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苏教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语文苏教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2中考语文苏教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既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写景,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
2、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涵着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抒情,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二、赤壁杜牧(唐文学家)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
3、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 ,思路非常奇特。未从正面去评论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结局,又没有直说,而是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位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3、假设东吴美女的命运表现东吴失败后的屈辱。写出了周瑜获胜纯属于偶然的机遇的句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周郎指(周瑜),二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大乔小乔)。“东风”指火烧赤壁。三、浣溪沙苏轼(北
4、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这首词是作者游览清泉寺时,见溪水西流,有感而作,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2、上阕写暮春三月清泉寺所见到的三幅画面:山下兰芽短、松间沙路净、暮雨子规啼,描绘出一幅清新,淡雅,优美,宁静的画面;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四、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代诗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
5、,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2、“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3、“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
6、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五、水调歌头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是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
7、的哲理,创造了幽深高远的境界。2、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现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通过婵娟月色来传达一种美好祝愿,并且一同忘却忧愁,共享这良辰美景。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释怀后流露的豪爽旷达之情。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文学家、哲学家)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这首诗是描写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
8、喜爱之情。2、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3、“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4、后两句转为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这两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也隐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美好时光的意思。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词人描写了一幅江
9、南农村夜景图,上阕写晴,下阕写雨,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和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惊鹊”和“鸣蝉”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的令人悠然神往。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4、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惊鹊、鸣蝉、青蛙,原都是无情物,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烘托出作者的欢快情绪。5、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
10、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八、秋词刘禹锡(唐朝的文学家和哲学家)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发出了“秋日胜春朝”的感慨,赞秋颂秋,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豪情。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两句形成鲜明对比,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豪情。3、“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一鹤凌云”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只冲霄
11、汉。表现了不同腐朽势力妥协,奋斗向上的坚定信念。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表现对友人深深的同情和关切。2、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含有悲痛之意在内。3、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次句写闻讯。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4、这首诗的显
12、著特色是想象奇特。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十、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迢迢、皎皎”形容星星又远又亮,“纤纤”描写素手的柔长,“札札”模仿织机的声响,“盈盈”形容水波晶莹,“脉脉描写含情注视的神态,这些叠词的使用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13、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十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代诗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 是一首题壁诗,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2、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
14、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一套弯弯曲曲的小径通向远方,远处花木扶疏,一座禅房在花木丛中若隐若现。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出大自然万物和谐的景象,一个“悦”字,“使欢悦”,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使
15、人心中的杂念消除。“潭影空人心”更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5、以上六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6、“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静写动,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也表现了一心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7、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8、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9、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
16、房花木深。十二、登岳阳楼杜甫(唐代大诗人,称为“诗史”)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 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表现了杜甫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伤。此诗写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分不开的。2、 首联叙事,以“昔闻”“今上”紧扣湖与楼的关系,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胜景。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气象描写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17、“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4、后四句抒情。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5、首联点明登临之意。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评价暗含抑郁悲凉。你同意哪种看法?说说理由。答:(1)种看法,认为表达作者喜悦之情,因为作者早就盼望登上岳阳楼,今天初次登上,自然满含喜悦之情。(2)种看法,认为作者暗含抑郁悲凉之情,因为杜甫一生怀才不遇,结合“亲朋无一字”“凭轩涕泗流”可知此时作者的坎坷落拓,在平淡的
18、叙述中寄予了作者深沉和抑郁和壮志难酬的感慨。6、这首诗历来被称为意境开阔雄伟之作,请结合颔联和尾联具体分析。答:颔联将洞庭湖的广阔无边、水势浩翰描绘得雄奇壮观。尾联突出诗人虽孤寂多病,但仍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两联上下衬托,相得益彰。十三、蝉虞世南(唐代诗人、书法家)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这首托物寓意的咏蝉诗,诗人笔下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寄予了这样的情感:品格高洁的人,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2、“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3、“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诗人以蝉自比
19、,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字,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是议论,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寄予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十四、孤雁杜甫(唐代大诗人,称为“诗史”)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他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
20、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其“诗眼”是 “孤”。2、“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诗人既已“孤雁”自比,那么“野鸭”则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十五、鹧鸪郑谷(唐代诗人)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1、 这是一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2、首联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暖戏烟芜锦翼齐”,是说这种鸟喜欢在温暖的荒野里嬉戏,羽毛鲜明美丽
21、又齐整。 “品流应得近山鸡”,在类别上应当与山鸡相近。3、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而“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4、颈联“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紧承上句“啼”字而来。游子一听到鹧鸪啼声,就禁不住以袖拭泪;闺中少妇刚开始唱曲,就传来鹧鸪的啼声,难过得把眉眼也低下来了。“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5、尾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又回到鹧鸪
22、雌雄对啼上来。“相呼相应”既明写鹧鸪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唤。在那夕阳西下时分,从湘江两岸的苦竹丛中传来雌雄鹧鸪一呼一应,好像在叫“行不得也哥哥!”怎不引起游子浓重的乡愁旅思?诗人吟咏鹧鸪,没有把主要笔墨用于描写它的形貌或摹拟它的叫声,而是着意表现它的叫声给人的感受,因而更为传神。十六、木兰诗北朝民歌,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及她爱国的崇高精神。1、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写边塞夜景表现军旅的苦寒生活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写战争的激烈悲壮的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木兰
23、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5、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6、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7、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9、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十七、观刈麦白居易(唐代大诗人,号香山居士)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
24、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2、表明全家人艰辛劳动的诗句: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3、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4、拓展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境相同的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5、拓展: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意境相同的诗句:家田输税尽。6、表达作
25、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7、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8、“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通过入微的描写揭示了农民的辛苦。9、这是首叙事讽谕诗,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十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大词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26、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本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2、“梦回”二字告诉我们,以下描写的战争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三、四两句以工整的对仗,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3、写主帅军中生活的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4、侧面表现抗金将士英雄气概的诗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5、表达恢复中原大业,建立不朽功名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的诗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层次鲜明,全词仅十句
