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商业银行课件.ppt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5250313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3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商业银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第五章 商业银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商业银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商业银行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货币兑换和收付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为了避免长途携带大量金属货币带来的不便和风险,货币兑换商在经营兑换业务的同时开始兼营货币保管业务,后来又发展到办理支付和汇兑。随着货币兑换和保管业务的不断发展,货币兑换商集中了大量货币资金,当这些长期大量寄存的货币余额相对稳定,可以用来发放贷款获取高额利息收入时,货币兑换商便开始授信业务。货币兑换商由原来被动接受客户委托保管货币转而变成积极主动揽取货币保管业务,并且从降低保管费或不收保管费发展到给

2、委托保管的客户一定的好处,保管货币业务逐渐演变成了存款业务。由此货币兑换商逐渐开始从事信用活动,商业银行的萌芽开始出现。 如果从历史发展顺序来看,银行业最早的发源应该是意大利。早在1272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巴尔迪银行,1310年,佩鲁齐银行成立。1397年,意大利又设立了麦迪西银行,10年后出现了热那亚乔治银行。当年的这些银行都是为了方便经商而设立的私人银行,比较具有近代意义的则是1587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 17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近代商业银行雏形开始形成。随着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发展对资金有了巨大需求,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发挥

3、中介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西方现代商业银行开始建立。1694年,英国政府为了同高利贷作斗争,以维护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需要,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并规定英格兰银行向工商企业发放贷款。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诞生。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发展环境虽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主要由以下两种途径: 1从旧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早起的银行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未建立时成立的,当时的贷款利率非常高,属于高利贷性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高利贷因利息过高影响资本家的利润,制约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此时的高利贷银行面临着贷款需求锐减的困境和关闭的可能。不少高利贷银行顺应时

4、代的变化,降低贷款利率,转变为商业银行。这种转变是早期商业银行形成的主要途径。 2按资本主义组织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现代商业银行。大多数商业银行是按照这一方式建立的。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也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的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当时的英格兰银行宣布,以较低的利率向工商企业提高贷款。由于新成立的新格兰银行实力雄厚,很快就动摇了高利贷银行在信用领域的地位,英格兰银行也因此而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典范。英格兰银行的组建模式很快被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商业银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和服务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纵观世界商业银行

5、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1以英国为代表的传统模式的商业银行这一模式深受“实质票据论”的影响和支配,资金融通有明显的商业性质,因此主要业务集中于短期的自偿性贷款。银行通过贴现票据发放短期贷款,一旦票据到期或承销完成,贷款就可以自动收回。这种贷款由于与商业活动、企业产销相结合,所以期限短、流动性高,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就能得到一定的保证,并获得稳定的利润。但是这种传统模式也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2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式的商业银行 与传统模式的商业银行相比,综合式商业银行除了提供短期商业性贷款以外,还提供长期贷款,甚至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帮助公司包销证券,参与企业的决策与

6、发展,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和咨询服务。至今,不仅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少数国家采用这种模式,而且美国、日本等国的商业银行也在向综合式商业银行转化。这种综合式的商业银行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它有利于银行展开全方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经济核心作用,但也有增加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等不足。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

7、、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1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 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一样,拥有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财产、名称、组织机构与场所。商业银行也是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并按公司法中的规定程序设立的经济组织。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获取最大利润是其经营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商业银行是企业,但又与一般的企业存在差别,是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体现在以下方面:(1)经营对象特殊。一般企业从事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包括货币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

8、有关的金融服务。(2)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关系特殊。一方面,一般工商企业要依靠银行办理存、贷款和日常结算,商业银行也要依靠一般企业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来增加资金来源,并以一般工商企业作为主要贷款获取利润。 另一方面,一般工商企业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基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素质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存在。(3)商业银行对社会的影响特殊。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好坏只影响到一个企业的股东和这一企业相关的当事人,而商业银行经营的好坏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4)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特殊。由于商业银行对社会的特殊影响,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比对一般工商企业严格得多,管理的范围也广泛得多。 3商业银行是一种

9、特殊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不仅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也不同于一般的金融企业。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全面,其他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属于特种金融机构,只能提供某一方面的金融服务。另外,商业银行也是唯一能够吸收、创造、收缩存款货币的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其职能,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具有以下职能: 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起来的资金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商业银行充当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的中介,实现了资金的顺利融通。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

