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说明书(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129435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说明书(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说明书(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说明书(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说明书(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说明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名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 设计教师:简义兴适用年级:五年级 学 校: 敬南镇何家坪中学 总 课 时:52课时课程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

2、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

3、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

4、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课程目标: 通过本册书的学习,学生能: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5、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

6、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内容标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7、。 教学安排: 【课时1】轴对称图形 【课时2】旋转 【课时3】欣赏设计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内容标准: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安排: 【课时4】因数与倍数 【课时5】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课时6】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课时7】2、5的倍数特征 【课时8】3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9】2、5、3的倍数的练习 【课时10】质数和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内容标准: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

8、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安排: 【课时11】长方体的认识 【课时12】正方体的认识 【课时13】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课时14】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课时15】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课 【课时16】体积和体积单位 【课时17】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课时18】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课时19】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时20】容积和容积单位 【课时21】求不规

9、则物体的体积 【课时22】整理复习之概念与计算 【课时23】整理复习之综合练习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内容标准: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安排: 【课时24】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课时25】分数的意义练习课 【课时26】分数与除法 【课时27】真分数和假分数 【课时28】假分数化整

10、数或带分数 【课时29】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时30】练习课 【课时31】最大公因数 【课时32】练习课 【课时33】约分 【课时34】练习课 【课时35】最小公倍数 【课时36】练习课 【课时37】通分 【课时38】练习课 【课时39】小数化成分数 【课时40】分数化成小数 【课时41】整理复习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标准: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安排: 【课时4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1、 【课时43】练习课 【课时4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45】练习课 【课时46】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时47】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48】简便运算 第六单元:统计 内容标准: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课时49】众数 【课时50】练习课 【课时51】折线统计图 【课时52】练习课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调序。 2、练习:课本后的“做一做,练习题”、少年

12、智力开发报 3、网络:“班班通”教师资源 二、实施手段 教师利用课程标准编制课时计划、导学案,并组织教学。课时计划的体例结构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后练习、作业布置、教后反思,由此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学生结合课本及导学案加深对各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经历“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办数学手抄报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 1、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课堂生成的新知疑惑,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新知的学习,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初步建立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作用。 3、讲授训

13、练结合。精讲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知识,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堂交流,掌握雪情,调整教学。 4、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学习丛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等途径实现。 2、课后反馈:通过作业、实践活动、校信通等途径实现。课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错情况,用“等级+星级”形式进行评价。2、多元性评价(1)通过校讯通的平台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情况。(2)通过家访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状态。 3、终结性评价 (1)纸笔周清和单元测试。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