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5283087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的界定国际金融危机的界定一、金融危机的含义1.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elberger)和雷蒙德戈德史密斯(Raymond W. Goldsmith)的定义:金融危机是全部或者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价格、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是与金融景气相对的一个概念。 2. 货币主义学者迈克尔博多(Michael Bordo)的定义。博多将金融危机定义为十大因素或十大关系:预期的变动,对某

2、些金融机构资不抵债的担心,试图将不动产或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化为货币等等。其中,货币供应量的下降排在第六位。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3. 布拉德福特德龙(J. Bradford DeLong)的定义:金融危机是指经济中大量的银行和公司破产或即将破产,当一个正在运营中的银行或公司资不抵债或无力完成各项支付时,危机就爆发了。当金融危机来临时,银行不愿意再向正在运营的公司发放贷款,也可能公司已经破产或即将破产,无法再偿还贷款;而当金融危机发生时,公司不能再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因为银行随时会来催收贷款或者贷款已经延期了。4. 迈克尔楚苏多夫斯基(Michael Chossudovs

3、ky)的定义:现代金融危机以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为特征,而货币的贬值是在投机者大规模的投机活动冲击下造成的,并且在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同时展开。机构投资者不仅能控制股票价格,而且还能占有中央银行的大量外汇储备,威胁政府的霸权地位,给整个经济造成极大的不稳定。5. 其他学者的定义:所谓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市场上,由于金融秩序不完善、交易风险管理水平差、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国际游资的冲击等原因而引起的动荡现象。其表现为货币市场银根奇紧、资本市场价格暴跌、企业信用破产、银行发生挤兑或停兑、金融机构倒闭等。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二、金融危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金融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4、分类方式:1. 根据金融危机影响所波及到的区域范围,金融危机可以划分为国内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区域性金融危机和全球性金融危机。2. 根据金融危机所研究的对象不同,金融危机可以划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等类型。3. 根据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的不同,金融危机可以划分为投机引致的金融危机、货币扩张引致的金融危机、预期引致的金融危机和流动性不足引致的金融危机等类型。现代金融危机往往是综合性的金融危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常常叠加在一起,导致对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破坏是全方位的、持久的和深入的。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三、金融危机的性质通过阅读金融史中有关金融危机

5、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金融危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性质:(1) 金融危机往往肇始于“外部冲击”,即对宏观经济体系的外部冲击。 (2) 金融危机是经济周期运行中出现的一种金融动荡,并且这种动荡在经济生活中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带有蔓延性的金融恐慌。这种金融恐慌表现为:资本外逃、外汇市场上出现抛售本币的狂潮、本币大幅贬值、国际储备枯竭等造成国际清偿力严重不足;国内金融市场银根紧缩、金融机构流动性严重缺乏,人们对金融机构丧失信心、大量金融机构因挤兑而接连倒闭;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狂跌等。(3)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由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外债规模超过一国承

6、受能力、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国际投机资本恶意冲击等原因造成的。(4) 金融危机对经济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第二节 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回顾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 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在此期间,伴随着大萧条而出现的世界性金融危机造成了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严重动摇了整个国际信用体系。二、1992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九月危机”是欧洲货币体系成立以来遭遇的最大的一次危机。 危机发生的原因如下:首先,德国不顾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而单方面提高利率的举措使得德国与其他成员

7、国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政策协调,使得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稳定机制难以维系,这是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其次,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投机炒家不失时机的炒作,是这次危机爆发的催化剂;再次,欧洲货币体系中的各个成员国在经济实力方面极不均衡,而经济不均衡的市场自发调整特别容易引发危机,这是这次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三、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可以概括如下:首先,墨西哥过度依赖外资。高利率吸引外资的政策使整个经济过分依赖外资。但当出现经常项目逆差等不良经济基本状况时,会引发投资者信心危机,外资流入减缓,外国投资者开始把投资于墨西哥金融市场的资金撤走

8、,由此触发了危机;其次,进入墨西哥的外资大部分是短期资本。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使比索的币值被过度高估,一旦外资流入速度减缓,或者外资不能被用来提高国内生产率以促进出口,长期存在的经常项目逆差就会引发外资大规模抽逃,汇率的大幅度调整就势在必行。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四、亚洲金融危机(一) 危机概况 主要表现为:(1)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巨大。其中,受打击最大的泰铢、韩元、印尼盾和新加坡元分别贬值39、36、72和61(以1998年3月底与1997年7月初的汇价相比较得出);(2)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例如,泰国