10、、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商业银行的这种中介职能虽然没有改变资金的所有权,但改变了货币资金的使用权,使货币资金既处于流通过程,同时又处于一个分配过程。商业银行在执行信用中介职能的过程中,形成对经济过程多层次的调节关系。在不改变社会资本总量的条件下,改变资本的实际使用量,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资本增值。商业银行通过执行信用中介职能,将社会闲置的小额货币资金汇集成巨额资本,将大部分用于消费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建设资本,加速了社会生产的增长;通过执行信用中介职能,将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资本,在盈利性原则的支配下,还可以使资金从效益低的部门向效益高的部门转移,从而优化经济结构。2支付中介支付

11、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在执行支付中介职能时,商业银行是以企业、团体或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和支付代理人的资格出现的。 从历史来看,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先于信用中介职能。 最初产生的货币经营企业主要从事货币保管和办理支付,当货币积存量不断增加、货币经营人也为追求盈利而放款时,信用中介职能才产生。但从发展过程来看,支付中介职能也有赖于信用中介职能的发展,因为只有在客户有存款的基础上,商业银行才能办理支付,所以二者相互推进,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整体运动。 3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职能是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它是在信用中介

12、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信用创造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各种存款,并通过资金运用,把款项贷给工商企业,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的基础上,贷款又会形成新的存款。在整个银行体系中,除了开始吸收的存款为原始存款外,其余都是商业银行贷款创造出来的派生存款。 必须指出的是,整个信用创造过程中,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完成的,中央银行运用创造货币的权力调控货币供应量,而具体经济过程中的货币派生又是在各商业银行体系内形成的。 4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在国民经济中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等特殊地位和优势,利用

13、其在发挥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借助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融资代理、信托租赁、代收代付等各种金融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企业的业务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也日益剧烈化,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日益加强。商业银行也不断地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增强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所谓商业银行组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银行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一银行制 单一银行制又称单元银行制,是指由于法律上禁止或限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

14、机构,银行业务职能完全由总行经营的制度。目前,实行这种组织体制的商业银行一般都是地方性商业银行。 美国曾是典型的单一银行制国家。这种单一银行制度是由美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美国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各州之间的独立性很大,早期东西部经济发展又有较大差距。为了保护本州信贷资源,保护本州的中小银行,一些经济落后的州就通过颁布州银行法,禁止或限制其他州的银行到本州设立分行,以达到保护本州利益不被侵犯的目的。 赞成这种银行制度的人认为这种制度有以下优点:(1)能够防止银行业的垄断与集中,鼓励银行间公平竞争;(2)单一制银行与当地经济联系密切,能更好地为本地区经济服务;(3)单一制银行营业成本

15、低,管理层次少,经营效率比较高。 反对者则认为这一制度有如下缺点:(1)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在采用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时单位成本较高,不易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2)单一银行制资金实力较弱,抵抗风险能力较弱;(3)单一银行制本身与经济外向型发展存在矛盾,会人为地造成资本的迂回流动,削弱银行竞争力。 2分支行制 分支行制又称总分行制,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在其总行所在地区及国内或国外的其他地方设立分支机构的制度。分支行制银行的总行一般设在大城市,分支行的业务及有关内部事务一般统一遵照总行的规章制度和指示办理。分支行制银行按管理方式不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总行制银行和总管理处制银行。总行制是指总行除管理、控制各分

16、支行以外,本身也对外营业,办理业务。而在总管理处制度下,总管理处只负责管理控制各分支行,其本身不对外营业,在总管理处所在地另设分支行对外营业。例如,我国的交通银行就是实行总管理处制度的商业银行。 同单一制银行相比,分支行制银行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有利于银行扩大经营规模,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便于银行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设备,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2)有利于银行广泛吸收存款、调剂资金、转移信用、分散和缓解多种风险;(3)总行家数少,有利于国家的控制和管理;(4)由于资金来源广泛,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当然,分支行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容易加速垄断的形成,并且由于其规模大,

