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高考历史复习学材学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164709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高考历史复习学材学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准高考历史复习学材学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准高考历史复习学材学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高考历史复习学材学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部分 古代世界一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思维导图】1古代王朝的更替和历史时期的划分: 周 西魏北周隋夏商西周东周 十六国北魏 魏西晋 东魏北齐 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 蜀 东晋宋齐梁陈 吴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前221年 220年 589年特征:中华文明的奠基 “大一统”帝国的形成 国家大分裂与民族大融合 蒙古(元)明清 金 西夏 契丹(辽) 五代(梁唐晋汉周)北宋隋唐 十国 南宋隋唐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907年 1368年 1912年统一、开放和繁荣 民族政权的并立到大统一 社会经济的继续繁荣 传统文明由盛转衰2.古代中国政治

2、制度的演进:+王国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萌生确立发展走向顶峰 前221 1912年 夏 商 西周 东周 秦 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元 明 清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内外朝三省六部二府三司-一府六部内阁军机处- 地方:方国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选官:世官制军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八股取士)【考点透析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分封制:(1)西周初年的分封制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武王伐纣灭商、周公东征平叛,使周王朝的统治范围急剧扩大(到整个黄河中下游等地区) 为了有效地统治征服的广大地区,拱卫王室。(2)分封制是怎么进行的?(例如谁来分封?分什么事物?分给哪些人

3、作什么职位?)即封邦建国或分土封侯(“封建”一词最早的由来)周王(主要是摄政的周公)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的制度。代表的诸侯国有鲁齐燕魏宋晋等。 诸侯在封区内又把一定的土地分给子弟、下属为卿大夫; 卿大夫又把自己封地的一部分授给子弟、下属为士,士以下不再分封。(3)分封制下封臣对封君负担哪些义务?同时又享有哪些权利?义务:镇守疆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随从作战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独立管辖领地上的人民、设置官员、征派赋役、建立武装,内政基本自主(4)实行分封制对周王朝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地区

4、之间的联系和交流(5)分封制是何时失去效能的?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崩溃原因: 诸侯国等本身较强的独立性 平王东迁后王畿缩小,王室衰微 一些大国通过改革、扩张,增强国力,争当霸主取代了周天子的政治地位 郡、县制的出现和推广等(5)周代以后的王朝还实行分封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如果有,又是为什么?且和周代的分封有何不同?有,例如,汉朝分封王国、侯国;西晋、明朝等分封皇子为藩王,清初分封功臣吴三桂等为王;原因:封皇族子弟是为了拱卫皇室;实封功臣多为对一些强势军阀的不得以退让;作为荣誉奖赏亲贵功臣;不同:秦汉后分封一般只是安抚亲贵和功臣的荣誉名号。并不真正授予土地、人民尤其武装。封臣一般只是坐享租赋,

5、王国、侯国的民政军政都由中央派官员掌握。秦汉以后地方行政规划的主体还是郡县制等为代表的中央集权体制。分封是补充。2西周宗法制: (1)什么叫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嫡长子继承制(3)与上述内容配套的当时贵族的婚姻制度应该是什么? 一夫一妻多妾制(4)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什么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政治框架,分封制是维系纽带,是实行分封制的主要原则。(5)宗法制在当时和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当时作用:保障各级贵族享有世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古代同姓不婚,但异姓诸侯与周王室、异姓诸侯之

6、间世代互为婚姻(如“秦晋之好”),由此形成“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观念。后世影响:后代统治者在皇位继承等问题上继续沿用其观念(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一直沿用到明朝)用血缘关系看待社会交往和家国观念影响至今;对今天积极作用:提倡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积极作用:消极:人为划分远近尊卑,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与自由、平等、法治的现代意识多少背离,主张家长制、重男轻女等恶习。(6)为了维护宗法制与分封制,西周还实行什么制度?它的特点是什么?礼乐制度。特点: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jin)越

7、行为的工具。(7)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别表明早期中国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分封制: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宗法制: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学法点滴1】掌握好高考题作答时间,以下在文综考试历史部分的答题时间作为同学们参考:总时间约50分钟选择题24-35题:10分钟必答题41题:15分钟必答题42题:10分钟选做题45题或其他:10分钟检查或替补时间:5分钟平时分散做题,选择题可以一分钟一道题,主观题可以1分值一分钟控制。只要做题,就要首先给自己规定时间。【考点透析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以后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专制主义(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特点:

8、君主专制,君主集国家一切权力与一身;中央集权,地方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没有独立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使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君主,全国服从一人,实现自下而上的绝对统一即“大一统”。2导致秦朝建立专制集权制度的因素有哪些?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和小农经济的成长政治: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崩溃,变法运动使中央集权制度在秦国等的确立思想:法家思想体系的成熟和成功实践军事:秦灭六国,一统“天下”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包括哪些方面的政治建构?顶层:皇帝制度; 中央: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郡县制度; 选官:军功制度;基层:乡里制度; 法律:秦律等4.嬴政为什么要创立皇帝制度?

