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132879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绪论1. 生态学。(1)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生物、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研究对象:生物个体、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圈(Biosphere)。2.环境生态学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

2、用。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物种(种)的概念(1)概念:形态相似的个体之集合。(2)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生态、行为。2.生物协同进化(1)概念: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捕食者和猎物之间)3.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1)环境科学的“环境”:以人为主体,其他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2)生态学的“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所有自然条件称为环境。4.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点(1

3、)环境因子:指人之外的所有环境要素。(环境因子环境要素,如水、大气、土壤、声)(2)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起作用的环境因子。5.生态因子空间分布特征。(1)纬度地带性 (2)垂直地带性(海拔) (3)经度地带性6.相关概念(1)生境:生物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2)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其范围即生态幅或生态价。 (3)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4)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l 光合作用率在光补偿点附近与光强度成正比,但达到光饱和点后,不再随光强

4、增加。(5)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6)Shelford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7)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7、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内稳态l 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通过形态、行为和生理适应实现)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l 大多数内稳态机制依赖于负反馈过程。8.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

5、可见光区(1)生理有效辐射l 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l 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吸收。(2)生理无效辐射:绿光则很少被吸收利用。9.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Garner等人(1920)发现明暗交替与长短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1)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长日照植物;(小麦、油菜,起源于北方)(2)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短日照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苍耳、水稻,起源于南方)。10.酶的三基点温度: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l 生长在低纬度的生物高温阈值偏高,

6、生长在高纬度的生物低温阈值偏低。l 外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植物和变温动物生长加速和减弱的交替,如形成年轮。11.有效积温法则(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K。KN(TC)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是发育起点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2)有效积温意义: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程历;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应用积温预报农时。12.土壤是由固体(占85以上)、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1)根据土粒的直径大小:粗砂、细砂、

7、粉砂和粘粒(2)土粒类型组合百分比称土壤质地:砂土、壤土和粘土。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1.种群(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是构成物种、群落的基本单位。(2)区别种群和种(物种)的概念 l 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集合,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是一个分类阶元。l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长期隔离有可能发展为不同亚种,甚至产生新的物种。(3)种群生态学核心研究内容种群个体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及其调节机制:种群个体的数量或密度,种群的分布,种群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种群调节。 2.年龄锥体图的类型增长型种群(金字塔型)、

8、稳定型种群(子弹头型)、下降型种群(倒金字塔)。3.生命表的编制目的l 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l 目的: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动机制和制定数量预测模型。4.种群增长模型1)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指数增长模型):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增长率不受种群密度影响。(1)种群离散增长模型(2)种群连续增长模型(种群的指数增长)l 适用:世代重叠,繁殖与密度无关,在无限环境中几何增长;繁殖速率恒定dN/dt=(b-d)NdN/dt:种群的瞬时数量变化;b、d:每个体的瞬时出生率、死亡率;N:种群数量b-d=rr:瞬时增长率(内禀增长率:种群固有的内在增长

9、能力)dN/dt=r N dN/N = r dt Nt=N0etNt:t时刻的种群数量;N0:种群起始个体数量;l 以Nt对时间t作图说明种群增长曲线呈“J”字型。2)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l 适用:世代重叠,连续性生长;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繁殖速率不恒定。l 环境容纳量(K):由环境资源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当Nt=K时,种群为零增长,dN/dt=0。l 拥挤效应:种群增加一个个体时,瞬时对种群产生一种压力。即每增加一个个体,就利用了1/K的“空间”,N个体利用了N/K“空间”,而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空间”只有(1N/K)。5.逻辑斯谛曲线(S型曲线) 开始期, 种群个体

10、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的一半(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6.-K选择理论(1)K选择理论:根据生物的进化环境和生态对策把生物分为对策者和K对策者。(2)对策者特征(大部分昆虫和一年生植物)l 适应于不可预测的多变环境(如干旱地区和寒带),是新生境的开拓者,但存活要靠机会。l 对策者具有能够将种群增长最大化的各种生物学特性,即高生育力、单次生殖多,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寿命短。(3)K对策者特征(大部分脊椎动物和乔木)l 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

