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亚太区域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统计和趋势-FAO&unicef-2022-66正式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亚太区域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统计和趋势-FAO&unicef-2022-66正式版.pdf(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亚太区域统计和趋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曼谷,2022 年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亚太区域统计和趋势| ii |目 录前言v致谢vii缩略语viii第 1章可持续发展目标 2.1:食物不足和粮食不安全11.1 食物不足发生率 11.2 基于粮食不安全体验分级表的粮食不安全发生率 7第 2 章可持续发展目标 2.2: 营养不良122.1 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 122.2 五岁以下儿童消瘦 152.3 五岁以下儿童超重 182.4 育龄妇女贫血 20第 3 章更多世界卫生大会确定的营养指标233.1 成人肥胖 233.2 生命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发生率 263.3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
2、 28附件附件 I:数据表 31附件 II:粮食安全和营养指标的定义 50附件 III:注释 53附件 IV:国家分组 55 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 统计和趋势表1 食物不足发生率 (百分比)42 食物不足人口数量 (百万)63 粮食不安全发生率 (百分比)84 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 (百万)105 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 (百万)116 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 (百分比)137 五岁以下儿童消瘦发生率 (百分比)168 五岁以下儿童超重发生率 (百分比)209 育龄 (15-49岁) 妇女贫血发生率 (百分比)2110 成人肥胖发生率 (百分比)2411 0-5月龄婴儿纯母乳喂
3、养率 (百分比)2812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 (百分比)2913 食物不足发生率 (百分比)3114 食物不足人口数量 (百万)3315 粮食不安全发生率 (百分比)3516 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 (百万)3717 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 (百分比)3918 五岁以下儿童消瘦发生率 (百分比)4119 五岁以下儿童超重发生率 (百分比)4220 育龄 (15-49岁) 妇女贫血发生率 (百分比)4421 成人肥胖发生率 (百分比)4622 0-5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百分比)4823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 (百分比)49| iii |亚太区域图1 世界和亚太区域的食物不足发生率, 以及亚太区域食
4、物不足人数3 2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食物不足发生率4 3 亚太区域各国食物不足发生率5 4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食物不足人数6 5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粮食不安全发生率7 6 亚太区域各国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9 7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10 8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11 9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13 10 亚太区域各国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14 11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五岁以下儿童消瘦发生率 (2020 年)16 12 亚太区域各国五岁以下儿童消瘦发生率 (有数据的最近一年)17 13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五岁以下儿童超重发生率18 1
5、4 亚太区域各国五岁以下儿童超重发生率19 15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育龄 (15-49岁) 妇女贫血发生率21 16 亚太区域各国育龄 (15-49岁) 妇女贫血发生率22 17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成人肥胖发生率24 18 亚太区域各国成人肥胖发生率25 19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 0-5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发生率26 20 亚太区域各国 0-5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发生率27 21 亚太区域各次区域低出生体重发生率29 22 亚太区域各国低出生体重发生率30 | iv | v |前 言这份关于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的最新报告记录了亚太区域的严峻形势。 据估计, 2020年, 该区域有3.
