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207512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浅谈家庭环境改善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提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幸福和成就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的成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关系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家庭是少年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因素对少年儿童心理的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健全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氛围因素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更不容忽视。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过程中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我有这样深刻的体会,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常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至于到了家里,仍像在学校一样,事事严格要求,对待自己的子女仍像对自己的学生那样严格要求,使得整个家庭充满了严谨甚至古板的氛围。从小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在的我,不知不觉的养成了老实,但又有些内向性格。然而,我家对面的那一家里,他们的父亲非常的幽默,常常给孩子们讲故事,说笑话,家长和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那家的孩子从小都比我开朗健谈。从发展的观点看

3、, 如果父母双方都能采取合理的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儿童会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能力、积极性、友好态度和稳定的情绪;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溺爱、娇纵、顺应的态度,儿童也容易表现出适应能力差、依赖、任性和执拗的性格特点。因此说儿童的性格是很灵活多变的。由于它的变化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其结果只能是可悲的。作为监护人,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自然环境来玩耍和学习,并且要多加关心和呵护。我们务必要创造与儿童性格发展相适应的健康自然环境。平常不过的事情,但父母处理起来,方式可能大不相同。有的母亲见孩子摔倒便左揉右搓,道不尽的母爱,结果孩子每摔倒在地必然大哭不止,而且非大人来扶

4、绝不起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母亲见到孩子倒地非但不上前搀扶,有时甚至将头扭开装作没看见,结果孩子摔倒后总是自己爬起来而且从来不哭。你说,是不是母亲不同的态度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个性?所以端正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前在子女教养问题上的失误主要表现为: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娇宠,以致爱而失教,对孩子没有明确的教育要求,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表现听之任之,根本谈不上如何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还有的家长则一味采取高压手段,不顾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合理要求,主要采用惩罚来实行管教,信奉“棒打出孝子、娇养出逆郎”的古训。.还存在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不妥。从科

5、学角度看,这些教养方式显然都是错误的,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也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总之,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应该号召天下父母亲正确地把握它的影响力,取长补短,充分地发挥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改善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在一片美好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一 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危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不良的家庭生活环境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痛,甚至危害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他们的成长。比如一些家长长年奔波于自己的

6、事业或自己的生活圈子,很少顾及孩子,有的家长则相反,对孩子过于溺爱等等。通过对我校及周边学校的调查,我把这些不合谐因素分成五个方面,即理想型家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无原则家庭;贪大求全型家庭。下面谈一谈我对这五种不和谐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理想型家庭: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非常幸福,可是孩子们自己却觉得一点也不快乐。徐诺就是这样一个快乐不起来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开始背唐诗、记单词,他说,在家里我要是表现稍微有点不好,爸爸就对我“横眉冷对”,妈妈对我“约法三章”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不许回到家写完作业,还要练钢琴、写毛笔字。我如同笼中的小鸟,得不到自由,我讨厌父母,我不愿

7、回家,家里像监牢。 这类理想型家庭对于孩子过于关心,甚至按自己的意愿来培养,塑造自己的孩子,一些要求甚高的父母,常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完美理想的机器,使这些孩子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抹杀了们童年时代的快乐。 单亲家庭:学校里常有一些孩子由于自幼父亲或母亲去世或父母离异等家庭变故后,生活在单亲家庭里。这些在单亲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丧失自信心,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更有一些孩子由于家庭变故后,丧失了之前被溺爱的优越,产生了失落、自卑和焦虑的情绪。自我认知错位,分不清对与错,更有的产生了敌视家庭和社会的倾向。付泽林同学就是个单亲家庭孩子。付泽林同学7岁以前也有一个令人羡慕

8、的家,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可是父母离异后,母亲到外地打工,父亲迫于生计去也出去打工,无力对付泽林 进行管教,他总是与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混在一起,时常与人发生矛盾,不是他把别人打伤,就是别人把他弄伤。班集体活动时他常常擅自行动,还常常迟到、不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很差,真正成了一个“有娘养、无娘教”的孩子。 暴力型家庭:家庭成员间的暴力现象有夫妻间的争吵和打斗。父亲虐待母亲或子女,母亲虐待子女等等。无论何种暴力都会使少年儿童形成不良的自我意识和不良性格。在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形成自卑,孤僻、退缩的性格,缺乏安全感或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出现自毁行为。还有一些孩子则可能表

