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完整(共11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162737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导学案完整(共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赤壁赋导学案完整(共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导学案完整(共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导学案完整(共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苏轼生平、本文的创作背景及“赋”的相关知识。2、识记一、二段中实虚词等重点文言知识,学会辨析其中的基本的文言句式。3、学会一些文言文翻译方法:连译法、意译法、互文译法、对子句译法。来源:学科4、背诵一、二段,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等均有涉猎,学识广博,尤其在诗坛、词坛、散文上更是成就卓越的大家。政治上,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均为当朝臣子。苏轼为嘉祐年间进士。他既反对王安石

2、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中进士后累官至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书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启用新党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享年64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二、关于散文赋 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赋本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它始于战国,盛行于汉,到唐宋而衰微,元、明、清则趋于消亡。赋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讲求文采,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张手法。汉代以

3、后,赋分别向骈文和散文两个方向发展。前者便出现了骈赋和律赋,注重对偶工整和平仄协调,对押韵也有严格要求;后者便发展为文赋,不讲求骈偶和音律,句式可长可短,押韵也较自由。文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不受骈赋、律赋那些框框的限制,较多地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三、写作此文的原因这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助诗文以抒发感慨。赋中所流露的“人生无常”的悲哀和旷达心情,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表现。作者是元丰三年(1080)春到黄州的。元丰五年秋,冬、苏轼曾先

4、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漫游,写下了赤壁赋(后人叫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周瑜破曹兵的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而已。四、阅读一二段,结合注释,同桌互助翻译文本,完成以下题目1给加点字注音。壬戌( )( ) 桂棹( ) 泥淖( ) 绰绰有余( ) 卓越( ) 举酒属客( ) 徘徊( ) 万顷( ) 冯虚御风( ) 余音袅袅( ) 幽壑( ) 嫠妇( ) 不绝如缕( ) 斗牛( ) 溯流光( ) 窈窕之章( )( ) 扣舷而歌( ) 倚歌而和之( )2通假字举酒属客(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第一、二段中文言知识点:壬戌之

5、(之: )秋,七月既望(望: ),苏子与客泛舟(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句式: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窈窕: )之章(修辞: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 )。白露(白露: )横(横: )江,水光接天。纵(纵: )一苇之所如(如: ),凌(凌: )万顷之茫然(句式: )。浩浩乎(乎: )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第一段段意: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而: )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句式: ),望美人(美人: )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句式: ),倚歌而和(和: )之,其声呜

6、呜然,如怨如慕(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袅袅: ),不绝如缕;舞(舞: )幽壑之潜蛟,泣(泣: )孤舟之嫠妇。第二段段意: 四、翻译句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意译) 翻译: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翻译: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翻译)翻译: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对子句翻译)翻译: 合作探究1、第一段写了苏轼游历赤壁的时间、地点,并写了赤壁的山光水色,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并依层次而背。时间: 地点:人物活动:景:风 感受:月露舟2、第二段饮酒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有点乐极生悲的意思。客人吹出了悲凉的箫声,且听者悲戚,所以饮酒歌咏部分应读出欢快语气,听

7、箫部分应读出凄清语气。背诵提示:乐而歌之歌词触景生情,以箫和歌箫声悲切感受。当堂检测根据提示逐层背诵,背过后填空。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 。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 ,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 。歌曰:“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客有吹洞箫者, ,其声呜呜然, , , , 。舞幽壑之潜蛟, 。课后作业:解释一二段重点字词:既望: 属(客): (所)如: 茫然: 冯(虚御风): 溯(流光): 舞 : 泣: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识记三、四、五段中重点实词、虚词,学会辨析其中基本文言句式。

8、以诵读背诵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词语句子,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赋的韵味。体味苏轼逆境中豁达超脱、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感悟文中蕴含的哲理。来教学过程给加点字注音愀然( ) 山川相繆( ) 荆州( ) 舳舻( )旌旗( ) 酾酒临江( ) 横槊赋诗( ) 渔樵( )江渚( ) 麋鹿( ) 扁舟( ) 扁担( )匏樽( ) 蜉蝣( ) 沧海一粟( ) 板栗( )须臾( ) 无尽藏也( ) 杯盘狼籍( ) 枕藉( )二、第三段重点实虚词、句式、修辞掌握: 苏子愀然(愀然: ),正襟危(危: )坐而问客曰:“何为其(其: )然也?(句式: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乎

9、?译为: ) 西(西: )望夏口,东(东: )望武昌,山川相缪(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 )?方其破(破: )荆州,下(下: )江陵,顺流而东(东: )也,舳舻(注意字形)千里,旌旗蔽(蔽: )空,酾酒临(临: )江,横槊赋诗;固(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句式: )况吾与子,渔樵于(于: )江渚(渚: )之上,侣(侣: )鱼虾而友(友: )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以: )相属(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之: )一粟(修辞: )。哀吾生之(之: )须臾(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修辞: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修辞: )。知不可乎骤得,托

