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材(共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实验教材(共35页).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验目录八年级物理分组实验目录1、音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2、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3、光反射时的规律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7、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8、水的沸腾9、串联电路各点间的电流规律10、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11、串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12、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13、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4、电阻上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15、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6、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17、研究电磁铁18、什么情况下可以产生电八年级物理演示实验目录1、有趣的物理现象2、空中的闹钟3、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4、观察波
2、形5、观察噪声的波形6、声波传递能量7、光的传播8、光的折射9、色散10、透镜对光的作用11、焦点和焦距12、投影仪原理13、凸透镜成实像14、凸透镜成虚像15、自制温度计16、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7、验电器18、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不一样19、比较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20、演示电功率21、电流的热效应22、磁场的方向23、电流的磁效应24、研究电磁铁25、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26、手摇发电机27、电磁波的产生28、光沿着水流方向传播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目录1、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3、如何使用刻度尺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5、二力平衡的条件6、弹簧
3、测力计的使用7、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8、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9、杠杆的平衡条件10、比较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11、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12、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3、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14、斜面的机械效率15、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6、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7、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九年级物理演示实验目录1、液体内部压强特点2、演示托里拆利实验3、功的原理4、气体扩散的实验5、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6、分子之间有引力7、做功改变气体的内能8、水沸腾后出现的现象9、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八年级分组实验:1、音是怎样发生与传播的仪器和器材:音叉、音叉槌、支架、不同材料做成
4、的杆、量筒、水、抽气机、抽气盘、闹钟。实验方法:(1) 演示声音的发生。用音叉槌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轻微的声音。用音叉跟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表明叉股在振动。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振动。如果紧捏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听不到声音了。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演示声音可以通过各种媒质传播。将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用木、铁、铜、玻璃或其他物质做成长30-50cm、直径与音叉手柄直径相同的杆,插在共鸣箱上。把敲击后的音叉手柄放在杆上,共鸣箱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这些固体传播。把装满水的量筒放在共鸣箱上,在音叉柄上套一个直径比量筒
5、小1-2cm是软木塞,把敲击后的音叉柄放入量筒的水里(使塞子浸没1-2cm),共鸣箱也会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注意事项:(1) 敲击音叉必须使用橡皮音叉槌,不能使用其他硬物撞击,以防击伤音叉表面从而改变其固有频率。(2) 音叉十分硬脆,使用中要防止重击、跌落,以免断裂。(3) 用完音叉,表面要涂油或凡士林防锈,放置于干燥处保存。并注意防止受压变形。插入与取下音叉时,应避免摇动,防止共鸣箱插孔变形。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实验器材:鼓、音叉等实验步骤:鼓声的响度可能与
6、什么因素有关呢? “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1.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2.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3.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制作方法:将贴有黄色胶面纸,画有刻
7、度,标有角度数据的1/4圆的玻璃片用双面胶固定在1/4圆的木板上(因为只有玻璃片的面才够平),在水平木板台面中间(即竖直半圆的圆心处)嵌入一小块平面镜,将1/4圆与平面镜垂直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将金属棒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圆板背后的木底座上(与前面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将夹激光笔的铁夹固定在金属棒的另一端。使用方法: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转动右边的1/4圆,可以发现当两个1/4圆在同一平面上时,可以观察到反射光线,当两个1/4圆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右边的1/4圆就观察不到反射光线,从而说明在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转动金属棒改