6、758亿人面临饥饿,比 2019 年增加近5400万人。 当年, 该区域有超过11亿人无法获得充足食 物, 仅在一年内就增加近 1.5 亿人。 由于健康膳食成本高企且严重贫困和收入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 该区域 18 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去年报告中描述的 2019 年亚太区域粮食安全和营养形势本已相当令人沮丧。 减少营养不良人数方面的工作停滞不前, 某些营养指标, 如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太高。 从那以后, 情况恶化了 。 虽然还不能完全量化 2019 冠状病毒病 (COVID-19) 疫情对 2020 年的影响, 但显然疫情已经对整个区域产生严重影响。 即使最初仅报告少量病例的国家也受
7、到抗疫措施的负面影响, 加上人们对健康的担忧, 导致全球经济活动大幅萎缩。食品供应链的中断使形势进一步恶化。 如果没有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和危机期间出台的各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社会保护措施, 情况可能会更糟。 在重建更好世界的过程中, 未来的农业粮食体系必须提供更好生产、更好营养、 更好环境和更好生计。 我们的重点必须围绕区域内小规模家庭农户以及土著人民、 妇女和青年等其他弱势群体的需求。 这些人生产每个人消除营养不良所需要的有营养食物。阅读这份出版物的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我们吃的食物种类繁多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 作者希望你能停下来, 想想我们能吃到这么多不同的食物是多么神奇。 我们有大米: 来自农村
8、千百万家庭农场, 其种植得益于若干个世纪积累的智慧, 其运输涉及雨季的崎岖道路; 我们有水果: 来自需要多年投资才会结果的果园, 而且还面临随时可能给种植者带来困难的各种亚太区域风险; 我们有鱼类: 在清晨的黑暗中, 当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睡觉的时候, 是勇敢面对汹涌大海的渔民将其捕获; 我们有肉和蛋: 它们提供健康成长所必需的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 我们有营养丰富的蔬菜; 以及为我们喜爱的菜肴提供多种风味的香料。 我们确实应该感谢本区域家庭农户所做的一切工作。 没有他们, 我们会怎样?今年, 我们有机会改革农业粮食体系, 进而开始推进粮食安全和营养领域的艰苦工作, 例如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 营养促
9、增长峰会和 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 (又称第26届缔约方会议) 。 我们必须利用在这些活动中做出的承诺, 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消除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助理总干事兼亚太区域代表金钟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东亚及太平洋区域主任Marcoluigi Corsi| vi | vii |致 谢本报告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联合编写。在金钟珍 (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事处) 和 Marcoluigi Corsi (儿基会东亚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 的全面领导下, 本出版物由David Dawe (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事
10、处) 、 Jessica Blankenship 和 Elizabeth Drummond (儿基会东亚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 撰写。 除上述人员之外, Tianyi Liu (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事处) 提供了 一系列有助于编写报告的材料。粮农组织总部的 Mximo Torero Cullen 和 Jos Rosero Moncayo 在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方面提供了指导, Olivier Lavagne dOrtigue 为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支持, Anne Kepple、 冯娟、 Olivier Lavagne dOrtigue、Hernn Muoz 和 Abdul Sattar 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11、和投入。在粮农组织总部同事的宝贵支持下, 亚太区域办事处的 Kanokporn Chansomritkul、 Allan Dow、 Tianyi Liu 和 Rachel Oriente协调了出版过程。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本出版物的信息, 请联系 FAO-RAPfao.org。| viii |BMI身体质量指数EBF纯母乳喂养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粮农组织)FIES粮食不安全体验分级表GDP国内生产总值IFAD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农发基金)NCD非传染性疾病PoU食物不足发生率SDG可持续发展目标SIDS小岛屿发展中国家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儿基会)WFP世界粮食计划署WH
12、A世界卫生大会WHO世界卫生组织 (世卫组织)缩略语| 1 |第 1 章 可持续发展目标 2.1: 食物不足和粮食不安全主要信息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扰乱了经济和生计活动,导致亚太区域经济急剧下滑,加剧了饥饿和粮食不安全。与食品价格上涨相比,经济下行和收缩对人们购买食物的支付能力影响更大。过去几年,亚太区域在减少食物不足方面进展放缓,2019年至 2020 年,食物不足人口数量大幅增加(17%)。2020 年,亚太区域有 3.758 亿人面临食物不足,比 2019年多 5390 万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3.057 亿)生活在南亚。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2020 年