17、内部管理层次较多,会增加银行管理的难度。但总的来看,分支行制更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受到各国政府和银行界的青睐,成为当代商业银行的主要组织形式。 3持股公司制 持股公司制银行又称集团制银行,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一家或若干家独立的银行。若成立的股权公司是仅持有一家银行股票的持股公司,则称为单一银行持股公司,与单一银行持股公司相对的是多银行持股公司。持股公司对银行的有效控制权是指能控制一家银行25%以上的投票权。按控制主体不同,持股公司又可分为非银行性持股公司和银行性持股公司。前者是通过大企业控制某一银行的主要股份而组织起来的,后者是由大银行直接组织一个持股公

18、司,有若干家较小的银行从属于这一大银行,例如,花旗集团就是银行性持股公司,它控制着300多家银行。 4连锁银行制 连锁银行制又称连锁经营制或联合制,是指由同一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这种控制可以分为通过持有股份、共同指导或其他法律允许的形式完成。连锁银行制的成员银行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掌握各自的业务和经营政策,具有自己的理事会。 5. 网上银行 20世纪末,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也给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1995年10月,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安全第一银行在美国开业。此后,网上银行在各国迅速发展。网上银行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作为支撑,以看不见的无形银行经

19、营模式,打破传统的经营理念,给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带来了创新。 网上银行的业务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发布静态信息。银行发布关于银行的简介,如分支机构情况、银行的主要业务介绍等。(2)发布动态信息。银行发布客户所关心的利率、汇率等实时更新的信息。另外,客户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的变动情况。(3)在线查询账户信息。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账户的余额或交易记录。(4)在线交易。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高存款、贷款、支付、转账等在线业务。作为21世纪世界金融业务的重要组织形式,网上银行正在以其不受时空限制以及成本低廉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四、商业银行的经营

20、目标和原则四、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原则 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标,遵循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原则。 (一)盈利性 银行的经营动机是为了获取利润。利润体现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必须不断改善经营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些措施主要有:合理调度头寸,把银行的现金准备压缩到最低限度;大量吸收存款,开辟资金来源,把这些资金用于能够获取较多收益的贷款和证券投资上,并尽可能避免呆账的损失;加强经济核算,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费用开支,不断增强业务收益。 商业银行的盈利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经营条件的改善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银行的经营收益是整个社会经

21、济发展的集中体现,影响银行盈利的主要因素是银行的盈利率和银行资金的周转率。 (二)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要使银行资产避免风险损失。因为商业银行贷款发放和证券投资存在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有可能发生贷款本金和利息不能按时按量收回和证券投资损失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必然影响存款不能按时按量兑付,引起客户减少存款,甚者出现挤兑现象,危机银行的经营前途。因此,要求银行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和经营预测;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方面适当分散,并与负债的规模保持一定比例;遵守国家法令,执行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和制度,取得国家的法律保护和中央银行的支持等。 (三)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银行能随时应对客户提取存

22、款的支付能力。保持流动性,即保持银行一定的清偿力,以应付日常提现需要,特别是应付大量突然提现需要,对于保证银行不断有大量资金来源、银行信贷金正常周转,以及银行业务顺利经营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商业银行的资产构成中,可以随时用于应对客户提取存款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存款,其流动性最强,一般称为第一准备;在短期内可以变现的国家债券,其流动性较好,一般称为第二准备;长期贷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长期债券需要较长时间收回资金,流动性最差。为了保持流动性,银行也首先使库存现金和短期内可变现资产能够满足客户提现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型、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

23、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银行业务经营的三项原则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它们联系密切,其中安全性是前提,只有保证了资金安全无损,业务才能正常运转;流动性是条件,只有保证了资金正常流动,才能确立信用中介的地位,银行各项业务活动才能顺利进行;盈利性是目的,银行经营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 三者的矛盾表现在:盈利性与安全性呈反方向变化,盈利水平高的资产,风险大、安全性低;而较安全的资产,盈利水平较低。盈利性和流动性也呈反方向变化,盈利高的资产流动性差,而流动性强的资产盈利水平则较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呈同方向变化,流动性强的资产安全性高,而流动性差的资产安全性也低。因此,银行要满足

24、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方面的要求,就需要在经营管理中统筹兼顾,协调安排,实现三者之间的最佳组合。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般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随着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这些国内业务还可以延伸为国际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前提。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金、吸收存款、借款和其他负债。其中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所以有些国家将商业银行成为存款银行。 (一)自有资本 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是其开展各项业务的初始资金,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股本)、银行盈余、补偿

