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摘要:纵观社会现象中层出不穷的小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出现的多起惨案,不得不让人深思应如何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情况,本文从心理健康的概述,分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因为教师,家长,社会的影响。从而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教师应加强教师素养,以及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教育的认识的策略。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身处的社会坏境也变得日趋复杂,尤其是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日益横行,其强大的影响力不仅波及到社会甚至波及到学校,波及到学生。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20%左右的青少年都
2、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说谎、厌学、逃学、耐挫力差、焦虑、攻击、抑郁、退缩等种种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了新课改中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一、 心理健康的概述(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换言之心理健康其实就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具体表现为积极的内心
3、体验、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二) 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厌恶学习、考试焦虑、注意缺陷、逃学与多动障碍。自我认知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自卑,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泄气、焦虑、颓丧、失望的情感反应。自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力自卑,二是相貌自卑。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常常在包括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友伴关系等关系中出现人际冲
4、突、社交恐怖等问题。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一) 教师因素1.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或同情心。一个人缺乏爱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个冷淡无情的人。”然而古今中外却不乏冷淡无情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举例道:一位学生因最亲的外祖母去世而在上课期间不集中注意力受到教师的批评,学生解释缘由后,教师反而冷淡的回应:“外祖母去世有什么关系?学习必须认真!”这一句话深深的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该生从此恨透了这位老师。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就不会为学生的高兴而高兴,不会为学生
5、的难过而难过,更不会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考虑过多。2.教育能力不高现如今许多小学教师缺乏教育能力素养,在面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许多教师都不能针对学生的问题实施巧妙而合理的教育方式。反而是统一化的采用他们认为最简单、快速、“高效”的惩罚方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常常是选择打手掌心、罚跪、罚抄等粗暴的方式,或以“蠢货”、“笨蛋”、“你是我遇到过最差的学生”等攻击性语言来伤害学生的身心。采用这些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不仅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理,甚至将学生推向死亡。四川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军军因违反纪律写不出1000字检讨,被一股强大的精神压力推着从3
6、0楼跳下,结束了短暂的人生。这一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老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当,将会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果教师有足够的教育能力素养,就会有许多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方式,自然不会轻易的伤害到学生的心理。(二) 家长因素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许多家长的心愿,但往往这些心愿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家长常常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期望过高,就会给孩子增加许多无形的压力。比如孩子凭实力能考到70分,因最近的努力考到了80分,但是回家后却得不到表扬,反而是一顿臭骂后质问学生为什么不考到100分。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与创伤,
7、并不会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帮助。现实生活中就有一通州小学生因为学习问题和家长产生矛盾,不堪压力跳进河里,幸好水不深,最终被路人救上了岸。试想如果孩子真跳河淹死了,家长就是肠子悔青了也无法弥补自己的错误。(三)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父母再不用顾忌生计的问题,因此常常是选择“富养”自家小孩,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因此现在的学生往往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日益横行,其强大的影响力不仅波及到学校,甚至波及到学生,孩子们之间不再存在吃苦耐劳,而是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传统远远地抛之脑后。三、 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一)
8、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1.教师应多关心、多赞美学生在关心学生层面,大家都听过风和太阳的故事,风和太阳比赛谁先让路人摘下帽子,风信心十足的卯足力气刮起前所未有的狂风暴雨,然而路人却把帽子捂的更紧。而太阳只是微微的对路人一笑,路人就摘下了帽子。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生就如同这些路人,“狂风暴雨”容易造成学生反抗,而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说,爱是他们最渴望的东西。因此小学教师,如果非常热爱关心学生,学生烦恼时去开导他;学生受挫时去安慰他;学生成功时去赞扬他,就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一个学生真正的做到“亲其师,信其道”,那么教师不用采用“非常”手段来教育学生,学生也会很愿意听教师的
9、教导并主动改正错误。所谓情通理顺,情通理达,在通情达理的情况下教师的教育就易于、乐于为学生所接受,也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多的心理压力。在赞美学生层面,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在他的幼儿心理特点论中指出,幼儿都是喜欢成功和称赞的。其实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只幼儿时期喜欢成功和称赞,任何时期的人都喜欢成功和称赞,包括成人。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许多教师也许会说,他们也在多多赞美学生,然而他们的赞美多是赞美那些优点突出的优秀学生,且是站在学习成绩的角度来评判的。而那些边缘学生则自动忽略,边缘学生由于自己的小小进步没被得到重视,小小过失却被
10、放大,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设立一个“记功簿”,而不是设“记过簿”,可以在心里记住,并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赞美。也可以直接表现出来,例如让学生好的表现由其同学和老师一起评判。其同学或老师认为好的就在教室后面的“记功簿”光荣栏下贴上笑脸。同时用这种“记功簿”的方式可以直接超越物质上的奖励,也让赞美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让学生处处都能受到赞美,他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成就感。只有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2.教师应提高教育能力“孩子,不是你不能学好,而是我还没有找到教好你的方法。”这句来自一位美国教师的话很好的诠释了学生都是能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教
11、育能力素养。因此要想教好小学生,小学教师应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素养。小学教师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素养的方式有:第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方法,并总结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第二,通过实践训练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素养,从实践中积累自身经验,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身的教育行为,找到属于自己最佳的教育行为。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教育能力素养后,就不会轻易做出伤害学生心理的行为来。(二)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家长之所以过度的压迫孩子或因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过度溺爱孩子,主要是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因此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家长要加强对孩子教育的认识,
12、首先得调整想法,调整迫切希望自己儿女成龙成凤,出人头地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或天赋所在,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太多灌输给孩子,应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普通的人,不要对他有太多不切实际的要求。也要调整“富养”孩子是对孩子爱的最好表现,过度的溺爱只会增强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万事只会想着家长的帮助,不会独立处理,从而降低学生抗挫能力。适当的“穷养”也是对孩子的爱,让他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有心理准备,就不会出现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而不堪一击。其次家长应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判断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样教育,学会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可通过大量阅读书籍,从书本学得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家校联合,从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那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一旦家长明白如何教育孩子,就不会盲目的对孩子抱有过度的期望或是过度的溺爱孩子。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对学生付出真心,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