13、,亚太区域有 4.438亿人经历重度粮食不安全,另有 6.674 亿人遭受中度粮食不安全。1.1 食物不足发生率粮农组织的食物不足发生率指标来自各国官方的粮食供应、食品消费和能量需求数据,同时兼顾年龄、性别和体力活动水平等人口特征。该指标旨在揭示持续超过一年的能量匮乏状态,并不反映暂时危机或基本营养素摄入暂时不足的短期影响。 粮农组织始终努力将新信息考虑在内,以提高食物不足发生率估算的准确性;每份报告都会更新整个历史系列。因此,应只使用当前系列的估计值,包括过去几年的值。1 1 如需更详细信息,请参阅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儿基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卫组织。2019 年。2019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
14、养状况。罗马,粮农组织。| 2 |亚太区域尽管亚太区域有经济快速增长的历史,但几乎所有国家在 2020年都经历了经济收缩(中国、越南和其他几个国家经济放缓,但仍实现正增长)。COVID-19 疫情蔓延导致各国政府在 2020 年实施一系列抗疫措施。这些措施,以及旨在降低感染风险的消费者行为变化,是经济下行背后的主要因素。许多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因依赖旅游业而受到特别严重的打击。例如,斐济、马尔代夫、帕劳和瓦努阿图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收缩了 10%或更多。不过,经济下行并不仅限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许多大型经济体也受到严重影响,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都萎缩了 5% 以上。总体而言,20
15、20 年东亚(不包括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3.8%,南亚下降 5.4%。2虽然全球食品供应链出现大规模中断,但亚太区域国内食品价格的总体变化很小。从 2019 年 12 月到 2020 年 12 月,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该区域 40 个国家的食品价格实际增长中值仅为 2.1%。3在此期间,即使是实际食品价格涨幅最大的也仍在 6% 至 12% 之间(澳大利亚、不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蒙古、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因此,与食品价格上涨相比,经济下行更应该对人们购买食物的支付能力下降负责。粮农组织此前已经论证过,经济下行导致粮食安全状况恶化。4 2020 年,COVID-19 疫情及其经济影响
16、导致亚太区域食物不足发生率和涉及人口数量大幅增加。食物不足人口从 3.22 亿增加到 3.76 亿,上升 17%(与全球 18% 的增幅相似)。这一大幅增长扭转了过去二十年来普遍下降的趋势,尽管近年来已经不再取得进展。2020 年,食物不足发生率上升到 8.7%,略低于 9.9% 的世界平均水平。 2 所有国内生产总值估计数均来自:世界银行。2021 年。2021 年 6 月期全球经济展望。华盛顿特区,世界银行。3 文中已经对以下文件提供的数字进行了更新:粮农组织。2020 年。冠状病毒对亚太区域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建设更有韧性的粮食体系。http:/www.fao.org/policy
17、-support/tools-and-publications/resources-details/en/c/1287454/4 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儿基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卫组织。2021 年。2021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实现粮食体系转型,保障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确保人人可负担健康膳食。罗马,粮农组织。 https:/doi.org/10.4060/cb4774en| 3 | 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 统计和趋势图 1全世界和亚太区域食物不足发生率及亚太区域食物不足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注:2020 年数值为预测值。短横提示 2020 年估计数的范围。https:/doi
18、.org/10.4060/cb7494en-fig01010020030040050060005101520253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百万百分比食物不足发生率(亚洲及太平洋)食物不足发生率(世界)食物不足人口数量(亚洲及太平洋)2020 年,亚太区域食物不足发生率为 8.7%,低于 2000 年的 14.3%,原因是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甚至在COVID-19 疫情之前,进展已经放缓。2020 年,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的大洋洲食物不足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南亚(15.8%)、东南亚(7.3%)和东亚(不到 2
19、.5%)。阿富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东帝汶等国的食物不足发生率超过 20%。2020 年食物不足发生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南亚,增幅为 2.5 个百分点,从 2019年的 13.3% 上升到 2020 年的 15.8%。| 4 |亚太区域图 2亚太区域各次区域食物不足发生率资料来源:粮农组织。注:2020 年数值为预测值。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020510152025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百分比亚洲及太平洋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亚东亚,不包括中国大洋洲东