25、性准备金和从属债务。 1实收资本(股本)。它是指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股本)。 2银行盈余。它包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溢价、股权投资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以及法定公益金。 3补偿性准备金。它是指银行为应付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预先提留的资金,包括资本准备金和贷款、证券损失准备金。资本准备金用于应付优先股的赎回和股份损失等股票资本的减少;贷款、证券损失准备金则用于应付贷款呆账损失、证券本金拒付或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为鼓励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许多国

26、家的银行监管者允许银行从税前收益中提取补偿性准备金,因此提取补偿性准备金成为商业银行避税的重要手段。 4从属债务。这是银行资本中较为特殊的一项。严格说来,和企业的自有资本一样,作为所有者权益的银行资本也只能是通过所有者出资,或由银行税后利润转化而来的银行自有资本。但在现实中,各国的银行监管当局一般都认可将某些从属债务也算作银行资本。所谓从属债务,是指当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时,偿还顺序较为靠后的债务。由于这些债务的清偿排在担保债务、存款和其他一般性债务之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资本属性。 自有资本在银行全部资金来源中只占一小部分(巴塞尔协议要求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这些自有资本是银行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

27、。因此,自有资本的多少体现了银行的资本实力以及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 (二)存款 存款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存款人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取款的信用业务。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一般占负债总额的70%左右。存款业务决定银行的负债规模,甚至影响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商业银行的存款分为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接受活期存款。 1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不规定存款期限,存户可随时存取,银行有义务随时兑付的存款。银行发给存款人支票簿,存款人可用支票从银行提取现款,但更多的是用支票向第三者支付货款或偿还债务。由于活期存款可用支票随时提存,存取数量大

28、、流通速度快,银行需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绝大多数国家的银行对活期存款不付给利息。在有些国家,甚至向活期存款客户收取手续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对活期仍付给较低的利息。虽然活期存款客户经常提取存款,但同时也经常有新存款补充,所以银行总有相当稳定的活期存款余额用于发放贷款。 参加活期存款的对象有工商企业、个人、政府以及外国客户等。他们把闲置资金作为活期存款存入银行不是为了获取利息,而是为了通过银行进行各种支付和结算。 2通知存款 通知存款是存款人在存款时未约定期限,提取在银行的存款时,必须提前一定时间通知银行,以便银行提前准备资金、保证支付的存款。这项存款的利率一般高于活期存款利率而低于定期存

29、款利率。 3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具有固定期限、到期才能提取的存款。这种存款凭存单提取,存单不能转让。定期存款具有稳定性,是银行吸收外来资金中可靠的部分,可用于长期贷款业务,所以银行均付给较高的利息。存款户如急需资金,要求提前支取时,须在一定时期前通知银行方能提取,其利息则不按原利率付给。为了取得稳定的资金来源,银行特别注意吸收定期存款。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商业银行首创大额定额存单(CD),面额一般在10万美元以上,期限以30-90天为最普遍,在规定的到期日前不能兑现,但可以流通转让,并且不受利息率规定的限制。 银行对定期存款可用利率作为竞争的工具,但实际上利率竞争也有一定的限度。在多

30、数国家,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额一般由金融当局或银行工会规定,银行一般不以提高利率的方法来扩大吸收存款,而主要以提供有效服务来吸收存款。 4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一般是个人为了积存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在银行开立账户的存款。储蓄存款不使用支票,而是使用存折或存单,手续比较简单。 储蓄存款有活期和定期两种。活期储蓄存款的存取无一定期限的限制,只凭存折即可提取,存折一般不能流通转让,存户不能透支款项。 (三)借款 借款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在金融市场中获取的资金。借款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款可用于解决商业银行短期头寸的不足。当商业银行短期资金需求无法通过存

31、款负债满足时,可以通过借款满足其流动性要求,以解决商业银行资金周转的需要;二是借款可以扩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商业银行的借款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向中央银行借款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再贷款,二是再贴现。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款,也称直接借款;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贴现,也称间接借款。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在于缓解本身资金暂时不足的情况,而非用来发放贷款赚取利息。 2银行同业拆借 银行同业拆借是商业银行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准备头寸而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种拆借业