9、和印尼分别关闭了56家和17家金融机构,韩国排名前20位的企业集团中有4家破产,日本则有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出现大幅亏损和破产倒闭,信用等级普遍下降;(3)国际资本大量外逃。据估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国的私人资本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净流入变为1998年的246亿美元净流出,仅私人资本一项的资金逆转就超过1000亿美元;(4)日元汇率的剧烈动荡,造成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5)危机扩散蔓延到区外,为后来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金融动荡埋下伏笔。在此之后,俄罗斯、巴西等国相继发生金融危机。1998年9月,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

10、l Management,LTCM)在这场危机中出现巨额亏损,后由美联储出面组织大商业银行出资相救,才免于倒闭;(6)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地区出现经济衰退,并在一些地区激起了政治动荡和安全危机。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二) 原因解析 第一,这些国家经济基本状况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贸易条件恶化和经常项目出现高额逆差。1996年底,印度尼西亚经常项目逆差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3,韩国为5,马来西亚为6,泰国为9左右;第二,过早推行资本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使这一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流动性强的短期资本,它们极容易受到市场预期和信心变化的影响而出现急剧的逆转,中小规模的东

11、亚经济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资金流入、流出的逆转;第三,东亚各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使它们抵御外来影响的能力很差,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危机四伏;第四,东亚各国经济模式的相似性使危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国出现危机,就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第五,对国际投机性资本的危险性估计不足。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投机技术的多样化和巨额短期投机资本的存在,都为投机者的炒作提供了条件,而东亚国家缺乏金融监管的经验更是使投机者屡屡得手。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五、美国次贷危机(一) 危机概况次级贷款(Subprime Loan)是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不具备资格享受优惠利率(Pri

12、me Rate)贷款的客户的一种贷款。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是指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大量违约而引起的信贷市场上的信用危机及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证券(Subprime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价值大幅缩水而导致的资本市场上的次级债危机。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迅速蔓延,形成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回顾起来,从次贷危机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2007年2月5月为次贷危机的初步爆发阶段。2月汇丰控股在美国的次级房贷业务增加了18 亿美元坏账拨备,3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美

13、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浮出水面;之后,3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被迫停业,演变成了次级抵押贷款的系统性危机。这一阶段的危机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都没有产生太大的冲击,人们对危机的严重性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美国政府并没有采取因应措施。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2007年6月9月为次贷危机的扩散阶段。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开始做出剧烈的反应。6月美国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出现巨额次级抵押贷款投资损失。7月穆迪公司降低对总价值约52亿美元的399种次级抵押贷款债券信用评级。8月初,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金融机构开始披露次贷相关损失,次贷危机开始向全球金融体系扩散。全球股票市场开始出

14、现强烈反应,但投资者的信心并未根本动摇。由于担心次贷危机引起信贷紧缩和金融体系流动性的枯遏,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开始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8月中旬开始降低再贴现率,9月开始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扩大了金融机构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获取贷款的抵押资产的品种。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2008年1月5月为危机的深化阶段,卷入到危机当中的金融机构规模越来越大,公告的损失也常常出人意料。2008 年1月中旬,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分别公告,因次贷净亏损98.3亿美元和98亿美元,摩根大通2007年度财务报告显示第四季度亏损35.88亿元,1月底,

15、瑞士银行预计其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约114亿美元。3月中旬,贝尔斯登因流动性不足和资产损失,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开始蔓延,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扩大,对经济前景预期越来越悲观。为了应对可能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还实施了总额达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1月下旬的一周之内两次大幅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自2008年7月起,危机进入恶化与全球化阶段。不仅股票市场反应强烈,许多非美元货币开始大幅贬值,投资者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2008年7月中旬,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最大的两家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因陷入财务

16、困境和投资者的担忧,其股价双双大跌50%以上,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9月中旬,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国保险巨头AIG陷入困境,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50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至此,华尔街的最大五家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消失了三家,另外两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变为银行控股公司。雷曼兄弟的破产,彻底摧垮了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即便在美国国会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了协调一致的救市措施之后,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依然十分严重,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持续暴跌。最终,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二) 原因解析第一,低利率政策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