20、南亚南亚南亚,不包括印度表 1食物不足发生率(百分比)200020102014201520192020世界13.09.28.38.38.49.9亚洲及太平洋14.39.68.38.07.58.7东亚10.02.52.52.52.52.5东亚,不包括中国5.37.05.86.16.05.9大洋洲6.95.36.06.16.26.2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616.720.020.120.019.9东南亚20.611.68.68.37.07.3南亚16.615.614.414.113.315.8南亚,不包括印度17.614.212.311.410.711.8资料来源: 粮农组织。 注:
21、2020 年数值为预测值。| 5 | 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 统计和趋势图 3亚太区域各国食物不足发生率资料来源:粮农组织。注:2020 年数值为预测值。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0305101520253035404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大洋洲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基里巴斯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东南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东帝汶越南南亚阿富汗孟加拉国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百分比201315 年平均201820 年平均2020年, 亚太区域食物不足人口达到3.758亿, 比20
22、00年减少1.279亿,降幅为 25.4%。该地区占 2020 年全球 7.68 亿食物不足人口总数的48.9%。南亚有 3.057 亿食物不足人口,其次是东南亚(4880 万)和大洋洲(270 万)。发生 COVID-19 疫情之后,2020 年食物不足人口数增加最多的是南亚,整个区域增加 5390 万人,南亚就增加 5050 万人。| 6 |亚太区域图 4亚太区域各次区域食物不足人口数量资料来源:粮农组织。注:从 2010 年起,东亚的食物不足发生率估计数一直低于人口的 2.5%,是采用食物不足发生率方法计算食物不足人口数量时可以可靠报告的最低值。2020年数值为预测值。https:/do
23、i.org/10.4060/cb7494en-fig04表 2食物不足人口数量(百万)200020102014201520192020世界800.3636.8606.9615.1650.3768.0亚洲及太平洋503.7378.2339.6333.4321.9375.8东亚152.3东亚,不包括中国10.915.012.513.212.812.8大洋洲2.21.92.42.42.62.7东南亚107.969.054.252.746.048.8南亚241.3267.9259.9256.9255.2305.7南亚,不包括印度70.367.962.758.958.966.1资料来源: 粮农组织。注:
24、 从 2010 年起, 东亚的食物不足发生率估计数一直低于人口的 2.5%, 是采用食物不足发生率方法计算食物不足人口数量时可以可靠报告的最低值。 2020 年数值为预测值。01002003004005006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百万南亚东南亚大洋洲东亚亚太区域合计| 7 | 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 统计和趋势1.2 基于粮食不安全体验分级表的粮食不安全发生率 亚太区域不断恶化的粮食安全状况不仅体现在食物不足发生率数据上,也体现在图 5 所示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上。图 5亚太区域各次区域 粮食不安全发生率资料来源:粮
25、农组织。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050510152025303540452014201620182020201420162018202020142016201820202014201620182020201420162018202020142016201820202014201620182020亚洲及太平洋东亚东亚, 不包括中国大洋洲东南亚南亚南亚, 不包括印度百分比重度粮食不安全中度粮食不安全| 8 |亚太区域基于粮食不安全体验分级表的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是对一年内获得充足食物的能力面临中度或重度限制的人口所占比例的估计。面临中度粮食不安全
26、的人在一年中有时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获得食物,并且由于缺乏资金或其他资源而被迫降低食物质量和 / 或数量。重度粮食不安全则意味着个人很可能已耗尽食物,经历饥饿,最极端的情况是几天不吃饭,因而健康和福祉面临严重风险。 2020 年,亚太区域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为 25.7%,高于2014 年的 18.7%。大部分增长发生在 2020 年,当年 COVID-19 疫情及其经济影响导致 3.3 个百分点的增长。南亚的增加幅度尤其大,发生率从 2019 年的 37.6% 上升到 2020 年的 43.8%。亚太区域目前的数字低于 30.4% 的全球平均水平。在四个次区域中,2020 年南亚的发生
27、率最高(43.8%),其次是东南亚(18.8%)、大洋洲(12%)和东亚(7.8%)。以下几个国家的粮食不安全发生率超过 30%:阿富汗、孟加拉国、柬埔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基里巴斯、尼泊尔和菲律宾。2020 年,亚太区域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为 10.3%,高于 2014年的 7.7%。各次区域的情况与重度或中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类似。南亚的发生率最高(19.9%),其次是东南亚(3.3%)、大洋洲(2.6%)和东亚(2%)。 表 3粮食不安全发生率(百分比)中度粮食不安全重度粮食不安全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201420192020201420192020201420192020世界14.316.
