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数据链路层课件.ppt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5288951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数据链路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4章 数据链路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 数据链路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数据链路层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章 数据链路层4.1数据链路层的设计问题n几个主要概念n在计算机上网络中,我们经常提到“链路”和“数据链路”这两个术语,事实上“链路”和“数据链路”并非一回事。所谓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的链路串接而成的。可见,一条链路只是一条通路的组成部分。n数据链路(data link)则是另一个概念,这是因为当需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适配器(网卡)来实

2、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 常常在两个对等的数据链路层之间画出一个数字管道,而在这条数字管道上传输的数据单位是帧。见图4-1。n有时候我们将链路划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所谓物理链路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链路,而逻辑链路就是上面的数据链路,是物理链路加上必要的通信协议。这两种划分实质上是一样的。n早期的数据通信协议曾叫作通信规程(procedure)。因此在数据链路层,规程和协议是同义语。 n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用途是为在相邻网络实体之间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连接,并传输数据链路服务数据单元。亦即数据链路层的主要职责是控制相邻系统之间的物理链路,它在

3、物理层传送位信息的基础上,在相邻节点间传送被称为帧的数据信息,数据链路层也需进行检错、纠错,从而向网络层提供无错的透明传送。数据链路层软件是计算机中网络最基本的软件,该层是任何网络都必须有的层次,相对于高层来说,所用的服务和协议比较成熟。数据链路层的目的n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实体间提供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连接以及传输数据链路服务数据单元所需的功能和过程的手段,在物理连接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n数据链路层检测和校正在物理层出现的错误,并能使网络层控制物理层中的数据电路的互联。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n(1) 链路管理 当网络中的两个节点要进行通信时,数据的发方必须确知收方是否已经已经处于准备。为此,

4、通信的双方必须先要交换一些必要的信息。或者说是必须先建立一条数据链路。同样地,在传输数据时要维持数据链路,而在通信完毕时要释放熟路链路。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就叫做链路管理。n根据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质量、应用环境以及是否有连接这三个因素,服务可分为无应答无连接服务、有应答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三种。n(2) 帧定界 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输单位是帧。数据一帧一帧地传送,就可以在出现差错时将有差错的帧再重传一次,而避免了将全部数据都进行重传。帧定界是指收方应当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帧定界也可称为帧同步。n(3) 流量控制 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必

5、须使得收方来得及接收。当收方来不及接收时,就必须及时控制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这种功能称为流量控制(flow conctrol)。采用接收方的接收能力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能力这是计算机网络流量控制中采用的一般方法。n(4) 差错控制 在计算机通信中,一般都要求有极低的比特差错率。为此,广泛采用了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有两大类。一类是前向纠错,也就是收方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能够自动将差错改正过来。这种方法的开销较大,不大适合于计算机通信。另一类是差错检测,也就是收方可以检测出收到的数据帧有差错(但并不知道出错的确切位置)。当检测出有差错的数据帧就立即将它丢弃,但接下去有两种选择:一种方法是不进行任何处

6、理(要处理也是有高层进行),另一种方法则是由数据链路层负责重传丢弃的帧。n(5)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在许多情况下,数据和控制信息处在同一帧中。为此一定要有相应的措施使得收方能够将他们区分开来。n(6) 透明传输 所谓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好出现了与某一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使得接收方不会将这种比特组合的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就被称为是透明传输。在面向比特的同步规程和面向字符的同步规程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n(7) 寻址 必须保证每一帧都能送到正确的目的站,接收方也应

7、知道发送方是哪个站。4.2差错控制技术n在数据通信过程中,由于衰耗、失真和噪声会使通信线路上的信号发生错误。为了减少错误,提高通信质量,一是改善传输信道的电气特性,更重要的是采取检错、纠错技术,即差错控制。差错控制的核心是抗干扰编码,一类是检错码、另一类是纠错码。差错控制原理n1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信源送出的二进制序列附加多余数字,使得这些数字与信息数字建立某种相关性。在接收端检查这种相关性来确定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以检测传输差错。n例如:信息序列有100个比特,分成10组。每一组增加1比特,这一比特是每一组奇偶校验得到的。在接收端检查这一比特是否正确,来判断信息在传输过程中