8、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技巧:贴上刻字用的胶面纸,才能观察到1/4圆上留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传播过程路线的痕迹。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平面镜成像目的和要求: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正立的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仪器和器材:平板玻璃一块,两根相同的蜡烛,木板一条(约60154厘米)。木板中央有窄槽,可将平板玻璃垂直地卡在木板中央,木板的侧面从中央向两边画有等距离的刻线。实验方法:
9、1按图251组装好仪器。使平板玻璃正对着全班同学,在玻璃后面放没有点燃的蜡烛甲,前面放点燃的蜡烛乙。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或点燃的蜡烛)的位置,直到从玻璃前边的各处看到玻璃后边的蜡烛甲好像也点燃为止。2将装置仪器的木板转过90,让同学看到蜡烛甲并没有点燃,说明刚才看到蜡烛甲好像点燃的情形,实际是点燃的蜡烛乙在平板玻璃里成的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和物体大小相等,虚像的位置和蜡烛甲完全重合。3观察蜡烛乙(物)和蜡烛甲(像)的位置,可以看到物和像的连线跟玻璃(镜面)垂直,借助于木板侧面的刻线,可得到物和像距镜面的距离相等。注意事项:1选用薄一些的平板玻璃做实验,效果较好。因为玻璃厚了,会明显的看到由玻璃
10、前后表面反射所成的两个虚像。2平板玻璃要垂直地卡在厚木板的中央,玻璃如果倾斜或晃动都会改变虚像的位置,影响实验效果。3实验时,玻璃后面的背景应暗一些。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目的和要求: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演示三原色光混合成白光。仪器和器材:三原色光源,滑动变阻器,电源等。实验方法:1.将三个灯泡串接滑动变阻器后接到电源上,如图2122。调节变阻器的阻值,改变照到半透明纸屏上三个单色光的相对亮度,使得屏上三色重叠处的颜色成白色。2依次只接通一个灯泡,使得屏上先后出现三个颜色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圆形光斑。3先后分别同时接通两个灯泡,屏上得到两个圆形光斑,并有一部分相重叠,红光和绿光相交叠得
11、到黄光;红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紫光;绿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青色光。4同时接通三个灯泡,得到如图2124的图案,在图案的中央,红光、绿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白光。6、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目的和要求: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仪器和器材:光具组,蜡烛。光具组是专供初中进行光学实验的一种仪器。仪器如图261所示,它包括3个三角形(或圆形)底座、凸透镜、烛台、毛玻璃屏及刻度尺。实验步骤:1组装调整仪器将各零件组装好。然后以凸透镜中心高度为基准,适当调整毛玻璃屏和烛台火焰的高度,
12、使它们的高度基本相等,并且利用三角底座,把它们调在一条直线上。这个步骤称为“对光轴”,这一步骤在光学实验中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应特别重视。2实验以凸透镜为基点,向烛台方向量出一倍焦距(即100毫米)、二倍焦距(即200毫米)的距离并作出标志。将烛台放在距透镜大于200毫米的位置上,移动毛玻璃屏,使毛玻璃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实像。观察这个实像,看它比实物是大了还是小了,是正立还是倒立的。测出像距(即毛玻璃屏距透镜的距离),它与焦距、二倍焦距有什么关系?(大于、小于或等于)改变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按表261顺序进行实验。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入表中。物 距 u像 的 性 质像的位置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
13、小虚像或实像与物同侧与异侧像距vu2fu=2ffu2fu=fuf注意事项:1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光具座(J2507型或J25071型)和学生电源(J1202型或J1202l型)代替光具组来完成这个实验。2在不具备遮光的条件下,用白屏代替毛玻璃屏实验,效果会好一些。3移动烛台和毛玻璃屏时,要注意保持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为此,可以在基座的一侧划一条直线,让基础侧面贴着直线移动。7、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实验器材:烧杯(或烧瓶),温度计,方座支架,酒精灯。试管2个(内径各约35厘米和15厘米,如果大试管过长可截短一点),与
14、大小试管相配的软木塞(或橡皮塞)2个,烧杯(500毫升),液体温度计(0100),纯萘粉(5克左右),角匙,接近沸腾的热水(约350毫升),一小团疏松的细铜丝,其余除搅拌器、冷水、滴管不用外同方案一。实验步骤:(1)将小塞子中心钻一孔插入温度计,再把温度计伸入小试管下部预先放入的一小团细铜丝之中。用角匙向小试管内均匀地加入纯萘粉,直至萘粉将细钢丝盖没。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它位于萘粉柱的中心偏下处,但不接触管底。(2)如图318所示,将大塞子中心钻洞插入小试管,并通过大塞子把小试管固定在大试管中,使两个试管各处的间隔尽可能均等。再把大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使它不接触烧杯的壁和底,而水面略高于
15、小试管中萘粉柱的顶面。(3)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让水保持沸腾状态,同时使小试管中的萘粉不断得到加热。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约70时,每隔一分钟或半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萘的温度,直至萘温升至85左右为止。(4)停止加热,取出小试管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让液态萘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继续观察和记录萘的温度,直至温度降至70左右为止。(5)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画出萘的熔化、凝固图象。由此分析表明:晶体萘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虽与外界发生热交换,但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8、水的沸腾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2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这个温度叫沸点。3