28、518.58.310.111.922.626.630.4亚洲及太平洋11.013.315.47.79.110.318.722.425.7东亚3.33.64.00.60.80.83.94.44.8东亚,不包括中国5.26.15.80.81.32.06.07.47.8大洋洲8.99.89.42.53.82.611.413.612.0东南亚13.014.215.52.42.63.315.416.818.8南亚15.719.323.915.918.319.931.637.643.8南亚,不包括印度27.726.627.012.513.614.340.240.241.3资料来源: 粮农组织。| 9 |
29、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 统计和趋势据估计,2020 年亚太区域有 11 亿人经历了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与 2014 年相比增加 3.419 亿人,增幅为 44.4%。在这一大幅增长中,1.489 亿发生在 2019 年至 2020 年,当时 COVID-19 疫情导致重大社会经济混乱,对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2020 年,亚太区域占全球 24 亿面临粮食不安全人口总数的46.9%(与其在食物不足人数中所占份额相似)。其中大多数人居住在南亚,那里有 8.498 亿人经历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有此情况者分别为 1.308 亿人、1.255 亿人和 510 万人。据估计,20
30、20 年亚太区域有 4.438 亿人经历重度粮食不安全,比 2014 年多 1.273 亿人,增幅为 40.2%。大部分增长发生在 2020 年疫情后,尽管这个数字在疫情之前就在增长。该地区占 2020 年全球9.276 亿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的 47.8%。南亚有 3.868 亿人经历重度粮食不安全,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分别为 3380 万人、2210 万人和110 万人。图 6亚太区域各国中度或重度 粮食不安全发生率资料来源:粮农组织。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06百分比201820 年平均201416 年平均010203040506070东亚日本
31、蒙古大韩民国大洋洲澳大利亚斐济基里巴斯新西兰萨摩亚汤加瓦努阿图东南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南亚阿富汗孟加拉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尼泊尔| 10 |亚太区域表 4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百万)20142016201820192020世界1 645.51 762.91 978.72 049.92 368.2亚洲及太平洋769.3775.6935.0962.51 111.2东亚98.0104.1159.5124.6130.8东亚,不包括中国9.310.611.110.511.3大洋洲4.54.85.55.75.1东南亚96.3109.1113.6111.
32、0125.5南亚570.6557.7656.5721.4849.8南亚,不包括印度204.7194.9205.2222.0231.2资料来源: 粮农组织。图 7亚太区域各次区域经历中度或 重度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资料来源:粮农组织。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07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14201620182020百万东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 11 | 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 统计和趋势图 8亚太区域各次区域重度 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资料来源:粮农组织。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
33、ig08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4201620182020百万东亚大洋洲东南亚南亚表 5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百万)20142016201820192020世界604.5620.2731.3779.9927.6亚洲及太平洋316.5285.2369.4390.4443.8东亚13.224.631.321.733.8东亚,不包括中国1.41.31.91.82.0大洋洲1.01.31.51.61.1东南亚15.216.117.116.922.1南亚287.2243.3319.5350.3386.8南亚,不包括印度63.661.466.675.080.0资料来源: 粮
34、农组织。| 12 |第 2 章 可持续发展目标 2.2:营养不良主要信息亚太区域仍有近 23% 的儿童发育迟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的标准,该地区有 10 个国家发育迟缓“发生率非常高”(超过 30%),另外 8 个国家发育迟缓“发生率高”(20-30%)。2020 年,亚太区域受消瘦影响的五岁以下儿童比例为 9.9%,高于 6.7% 的全球平均水平。亚太区域超重儿童的总体比例低于 5.7% 的全球平均水平,但这一比例在 2000 年至 2020 年间从 4.2% 上升至 5%。2019 年,亚太区域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率为 32.9%。这比2000 年低大约 1 个百分点,表明过去 20
35、 年的进展非常缓慢。本节报告四个全球营养指标: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消瘦和超重以及育龄妇女贫血。2.1 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低)反映长期营养不良对儿童生长的影响,对健康和发展有负面影响。整个亚太区域有 7480 万儿童发育迟缓,占世界总数的一半。尽管与 2000 年的 38% 相比有所下降,但该地区仍有近 23% 儿童发育迟缓。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洋洲是受影响最严重的次区域,41.4% 的儿童发育迟缓;其次是南亚(30.7%)、东南亚(27.4%)和东亚(4.9%)。不过,南亚受发育迟缓影响的儿童人数最多,为 5430 万。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亚太区域有 10 个国家
36、(阿富汗、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绍尔群岛、尼泊尔、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东帝汶)的发育迟缓“发生率非常高”(超过 30%);还有 8 个| 13 | 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 统计和趋势图 9亚太区域各次区域五岁以下 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表 6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 (百分比)20002005201020152020世界33.130.727.724.422.0亚洲及太平洋38.034.931.326.522.9东亚19.513.08.86.34.9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5.637.840.040.441.4东南亚38.034.431.629.127.