27、,却一层一层地描写了抗金战斗生活的情景,展开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层层扩大的画面。十九、使至塞上王维(唐代诗人)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庭的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和希望边疆平定的感情。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游子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乡思之愁。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8、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4、尾联写途中得知军情,语透雄豪,显示出对边疆战事的关心。“燕然”借指最前线,并非实指。5、本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但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二十、黄鹤楼崔灏(唐代诗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前四句:开端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色彩。诗人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寂寞、惆
29、怅之感。“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转写登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4、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5、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二十一、归园田居陶渊明
30、(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表现的是厌恶官场、喜爱园田的思想。作者的 “愿”其实是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带月荷锄归”,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也是表现劳动艰辛的名句。3、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4、写辛勤劳动的心情和感受的诗句
3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本诗的点睛之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6、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句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7、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句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8、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9、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十二、春望杜甫(唐代大诗人,称为“诗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本诗折射出安史之乱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32、。2、“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3、“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这里诗人将悲情融于乐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5、“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不胜簪”强烈地表现
33、了诗人忧国思亲之情。6、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7、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8、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9、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0、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二十三、泊秦淮杜牧(唐代诗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这篇悲愤的七绝,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2、 首
34、句写景。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3、 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4、 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借古讽今,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5、“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7、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8、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9、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的
35、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二十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2、“僵卧孤村”描绘了诗人年老久病,无所作为的处境。3、通过“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4、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
36、欲望。二十五、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文学家)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2、“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3、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风飘絮”比喻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柳絮,国家败局的命运,已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个人的命运,诗人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这两个比喻形象贴切,给人以悲怆辛酸之感。4、颈联利用两个带
37、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意思是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5、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6、表现诗人的英雄气概与舍生取义的生命观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8、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9、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10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
38、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十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唐代诗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2、“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望中含情,表达了对友人沿途劳顿的担忧之情。3、颈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4、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
39、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5、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二十七、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2、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后人贡献余力的愿望。“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3、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然前途坎坷不畅,也不忘报国情怀,后人也常用来比喻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
40、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5、诗人如何写出辞官离京时的愁绪的?答:下笔一个“浩荡”, 形容愁思无穷无尽,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的愁绪翻滚而来,又以“夕阳西斜”为背景,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6、为什么说“吟鞭东指”“即天涯”?答: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次离京,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出了城门,就如同人在天涯一般。前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7、诗人辞官离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是怎样的?答:既有解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二十八、望岳杜甫(唐代大诗人,称为“诗史”)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41、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凝望、展望)的情景,答: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2、 首联写出了远望中的泰山的山势。3、 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4、 颈联写凝望之景。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5、 “凌”“览(俯视)”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6、 尾联取孟子入诗,具有象征性和启发性,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
42、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也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二十九、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诗人)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2、 首句点明春游的地点,次句写诗人瞭望湖面。3、 颔联从动物(俯视)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颈联从植物(仰视)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这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感受。4、 “争暖树”“啄春泥”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5、“渐欲”野花渐开渐多,“
43、没马蹄”点出草浅。6、“行不足”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7、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 答: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8、颔联中用“争”和“啄”字美在哪里? 答: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9、本诗描绘的西湖早春景色生
44、机盎然。你认为哪一联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为什么?答:颔联,颔联以莺燕做春天的代表,以几只莺抢占向阳的暖树一试歌喉和数只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为典型形象,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的图景。或:颈联,颈联以绚丽的花蓬勃的草为代表,描绘出杂花满眼嫩草铺地的春色。10、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答:“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的花草,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
45、忘返的心情。三十、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表达了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 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3、三四句意象:脚下云雾缭绕、浮云翻滚,但我再也不用担心它们遮住我极目远眺的视线了,因为我已身处凌空的最高层,视野开阔,远近景物一览无余。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变法,他就不会害怕朝廷小人刁难、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
46、,变法一定能成功。 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启示: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使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三十一、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诗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3、首句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47、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及形势。现在形容反动势力猖獗一时的情况,以及所造成的紧张局面。三、四两句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创设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4、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五、六两句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内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渲染了一种悲壮色彩。“重”“寒”“不起”,突出天气的严寒和气氛的紧张凝重。七、八两句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的决心。5、表明战斗的激烈惨状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6、赞叹壮士报国的志向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诗中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请举例阐述。(如:“黑云”之“黑”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甲光向日”之光,写出了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气势;“燕子”“紫”写出了边塞夕阳下的肃穆气氛,也突出了将士们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