11、的环境。当生存环境发生灾变时很难迅速恢复,如果再有竞争者抑制,就可能趋向灭绝。l K对策者具有迟生殖、产仔(卵)少而大但多次生殖、发育慢、成年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学特性,以高竞争能力使自己能够在高密度条件下得以生存。 (4)K对策者在生存竞争中的区别l K对策者以“质”取胜,大部分能量用于提高存活;l 对策者以“量”取胜,大部分能量用于繁殖。(5)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种群增长曲线的差别l 在增长曲线上,对策者和K对策者都有一个平衡点S,种群数量的变化都趋向于平衡点;l 对策者的数量变化幅度较大。l 对于K对策者,其种群增长曲线上还有一个灭绝点X。当K对策者的种群数量大于灭绝点,则种群增

12、长;如果低于灭绝点,种群就会发生灭绝。 (6)选择和K选择理论的意义l 在有害动物防治方面,大部分有害动物属于对策者,仅靠一两次灭杀只能暂时控制其数量,一旦灭杀停止,能迅速增殖,种群数量将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l 在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方面,大部分珍稀动物属于K对策者,繁殖能力低,一旦种群数量下降到一定的下限灭绝点则难以自然地恢复增长,因此应当不断地给予保护。 7.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类型及概念。种内关系: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集群、种内竞争。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包括寄生与共生、种间竞争、捕食。8.种群竞争分类种内竞争(发生在同一物种个体之间) :可以导致

13、物种分化、物种形成。种间竞争(发生在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 9.生态位、栖息地l 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l 栖息地:生物所处的物理环境。10.资源利用曲线(1)资源利用曲线:能表示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布,为正态曲线,曲线的重叠度表示生态位的重叠度,即对资源的竞争大小。(2)资源利用曲线意义:各物种的生态位窄,相互重叠少,表示种间竞争小;各物种的生态位宽,相互重叠多,表示种间竞争大。进化使两物种的生态位靠近、重叠,种间竞争加剧,将导致一个物种灭亡或通过生态位的分化而得以彼此都能生存。若物种的生态位狭,激烈的种内竞争将促使其扩展资源利用范围。种

14、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的生态位接近,而种间竞争又促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分离。若两个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完全分开,表明有些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扩充利用范围的物种将在进化中获得好处。11.高斯假说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但受资源限制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12.捕食的生态意义l 意义:往往在对猎物种群的数量和质量的调节上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l 多食性的捕食者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食物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生存机会,也具有阻止被食者种群数量进一步下降的重要作用。相反,就被食者而言,当它的密度上升较高时,可能会引来更多的捕食者,从而阻止其

15、数量继续上升。13.种群的空间格局类型: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14.生态对策是指任何生物在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和发展的对策。(1)生殖对策:有些生物把较多的能量用于营养生长,而用于生殖的能量较少,因此这些生物的生殖能力就比较低。而另一些生物则把更多的能量用于生殖,以便产生大量的种子,这些植物所占有的生境往往是不太稳定的。(2)生活史对策:K选择的自然选择理论,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分析的新阶段。15.玛他种群理论l 一个大的兴旺的因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孤立的小时,这些小种群的联合体或总体就称为Meta种群。l 玛他种群理论用来指导濒危动物的保护。16

16、.种的综合数量指标盖度:盖度是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17.植物的生活型(Raunkiaer朗克尔)划分系统高位芽植物(休眠芽离地面25cm以上)地上芽植物(休眠芽离地面25cm以下,土面以上)地面芽植物(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枯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隐芽植物(块茎类的植物,如土豆)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18.生物群落(1)定义: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是种群的集合体。(2)群落中种类成员的分类根据在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多少和所起的作用大小划分:优势种和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或罕见种19.叶面积指数()L