17、消费者负债消费。第二,次贷机构降低标准,大力营销,造成房地产交易剧增。第三,猎杀放贷大行其道。第四,资产证券化的兴起为次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机。第五,金融监管反应滞后,存在缺位现象。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第三节 国际债务危机一、国际债务与国际债务危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有关资料,一个国家的国际债务可定义为“对非本国居民以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一国的国际债务也即该国的外债。但判断一笔债务是否属于国际债务或外债还应具体分析这笔债务的偿还是否直接影响一国的外汇储备。这一定义对国际债务有两个基本的判

18、断:一是债权方必须是非本国居民,对本国居民的负债,包括外币负债均不在国际债务之列;二是债务必须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按此定义国际债务不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因为它不是“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计算国际债务的口径大致分为以下几项:(1)官方发展援助。即经合组织成员国提供的政府贷款和其他政府贷款;(2)多边贷款(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贷款);(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4)债券和其他私人贷款;(5)对方政府担保的非银行贸易信贷(卖方信贷);(6)对方政府担保的银行信贷(如买方信贷等);(7)无政府担保的银行信贷(如银行同业拆借等)

19、;(8)外国使领馆、外国企业和个人在一国银行中的存款;(9)公司、企业等从国外非银行机构借入的贸易性贷款。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债务危机(Debt Crisis)是指任何不能按计划还本和(或)付息并由此损害其他债权人财务健康的情况。通常,债权人会接着切断进一步的贷款,从而使最初的情况加剧。如果无力偿还是一个长期情况,它通常会被归结为“无力偿付”(Insolvency)问题。如果它是由暂时的现金短缺造成的(如由于罢工、自然现象或价格的暂时下降等引起的),那么可以将它看成是“流动性不足”(Illiquidity)问题。在高利率的条件下,流动性

20、不足问题可以迅速变为无力偿付问题。 国际债务危机是指由于国际债务负担日趋加重,债务人无力偿付到期国际债务的本金和利息的状况。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二、国际债务危机的基本状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两次国际债务危机的高潮。到1985年,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为10 410亿美元,偿债额高达1 363亿美元,分别为1970年的1 237.81和1 531.46,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8.26与19.95,远远超过其经济增长率;当年的外债余额占出口收入的比重为212.10,外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60。偿债率高达30.40,大大超出国际通用的适度外债规模的衡量标准

21、。1983年年底,约有40多个债务国因无法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而被迫请求债权国予以延期偿付,个别国家甚至出现赖债不还的现象,造成债权国银行出现大量的“呆账”。债务危机不仅扰乱了国际金融秩序,也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受债务危机困扰特别严重的拉丁美洲国家,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倒退了十年以上,有些非洲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倒退至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三、国际债务危机的历史成因国际债务危机存在如下客观的诱发因素:1. 西方国家为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减少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致使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资源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大幅

22、度下降。2. 国际债务条件对发展中国家不利,这主要表现为:(1) 优惠贷款和国际援助减少,私人贷款比重上升。 (2) 偿债期缩短,外债使用效益降低。 (3) 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通行浮动汇率制度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等原因,使国际信贷市场的利率不断上扬,1981年高达20,1982年以后利率虽有所回落,但实际利率水平仍高于20世纪70年代,这自然导致了债务国借债成本大幅度增加。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起,国际私人银行的大规模扩展以及国际资金的迅速增长,为世界资金市场的供求调节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发展中国

23、家的举债之风。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更为重要的还是由于债务国的主观因素所致:1. 多数债务国的发展计划庞大,建设规模超出国力承受限度,为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只好实行依靠外债来发展经济的战略。2. 债务国缺乏有效的外债宏观调控,管理混乱。首先表现为多头借债,这在发展中国家中相当普遍,有的国家甚至每个企业都可对外借债;多头举债亦造成了各借债机构、借债单位在国际资金市场上相互竞争,盲目借债的矛盾现象,从而抬高了借债的利率成本;其次是政府缺乏对外债的宏观指导政策,对由何部门举债、怎样举债、如何避免外债风险、如何控制借债成本和提高外债的使用效益等问题缺乏统一的研究和对策。除此之外,