16、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实验器材:烧杯(或烧瓶),温度计,方座支架,酒精灯。实验步骤:1将水放在烧杯里(半杯即可)加热,温度计插入水中测水温。指出观察重点是水和温度计。2首先看到较小气泡出现在烧杯底部,然后上升,指出这是由于玻璃上吸附空气和在水中溶有微量气体受热分离所形成的。少时,从杯底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这些泡里含有水蒸气,但没有上升到水面就变小并消失了,这是因为水温不匀,杯底温度较高,蒸汽泡可以形成,但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蒸汽又凝结成水了。最后,加热到杯里水的各部都有气泡,而且在上升过程中气泡继续增大,这才是真正的沸腾现象。强调这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都在进行剧烈的汽化。由学生报出
17、的温度是100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再加一会儿热,温度也不再上升,指出这个温度就叫沸点。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现象随即消失。说明维持沸腾是需要热量的,这些热量不是升高水温,而是进行汽化,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注意事项: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一开始就使用热水。9、串联电路各点间的电流规律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 电流表 小灯泡(两只规格不同)开关 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1、按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暂不接入电路) 2、检查电路,确认正确后闭合开关,看小灯泡是否正常发光 3、在电路中选择三点A B C,分别将电流表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4、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这个实
18、验10、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实验电路:实验器材:学生电源 电流表 小灯泡(两只规格不同)开关 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在图中。两个灯泡是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的。流过A、B、C各点的电流可能有什么关系?做出猜测。先用电流表测量C点的电流,再用电流表分别测量A、B两点的电流。可以得出 I总=I1+I2设计试验:分别把电路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11、串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池盒 1号干电池2节 2.5V、3.8V小灯泡各1个 小灯座2个开关1只 导线8根以上操
19、作程序:1.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2.分别把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B、C两点;A、C两点之间 ;测出L1、L2两端电压以及它们两端的总电压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总电压等于分电压之和。12、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池盒 1号干电池2节 2.5V、3.8V小灯泡各1个 小灯座2个开关1只 导线若干学生们设计表格、连接实物、动手实验。实验时测出AB两点、CD两点、EF两点的电压。实验完毕归整器材。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并联电路两端总电压。表达式为:U=U1+U213、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第一步:将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后接在电路里,电源
20、的电压要略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如电源电压为8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第二步:将变阻器的滑片置于使变阻器的接入电阻的最大端,闭合开关。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用电器不会因通过的电流过大而烧坏。第三步:将变阻器的滑片慢慢滑动,可以看到小灯泡慢慢的从不发光到发出很弱的光到正常发光到发出刺眼的强光。原理: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电源的电压也按电阻的比值分配到各用电器上,电路中的电流I=U/(R1+R214、电阻上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方法:(控制变量法)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方案1(见下图):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测出电流然后再更换定值电阻,多做几次。方案2
21、(见下图):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分别换电源电压,测出对应电压、电流;再更换定值电阻,多做几次实验。实验表格:电阻电压电流电阻电压电流R15R210方案1: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比较方便,节约时间,可减少该差。方案2:每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还要重新连接电路比较麻烦,电路还易出现接触不良等问题15、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器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电灯一个、电池组、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 电流表、以及导线若干。电路图:让学生画出实验电路图。实验注意: 1连接线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2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的位置放置在使其电阻最大的一端。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