17、AI总叶面面积(单面计算)/土地面积l LAI越高该群落的光能利用效率也越高。 20.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交叉区含有两个重叠群落中的一些物种以及交叉区本身特有的物种,存在一些种群数目及密度增大的趋势,即边缘效应。21.中度干扰假说l 干扰频繁,物种更换太快,稳定度不够,多样性降低;干扰次数不够(干扰间隔时间太长),物种演化到最后,优势种会占绝对的统治地位。l 只有中等程度的干扰才能使多样性维持在最高水平。22.岛屿理论(1)岛屿效应:岛屿的面积越大物种数越多。(2)岛屿理论的意义: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问:在相同的面积下,建

18、立一个大保护区还是若干个小保护区好?答:若每一小保护区的物种均相同,则应建立大保护区。对于大型动物,需大保护区。在异质的空间里建立保护区,小保护区可以提高空间的异质性,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小保护区可以防治传播疾病。23. 顶极群落认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看作顶极群落。24.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1)单元顶极论(气候顶级论)开始演替的生境和先锋群落可能不同,但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间逐渐趋向一致,达到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即演替终点。只有排水良好、地形平缓、人为影响较小的地带性生境上才能出现气候顶极。(2)多元顶极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除了

19、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土壤演替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动物顶极;同时还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等。(3)单元顶极和多元顶极论的相同和不同点l 相同点: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是和生境相适应的。 l 不同点: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多元顶极论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趋向形成气候顶极;而多元顶极论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会趋于一个顶极。 25.顶极格局假说在任何一个区域内,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气候顶极、土壤顶极、地形顶极及火烧顶极等是连续变化的,构成一个顶极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分布最广

20、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叫做优势顶极,它是最能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顶极群落,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气候顶极。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l 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l 组成要素: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2.相关概念(1)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的一环套一环似链条式的关系。分捕食食物链(以绿色植物为起点)和碎屑食物链(从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两大类型。(2)食物网:食物链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3)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阶层或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同

21、一营养级物种可能是一个生物物种,也可能是若干个物种。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是第三、四、五等营养级,杂食动物占有好几个营养级。3.生态金字塔/锥体图(1)能量锥体:金字塔形(2)生物量锥体:有时是倒置的例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很小,生活史很短,根据某刻调查的生物量,常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这样按上法绘制的生物量锥体就倒置过来。(3)数量锥体:倒置的情况就更多一些4.食物网的控制机理l 指较低营养阶层的种群结构依赖于较高营养阶层物种的影响,称为下行效应。l 指较低营养阶层的种群结构决定较高营养阶层的种群结构,称为上行效应。5. 生态系

22、统的5个基本功能:物质生产、能量流动(单向)、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自我调节6. 物质生产(1)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自养生物的生产过程。(2)初级生产量/力(第一性生产量/力PP、总初级生产量GPP):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3)净初级生产量/力NPP: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GPPNPP呼吸消耗量)。(4)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异养生物的再生产过程。(5)次级生产量(第二性生产量):在被动物同化的能量中,除用于动物的呼吸代谢和生命维持外,剩下用于动物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就是次

23、级生产量。(6)生产量和生物量的不同l 生产量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生产量;l 生物量是指某一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单位是干重(g/m2)或(J/m2)。7.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随群落演替的时间变化规律群落演替早期植物生物量很低 初级生产量不高 随时间推移,生物量渐渐增加 生产量也提高(一般森林在叶面积指数达到4时,净初级生产量最高) 至最大 当生态系统发育成熟或演替达到顶极时,生物量略下降至较稳定,由于系统保持在动态平衡中,净生产量反而最小。8.次级生产量的估算次级生产量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粪、尿能量呼吸能量(1)按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计次级生产量PPAR;

24、 ACFUA:被同化的能量,R:呼吸量,C: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FU:粪、尿能量l 测定通常是在个体水平上进行,因此要与种群数量、性比、年龄结构等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估计出动物种群的净生产量。(2)按生殖后代的生产量和个体增重计算PPg十PrPr:生殖后代的生产量(g);Pg:个体增重(g)。9. 能量流动(1)生态效率: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传递的比率(%)。(2)递减的原因: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各营养级的同化作用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一部分不被同化;生物在维持生命过程中进行新陈代谢总是要消耗一部分能量。(3)递减量l 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