9、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原因:战国中后期,诸侯国君相继称王,王作为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称号彻底丧失;秦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君臣都认为嬴政的功绩和地位远超过从前君王,旧的称号(“王”)与现在嬴政的权势地位不相称。于是借鉴远古三皇五帝的称号进行整合和创新,以此突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特点:皇号独享:称始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皇权至上: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位世袭:皇位终身且世袭与先秦王制的重要相同和差异:同:任职终身并且传位子孙(嫡长子继承制);异:王的下面还有诸侯、卿大夫等更下级别的世袭君主,没有实现对全体国民的直接掌控和高度集

10、权; 皇帝大权独揽,高度集权,理论上对天下所有臣民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不受任何限制。5.秦朝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有哪些官员组成,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诸卿:丞相之下,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职能部门 特点:特点: 分工明确,家国同治,皇帝总揽,公卿朝议,减少失误,丞相位高权重。6.郡县制的来源于何时?它是如何组成的?与分封制相比,它有什么特点和效能?来源:春秋后期一些大国在新吞并的领土上设置郡县,由中央任免官吏;战国时期各大国已经广泛推行。组成:最高地

11、方行政机构:郡 长官有郡守、郡尉、郡监(或监御史)等郡的下级机构:县 长官有县令(长)、县丞、县尉等。基层:设计乡、里(行政)、亭(治安、公文传递)等特点:郡县长官皆由中央调动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各级官员分别对中央相应部门负责,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依据中央法令管理人民,征收赋税并上缴中央。没有任何独立的政权财权军权等。收入来自中央发放的俸禄。效能: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和基层人民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铲除地方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等。7.为了加强专制集权的大一统局面,秦朝政府还实行了哪些重要措施?制定秦律,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教育官办,严禁

12、私学等。8.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当时积极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使秦朝国力增强,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当时消极作用: 方便秦朝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人民起义和秦的速亡。后世影响: 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和不断发展,奠定了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学法点滴2】养成先搭架、后答题的学习习惯。基本学习程序是:构建知识体系研习真题完善知识体系。在学习某一部分时,如“新航路的开辟”,首先通过温习教材、学习笔记及其它相关的教学资源,建立起与这节内容相关的简明系统的知识体系(倡议

13、设计思维导图),熟知这部分知识体系后,再研习与这部分知识体系相应的近年来典型的高考真题,通过研习真题,验证对这部分知识体系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反过来发现新知识、新问题再一次修改完善刚才构建的知识体系。这样通过由认知到运用再到认知甚至再运用这一思维过程整合知识、活化知识最终达到彻底掌握知识的过程。设计原则:1.一张足够大的纸和颜色尽量多的笔;2.中央画出(或写出)你所要记忆的内容的核心部分,从中心部分分出很多曲线(切记:一定用曲线,因为大脑喜欢弯曲的线条);3.再在线上写下你要记忆的内容。4.在某些内容的旁边可以画上表示其内容的的图画(就是“写”与“画”双管齐下,使你的画既美观又实用。)5.尽可能

14、清晰全面地反映本节课内容,不要出现史实和逻辑错误。【考点透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唐、宋、元中央机构的设置相继有哪些革新?其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什么?汉武帝设置中朝(或叫内朝)参与决策机要,削弱丞相等外朝权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门下、尚书)长官都是丞相,流水作业(分别负责草拟颁发诏书、审核诏书、执行诏书);后来参加政事堂会议官员都位同丞相。宋代: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理行政、军事、财政,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分割相权。元代:一省六部制,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兼辖大都附近华北地区),同时还有最高监察机关枢密院,掌管宗教事务的宣政院(兼辖藏族地区)。 基本趋势

15、: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核心问题,总趋势似乎是君权日益加强,相权逐渐分散并弱化;适应皇权加强的需要,内廷、内侍机构不断地演变为外廷辅政机构。调整原因:防范宰相专权 加强统治 提高行政效率减轻宰相政务负担,弥补才干不足2、汉、唐、宋、元地方机构又分别有哪些调整和创新?地方机构的设置有哪些发展趋势?(1)汉朝:汉初既实行郡县制,又分封王国和侯国。但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使王国领地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汉武帝推行刺史制度:分全国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东汉末年,刺史改称州牧

16、,握有地方军政大权,州变成郡县之上地方一级行政区。(2)唐朝:唐初,在州县之上设置临时的后为监察区的“道”。安史之乱后,节度使们拥兵自重,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道演变为节度使辖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正式行政机构。 “藩镇割据”后演变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3)北宋:军事:(收精兵)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削实权)剥夺节度使、地方长官权力,派文官任知州,“三岁一易”;设通判监督。财政:(制钱谷)派转运使收取大部分地方赋税。特点: 重文轻武、分化事权、强干弱枝影响: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政府机构重叠,官