9、现出某种暴力行为,而这种行为将可能成为他们宣泄情绪和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导致长大后出现暴力倾向。 无原则型家庭:李超的父母是一对城市白领,由于工作繁忙无法照顾李超,从小就把他交给住在乡下的爷爷奶奶照看,使李超成了留守儿童。有专家调查,所有留守儿童平均要隔3.56个月才能见父母一次,28.13%的留守儿童要隔半年才能与父母团聚一次,12.74%的留守儿童每隔1年才能见一次父母,留守儿童中最长的要隔3年才能见到父母。父母外出打工,又不常回家,致使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这种亲子分离,使许多留守儿童十分思念和渴望与父母团聚,如85.01%的留守儿童平时十分想念父母,73.13%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不要

10、外出打工。国内外许多专家都指出,亲子长期分离对儿童的情绪情感、人格发展、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如在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非常强调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并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并认为早期的母爱剥夺有可能造成儿童情绪发展上的创伤性的后果。谢弗和鲁本斯坦(1981)研究认为在儿童早期经历严重孤独感的人到成年期更可能感到孤独。我们研究还发现,不仅是早期亲子分离对儿童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而且分离时间越长,这种消极影响越大。在与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父母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留守儿童父母教育观念落后,他们普遍没有认识到亲子分离、亲子教育缺失会对儿童心理发展造成恶

11、劣后果,他们以生活所迫为由,想当然地认为将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或亲戚朋友照顾,不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对一些寄宿班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对上了寄宿班的留守儿童,其父母关心关怀的程度更低,原因是他们错误地认为学校教师应对孩子的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职责模糊不清,个别留守儿童父母甚至在孩子生病住院时也不去看望,给寄宿班老师带来了较多负担。李超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使他孤独,冷漠没有责任心,他们与其它人交往的时候很少顾忌到别人,表现得过分固执,与他人难以通融,目中无人,待人傲慢,很少为别人着想。 贪大求全型家庭:一些父母,自己的能力和心理十分脆弱,却试图把孩子培养成全才

12、,复合型人才,全面素质型人才,让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尽的事业。为此,他们把全部精力用在孩子的爱好上。不管孩子是否爱好,不管孩子是否愿意,节假日不让孩子休息,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舞蹈,后天让孩子学绘画,把自己忙得不亦乐乎,把孩子忙得焦头烂额,结果是大部分孩子为家长学习,是在满足父母的愿望,自己却没有动力,没有激情。把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东西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没有时间去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更重要的是,许多父母只顾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培养的东西。在爱,不妨藏起来一半里,这位母亲为了把女儿培养成自己理想中的女儿,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切

13、都围绕孩子,为孩子。然而在自己生病躺在床上不能做饭的时候,换来的却是女儿一句“懒猪”,一声“懒猪”惊醒了梦中人,终于理解了培养孩子应该从教会她做人开始。 罗曼罗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家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温馨、最愉快、最安全的地方。可是因为存在这些不和谐因素,给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使很多少年陷入孤独、苦闷和寂寞之中,产生被疏远的感觉,进而厌恶父母,讨厌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甚至发展到仇视社会,更有甚者会出现极端倾向,如逃课、离家出走、暴力倾向、犯罪等。孩子们当你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或家庭发生变故时,不必烦恼。其实,在你身边有很多人都或

14、多或少地遇到过和你类似的问题孩子们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家庭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应该学习选择能使自己健康快乐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们不可能样样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力。孩子们当你仔细体会这些话所蕴涵的真谛时,你就会走出不良家庭环境对你的危害,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之路。 二 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 儿童,从他跨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他新的人生形开始了。生活环境的变化,开始有了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他的言语和行为习惯都开始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不再是在家里的“任我行”了。从入学后,孩子就会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逐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渐

15、渐地培养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成为一名身心合格的人。我认为一个人的人生的成败在于小时候的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需要学校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最关键。 (一)“放手”但不“撒手”由于现在绝大多数家里生活条件各方面都好了,家长也不必再为一天三餐整天忙碌奔波了,孩子养少了,自然而然地把孩子放在心里甚至口里含着,仿佛是一块糖,捏在手里怕融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怎么办呢?让孩子什么都不要干,家里的一切事务都不要他们做,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玩。有的家长想让孩子做点事,可是又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只好把家里的事全包。间接地让孩子成了家中的“掌门