32、务中,借入资金的商业银行主要是将其用于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问题。一般均为短期的,有时是今日借明日还,对于这种同业拆借通常称为“隔日放款”或“今日货币”。我国目前同业拆借有1天、7天、14天、21天、1个月、2个月、3个月或4个月八个品种。同业拆借的利率主要取决于市场资金供给状况,一般较低。同业拆借都通过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来进行的。 3发行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就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发行金融债券是商业银行筹集长期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既可以促使商业银行负债来源多样化,提高负债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又可以提高筹资效率。正是基于上述优

33、点,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商业银行发行进入债券筹资的现象在各国相继出现。我国自1985年开始允许银行发行金融债券来筹集资金。 4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所谓欧洲货币,实际上就是境外货币。欧洲货币市场借款是指商业银行在境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的方式,又称境外借款。境外借款可以直接向境外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借入,也可以委托有关金融机构在境外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境外借款的期限视所需资金的用途而定,短的只有几天,长的可达20年。欧洲货币市场自形成之日起,就对世界各国商业银行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开放的、富有竞争力的市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欧洲货币市场不受任何国家政府管

34、制和纳税限制;(2)欧洲货币市场资金调度灵活、手续简便;(3)欧洲货币市场不受存款准备金和存款利率最高额的限制,因而其存款利率相对较高,贷款利率相对较低,这无论对存款人还是借款人都具有吸引力。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运用资金获取盈利的业务。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聚集的资金,除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留足超额存款准后备金以方便顾客提取存款外,其余部分主要以贷款和投资的方式加以运用。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贷款以及证券投资等。 (一)现金资产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现金资产是为满足银行的

35、流动性需要而安排的准备资产。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库存现金的主要作用是银行用来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因此,任何一家营业性银行机构,为了保证对客户的现金支付,都必须保存一定数量的现金。但由于库存现金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而且保存库存现金还需要花费银行大量的保卫费用。因此,从经营角度讲,库存现金不宜保存过多。 2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存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法定存款准本金;二是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法定规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

36、准备金。规定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使银行备有足够的资金,应付存款人提取存款,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产生清偿力的危机,导致银行破产。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已经演变成为中央银行调节信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在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一般不得动用,缴存法定比率的准备金具有强制性。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的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指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这部分存款犹如工商企业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一样,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账户上保有的用于日常支付和债权债务清算的资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其多寡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 中央银行的

37、法定存款准备率之所以能够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多少,进而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扩张能力。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就相应减少,其信贷扩张能力下降;反之,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就相应增多,其信贷扩张能力提高。 3存放同业存款 存放同业存款是指存放在其他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存款主要为了便于银行之间的票据清算以及代理收付等往来业务。存放同业存款为活期存款的性质,可随时支用,因而通常被视为银行的现金资产,作为其营运资金的一部分。 4托收中的现金 收托中的现金是在银行间确认与转账过程中的支

38、票金额。当个人、企业或政府部门将其收到的支票存入银行时,他们不能立即调动该款项,而必须在银行经过一定时间确认之后方可提现使用。在发达国家,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4天,托收中的现金属于资金占用,其规模取决于托收票据的数量以及票据清算时间。 (二)贷款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活动。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支持社会各经济部门的生产和流通,促进经济增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贷款又是其收益最大的经济活动,是商业银行利润的最大来源。 1按照贷款期限划分,商业银行贷款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1年以内的各种贷款,其特点是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中期贷款一般

39、是指期限在1-5年的各项贷款。而长期贷款则是指期限在5年以上的各项贷款。中长期贷款主要是各种固定资产贷款和开发性贷款,其特点是期限长、流动性差、风险大、利率高。 2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划分,商业银行可分为一次性偿还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 一次性偿还贷款是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清本息的贷款,其利息可以分期支付,也可以在归还本金时一次付息。通常情况下,临时性、周转性的贷款都是一次性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是指客户按规定的期限分次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贷款。长期性贷款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其利息的计算有加权平均法、利随本清法等。 3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划分,商业银行贷款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信用贷款是

40、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须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责任而发放的贷款。这类贷款从理论上讲风险较大,因而银行要收取较高的利息,且一般只向银行熟悉的较大的公司借款人提供。对借款人的条件要求较高。 担保贷款是指具有一定的财产或信用作为还款保证的贷款。根据还款保证的不同,具体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是指按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者的财产作为抵押发放的贷款;质押贷款是按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者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保证贷款是指按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由于有财产或第三者承诺作为还款的