8、是否发生错误。n新加入的码元愈多,冗余度愈大,纠错能力欲强,但效率越低。n分组码:将信息码分组,并为每个组附加若干监督的编码,称为“分组码”。在分组码中,监督码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信息码元。n分组码一般可用符号(n,k)表示,n是码组中的总位数,k是每组码二进制信息码元的数目。nn-k = r是监督码元的数目。 2差错控制编码的特性和能力n(1)海明(Hamming)距离n海明(Hamming)距离是两个不同的码组,其对应的码位的不同码元的个数。n例如,码组(01)和(00)海明距离是1,码组(110)和)(101)的海明距离是2。n(2)一个码组中,任何两个码组中海明(Hamming)距离的最

9、小值称为该码组的最小值。n例如:在(000),(011),(101),(110)4个码组中,最小距离d=2。而码组集合(000),(111)最小距离d=3。n(3)最小码距d0与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n定理定理4.1 若一种码的最小距离为d,则它能检查传输差错个数(称为检错能力)e应满足de+1。n该定理说明要想使传输的码组具有检错能力,该码组集合的最小距离必须d2。n定理定理4.2 若一种码的最小距离为d,则它能纠正传输差错个数(称为检错能力)t应满足d2t+1。n定理定理4.3 若一种码的最小距离为d0,则它能检查e个错误,同时又能纠正t个以下错误的条件dt+e+1。n例4.1 求码

10、集合(000),(011),(101),(110)和(000),(111)的e值并作必要的分析。n由于码组(000),(011),(101),(110)的最小的距离为2,则e = d1=2-1=1,则可检测出一个错。n(000),(111)的最小的距离为3,则e= d1=3-1=2,则可检测出两个错。当用于纠错时,由定理4.2 t=1,能纠正一个错。由定理4.3 t=1,e=1,能纠正、检错各一个。差错控制编码n1循环冗余校验码(CRC)n在计算机通信中广泛应用的是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RC 校验码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线性编码理论。利用代数的方法可以把它设计成各种有用的且有很大纠错能力的编码

11、。n背景知识:任何一个由二进制数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以和一个只含有“0”和“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多项式成为码多项式。n一个n位的二进制序列,它的码多项式为:Xn-1 到 X n次多项式的系数系列。n例如:110110的码多项式n循环码的定义:如果分组码中各码字中的码元循环左移位(或右移位)所形成的码字仍然是码组中的一个码字(除全零码外),则这种码称为循环码。例如n长循环码中的一个码为C=Cn-1Cn-2C1C0 ,n依次循环移位后得:n Cn-2Cn-3C0C1 n C0Cn-1C2C1n码多项式的运算:n二进制码多项式的加减运算:n二进制码多项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是逻辑上

12、的异或运算。n循环码的性质:在循环码中,n-k次码多项式有一个而且仅有一个,称这个多项式为生成多项式G(X)。在循环码中,所有的码多项式能被生成多项式G(X)整除。(1)编码方法n由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一起构成循环码,首先把信息序列分为等长的k位序列段,每一个信息段附加r位监督码元,构成长度为n=k+r的循环码。循环码用(n,k)表示。它可以用一个n-1次多项式来表示。n位循环码的格式如图4-2所示:n一个n位的循环码是由K位信息位加上r位校验位组成的。其中r=n-k。这样新组成的二进制序列叫作循环码(CRC)。标征CRC循环码的多项式叫生成多项式G(x)。K位二进制加上r位CRC校验位后,既信