25、转化效率约5%30%。从植物到植食动物的转化效率约10%,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转化效率约15%。 l 林德曼效率(Le):在次级中,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大约90%的能量损失掉了,这就是著名的。10.分解过程l 分解过程:有机质分解时,无机元素从有机物质中释放出来的过程,也称矿化作用。l 分解效率的制约因素 :(1)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及动物。(2)被分解物:有机物中各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顺序为:单糖、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酚。(3)环境条件:温度高,湿度大的地带,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很高,而低温和干燥地带,分解速率低。11.生态系统能流模型图12.生物地球化

26、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入环境中。13.植被带分布类型(1)纬度地带性: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极地苔原。(2)经度地带性: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干旱荒漠植被(3)垂直地带性:海拔14.湖泊的生产者类型: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15、湿地:指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位不超过6m的沿岸带水区。16.红树林生态系统(1)红树林生态系统:热带、亚热带河口海湾潮间带,由红树林(为主)、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一个整

27、体。热带海区6070的岸滩有红树林成片或星散分布。常可沿河口海湾、三角洲地区或沿河口延伸至内陆数公里。 (2)生境特征 1、母岩:花岗岩或玄武岩的风化产物比较细粘,河口淤泥沉积,适于红树林生长。2、土质:土壤由粉粒和粘粒组成,含有大量有机质,土壤含盐量0.22.5,pH 48。 3、温度:海水年均温度2427,气温2030。4、海水和潮汐:红树植物具有耐盐特性,在一定盐度海水下才成为优势种。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潮汐,没有潮间带的每日有间隔的涨潮退潮的变化,红树植物是生长不好的。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1.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

28、:有机质及其产品、能源; 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是一种超结构、基因库、提供缓冲和保险; 调节气候:固碳作用、改变下垫面、调节小气候; 减缓灾害:有效提高水循环,涵养水源; 维持土壤功能:植物保护土壤;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 传粉播种:大多数显花植物需要动物传粉;有些植物还需动物传播和散布种子; 控制有害生物:有害生物往往受到天敌的控制; 净化环境:通过新陈代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感官、心理和精神益处:满足人们从感官到心理到高层的精神追求; 精神文化的源泉:美学、文化多样性3.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类型1)使用价值(1)直接使用价值l 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包括消耗性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l 非显著

29、实物型使用价值。(2)间接使用价值2)非使用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存在价值。4.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评估方法1)市场定价与替代花费法(1)市场价格法: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2)替代花费法(3)生产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和保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2)环境偏好显示法(1)旅行费用法(它求出的值实际上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低于某景点的游憩价值,计算风景资源游憩的全部价值应包括消费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两部分。这实质上是消费者的自愿支付总值)(2)享乐价格法(3)规避行为和防护费用法3)条件价值评估(它是迄今用于评估生物多样性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等非使用类价值的最理想方法)。5.消费者

30、剩余(1)消费者剩余: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总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之所以会产生剩余,是因为我们“所得到的大于我们所支付的”,这种额外的好处根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 我们之所以能享受消费者剩余,基本的原因在于:对于我们所购买的某一物品的每单位,从第一单位到最后一单位,我们支付的是相同的价格。支付的每一单位的代价都是它最后一单位的价值。但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这一基本规律,前面的各单位都要比最后的一单位具有更高的价值。因此,我们就这样从前面的每一单位中享受到了效用剩余。6.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意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环境决策和管理服务。第六章 退化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生态工程

31、1.相关概念(1)干扰概念:时空上相对离散,改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导致资源可利用性和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事件。(2)干扰评估指标体系组成:干扰的程度、频率、类型、大小、时间和强度范围。(3)受损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在一定强度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4)脆弱生态系统:指自身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抵抗能力低的生态系统。(5)生态恢复/修复定义:根据生态学原理,采取某些措施,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修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的状态。(6)生态恢复/修复的机理: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首先是建立和完善生产者亚系

