足以下条件: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