13、息位要向左移(r=n-k),这相当于A(X)乘上X。X A(X)被生成多项式G(X)除,得整数多项式Q(X)加上余数多项式R(X),即:移项得 说明信息多项式A(X)和余数多项式R(X)可以合并成一个新的多项式C(X)称为循环码多项式,则该多项式是生成多项式G(X)的整数倍,既能被G(X)整除。根据这一原理在发送端用信息码多项式乘上X除以生成多项式G(X)所得余数多项式R(X)就是所要加的监督位。在接收端将循环码多项式C(X)除以生成多项式G(X),若能整除,则说明传送正确,否则说明传送出现差错。(2)举例分析n例4.2 如信息码元为1101,生成多项式G(X)= X+ X+1,编一个(7,4

14、)循环码。nA(X)=1101 向左移3位的1101000 除1011的余数为1,则余数多项式R(X)=001。n在做除法过程中,被除数减除数是做逻辑运算。n例4.3 某一个数据通信系统采用CRC校验方式,其中:生成多项式G(X)= X4+X+1, 发送端要发送的信息序列为10110,求:(1)校验码及校验码多项式;(2)发送端经过循环冗余编码后要发送的比特序列; n解:生成多项式为G(X)= X4+X+1,生成多项式的比特序列是:10011,为4阶,所以将发送端要发送的信息序列10110左移四位,得到XRD(X)为:101100000(1)用XRD(X)/G(X)n所以校验码为:1111 ,

15、校验码多项式为: X3+X2+X+1 。n发送端经过循环冗余编码后要发送的比特序列为:101101111。(3)在串行通信中通常使用的三种生成多项式G(X)来产生校验码。(4)编码特点n由于码的循环性,它的编解码的设备比较简单。n纠错能力强,特别适合检测突发性的错误,除了正好数据块的比特值是按除数变化外,循环冗余校验(CRC)将检测出所有的错误。n所以在计算机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差错控制方式n差错控制编码一类是检错码(如奇偶校验)、另一类是纠错码。根据检错码和纠错码的结构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n(1)利用检错码n(2)利用纠错码n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利用差错控制编码进行系统传输的差错控

16、制的基本工作方式分成四类:自动请求重发(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前向纠错(FEC,Forword ErrorCorrection),混合纠错(HEC,Hybrid Error correction),信息反馈(IRQ,Information Repeat Request)4.2.4 几种纠错方式n1前向纠错(FEC,Forword Error Correction)n(1)工作过程:n利用纠错编码,使得在系统的接收端译码器能发现错误并能准确地判断差错的位置,从而自动纠正它们。所以使用前向纠错。(2)FEC方式的特点:n接收端自动纠错,实时性好。n无需反馈通

17、道。特别适用于单点向多点同时传送的方式。n纠错码需要较大的冗余度,传输效率下降。n控制规程简单,译码设备复杂。n纠错码应与信道特性相配合,对信道的适应性差。2混合纠错(HEC,Hybrid Error correction)n (1)工作过程:nHEC方式是FEC方式和ARQ方式的结合。发送端发送不仅能检测错误,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内纠正错误的编码,接收端译码器收到码组后,首先检验传输差错的情况,如果差错在纠错能力以内,则自动进行纠错。如果错误超过了纠错能力,但能检测出错误来。通过反馈信道给发送端发送一个反馈信息,请求重发出错的码组。混合纠错(HEC)的方式是能纠则纠,不能纠就重发。(2)HEC

18、方式的特点n可以降低FEC的复杂性。n改善ARQ的信息连贯性差,通信效率低的缺点。nHEC方式可以使误码率达到很低,在卫星通信中得到较多的应用。3信息反馈(IRQ,Information Repeat Request)nIRQ方式也称为回程校验方式。它是在发送端检测错误。n(1)工作过程:n发送端不对信息进行差错编码,而是直接将用户信息传送给接收端。接收端收到信息后,将它们存储起来,再将其通过反馈通道送回发送端。(2)IRQ方式特点:n不采用差错编码,设备简单,控制规程简单。n需要反馈通道。n采用发送端检错,相当于信息传输距离增大一倍,可能导致额外的差错和重传。n发、收端需要较大容量的存储器来