24、政府也缺乏统一有力的外债管理机构,不能对举债过程中发生的盲目性及各种矛盾实行有效的协调与控制;再次是对外债缺乏明确的概念、分类和统一口径,没有形成统一的报表报告制度和监测统计指标体系,从而不能对外债进行有效的统计和监测。3. 外债投向不当,投资效益和创汇率较低。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四、缓解国际债务危机的措施(一) 国际金融机构采取的措施(二) 发展中国家缓解债务危机的对策 1. 进行债务再谈判(Debt Renegotiation);2. 债务股权互换(Debt-Equity Swap);3. 债务回购(Debt Repurchase);4. 限制偿债。 在1987年7

25、月召开的联合国第七届贸易和发展大会上,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四种方法:缓,减,免,转。 所谓“缓”,就是债权人不逼债。债权国、国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债务国协调,妥善安排,延长还债期限,在促进债务国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偿债。所谓“减”,主要指降低贷款利率,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负担。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发展中国家所增加的外债,有一半是由于利率提高造成的,因此,债务国迫切要求西方债权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利率。所谓“免”,就是豁免最不发达国家所欠的全部或部分债务。最不发达国家约有40个,所欠外债已超过400亿美元,大部分是欠官方债权者的。所谓“转”,就是将债务转换为直接投资等,

26、如推行债务资本化,将到期应付而未付的一部分利息转入未偿还贷款总额上的利息资本化等。 发展中国家还推行积极的经济调整以缓解国际债务危机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经济调整主要表现在发展战略重定、宏观政策协调、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政策等方面。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三) 债权国政府缓解国际债务危机的方案1. 贝克计划2. 布雷迪计划3. 密特朗方案4. 日本大藏省方案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第四节 国际银行危机 一、银行危机的界定(一) 银行危机(Banking Crises)的定义1. 1997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出版物国际资本市场

27、中的定义是:银行业危机是许多银行面临严重的流动性或清偿力问题或两种问题兼而有之的情况。2. 1998年3月,德米尔古斯-肯特(Asli Demirg-Kunt)和德特拉吉亚彻(Enrica Detragiache)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论文(IMF Staff Papers)第45卷第1期发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银行危机的决定因素”(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ing Crises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一文,他们认为,只要符合下列4个条件之一的就可定义为银行危机:(1)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比率超过10;(2)援救

28、成本至少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2;(3)银行部门的问题导致银行系统被大规模国有化;(4)大量的银行挤兑或紧急措施如存款冻结,延长银行假期,或政府采取对所有存款进行担保的措施等。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3. 1998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出版物世界经济展望中的定义是:银行业危机是由于实际或潜在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致银行中止其负债的内部转换,或迫使政府提供大规模援助进行干预以阻止这种局势发生。4. 1999年6月,卡明斯基(Graciel L. Kaminsky)和雷因哈特(Carmen M. Reinhart)在美国经济评论(the American Economic R

29、eview)第89卷第三期上发表了题为“双生危机银行与国际收支问题的原因” (The Twin Crises: The Causes of Banking and Balance of Payments Problems)的论文,在该论文中是这样定义银行危机的:(1)发生了银行挤兑,并导致银行被关闭、合并或接管;(2)没有发生挤兑、关闭、合并或接管,但是出现了政府对某家或某些重要金融机构(这里指的是银行)的大规模援救。综上,银行危机的实质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银行的流动性或清偿性的过度丧失所带来的市场失败,其界定标准是:(1)依靠自身的资源难以支付到期债务;(2)出现了大规模的银行挤兑(Bank

30、 Runs);(3)大量银行倒闭;(4)政府大规模强制性援救。只要这四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出现了,就应该认定发生了银行危机。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二) 银行危机的种类1. 从危机的范围来看,银行危机可以分为单个银行危机和银行业危机。2. 从危机的程度来看,银行危机可以分为流动性危机和清偿力危机。3. 从危机的表现形态来看,银行危机可以分为财务危机和非财务危机。4. 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来看,银行危机可以分为周期性危机和非周期性危机。5. 从危机产生的原因来看,银行危机可以分为制度性危机和市场性危机。6. 从引致危机的因素来源来看,银行危机可以分为内生性危机和外生性危机。