22、路。2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的位置放置在使其电阻最大的一端。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的位置,先后使电压表的示数小于、等于和略大于小电灯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电灯的亮度,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小电灯的规格电压U(V)电流I(A)小灯泡的明亮程度电功率P(W)额定电压U额=25V(5)归纳结论:分析比较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大小问题,比较灯泡的亮暗程度与电功率间的关系。(1)当U实=U额时,则P实=P额正常发光(2)当U实U额时,则P实U额时,则P实P额 较亮16、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实验器材:每组电池盒一只(4节电池),导线,开关、小磁针、螺线管将小磁针分别放在螺线管周围不同处,接
23、通电源,记下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根据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可知通电螺线管磁场该点的磁场方向。改变电流方向,再做一次,并记录下来。17、研究电磁铁实验目的:探讨电流的通、断、强弱对电磁铁的影响;探讨增加线圈匝数对电磁铁 磁性的影响。 实验器材:电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一小堆大头针。 实验步骤: 1. 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与电磁铁连成串联电路。 2. 将开关合上或打开,观察通电、断电时,电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情况,判断电磁 铁磁性的有无。 3.将开关合上,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增大和减小(观察电流表指针的示数), 从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情况对比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24、4.将开关合上,使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改变电磁铁的接线,增 加通电线圈的匝数,观察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实验记录: 通电 断电 电流增大 电流减小 线圈匝数增多 电磁铁的 磁性强弱 强 无 增大 减小 增大实验结论: (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2)通入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大。 (3)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大。18、什么情况下可以产生电实验过程1将一根导体的两端用细导线悬挂起来,并与灵敏电流计组成串联的闭合电路。将导体的一部分放在U形磁铁的磁场中。2让在磁场中导线的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永磁体做一次,再换用规格(或匝数
25、)不同的导线再做一次。3使导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并就实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5归纳结论,形成概念: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不平行时能够产生电流。八年级演示实验:1、有趣的物理现象有趣的物理现象(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描述)1筷子提沙子实验 现象:沙子被提起2、纸托水现象:水不流3瓶吞鸡蛋实验 现象:鸡蛋会掉入瓶中 4试管上升实验现象:水流出小试管上升2、真空中的闹钟把一个闹钟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密闭玻璃罩中,能看见闹钟的振锤在打铃,却听不到声音,这个现象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3、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如图1,将刻度尺的一端紧
26、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你会听到刻度尺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拨动刻度尺,观察刻度尺振动的快慢,同时听声音有什么变化。实验的结果是,刻度尺伸出桌面部分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由图1实验可知,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大量实验表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的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4、观察波形一般都用示波器来演示交流电的波形。由于交流电的频率较高,荧光屏上亮斑移动得很快,在水平偏转电极上不加扫描电压时,观察到的是一条竖直亮线,而不是亮斑在
27、上下移动,当在水平偏转电极加上扫描电压时,观察到的是稳定的正弦波。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交流电的波形及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下面介绍一个实验“用直流电演示交流电的波形”,并用示波器观察其变化规律。首先用直流电压表观察直流电形成的交流电。按如图1所示接好电路,电源是四节干电池,R选用050的滑动变阻器,S是双刀单掷开关,电压表是量程为5V的直流电压表,也可用指针指中的灵敏电流表串联高电阻,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实验时先将变阻器的滑片P放到ab的中点,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指针不动,表示OP间的电压为零。(由于四节干电池不可能完全相同,闭合开关S后可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然后将滑片P向
28、a滑动,观察到电压表的指针向右偏转,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增加,最大可达3V左右接着再将滑动片P向b滑动,指针逐步回到零刻度,继而向左偏转,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最大也可达3V左右。滑片往复滑动,电压表的指针左右摆动,说明此时OP间输出强弱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交流电,并且它的频率随滑片P滑动的快慢变化而变化。完成上述实验后再用示波器观察上述交流电的波形。将图1中的电压表换成示波器,如图2所示。实验前将“衰减调节旋钮”调到“1”挡,“扫描范围旋钮”调到最小,“扫描微调旋钮”调到最小“X,Y增益旋钮”均调到最小。将示波器电源开关打开后,当荧光屏上出现正常的亮斑时,将亮斑调到荧光屏的中央,然后再把变阻器的滑片P
29、滑到ab的中点,此时闭合开关S,观察荧光屏上亮斑的位置未变,说明OP间输出的电压为零。然后左右往复移动滑片P,观察到荧光屏上亮斑上下移动。说明OP间输出的是交流电。若快速滑动滑片P,则荧光屏上呈现一条竖直亮线。断开开关S,将X增益调到三分之一左右,看到了扫描点在移动。再闭合开关S,左右往复移动滑片P,可看到亮斑在荧光屏左右上下移动,若快速地滑动滑片P,则荧光屏上显示出类似正弦交流电的波形。5、观察噪声的波形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让学生仔细观察两种波形分析波形规则。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观察噪声的波形