37、4南亚48.346.242.636.530.7资料来源: 儿基会、 世卫组织和世行。资料来源:儿基会、世卫组织和世行。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090510152025303540455020002005201020152020百分比世界亚洲及太平洋东亚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南亚南亚| 14 |亚太区域图 10亚太区域各国五岁以下 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资料来源:儿基会、世卫组织和世行。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100102030405060东亚中国(大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蒙古大韩民国大洋洲
38、,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斐济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东南亚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越南南亚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百分比2020 年值2000 年值| 15 | 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 统计和趋势国家(不丹、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和越南)发育迟缓“发生率高”(20-30%)。2.2 五岁以下儿童消瘦 儿童消瘦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由食物摄入不足和/或频繁或长期患病引起。这种形式的营养不良最容易受到COVID-
39、19疫情影响,因为家庭面临粮食不安全和其他冲击,有可能非常迅速地影响儿童健康和营养摄入。到2022年底,全球可能还会再有900万儿童消瘦,其中南亚有620万。5 2020 年,亚太区域共有 3120 万儿童受到消瘦的影响,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南亚(2500 万)。2020 年,亚太区域 9.9% 的五岁以下儿童受消瘦影响,高于 6.7% 的全球平均水平。儿童消瘦比例最高的次区域是南亚(14.1%),其次是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洋洲(9%)、东南亚(8.2%)和东亚(1.7%)。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儿童消瘦发生率“非常高”( 15%),而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发生率
40、“高”(10-15%)。虽然还没有数据显示 COVID-19 疫情对消瘦发生率的影响,但据估计,2020 年受消瘦影响的儿童可能比目前估计的多 15%。6如果估计准确的话,这将进一步导致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 2.2.2 难以如期实现。5 Osendarp, S.、Akuoku, J.、Black, R.、Headey, D.、Ruel, M.、Scott, N.、Shekar, M.、Walker, N.、Flory, A.、Haddad, L.、Laborde, D.、Stegmuller, A.、Thomas, M. & Heidkamp, R.。2020 年。2019 冠状病毒病危机对低收
41、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孕产妇和儿童营养不足问题的影响。自然旗下期刊与服务集合。2020 年 12 月 11 日,预印(第 1 版)。https:/doi.org/10.21203/rs.3.rs-123716/v16 Fore, H.H.、Qu, D.、Beasley, D.M. & Ghebreyesys, T.A.。2020 年。儿童营养不良与 2019 冠状病毒病:现在就要采取行动。柳叶刀,2020 年 7 月 31 日。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1648-2| 16 |亚太区域图 11亚太区域各次区域五岁以下 儿童消瘦发生率(2020 年)资
42、料来源:儿基会、世卫组织和世行。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110246810121416东亚大洋洲, 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南亚南亚亚洲及太平洋世界百分比表 7五岁以下儿童消瘦发生率(百分比)世界亚洲及 太平洋东亚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南亚南亚20206.79.91.79.08.214.1资料来源: 儿基会、 世卫组织和世行。| 17 | 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 统计和趋势图 12亚太区域各国五岁以下儿童消瘦发生率(有数据的最近一年)资料来源:儿基会、世卫组织和世行。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
43、12024681012141618东亚中国(大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蒙古大韩民国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斐济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东南亚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越南南亚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东亚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南亚南亚百分比| 18 |亚太区域2.3 五岁以下儿童超重 儿童超重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身体活动不足,以及糖、盐和脂肪含量高的高度加工食品的供应和消费增加。亚太区域也不例外,从 2000 年到