31、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三) 银行危机的特征1. 突发性2. 传染性3. 周期性4. 危害性5. 自我强化性 在没有采取适当干预措施的条件下,银行危机会呈自我强化的态势而愈演愈烈。一是金融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加速恶化;二是公众信心加速受损;三是在现代支付清算制度下,危机随着时间推移加速向同业扩散;四是危机银行的管理层“挽回损失”的冒险心态加速膨胀,更加倾向于从事风险活动,道德风险加速积累。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二、银行危机成因的理论解释金融脆弱性理论(一) 早期的金融脆弱性理论1. 金融脆弱性理论的最早期版本是货币脆弱性理论。马克思(Marx)认为,货

32、币在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特定的脆弱性。在商品经济中,货币的脆弱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商品的价格经常背离其价值;二是货币的购买力总是处于不断的波动之中;三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有可能导致债务链的断裂。因而,货币的脆弱性是与生俱来的。针对1873年前后经济危机中银行大量倒闭的现象,马克思又提出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从信用制度的角度来分析银行的脆弱性,认为银行体系加速了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的进程,为银行信用崩溃创造了条件。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 2. 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an)在1904年出版了工商企业理论(the Theory of Business

33、 Enterprise)一书,在该书中提出金融不稳定的概念。他认为:一方面,证券交易的周期性崩溃在于市场对企业的估价依赖于并逐渐脱离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最终导致社会资本所有者的缺位,结果其本身存在周期性动荡因素,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中。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 3. 凯恩斯从货币职能和特征的角度也分析了货币的脆弱性。在货币需求理论中,凯恩斯认为,货币可以作为现时交易之用,也可以作为贮藏财富之用。人们愿意用不生息或生息很少的方式而不用产生利息的方式持有财富,是因为货币能够用于现货交易,在一定限度内,值得为它所具有的流动性牺牲利息。此外,相信未来利

34、率将高于现在市场利率的货币持有者,愿意保持现金。上述原因会使一部分人保存货币,持币待购或持币不购,这将打破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的平衡关系,造成买卖脱节,供求失衡,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最终将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工人失业,经济危机便不可避免,金融危机也随之发生。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 4. 费雪(Fisher)是最早开始对金融脆弱性机制进行较深入研究的经济学家,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他认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尤其与债务的清偿紧密相关,是由过度负债产生债务通货紧缩过程而引起的。他指出银行体系脆弱性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基础的恶化,这是从经济周期角度来解释银行体系

35、脆弱性的问题。负债通货紧缩理论对18731879年美国经济不景气、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具有很强的解释意义。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二) 现代金融脆弱性理论现代金融脆弱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和克瑞格(J. A. Kregel)。他们研究的是银行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企业角度研究,而后者是从银行角度研究。1. 企业角度的金融脆弱性理论。1982年,明斯基在“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资本主义过程与经济行为”(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Capitalist Process an

36、d the Behavior of the Economy)一文中最先对金融脆弱性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形成了“金融不稳定性假说”,即“金融脆弱性假说”。他对资本主义繁荣和衰退的长期(半个世纪)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延长了的繁荣期中就已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这个50年的长周期以20年或30年的相对繁荣期开始,在繁荣期,贷款人受经济形势驱使而使信贷越来越容易获得,而工商企业必然利用这一宽松的环境进行积极的借款。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 明斯基把借款公司按其金融状况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保值性的借款企业(Hedge-Financed Firm)。第二类是投机性的借款企业(

37、Speculative-Financed Firm)。第三类是庞齐借款企业(Ponzi Financed Firms)。在经济出现繁荣形势的诱导和追求更高利润的驱动下,金融机构逐渐地放松了贷款条件,而借款企业受宽松的信贷环境的鼓励,倾向于采取更高的负债比率。越来越多的企业显现出风险较高的两种金融状况,即投机性和庞齐性,而保值性企业的数量减少。经历了一个长波经济周期的持续繁荣阶段之后,经济形势开始走向反面。此时,经济已为衰退做好准备,任何引起生产企业信贷中断的事件,都将引发生产企业拖欠债务和破产,企业反过来又影响金融部门,导致银行破产。一旦经济中出现引起信贷中断的不利事件,银行就会不愿向经济中的