17、员冗滥,导致财政开支庞大 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地方上财政困难。 为宋朝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在与边疆民族的战争屡次失利并最终为少数民族政权灭亡(4)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辖(即“腹里”)外,地方设行中书省,建成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行政军事大权,但行驶权利时受朝廷节制。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后世沿用。 (5)发展趋势:王朝前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王朝后期往往地方势力(军阀、豪强、封国等)坐大,国家

18、面临分裂威胁。总趋势是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中央与地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临时派出或监察机构不断转化为地方正式行政机构3.中国古代先后实行过哪些重要的选官制度?先秦世官制世卿世禄制)、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4.汉武帝开始大力推行的察举制是怎样选拔官员的?为什么当时推广这种选官制度?本身有何缺陷?选拔方式: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具体做法:主要由郡国长官在自己管辖区内考察选拔人才,按照一定的科目和标准,向中央政府推举,再经过适当考核,授予官职。 主要科目:孝廉(前134年,汉武帝规定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推广原因:汉武帝时期,国家走向统一稳定,由功臣政治走向文臣政治,需要大量治

19、国的建设人才;汉武帝“独尊儒术”,需要吸纳大量儒家知识分子进入队伍;汉武帝积极开拓疆土、发展对外交往、健全制度文化,迫切需要保证为国家选拔各方面大量有用人才的选官体制。察举制的缺陷:选举权掌握在高官手中,推荐人容易任人唯亲,与被推荐人结成官僚集团,削弱中央集权。造成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局面。选官的方法和标准缺乏客观性,制造虚假名气的风气盛行,察举制逐渐失去了选拔有用人才的功效。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如何选拔官员的?造成什么影响?办法:在各地州郡设中正官,按德才把辖区内人物评为九等,作为中央选拔官员的依据。影响:演化为按门第高低品评选拔人才,士族垄断政权。6.隋唐以后为什么出现

20、科举制选官的办法?它是如何选拔官员的?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宋朝、明清时期该制度相继有哪些重要的发展演变?产生原因: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官僚队伍扩大的需要九品中正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选拔有用人才,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潮流选拔办法: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为官的人才。(唐朝考中者只是取得做官资格,做官还要通过吏部选拔)发展演变: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唐太宗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 大量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北宋: 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采用糊名法、大大增加录取人数。明清: 实行八股取士等7.与以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

21、的特出特点是什么?对社会的发展和后世有哪些影响?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公开、公平、公正) 作用影响: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进一步促进了士族的衰落和庶族政治地位的提高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使士人忙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学问。近代被介绍到西方,促进了文官制度(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建立。【学法点滴3】通过高考真题确定基本历史知识,深入理解历史骨干知识。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规定,高考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考历史

22、命题,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因此,系统牢固灵活地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是应考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对以往高考题的分类归纳整理,确定高考考查那些基本历史知识。例如,把近年来古代经济类的高考真题收集在一起比较发现,古代经济方面的基本历史知识主要是“均田制”、“土地兼并”、“宋代工商业的发展变化”、“明清工商业的发展变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经济重心南移”等。我们还可以通过研习高考题深入把握某个具体考点的内容、含义、实质、地位等。例如,通过研习下题(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23、,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我们认识到:分封制在秦以后仍然延续,但主要是血缘分封,而且是局部范围的,主体地位仍然是郡县代表的中央集权体制,血缘分封的目的是确保皇权巩固。等【考点透析4】明清(1840年前)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变现在哪些方面?政治: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实行密折制度,上朝改为跪拜等,强化对大臣的控制;思想: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官方大力提倡理学、心学,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和士人的控制;经济:厉行重

24、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等2.明朝设立内阁制的相关背景是什么?内阁制是怎样产生的?内阁成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后来发生什么变化?如何看待内阁的性质?它是如何受制于皇权的?背景: 明太祖废除丞相,直辖六部,亲理的政务繁多。形成过程和职责: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 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产生。大学士取得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变化:位居六部之上。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性质: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皇权对内阁的制约: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

25、小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3.军机处设立之前清朝的中央机构是怎样设置的?军机处是怎么产生的?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背景:清初,沿用明朝的内阁六部,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机要,皇权受到限制。康熙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实际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产生:雍正帝当时用兵西北,为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挑选满汉亲信官员入宫内军机房(处)值班,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职能转变:由帮办军务,到总揽军国大事特点: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速:办事效率高密:保密性强专: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4.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专制主义中央

26、集权的历史作用?积极性: 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兴建大的工程建筑、抵御外敌入侵、开拓疆土、发展对外交往、治理水旱蝗灾、完成大型文化建设等 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政治局面的稳定,从而促进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局限性: 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容易引发暴政 使大小官员只能唯上是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因循守旧、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普通民众几乎没有任何的民主自由权利,人身和财产得不到根本保证,创造性积极性受到极大压制 束缚了文人的头脑,阻碍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 限制了地方活力建立初期: 保护新兴封建经济成长、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封建社会后期, 英美等西方国家先后开创了代议制民主制度;中国却背离历史发展的潮流,空前强化君主专制。 极大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国外的开放交流、科学技术的革新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