16、人”,没有对孩子进行一些起码的独立自理能力的锻炼,也没有对孩子进行一些最起码的文明礼貌的教育。比如:家里来客人了,有的不会招呼,笔断了也要家长削,房间乱了家长帮着整理,每天作业后的书本作业要家长来整理,甚至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回家,连一句问候的话语都没有。这些虽然说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但时间长了,让孩子养成了一种事事依赖的习惯和漠然处之的态度,形成一种思维习惯的定势,对学校老师的教育就不放在心上,学习上也会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马虎缭草,敷衍了事。所以,作为家长在某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上,应该让孩子去做。比如给爸爸妈妈倒杯水,买点小东西等,对他的行为

17、可以进行适当的鼓励,如用语言或一个小小的拥抱等,切忌不能事事都用钱来作为驱动,这样就会让孩子就会无形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是放手不等于撒手不管,孩子还小,他们对周围的一些事物乃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和无意识无目的性,这就需要大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做错了事,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一顿责骂,应该把事情的经过了解了,再对孩子进行指导批评教育,让他认识到什么地方错了,今后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了。孩子的作业应该进行一定的辅导或检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孩子睡觉或起床自己脱穿衣服,大人只要在一旁指导就行了,洗手、洗脸、刷牙等小事都要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去做,适当的时候还可让他们自己洗洗

18、自己的衣服或做做饭,让他们体会其中的辛劳。 (二)爱而不溺 爱孩子,这是做每个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天性使然,但是爱要有一定的度,过分的爱就变成了“溺爱”。我班有个男孩子王庆楠,由于父母亲外出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奶奶的娇惯让他养成了一种唯我独新尊的性格。他原来的班主任因他的成绩好,怕他负气不读书,在班上对同学交待任何同学都不许和她争吵,事事尽量让着他,在交接时还对我说:这个孩子头脑特别聪明,你一定要好好地哄着他。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上课虽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一节课都在认真听,有时还不时有各种怪动作,发出声音,不时去搔扰他人,影响了整个课堂的教学。但是每次作业他都做得很好,几次单元检测都是九十五分以上。

19、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和其他老师商量怎样才能把这个孩子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好习惯纠正过来,老师们纷纷出谋划策。我就多方打听了他的家庭以及在原来学校的学习情况,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就找他谈话。开始问她时他一言不发,几次后,他发现我的态度十分诚恳,就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由于奶奶和爸爸什么事都依着他,一不顺心就发脾气,加上气急了会抽过去,奶奶和爸爸都拿他没办法,久而久之养成了这种个性。于是我就开导他:班上的同学们只要你真心诚意地去和他们交流,他们一定是你的好朋友,要多说话,要学会关心体谅他人,不能什么事都先想着自己。通过多次谈心交流,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也经常和其他同学在一起玩

20、了。 (三)宽严有度,严而不松 每位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之心,往往只重视对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给孩子提出孩子很难达到的要求,不考虑其接受和承受能力,强迫学习一些他根本就不喜欢的东西,孩子的弦整天绷得紧紧的,时间长了就会引发厌烦情绪,最终失去追求知识的兴趣。在这一方面,我觉得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也不能用家长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要求孩子,要让他有自己的选择权利。我记得在师范读书时,上街时经常路过一家传出阵阵悦耳动听的钢琴声,我就打从心里羡慕:城里的孩子多么的幸福啊,唉,谁叫我生在农村呢。有一天听见这家的小孩和同学说:我爸爸压我学琴,真是无聊透顶了,我现在见到钢琴

21、我都想吐。我听后十分诧异:这么好的条件还不知足啊?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强扭的瓜不甜”啊。对孩子有着太高的期望,定下太高的目标,孩子通过努力都无法实现的话,对家长的心是一种打击,对孩子的内心的打击更大,会让孩子对任何事都失去信心。制定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要让孩子多跳几次,付出一定的艰辛,再摘到果实,在付出后有了一定的收获,才能激发他在发展自己的兴趣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四)言传身教,“行”重于“言” 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就是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待孩子的学习,家长往往说的多,做的