38、生产部门提供新贷款,并产生从金融部门开始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由此开始处于长期的周期性下降阶段,并且只有再过50年,才能完全恢复。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 明斯基给出解释这种金融脆弱性的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代际遗忘解释(Generational Ignorance Argument),是指由于上一次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很久,一些利好事件推动着金融业的繁荣,贷款人对眼下利益的贪欲战胜了对过去危机的恐惧。因为人们认为当前资产价格的上涨趋势将持续下去,于是推动了更多的购买。此外,银行的道德风险将代际遗忘的时间大大缩短。另一个是竞争压力解释(Rivalrous Pressure Ar

39、gument),是指银行出于竞争的压力而做出许多不审慎的贷款决策。在经济高涨期,借款需求巨大,如果个别银行不能提供充足的贷款,就会失去顾客。很少有银行能承受这种损失,因此每家银行都向其顾客提供大量贷款,而不顾及最终的累积性影响。由于从借款开始高涨到最终的结账日,期间的间隔可能很长,以至于发放贷款的银行从来不会因为他们自己的行为后果而直接遭受损失。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 2. 银行角度的金融脆弱性理论安全边界说。格雷厄姆(B. Graham)和多德(D. L. Dodd)认为,利息承诺的收益保障是安全边界的最全面衡量手段。安全边界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保护,以防不测事件使得未

40、来不能有良好记录。商业银行的信贷决定还主要是遵守所谓的摩根规则(JP Morgan Rule),即是否贷款主要看借款人过去的信贷记录,而不用过多关注未来预期。但凯恩斯认为,人们极其缺乏决定长期投资项目收益的知识,因此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没有太大意义。他认为商业银行的贷与不贷偏好依照惯例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遍看法,以及参照其他银行正在贷款给什么项目。经济扩张、安全边界与信用记录权重的相互配合,使他们都变得很自信,没有发现信用风险敞口正在扩大,于是产生了金融脆弱性。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 借款人与商业银行的经历类似,只是有个假设条件,即企业所投资的项目将会产生足够的利润用来还本

41、付息。在向银行借款时,企业的这个假设条件并没有基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验证甚至超过预期,使借款人对自己当初的投资充满信心。但这种实际情况有时并不是真实的,正如凯恩斯所指出的,这种繁荣并不是企业的真实能力,仅仅是由于投资在一个扩张的环境中而已。明斯基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当前对未来的看法影响着资本性资产的价格,所以融资条件的形成机制常常是由正的、失衡的反馈所控制。由于扩张期的投资预测错误很难被发现,借款人和银行都变得非常有信心,安全边界就被不断地降低。金融脆弱性正是建立在安全边界的变化上,即那些缓慢的、不易察觉的行为对安全边界进行侵蚀,由此产生金融脆弱性。当安全

42、边界减弱到最低程度时,即经济现实略微偏离预期时,借款企业为了兑现固定现金收入流量承诺,也不得不改变已经计划好了的投资行为。这意味着企业将拖延支付,或另找贷款,若不能实现,就只能推迟投资计划,或变卖投资资产。随之,将开始经历费雪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过程。凯恩斯认为,在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的情形下,假定未来会重复过去,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因此,注重以前信贷记录的摩根规则有其合理性,也可认为金融脆弱性具有内在性。克瑞格认为,即使银行和借款人都是非常努力的,但这种努力也是非理性的,对于金融脆弱性也无能为力,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理性运作的自然结果。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3. 信息不对称角度的金

43、融脆弱性理论。米什金(Mishkin)认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以及存款者的“囚徒困境”可能引起的存款市场上的银行挤兑,银行等金融机构具有内在的脆弱性。(1) 借款人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斯蒂格利茨(Stiglitz) 和韦斯(Weiss)的研究表明,在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和不当激励总是存在的。从历史经验来看,最容易诱使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的是那些在经济繁荣的环境下可能产生丰厚收益,但一旦经济形势逆转便会出现严重问题的投资项目,而这些项目很难用通常的统计方法来做出准确预测。米什金用债务契约的道德风险解释