19、存储传输信息,以备检错和输出。n效率低,此方法一般在使用差错控制以前使用。4.3 流量控制技术n流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不会超出接收端接收数据能力的一种技术。如不设法解决发送端传送速率高于接收端处理速度,那么即使传送无差错也可能引起帧的丢失。停等流量控制n停止等待流量控制是在停等协议中规定的。n(1)数据处理方式n在发送端把大块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块,并用很多帧来传送这些数据。n这是因为:接收方的缓冲空间可能有限;如果整帧传送,出现差错的概率增大,重传整个帧的可能性越大。使用较小的帧,就能更快的检测到差错,而且重传数量也较小。(2)停等协议n发送方每发送一帧后就等待一个应答帧,只

20、有当收到确认应答信号后,才发送下一帧;如果收到否定确认应答帧,则重发该帧;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没有收到应答帧,则超时重发该帧。这种发送和等待的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发送端发送一个结束帧(EOT)为止。(3)停等协议的特点n优点:简单,在发送下一帧以前,每一个帧都校验并进行应答。n缺点:效率低(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超时计时器的作用:结点A发送完一个数据帧时,就启动一个超时计时器(timeout timer)。计时器又称为定时器。若到了超时计时器所设置的重传时间 tout而仍收不到结点 B 的任何确认帧,则结点 A 就重传前面所发送的这一数据帧。一般可将重传时间选为略大于“从发完数据帧到收到确认帧所

21、需的平均时间”。 n解决重复帧的问题 :使每一个数据帧带上不同的发送序号。每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帧就把它的发送序号加 1。 若结点 B 收到发送序号相同的数据帧,就表明出现了重复帧。这时应丢弃重复帧,因为已经收到过同样的数据帧并且也交给了主机 B。但此时结点 B 还必须向 A 发送确认帧 ACK,因为 B 已经知道 A 还没有收到上一次发过去的确认帧 ACK。 n帧的编号问题 :任何一个编号系统的序号所占用的比特数一定是有限的。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发送序号就会重复。序号占用的比特数越少,数据传输的额外开销就越小。 对于停止等待协议,由于每发送一个数据帧就停止等待,因此用一个比特来编号就够了。一个

22、比特可表示 0 和 1 两种不同的序号。 n帧的发送序号:数据帧中的发送序号 N(S) 以 0 和 1 交替的方式出现在数据帧中。n每发一个新的数据帧,发送序号就和上次发送的不一样。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使收方能够区分开新的数据帧和重传的数据帧了。 n可靠传输 :虽然物理层在传输比特时会出现差错,但由于数据链路层的停止等待协议采用了有效的检错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对上面的网络层就可以提供可靠传输的服务。 滑动窗口流量控制n滑动窗口流量控制的方法在滑动窗口控制协议中规定。n(1)窗口:是指创建额外的缓冲区,这个窗口可以在收发两方存储数据帧。并且对收到应答之前可以传输的数据帧的数目进行限制。可以不等待窗

23、口被添满而在任何一点对数据帧进行应答,并且只要窗口未满,就可以继续传输。(2)数据处理n为记录哪一帧已经被传送及接收了哪一帧,滑动窗口协议将窗口中的每一帧编一个序号。帧以模n方式编号,即从0n-1编号。窗口的大小为n-1。n例如:n=8,帧的标号为 : n窗口的大小为8-1=7n当发送方收到含有编号为5的应答帧(ACK)时,就知道了直到编号4为止的所有数据帧均已经被接收到了。也是期望接收帧的序号。(3)发送窗口(以n=8为例)n上沿边界:窗口内有n-1个帧,如果发送端每发送一个帧,则上边界就移动一个帧。n下沿边界:当收到应答帧时,下边界一次移动若干帧,移动的距离是最后一次ACK帧中的编号和现在