10、遗响于(于: )悲风。” 第三段段意: 三、结合课下注释,对本文第四段第五段的重点文言知识进行整理归类。苏子曰:“客亦知夫(夫: )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斯: ),而未尝往(往: )也;盈虚(盈虚: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长: )也。(盖: )将自(自: )其变者而观之,而(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句式: )?且夫(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 )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修辞: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藏: )也(句式: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第四段段意:

11、四、第五段重点实词、虚词、句式掌握:客喜而(而: )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藉:读音: )。相与枕藉(读音: )乎(乎: )舟中(句式: ),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五段段意: 合作探究(1)作者引孟德之诗的作用是什么?(2)客人有着怎样的悲情意识?(3)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与客人相比,观点有何不同?当堂检测第三段背诵提示:主客问答曹诗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中的曹操 回到现实 感慨人生短促渺小无常 , 而问客曰:“ ?”客曰:“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 ,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 ,顺流而东也, , , , , ,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

12、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第四段背诵指导:江水、明月引发人生的辩证哲思 变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清风 无尽不变 物与我皆无尽也 明月 共食开怀畅饮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 ,与山间之明月。 ,目遇之而成色。 ,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 ,不知东方之既白。课后作业1、解释重点字词:危: 下(江陵): 渚: 固: (顺流而)东: 侣(鱼虾): 骤 : 逝: 盈 : 盖 :

13、苟 : 虽: 适: 枕藉: 何为其然也 2、翻译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学后反思: 课后巩固练习一、阅读赤壁赋完成练习。1写出下列加横线字的拼音。壬戌之秋( )( )歌窈窕之章( )( ) 扣舷而歌之(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 酾酒临江( )举匏尊以相属( )( ) 挟飞仙以遨游( ) 山川相缪(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14、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赤壁赋。(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侣鱼虾而友麋鹿。(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况吾与子渔樵

15、于江渚之上。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抱明月而长终。4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苏予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16、托遗响于悲风。”1? 归纳此语段的段意。_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 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诗。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_ _的往事。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_ _。三、阅读下文,完成练习。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7、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逝者如斯 : (2)而未尝往也 (3)而吾与子之共适: (4)而卒莫消长也: (5)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2“逝者如斯”,语出_,它的语意为_。3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_”的结论。 四、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及用法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倚歌而和之 (5)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6)正襟危坐而问客 (7)侣鱼虾而友麋鹿 (8)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9)耳得之而为声 (10)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2之?(1)? 月出

18、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凌万顷之茫然 ?(3)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 (6)倚歌而和之 3于?(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2)于是饮酒乐甚 (3)月出于东山之上 ?(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1)? 而又何羡乎 (2)?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 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1)而不

19、知其所止 (2)其声呜呜然 (3)何为其然也 (4)方其破荆州 ?6然(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 (2)何为其然也 (3)其声呜呜然 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侣鱼虾而友糜鹿?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2)?凌万顷之茫然 (3)?渺渺兮予怀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而今安在哉? ?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_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

20、能以一瞬。翻译:_(3)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翻译: _八、默写 (1)纵一苇之所如,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3)舞幽壑之潜蛟,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4)寄蜉蝣于天地,? ? 。(5) ? ? ,羡长江之无穷。 九、选出对第四段文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 )A“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展示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B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羡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从中得到乐趣,这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C在作者看来,无论宇

21、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因此对人来说,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应当抓紧时间,积极进取,力争创下惊世伟业。 D本段文字字里行间也流露了作者遭贬后身处逆境,寄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十、对文章理解有误的几项是(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十一、.成语积累,写出下列成语的含义。(1)余音袅袅: (2)不绝如缕: (3)正襟危坐: (4)沧海一粟: (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6)杯盘

22、狼籍: 十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山川相缪 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 十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翻译(1) 徘徊于斗牛之间 (2) 白露横江 (3) 凌万顷之茫然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十四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字? (1)东? 顺流而东: 东望武昌: (2) 望? 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如? 纵一苇之所如: 如诉如泣: (5)白? 白露横江: 不知东方之既白: (6)歌? 歌窈窕之章: ? ?歌曰:“”: ? 倚歌而和之: 【课外拓展】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片段。来源:学科网

23、ZXXK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因此让人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2湖北卷话题:买镜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

24、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3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雨渐渐小了一些,苏轼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风雨,唱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

25、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缓缓走着,心情渐渐轻松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起来。晚风习习,云散天开,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回过头,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4忘记和铭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沉沉浮浮。苏轼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随着这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苏轼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志的愁怀

26、,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凝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日落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5说“安”“乌台诗案”的残酷经历使天真的东坡一度陷入精神的困境他从监狱走向黄州,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向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深自闭塞,扁舟草履,垦荒种地,杂处于渔樵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一首卜算子,真实地记录了东坡对于人生痛苦的反思。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他无情地剥除了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即便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利益或声名。在对痛苦的反思和超越中,他渐渐回归于澄明、空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