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一年级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一年级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高一年级诗词鉴赏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小题。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注】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波火”。(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句“歇”字用得精妙,生动地刻画出自然界花草树木枯萎的情景。B. 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一是花草调零,二是大火星出现了。C. 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满
2、尽致地表达出来。D. 尾联以水喻情,其手法与情感内涵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同。E. 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2).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恩想感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衰荷【唐】白居易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题败荷【元】王翰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1). 下列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 白诗主要写了霜露中荷花将落未落,雨后风中荷叶被吹干的情境,通过描写荷花败落前的“萧条”,让人不禁想象花凋叶落
3、后的景象。B. 王诗先写荷花在秋风中凋零的景象,又写荷花曾经花开十里、飘香十里的盛景,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荷花败落的凄惨。C. 白居易的惜荷之作,写出衰荷的萧条之状,寄托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D. 白居易写衰荷,是表现衰荷独立萧条秋意,花儿不残,叶儿未倒的清峻之意。王翰题败荷中,诗人把荷花写得楚楚动人,充分表达了陶醉夏日西湖美景的愉悦。(2). 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红蕖:荷花。浮生:意为世事不定,
4、人生短促。(1). 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词的首句中“断”“明”“隐”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B. “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一句写景有声有色,与上一句空中的景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C.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三句似人物素描画,其内心世界通过外部形象得以彰显。D. 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豪情。E. 词的下片写太阳西下,作者手拄藜杖缓步游赏,感慨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自己又度过了清凉的一天。(2). 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
5、宋词,完成小题。行香子(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1). 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词随作者的游踪展开景物描写,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地描绘了一派春天的田园风光,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欣欣向荣的特点。B. 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绕”“满”两字凸显春意之浓,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C. “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明豪迈的心情,“徜徉”则写其旷达洒脱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村庄景色的
6、喜爱。D. 下片“正莺儿啼”三句,集中笔力描写田野里极为活跃的生命,“啼”、“舞”、“忙”三字用词准确,写出春的生命活力。E. 这首词语言华美,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2). 这首词是怎样描绘村庄明媚春光的,请简要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苏秀道中(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 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
7、的两项是(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B.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中的诗句“春流岸岸深”。C. 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D. 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之心。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2).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8、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1).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一二句既设置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B. 这首诗以空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鱼。C. 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D. 五六句写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激昂奔放。E.
9、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2). 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
10、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2).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11、,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荣:犹“花”(1).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B. 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C. 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
12、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D. 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E. 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2). 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怨歌行班婕妤 注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注】班婕妤:名班姬,少有才学,善辞赋,成帝时选入后宫,不久立为婕妤,后为赵飞燕所谮而失宠,幽 居于长信宫。(1
13、). 下列对这首诗 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诗人以团扇自 比,托物言志,通过写团扇从“出入 君怀袖”到“弃捐箧笥中”的经历,寄托了自己深沉而幽 怨的情感。B. 齐地盛产丝绢,第一、二两句,诗人以新裁齐纨的鲜洁和精美,以及如明月一般的 团扇,来喻指女子的品质纯 美和容貌皎洁。C. 诗中第四句,诗人“常恐秋节至”,表现出对时光空逝、人生苦短的隐忧,使诗歌多了一重悲秋的感伤内涵 ,引发读者共鸣。D. 诗歌第五句,诗人把团扇弃置于箧笥之中,表现出自己对薄情男子毅然决绝的态度,令人产生对始乱终弃的 男子的谴责。E. 整首诗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颇值 玩味,前三句写纨扇之光彩旖旎,后两句写
14、哀叹衰颓,跌宕起伏,令人动容。(2). 这首诗刻画出 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引洪 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注】子月:农历十一月。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