24、收到的ACK帧的编号的差值。如果差值是负数则再加上模n。n发送端从出错帧开始重发,窗口的尺寸设计为n-1(4)接收窗口(以n=8为例)n传输开始时,接收方窗口包含有n-1个空间来接收数据帧。随着新数据帧的到来,接收端将每一个帧校验后并递交给其上的网络层。n 工作过程:n上沿边界:窗口内能容纳n-1个帧,如果接收端每接收一个帧,则上边界就移动一个帧。n下沿边界:当发送应答帧时,下边界一次移动若干帧,移动的距离是最后一次ACK帧中的编号和现在发送的ACK帧的编号的差值。如果差值是负数则再加上模n。n例如在接收窗口中,接收端收到0,1,2,3,4,5数据帧。校验后未出错,则接收端发送(ACK6)的确

25、认信号,其含义是一次性确认0,1,2,3,4,5数据帧的到达。或期望接收下一个数据帧的序号值。如果这次发送(ACK1)的确认信号,下沿边界扩展1-6+8=3个帧。(5)双工传送n双工传送是指AB两个站点各有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自动请求重发(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n利用检错编码,使得在系统的接收端译码器能发现错误但不知到差错的确切位置,无法自动纠正。所以使用自动请求重发工作方式。接收端根据校验序列的编码规则判断是否传错,并把判断结果通过反馈通道传送给发送端。判断结果有三种情况:n肯定确认。接收端对收到的帧校验后未发现错误,回送一个肯定确认

26、信号。用ACK表示,发送端收到ACK信号后即知道该帧成功传送。n否定确认。接收端收到一个帧后,经校验发现有错误,则回送一个否定确认信号。用NAK表示,发送端收到NAK信号后必须重发该帧。n超时重发:发送端在发出一个帧后开始计时,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该帧的确认信号(ACK或NAK),则认为发生信息帧丢失或确认信息丢失,必须重新发送。4.3.4 停等ARQn发送过程:在发送端,每次只能处理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缓冲区中的一个数据帧,将缓冲区中的该帧发送出去,同时启动定时器,接着等待接收端回送的确认帧。n定时器的作用:在发送端每发送一帧都启动定时器,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没有应答信号,则超时重发,解决信息

27、帧丢失的问题。n由于确认帧丢失:如果发送的信息无差错,而确认帧丢失。超时后发送端重发,接收端收到两份以至多份同样的数据帧,则出现重复帧。n解决重复帧的问题:在每一个数据帧的头部增加发送序号,当收到重复帧,把该帧丢弃。然后必须发送一个确认帧。由于出现这种情况是:确认帧丢失,或确认帧本身出错。造成发送端超时所至。n为了正确记录链路上等待接收到帧的序号,收发两端都需要保持一个本地的状态序号。操作要点: 图4-5 停止等待式ARQ数据帧在链路上传输的情况n为了提高传输效率,人们提出了连续重发的请求(Continuous ARQ)。连续重发不等待前帧确认便发下一帧。出现的问题:在发送端尚未发现已经出错之

28、前,很多后续帧就会到达接收端。显然,接收端丢弃此帧。但接收端怎样对待其后所有正确的数据帧。有两种方法:返回N帧ARQ、选择性重发ARQ。4.3.5 返回N帧ARQn数据帧和确认帧都不发生差错和丢失的情况: n发送端连续发送,直到收到第一帧的返回帧为止。n发送端存有重发表中数据的备份n发送端重发表中数据先进先出n接收端对每一个正确收到的数据帧返回一个ACK帧。n每一个数据帧包含一个唯一一个序号,该序号在相应的ACK帧中返回。n接收端保存一个接收序列表,它包含最后正确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号。n当收到相应数据帧的ACK,发送端从重发表中删除该数据帧。数据帧出现差错:n假设发送的第N+1帧发生差错。n接收

29、端立即返回一个相应的未正确接收的否定确认NAK(N+1),指出最后正确收到的是第N帧。n接收端清除所有出错后的第N+2帧和后继的第N+3帧、第N+4帧、直到收到下一个正确的第N+1帧。n对每一个出错的数据帧,接收端都产生相应的NAK帧,否则若正好NAK(N+1)丢失或出错,将产生死锁,即发送端不停地发送新的帧,同时等待对第N+1帧的确认,而接收端不停的清除后继的帧。n一收到第N+1帧,接收端就继续正常工作。n发送端收到否定确认,立即执行回退重发,从重发表中尚未确认的第一帧开始重新发送。数据帧正确,确认帧出现差错:n后继收到的确认帧为ACK。假设此时ACK(N),ACK(N+1)发生错误,发送端