22、少,要求孩子学习专心致志,精力集中,可自己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家长的行为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至关重要。试想:如果家里只要一有空就是麻将或扑,孩子耳闻目睹的是一张输红了眼的赌徒的面孔,孩子不要教就会了。所以说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太重要了。我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学习的兴趣,给孩子买了一些童话故事书,经常和孩子一起看,给他讲解其中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教育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还让他经常给我讲故事,鼓励他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有一天他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道

23、: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回到家里做作业又被爸爸批评,今天真是太不开心了。虽然是一句短短的话,但是他写出了自己的心情,我又表扬了他。孩子有什么问题问我时我尽量解释,不让他失望,不让他失去对知识渴求的欲望。 孩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只有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家长处处为孩子做好榜样,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明灯,才会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道德、价值观,而良好的习惯也将伴随着孩子们,让他们终身受益。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主要方法作为父母,我们该怎样改善家庭环境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呢?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当有其整体的效能与作用,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影响。孩子的问题并非单纯就是他一个人

24、的问题。更多的时候,父母的行为方式、情绪情感都是铸成孩子“问题”的根源。所以,有人提出,要解决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应采用家庭治疗的方式来展开。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萨蒂尔将家庭生活看作像一座冰山。许多人总是关注发生于家庭中那些所见所闻的事情,而其实这些事情仅占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决定家庭生活质量的大部分则似乎掩藏于水中,难以为人所重视与认识。这大部分“冰山”包括需要、动机与家庭交往模式等等。如同一艘船的顺利航行离不开舵手对整座冰山的把握一样,家庭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父母对整个家庭结构的关注。萨蒂尔认为,一个充满活力与有效沟通的家庭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家庭成员对倾听他人的讲话饶有兴趣;在家里,家庭成

25、员的躯体、面部表情都较为放松;乐于家庭成员接触并表达情感;可以轻松自在地交流内心的感受;每个人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讨论包括害怕、愤怒、批评、玩具、成就等等;家庭成员的生活与情感重于一切;家长将自己视作领导而不是老板。他们既可以欣赏孩子的良好行为品格和愉悦的一面,也能够接纳孩子的不足、怒气与失望的一面;在教养方式上,父母总是注意在倾听、抚摸、理解的基础上,在留意孩子的情感与真实的需求的前提下,选取最恰当的时机,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认识到孩子只有在受到尊重时才会乐于自我提高,所以从不以打击孩子自信心的方式与他交往。要使家庭具有这些特征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这家庭的“领导者”,父母的责任

26、重大。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只有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民主型家教的主要方法有: 关爱 家庭是孩子的天堂,孩子是父母的骨肉,父母的爱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沃土。做父母的无不钟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人之常情。家长对孩子的关爱要做好下面两点: 一是要让家庭充满持之以恒的爱。家长既不能遗弃子女,也不能中止孩子的学业,更不能断绝其生活来源。父母给予孩子爱的多少,深浅不能因个人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也不能因孩子各方面的成绩的升降而变化,要稳定持续。 二是要爱得恰当,爱得有分寸,爱得适可而止。一句话,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理智的爱。这就不是每位家长能够做到的,尤其注意不要溺爱孩子、娇惯孩子、

27、放纵孩子。因为一味顺从孩子的要求,就会使孩子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人。交流每一个人都需要交流,孩子也一样。孩子们渴望父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自己倾吐心声的第一对象。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做父母的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灵需求,只会一味地给吃,给穿,表面上好像关怀得无微不至,实际上却忽视了孩子得精神世界,造成孩子孤独、烦闷,精神不振。其实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心灵得交流,他们从懂事起,就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这种欲望。 一是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父母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友谊。为此,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不蒙骗孩子,在孩子面前

28、尤其要做到真诚、敢于承认错误、始终如一。 二是要善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讨论问题。 三是父母不要用训导的口吻与孩子说话。 四是要学会聆听和促进孩子说话。 五是与孩子沟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缺乏沟通的孩子不会把父母当作朋友,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素。聪明的父母应少一些说教,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学校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改善家庭环境,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将学校的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我们对孩子实施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合心合力为培育出合格的,优秀的接班人而努力吧! 浅谈家庭环境改善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康慧丽 学科:语文 职务:教师 职称: 中小学二级教师 单位:小店区八一小学 邮编: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