32、统(主要指植被),这是生态恢复的必需条件和基础。在恢复和重建生产者亚系统的同时或稍后,就应设计和建立消费者亚系统、分解者亚系统,进而要考虑小生境的多样性。2.生态恢复的标准可持续性(可自然更新)不可入侵性(像自然群落一样能抵制入侵)生产力与自然群落一样高 营养保持力:这是衡量生态系统是否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指标具有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3.河流受损1)河流生态系统受损原因水利工程对河流自然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的改变(拦河大坝)点源和面源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河岸带和河流阶地上天然植被的开采,变为可耕地;化肥和农药)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受损。(城市化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剧增与河流供给能力的矛盾;城市污

33、水排放与河流自净能力的矛盾;流经城市内河段水环境的彻底改变等)。2)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1)修复原则自然河流有许多通道、水库和浅滩,在修复时可考虑重建这些“附件”增加河流的境蜒度和河流的生境多样性及抗逆性。充分利用河滨或河岸水分和营养充分的特点,首先在这些环境进行植被恢复,吸引各种动物在此栖息,进而向周围传播和扩展。从整个区域或大的景观层次上进行规划和治理。(2)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技术建立沿岸绿化带,加强植被的生态功能。人工清淤。控制污染源 科学调控河水流量和流速。加强渔业管理。控制河口河床的疏挖种植芦苇防止外来物种侵入4.矿区废弃地修复的方法尾矿的综合利用;污染土壤的修复;植被修复;

34、微生物修复法。5.植物修复技术(1)定义: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污染物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种技术。(2)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 植物萃取(吸收)技术; 根际过滤技术 植物固定技术; 植物转化技术; 植物刺激技术(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6.人工处理湿地1)人工处理湿地的分类(1)按覆水情况分类: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流类型、垂直流类型。(2)按照湿地所处理的污水类型分类:城市污水湿地、垃圾填埋区渗滤液处理湿地、矿业废水湿地、养殖污水处理湿地、暴雨和非点源污水湿地。2)人工处理湿地的组成l 基质:土壤l 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已被优先利用在人工湿地。

35、3)人工处理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制(按去除途径划分):污染物被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水流流经人工处理湿地时,由于水流速度减慢使水中固体物沉淀下来;当水流流经植物根部时,大的颗粒被过滤;营养元素(如氮和磷)被土壤和基质所吸附;在湿地滞留期间,病原体的自然死亡;紫外线和植物分泌的抗体破坏病原体。第七章 生物毒理与生物富集1.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染污,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2.半致死剂量(LD50)或半致死浓度(LC5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浓度)。l LD50数值愈大,毒性愈小;反之毒性愈大。第八章 生态管理、生态

36、影响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监测1.生态系统管理主要途径与技术生态风险评估;适度干扰与恢复重建;清洁生产;废物资源化管理与5R方法;生态工业园;实施标准化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开展生态工程和生态建设;自然保护的管理和研究,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推广3S技术;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2.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及分类 (1)定义:将在一定地域内的不同产业,按物质循环、产业共生原理组织起来,构成完整生命周期的产业链和产业网,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这种产业集团称为生态工业园。(2)类型:现有改造型EIP、全新规划型EIP、虚拟型EIP3.生产力评价法 绿色植物的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物流和

37、能流的基础,它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最本质的标志。4.生态规划的工作内容 l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l 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l 生态规划的指标体系及目标。l 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及土地利用。l 人口容量规划。l 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规划设计 l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l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规划。5.生态监测: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等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第九章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掌握1.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候变化;酸沉降(酸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

38、威胁;生物入侵。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水气变化;植被变化;大气气溶胶的影响。3、气候变化的影响后果影响人体的健康 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导致海平面升高 改变原有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结构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4.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一般有四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5.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栖息地的破坏 环境污染 气候变化 滥杀滥捕 盲目引种(生物入侵)6. 生物入侵:当一种生物体进入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区,并能繁殖以延续自己的种群,即可叫作生物入侵。7.生物入侵的后果 影响人类健康 造成经济损失 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效应、增加物种灭绝8.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9.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人类要发展,应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为基本前提,鼓励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财富。 发展不能以损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为代价,强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强调公平,包括当代人之间、特别是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10.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