41、保证,所以贷款风险相对较小。但担保贷款手续复杂,且需要花费抵押物(质物)的评估、保管以及核保等费用,贷款的成本也比较大。在我国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都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方式发放的。 票据贴现是贷款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以现款或活期存款买进客户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票据贴现实行预扣利息,票据到期后,银行可向票据载明的付款人收取票款。如果票据合格,且有信誉良好的承兑人承兑,这种贷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都比较好。 4按照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来划分,商业银行贷款可以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借款合同

42、,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这类贷款的借款人财务状况无懈可击,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的本息偿还会发生任何问题。关注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则有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关注,或对其进行监控。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的本息,而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归还贷款,表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这类贷款具备了次级贷款的所有特征,但是程度更加严重。损失贷款是指在采取了所有可能

43、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这类贷款银行已没有意义将其继续保留在账面上,应当在履行必要的内部程序之后立即冲销。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为了弥补和防御已经可以识别的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可以视其具体情况计提专项呆账准备金。 (三)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成为商业银行的一种重要资产形式。在我国,有些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已接近贷款所占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

44、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品种仅限于债券。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对象,与债券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对象主要包括国债、金融债券、中央银行票据、资产支持证券、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等。 1国债 国债是国家为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书面借款凭证,承诺在一定的时期内按约定的条件,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国债以国家信用为后盾,通常被认为没有信用风险,而且国债的二级市场相当发达,交易方便,其利息收入不用缴纳所得税,因此成为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国债包括

45、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和电子式国债三种,有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两个发行和流通渠道。 2金融债券 我国的金融债券是指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券,即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证券;商业银行债券,包括商业银行普通债券、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等;其他金融债券,即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金融债券。 3中央银行票据 中央银行票据简称央行票据或央票,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发行的、期限一般在3年以内的中短期债券。中国人民

46、银行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与财政部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的性质不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票据的目的不是筹资,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央行票据具有无风险、流动性高等特点,因而是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重要手段。 4资产支持证券 资产支持证券是资产证券化产生的资产。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机制和过程。具体到银行,资产证券化也称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将信贷资产转出表外,打包再分割后,出售给其他投资者。这样,一方面可收回资金;另一方面在计算资产充足

47、率时让分母变小,从而满足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2005年12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简称开元证券)和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简称建元债券,信贷资产包分成了A、B、C三个优先级和次级贷款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标志着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进入中国内地。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只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其投资者仅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因此,商业银行是其主要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由于能帮助银行解决资金瓶颈,已成为银行继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后的又一重要选项。但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银行既要担负银行贷款管理成本,也需要担负市场发债成本,其总的交易成

48、本要比再贷款或者直接发行债券都高,因此资产证券化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还有,信贷资产包从银行表内转出,银行往往被要求对资产承担一定的信用担保责任,如果银行完全不须对这些资产的风险状况负责,就很容易诱发银行的欺诈行为,比如把不良资产粉饰成优良资产。为此,政府应加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比如,美国主要证券化的基础产品为住房抵押贷款,就是因为美国政府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宏伟政治目标,支持着房地美和房利美一边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住房按揭贷款并证券化,另一边以近乎政府信用的级别,将这些债券出售,最后引发次贷风暴,危害波及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5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在国外,没有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划分,统

49、称为公司债。在我国,企业债券是指按照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规定发行和交易,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监督管理的债券,在实践中,其发债主体为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制企业。公司债券管理机构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债主体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简称公司法)设立的公司法人,在实践中,其发行主体是上市公司,其信用保障是发债公司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等。公司债券在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统一登记托管,可申请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其信用风险一般高于企业债券。2008年4月15日起实行的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成为我

50、国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要的投资对象。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是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代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有结算业务、信用证业务、代收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等。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经营的此种业务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构成资产负债总额,但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表内业务。表外业务会带来收益或盈利,但也有可能带来风险和损失。 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所有能给银行带来收入而又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因此,商业银行所有的中间业务均属于广义的表外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仅指涉及承诺和或有债权的活动,虽不直接构成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