30、可以看出,噪声是由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6、声波传递能量易拉罐,去掉两端的盖子,给一端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摇动吗?虽然这个实验能证明声波能传递能量,7、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仪器和器材:透明柱型容器,激光笔,蚊香,水,粉笔灰。实验方法:1.点燃蚊香片刻后吹灭,将适量烟收集入透明容器中,把激光射向容器中,学生便可清晰地观察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向透明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粉笔灰(或其他可使水浑浊的材料),把激光射向水中,学生便可清晰地观察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31、。(2)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会沿直线传播仪器和器材:透明玻璃片,玻璃胶,激光笔。实验方法:将3mm厚的透明玻璃割成2cm宽的细条,再取一块长25cm、宽15cm的透明平板玻璃,平放在桌面上,将2cm宽的透明玻璃细条,按需要割成长度不等的小段,在每一小段透明玻璃细条的侧面涂上少许玻璃胶,再将透明玻璃细条与平板玻璃成垂直关系固定在一起。为安全起见,可在四个侧面各固定一片玻璃,等玻璃胶干后,固体不均匀介质就做好了。闭合激光灯的开关,学生便可清晰地观察到光在固体不均匀介质中不会沿直线传播。8、光的折射仪器和器材:激光笔,磨砂玻璃片,铁夹,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金属棒,玻璃胶。制作方法:在磨砂玻璃片上画
32、个圆,在圆的正中贴一个小的圆形黄色胶面纸,并在上面画上刻度、角度数据、界面、法线,按如图形状割下,作为容器的后侧面。前侧面为与后侧面的下半部对应的长方形,左、右、下3个侧面均为5mm厚、1cm宽的玻璃条(左、右、下3个侧面宽为5mm),用玻璃胶粘成一个装水容器。将装水容器部分固定在铁架或木架上,将金属棒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装置背后的支架上,转轴与前面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将夹激光笔的铁夹固定在金属棒的另一端。使用方法: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中小于入射角。细心
33、的同学可能发现,实验中在改变入射光线的入射角是过程中,有时可以观察到反射光线,有时则不能,这时老师可以简介全反射。实验技巧:贴上刻字用的胶面纸,才能观察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传播过程路线的痕迹。9、色散介绍三棱镜,引出光的折射,将三棱镜放在太阳光下,调节位置,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现象出现彩色条纹。结论:1.白光不是最单纯的光2.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10、透镜对光的作用介绍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并简单捋顺实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利用演示实验,带领学生学习“焦点”、“焦距”。板书: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11、焦点和
34、焦距1.实验确定焦点:用透镜对准太阳光,另一面放一个纸板(光屏)。沿透镜光轴的方向慢慢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为止,就是透镜的焦点。2.用刻度尺测量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12、投影仪原理凸透镜成像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把它倒过来就是投影仪13、凸透镜成实像仪器和器材:光具座(J2507型),学生电源(J1202型)。实验方法:1把物屏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如u1=4f,u2=3f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可以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得到缩小的倒立实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长也越大。2把物屏放在透镜2倍焦距处,u3=2f。调整光屏的位置,在透镜2倍焦
35、距处得到与物大小相等的倒立实像。3把物屏放在透镜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如u4=17f,u5=14f。调整光屏的位置,可以在2倍焦距以外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长也越大。观察重点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等大实像和放大实像三种情况下的物距和像距。注意事项: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能同时看清物距、像距、和光屏上所成实像的情况,光具座平行于黑板放置,在光屏附近与光具座约成45角竖直放置一个大平面镜。这样,教室旁边的同学可以直接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中间的同学可以通过平面镜看清光屏上的成像情况。14、凸透镜成虚像实验器材:(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进行介绍并说明其用途,用法)光具座、蜡烛、光屏、凸
36、透镜、火柴。实验步骤:让一位学生对照课本叙述实验步骤,然后教师点评,规范实验步骤。1.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将蜡烛移到物距等于焦距,移动光屏,看能否找到像3.将蜡烛向凸透镜再移动,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得到像,然后在光屏的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估测像距,取下光屏放到蜡烛的同测,在看到的像的位置移动,观察光屏上能否得到像。实验注意事项:a.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b.实验时,一定要调节好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的
37、像最清晰。实验结论: 焦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焦点的内成虚像。 15、自制温度计自制温度计。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把细玻璃管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里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堵住瓶口。将小瓶放入热水里,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再把小瓶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的位置。16、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器材: (1)、玻璃棒、橡胶棒各两根; (2)、毛皮、绸子各两块; (3)、支架; 实验过程: (1)、两位同学同时都用绸子摩擦玻璃棒,使它带电,将一根放在支座上,注意:要记住哪端带电,不要用手摸带电的一端,用另一根玻璃棒的带电端靠近这根玻璃棒的带电端,观