15、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D. “妻子”一句写渔夫妻子衣衫褴褛,将渔人一家艰苦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深味其中的种种辛酸。E.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15.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1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16、。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1). 下面对本诗歌的赏析不正确两项是A.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联,“生意”即生机,总写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景象。B.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联写春涨水满,船行水上,轻快如飞;微风轻拂,薄薄的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影子。C.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联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养蚕,门户闭得紧紧的,这里动静结合,重在以动衬静。D. 全诗写诗人在余杭道中所见,不管是一路的自然风光还是农户白天闭门养蚕,从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E. 全诗风景
17、如画,不见人影,却处处可见人的活动。诗中弥漫着一种生机、静谧、祥和,令人神往,充满了归隐之意。(2). 请赏析诗歌的第二联之妙。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褒红蕖冉冉香。(篠通:筱)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此诗作于诗人客居成都草堂时。篠:竹子。褒:通“浥”,滋润。(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诗歌首联描写居住环境,用“万里”“百花”这类豪气的字眼,使得开篇便显出疏狂之意,为下面写“狂”做铺垫。B. 作者把百花潭水喻为沧浪之水,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感喟世
18、事污浊,隐含着郁郁不得志的愤激之情。C. 因为与故人音信断绝,缺乏接济,作者日久断粮,生活窘迫,就连幼子也感到了生活带来的凄凉之感。D. 面对快要饿死的现实处境,作者仍有心赞美“翠筱”“红蕖”,笑称自己是狂夫,表达了他一种倔强的人生态度。E. 诗歌前后看似描写了两种无法调和的情景,实则是以此突显“狂夫”的“狂”,表现作者贫贱不移的精神。(2). 本诗的颔联广为人所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苏秀道中(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
19、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 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B.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C. 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D. 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2).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20、请简要分析。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芳草渡【宋】贺铸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注】“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与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这首词主要写临别时的场面,笔墨集中,匠心独运。B. “撚青梅”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刻画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形象。C. 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
21、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幽怨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D. 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细节处,从容写来,有条不紊,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E. 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2). 这首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试卷答案1.(1). BD (2). 第一问:借景抒情。它写出了太原早秋的景色特点,霜降得早,寒风寒云渡过黄河。这一景象透露了诗人漂泊在外孤独凄凉的心情。对偶。“霜威”“云色”是秋天的景色,“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早”“
22、秋”是时间,形式上相照应,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景色特点。拟人。“出”“渡”二字赋予霜威与云色以人的情态动,显得生动形象,第二问:凄清伤感之情,其中寄寓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2.(1). BE (2). 白诗后两句议论抒情,诗人将“无人解爱”与自己“更绕衰从一匝看”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之惑:为什么别人不爱凋零的荷花?从而抒发了自己对萧条景色的喜爱之情。王诗最后两句由写景引向写人,诗人由残荷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客居身份,“却送秋声到客衣”写出了诗人在秋风中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和对自己现实处境的感慨。3.(1). BD (2). 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清新淡雅的景色。远处,树林
23、尽头,连绵的山峰清新明朗;近处,翠竹围护着墙院;池塘边满是干枯的衰草,蝉声四起;白鸟飞上飞下,荷花照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4.(1). CE (2). 动静结合。静的百花、动的虫鸟,交相映衬,渲染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从而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排比,上片结尾处花儿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烂漫,下片结尾处虫鸟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的生机勃勃。敷设色彩,用桃花的红艳、李花的雪白、菜花的金黄渲染出春天的色彩缤纷、盎然生机。(注:也可从“白描”、“有春天特色的意象选取”角度作答。)5.(1). BE (2). 特点:雨大,及时。分析: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
24、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6.(1). BD (2). 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7.(1). CA (2).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8.(1). BE
25、 (2). “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寂莫;“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浓烈。9.(1). CD (2). 品质纯美容貌皎洁,如霜月 、明月般鲜洁 的团扇,既是对女子容貌 的刻画,也是 对纯 美品性的写照。对美好爱情有着单纯的向往,如明月般的合欢之扇,也是诗人对美好爱情 的期许向往。担忧被遗弃而终被负心之人遗弃的怨恨和绝望。诗人常恐天凉团扇无可用而遭弃,最终也被弃于箧笥,恩情绝而哀怨生。10.(1). BD (2). 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的渔翁形象,是一个明显地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隐士。
26、而本词中的渔夫却是一个真渔人,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别”,一家人能聚集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是快乐与满足的。11.(1). CE (2). 这一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衬托,对比(映衬、烘托、渲染、列锦、)等,以朱、青,绿,白的颜色对比,烘托出明丽喜人清新自然有充满生意的四月乡间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等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图,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12.(1). BC (2). 用“含”字,将风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运用了互文手法。颔联的两句看
27、似分咏风和雨,但上句从“净”字。可看出是风中有雨。有细雨的润洗,翠筱方可“净”;下句从“香”字,可看出雨中有风,有微风,才可嗅到红蕖之香味。巧用叠词,动静结合。用“娟娟”形容翠筱姿态柔美,“冉冉”形容红蕖飘来的阵阵清香,“娟娟”对“冉冉”,一静一动,突显出环境之优美。色彩对比。“翠筱”与“红渠”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突显环境之优美。13.(1). BE (2). 特点:雨大,及时。分析: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14.(1). CE (2).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留”“送”“撚”“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面。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