30、收到确认帧为ACK(N+2)。由于这是一个ACK而不是NAK帧,所以发送端得知第N帧和N+1帧的确认帧发生错误。这两个帧肯定已被成功接收。因而发送端接收到ACK(N+2)作为对第N帧和N+1帧的确认。这种肯定确认具有“累积效应”。n如果应该确认第N帧,但收到的确认帧为NAK(N+1),这时N帧的确认帧可能是ACK(N)、也可能是NAK(N)已经丢失。如果是NAK(N),则回退N帧重发,如果丢失的数据帧是ACK(N),这样可能使接收端收到重复的数据帧。必须用帧序号,收发两端都需要保持一个本地的状态序号来解决重复帧的问题。回退N帧的特点:n回退N帧的ARQ方案中,因连续发送数据帧提高了传输效率,由

31、于这些数据帧之前的某个数据帧或确认帧发生差错,使这些原来已经传送正确的数据帧再次发送,这样又使传输效率下降,当线路传输质量很差,误码率较大时,回退N帧ARQ方案不一定优于停等式ARQ 。在长传播延时链路上回退N帧ARQ的传输效率也较低。n注意:连续发送N帧,n的确定。发送端有缓冲区存放N帧。 选择性重发ARQn当发送端收到包含出错帧序号的NAK,据此序号从重发表中选出响应的帧的备份,插入到发送帧队列前面给予重发。自动请求重发的特点:n只需少量的冗余码元,就能获得较低的传输误码率。n与FEC方式相比,复杂性和成本就低的多。nARQ方式要求有反馈回路,因此不能用于单向传输系统和同步系统。n控制规程

32、和过程比较复杂。n采用ARQ 方式,整个系统可能长期处于重传状态,因而通信效率较低。n由于反馈重传的随机性,因此用户接收的信息也是随机到达的,ARQ 不适合于实时传输系统。4.4点对点(PPP)协议 n协议的作用nPPP协议的作用是在两个节点设备的数据链路层实体之间传送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PDU(例如IP数据报)。n这两个节点设备之间必须没有其他的中间设备。我们常见的PPP应用场合是调制解调器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将用户计算机接入ISP网络,即用户计算机与ISP服务器连接。n另一个PPP应用领域是局域网之间的互联。 PPP的作用如图4.8所示。Modem之间、路由器之间的链路n(1)PSTN:对应的

33、Modem就是我们早期拨号上网使用的Modem。n(2)ISDN:对应的Modem就是ISDN Modem。n(3)ADSL:对应的Modem就是ADSL Modem。n(4)DDN:此时不再使用拨号方式的Modem,而是采用同步的专线设备,双方一直保持连接。这种方式多用于局域网之间的互联,或者把局域网接入Internet。4.4.2 PPP协议的组成部分n封装规范:由于PPP协议面向多种网络层协议,换句话说,PPP的PDU要能够封装多种网络层协议的PDU,因此,PPP定义了封装了多种网络层PDU的规范。n网络控制协议:另外,还制定了一组用于建立、配置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控制协议(Networ

34、k Control Protocol,NCP)。典型的NCP包括IP协议的控制协议IPCP、IPX协议的控制协议IPXCP。n链路控制协议:由于PPP要在多种接入网(PSTN/ISDN/ADSL/DDN)数据链路上运行,因此,制定了用于建立、配置测试和撤销数据链路连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ink Control Protocol,LCP)。PPP的子协议及其在协议栈中的位置如图4-9所示。图4-9 PPP的子协议及其在协议栈中的位置 4.4.3 PPP帧结构nPPP的PDU称为PPP帧。PPP帧结构如图4-10所示。表4-1 协议字段的含义协议字段值协议0021HIPC021HLCPC023HPAP18021HIPC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