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思想史资料(共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141396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思想史资料(共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外国教育思想史资料(共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思想史资料(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思想史资料(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外国教育思想史资料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统教育理论的人,其教育思想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阶段。但其教育思想如同其他思想一样,也或多或少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的政治意义和作用,其教育思想是为其乌托邦式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其教育目的是培养经世致用的治国人才城邦护卫者,因而其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过分注重教育的政治功能,而且他这种培养护卫者的教育只能是极少数人享有的教育。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提倡公共学前教育,重视女子教育,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但他认为对儿童的游戏故事,唱歌的内容必须加以选

2、择,进行严格审查,原则是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发展,他关于妇女儿童社会公有的思想更是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而应加以批判的。 柏拉图的教育旨在与智者教育对城邦所造成的离心力相抗衡。对柏拉图来说,教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孩子们身上培养音乐的机敏与身体的灵巧,也不是通过在神话和诗歌中所反映的人类生活来培养政治的和实践的智慧,真正说来,它是一个人灵魂的内在和谐的塑造,即内在于人的不和谐因素的协调一致。教育是人身上难以调和的东西。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这种统一。人变成一个政治存在的潜能依赖在他之中这种哲学本性与尚武本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并不是对某种技能的培养,而是要形成权力与爱知

3、识的统一。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在昆体良看来,对于雄辩家的培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家庭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第二阶段:初级学校。昆体良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从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雄辩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昆体良认为,在初级学校中,儿童主要学习阅读和书写。他在总结自己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基础上,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坚决反对体罚。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论泛智教

4、百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所谓“泛智”,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而泛智教育则是实现泛智理想的工具。泛智教育强调两点,一是普及教育,即“人人均应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强调两点:一是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二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夸美纽斯还认为,教育应当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 (二)论教学原则: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对教学问题研究。为此,提出了三条教学原则:便易性原则、彻底性原则、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 (三)论道德教育:他强调指出,道德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他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学会对事物作健全的判断,要求学生了解“一切不可过度”的道理,要求学生正直

5、待人,要求学生学会坦率大方地与人交往并养成忍劳耐苦的品格。至于如何进行德育,夸美纽斯提出:德育应当尽早进行,德行应当通过练习养成,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

6、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三)

7、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 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教育。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3、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4、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教学阶段论: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连续的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2、教育性教学: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道德教育之所以离不开教学,其原因就在于道德的培养

8、离不开知识。所以,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形成各种道德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各种品德。 3、训育:训育是辅助教学进行教育工作的,它要陶冶儿童的“道德性格”,并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一是限制,二是赞许(奖励),三是责备,四是惩罚,五是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赫尔巴特认为,管理和训育也是有区别的。管理所关心的是现在的作用,其手段一般比较严厉。而训育表现为耐心,不是短促而尖锐的,而是延续的、不断的、慢慢地深入人心的和渐渐地停止的,使人感觉到一种陶冶的力量。评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 从教育史上看,教育性的教学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教学具有教育性,是

9、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历史上这样明确地阐述教学的教育意义的,他是第一人。赫尔巴特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可是,他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他不正确地认为,情感与意志不是人的心理的独立表现,而仅

10、仅只是观念的一些变体。这是他的不足和保守性在教学论上的反映。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统知识教学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应当统一起来。 教学具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首先,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客观需要。任何学校的教学总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其次,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加强教学的教育性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全过程,

11、也始终是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政治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教学的客观规律,它给我们以启示:一、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着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二、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而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意

12、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 “学校即社会”。(具体略) (二)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1、“从做中学”(具体略)。2、思维与教学。 (三)论儿童与教师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

13、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杜威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评价 主张教育目的是满足

14、个人发展和提高社会效率。在教育目的上,杜威曾宣称“教育本身无目的。”他认为生活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教育。此外不能有外加于生活外加于教育的目的。这种思想曾引起人们的长期争论。其实,在杜威的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它所论述的民主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为了满足民主社会的要求。在这种社会中,个人发展和社会效率这两个目的是不可分割的。他提出“教育无目的说”是为了反对外部强加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当时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儿童的,需要和能力,硬从成人的角度确定教育目的的现象而言的。 它的教育目的论有以下两个特征:重视儿童本身的需要和强调教育在社会改良中的效

15、用。他反对仅仅把儿童当作未来的成年人看待,家长或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他认为社会的进步不可依赖革命,因为使用暴力会出现惊人的牺牲也得不到民主的结果,相反,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可靠方法,因为教育与革命相比显得和平稳妥。因此,他提倡以教育代替革命,断言“教育是我们政治上的唯一保证。” 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论点,基本上可用三句话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提倡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结合。他批判传统教材的“非常专门化,片面的,狭隘的。”杜威从试图克服学校与生活相脱离的缺陷,使学生能学到适用的知识角度出发,提倡“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杜威是在对传统教育弊端的批判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主张的教育及生、生长和经验改造,“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从做中学”等理论却又振聋发聩的作用,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个沉重的冲击。从此,美国由赫尔巴特注意转入杜威主义,杜威的教育思想成为美国禁不住以教育运动的理论说明,对美国中小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