44、了这一现象。他认为,约束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契约即债务契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利息的合约,当企业有较多的利润时,贷款者收到契约性偿付款而不需知道公司的利润。只有当企业不能偿还债务时,才需要合约贷款者来审查企业的盈利状况,而此时已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了威胁。虽然贷款人可以通过限制性契约等手段来约束借款者,但并不能预防所有的风险活动,借款者总能找到使限制性契约无法生效的漏洞。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2) 存款人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由于存款者对银行资产质量信息缺乏充分了解,存款者无法辨别他们的存款银行究竟是否功能健全。在存款基础稳定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可以

45、保证足够的流动性以应付日常提款,但是一旦发生任何意外事件,由于金融机构要根据“顺序服务原则”行事,存款者便有强烈的冲动首先要去银行加入挤兑的行列。如果在他们提款时,金融机构资金耗尽,无力支付,他们便不能及时收回全部存款。由此,存款者个体行为理性的结果是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这正是博弈论的经典例证“囚徒困境”(the Prisoners Dilemma)所说明的结论。这意味着在市场信心崩溃面前,金融机构是非常脆弱的。戴蒙德(Diamond)和帝伯维格(Dybvig)提出的银行挤兑模型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 戴蒙德和帝伯维格在1983年发表的“银行挤兑、存

46、款保险与流动性” (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D-D模型,并论述在金融市场上有可能存在多重均衡。他们指出对银行的高度信心是银行部门稳定性的源泉,银行系统的脆弱性主要源于存款者对流动性要求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缺乏。在此研究基础上,杰克林(Jacklin)和巴塔查亚(Bhattacharya)研究了由于生产回报不确定性带来的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明确提出了可能引起挤兑的因素。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三、银行危机的传染性效应(一) 银行危机传染性的概念 银行危机的传染性是指银行危机是可以互相

47、传染的,通常是指一家银行的危机传染给别的银行甚至整个银行体系。银行危机可以在一家银行内部传染,也可以在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传染。银行危机既可以在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传染,也可以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政策性银行之间相互传染。银行危机传染还包括恐慌心理在存款者之间蔓延,导致存款者纷纷挤兑存款。当一家或几家银行倒闭导致银行体系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时,系统性银行危机就爆发了,银行危机传染的破坏性就充分表现出来。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二) 银行危机传染性的原因分析 银行危机之所以具有传染性,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难以相互匹配;二是存

48、在信息不对称;三是当事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难以匹配是银行危机传染性的客观根源,信息不对称以及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是银行危机传染性的主观根源。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四、银行危机的救助(一)救助与市场退出的利弊分析 救助与市场退出是银行危机处置的两种基本方式。救助方式,一般倾向于在维持原有银行的法人资格不变的条件下,采取各种流量和存量的办法支持其走出危机;市场退出倾向于取消危机机构的法人资格,具体方式包括关闭、并购、破产清算等。在实践中,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也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经济后果,要求金融监管当局进行权衡。 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

49、pt课件(全)救助与市场退出的优缺点对比 救助方式优点:救助的交易成本低于关闭银行的成本。如果能通过救助使银行走出危机,所需的成本往往低于破产成本,为存款保险基金节省资金;救助方式提供了一种机制,将贷款和其他资产保持在原银行系统内,因为原有的借款人仍与原银行保持交易关系,而不是与破产清算人打交道;救助方式可以保持银行服务的连续性,将银行危机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缺点:救助方式允许较弱的机构继续经营,并与其他没有接受救助的银行展开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救助方式对危机银行的股东及债权人(包括接受存款保险和没有接受存款保险的存款者)提供了较多的保护,助长了道德风险,削弱了市场纪律;受救助

50、的对象多为规模较大的银行,具有不公平性,容易招致中小银行的反感;在一些救助交易中,兼并者享受到税收优惠,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 市场退出方式优点: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金融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有助于彻底解决风险问题;有利于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市场纪律和防止道德风险。缺点: 市场退出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一般较大;容易伤害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金融中介功能消失,不利于经济增长。第 六 章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ppt课件(全)(二)救助的资金安排 银行危机,不管形成的原因如何,最终大多表现为流动性或清偿力的丧失,因此,对于危机银行的处理,救助资金的安排(即救助所需资金由谁提供、怎么提供等)是个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