44、2020 年,该地区超重儿童的比例从 4.2%上升到 5%。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东南亚,那里儿童超重发生率从2000 年的 3.7% 上升到 2020 年的 7.5%。该地区共有 1620 万儿童超重。总体百分比低于 5.7% 的全球平均水平。受影响最严重的次区域是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洋洲,五岁以下超重儿童占比达到 8%,其次是东亚(7.9%)、东南亚(7.5%)和南亚(2.5%)。所有次区域 2020 年的发生率都高于 2000 年,只有南亚例外,该次区域儿童超重率在过去 20 年有所下降。为实现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扭转这些局面(南亚以外)。图 13亚太区域各次区域五岁以下
45、儿童超重发生率资料来源:儿基会、世卫组织和世行。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13012345678920002005201020152020百分比亚洲及太平洋东亚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南亚南亚世界| 19 | 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 统计和趋势图 14亚太区域各国五岁以下 儿童超重发生率资料来源:儿基会、世卫组织和世行。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1402468101214东亚中国(大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蒙古大韩民国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斐济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
46、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东南亚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越南南亚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百分比2020 年值2000 年值| 20 |亚太区域2.4 育龄妇女贫血2019 年,亚太区域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率(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2.2.3)为 32.9%。这比 2000 年低大约 1 个百分点,表明过去二十年来进展非常缓慢。该地区的数字也高于 29.9% 的全球平均水平。南亚的贫血发生率最高,几乎有一半 15 至 49 岁妇女贫血(48.2%)。在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洋洲,33.9% 的育
47、龄妇女贫血,其次是东南亚(27.2%)和东亚(16.1%)。鉴于自 2000 年以来大多数国家缺乏进展,该区域将无法如期实现将贫血发生率降低 50% 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表 8五岁以下儿童超重发生率(百分比)20002005201020152020世界5.45.75.65.65.7亚洲及太平洋4.24.34.54.75.0东亚6.06.26.67.17.9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26.17.07.78.0东南亚3.74.35.36.67.5南亚3.33.33.02.82.5资料来源: 儿基会、 世卫组织和世行。| 21 | 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概述: 统计和趋势图 15亚太区域各次区域育
48、龄(15-49 岁) 妇女贫血发生率资料来源:世卫组织。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150510152025303540455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百分比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世界亚洲及太平洋东亚大洋洲东南亚南亚表 9育龄 (15-49岁) 妇女贫血发生率 (百分比)20002005201020152019世界31.229.928.628.829.9亚洲及太平洋34.232.531.231.632.9东亚22.218.716.015.616.1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4.433
49、.632.833.133.9东南亚31.427.925.325.627.2南亚49.449.148.547.848.2资料来源: 世卫组织。| 22 |亚太区域图 16亚太区域各国育龄(15-49 岁) 妇女贫血发生率资料来源:世卫组织。https:/doi.org/10.4060/cb7494en-fig160102030405060东亚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蒙古大韩民国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库克群岛斐济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瑙鲁纽埃帕劳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东南亚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
50、坡泰国东帝汶越南南亚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百分比2019 年值2000 年值| 23 |第 3 章 更多世界卫生大会确定的营养指标主要信息亚太区域成人肥胖率(6.1%)低于全球 13.1% 的发生率,但该地区每个国家的成人肥胖率都在上升。亚太区域几乎所有国家的纯母乳喂养率都在上升。自 2000年以来,大多数国家在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是,许多国家的进展还不足以实现世界卫生大会确定的目标。本节评估世界卫生大会核可的另外三个全球营养目标的进展情况,即纯母乳喂养、低出生体重和成人肥胖。3.1 成人肥胖成人肥胖是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