38、察发生的现象;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重做刚才的实验; (3)、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做刚才的实验。总结:实验发现带电物体凡是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自然界中只有这样两种电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17、验电器带电体接触金属球,箔片张开,因为带同种电荷相互排
39、斥。LSA18、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不一样1、按电路图1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S,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LSaPbcd图23、在A点断开电路,接入滑动变阻器的c和d接线柱,如图2,移动滑片P,P从b端向a端滑动,灯泡亮度变化。图3LSaPbd4、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位置,接入滑动变阻器的a和d接线柱,如图3,移动滑片P,P从b端向a端滑动,灯泡亮度变化。19、比较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2.5伏小灯泡三个、电池2节、开关、电流表。实验步骤:1按图(a)、(b)分别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观察两电路中灯的亮度。2在电路中串接一只电流表,重复以上实验,比较电流的强弱。3虽然电路的电压不变
40、,由于两个电路中灯泡个数不同,观察到图(a)的灯亮,图(b)的灯暗。因为图(a)、(b)中通过灯的电流I大于I,说明图(b)中两灯串联的总电阻Rb大于Ra(Ra为一个灯的电阻)。20、演示电功率演示实验:告诉学生实验目的:研究灯泡的亮度跟电压的关系。介绍实验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让学生观察:两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实验过程:a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5伏,在下表中记录U、I读数和灯泡的亮度。b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伏,记录。C移动滑片P,使表的成数为2.8伏,记录。实验记录:取220V,40W的灯泡重复实验得出结论:a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不是一样大,灯泡消耗
41、的功率可由P=UI来计算。b、灯泡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电功率越大。C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应使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d每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功率有许多个,我们平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e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当U实U额时,P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烧坏。21、电流的热效应用锥形瓶、煤油、电阻丝、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来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怎样用控制条件法进
42、行研究的。教师接着介绍课本实验的装置,引导学生虽然R1R2,但串联通电后,I1=I2(从电流表的示数可知道I的数值),当导体通过电流时,我们仔细观察两根火柴谁先被点燃。(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或玻璃管内的液体的上表面有什么不同)。接着观察同一根电阻丝在电流较大时,使火柴点燃的时间较少(或观察电流较大时,同一根电阻丝发出的热量可使温度计的示数或玻璃管内的液体的上表面升高量更大)。22、磁场的方向仪器和器材:条形磁铁(T054),蹄形磁铁(U082),小磁针(J2406型),投影幻灯机,玻璃板,蜡纸,铁屑若干。实验方法:1磁场的方向按图3231,在同一位置,换用不同的指针,观察磁针北极的指向不变。结论磁
43、场有方向,在某一位置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2条形磁铁的磁力线分布把铁屑撒在条形磁铁周围,轻敲玻璃板,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铁屑的排列,如图3232所示。指出铁屑的排列情况可用磁力线来表示磁力线是从磁铁北极出来回到磁铁南极的。3蹄形磁铁的磁力线分布用同样方法演示蹄形磁铁的磁力线分布如图3233所示。结论磁力线是用来形象地表示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的曲线23、电流的磁效应1演示 电流的磁效应在磁针上面有一条直导线,当直导线触接电池通电时,你能看到什么现象?断开电源、改变电流的方向,又能看到什么现象?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这试验叫奥斯特试
44、验)2.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因为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太弱了。)如何增强磁场?(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3.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1)如何探究:可在通电螺线管周围摆放一些小磁针。为使螺线管磁场加强,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对比条形磁体)指出N极、S极。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分别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改变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也跟着改变。24、研究电磁铁指定各一半的实验小组分别绕制线圈匝数不同的电磁铁,在学生完成了电磁铁吸铁性的实验后,进行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如下:仪器器材: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大头针、若干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