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师版新(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教师版新(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湖心亭看雪 班级 姓名 学号 作者: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定 拥( )衣崇( ) 雾( ) ( )与余舟一 ( ) 铺( )对坐 张( ) 饮( )二、 解释下面加点字。湖中人鸟声俱
2、绝( 全、都 )( 消失 ) 而绝江河( 横渡 ) 是日更定矣( 这 )( 结束、完 )是金陵人( 判断词 ) 上下一白(全 ) 四海一(统一 ) 惟长堤一痕( 只有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罢了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 还 ) 余强饮( 痛饮 ) 三大白(酒杯 )而(表顺承)别 客此( 客居 ) 及下船( 等到 )三、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下列题目。1.本文选自 陶庵梦忆 ,作者 张岱 字宗子,一字 石公 ,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明亡后不仕。2.(1)看雪的时间:凌晨 (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 (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 (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
3、、孤独的氛围 (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 (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3.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4.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5. 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以记叙开头,中间描写,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四、 翻译。1.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
4、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我痛饮几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姓氏,得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客居在此3.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到下了船,船夫嘟囔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痴过相公的人呢。”五、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5分)图表:横看(比较对象)+竖看(比较数字)+综合看; 关注文字说明 2012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城乡地区城镇农村某省南部某省中部某省北部人均收入(元)205528004762358363606增长率(%)10.59.48.911.712.7注:2012年,该省
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哪三个结论。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存在明显不平衡。1分城乡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率高于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率,1分地区之间的收入增长率由南向北递减。1分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明显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2分)。六、 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题潼关楼崔颢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雨过天晴,我这匆匆赶路的游子巧遇此楼,乘马歇脚之际,我登上了这座靠近渡水的关楼。周围山势雄伟,保护着京的三辅之地;关口险要,扼守着通往九州要道。广阔的平
6、川由此向陕州之路通去,滚滚黄河环绕着华阴一路奔流。夕阳西下,凭栏远眺,一片风烟迷离,我这漂泊万里之人顿感无限忧愁。 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3分)内容上:写客行之中匆匆登楼,点题(1分);写出了登楼的时间、天气、原因。 结构上:引出下面登高所见的景象描写(1分)。【评分】点题:1分;引起下文、铺垫、总领全文、启下:1分;【问题】“点题”出不来“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4分)运用拟人、夸张、对偶的手法( 2分),写出了山势的雄伟和潼关地势的险要(2分)。【评分】手法:三个写出任意两个给2分;特点“雄伟”和“险要”各一分,意思对即可。【问题】“险要”出不
7、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4分) 赞美潼关一带山河壮丽,感叹潼关的地势险要(2分);表达浓郁的思乡愁绪,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2分)。【评分】依据答案。由于原文中“忧”除了客愁有依据,所以学生“忧”只要有具体的指向无论是“思乡”还是“忧国”还是“忧己”都可以得2分。【问题】第一点赞美出不来;“忧”没有具体的指向。赏析文章崔颢向以使也为之叹服的诗著名。如果说黄鹤楼诗是以日暮思归的真挚乡思动人心魄的话,那么这首题潼关楼则是对雄伟山川的赞叹和由此产生的广远深沉的忧虑,表现出崔颢诗歌风格的另一方面。 开始两句“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表现出诗人匆匆登临的情形。诗人在骑马赶路到达潼关时,
8、恰逢雨过天晴,原本疲倦的精神忽然为之一振,于是歇马登上“津楼”(即潼关城楼,面对黄河),眺望山川。两句说明行色匆匆,写来却从容不迫,“逢”字、“上”字,安排得次第井然,而且别有一种挺拔劲健的感觉,引出下文的雄伟气势。 中间两联,写登楼眺望所见,正面表现潼关形势的险要和山河的壮美。“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前一句说从楼上望去,潼关内外,群山连绵起伏、威武雄壮地护卫着“三辅”之地。“三辅”,本指西汉时期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公元前104年(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治长安以东;左内史为左冯翊,治长陵以北;都尉为右扶风,治渭南以西。这里的“三辅”,指唐代京城所在的关中地区。后一句是说
9、,潼关的大门紧紧地把持着“九州”。“九州”本指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即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这里是指潼关以东的广大地区,两句突出“关门”的险要,作者先在前一句勾勒出雄伟的山势,描绘出壮阔的背景,然后在这重峦叠嶂的背景上刻划出“关门”,前有“三辅”,后有“九州”,中间用生动形象而有力的“扼”字连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势,跃然而出。“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这两句从描写关势险要过渡到交通,是上一联诗意的延伸。“川”即平野。潼关一带,在乱山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平原,从关中向“陕路”通去。“陕路”即陕州之路,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河”即黄河,在古潼关北面,黄河之水由北而南向华
10、阴县流来,然后在潼关和对面的风陵渡之间,忽然折向东,滚滚流去,卷起滔滔洪波。一个“绕”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河的走势,形成磅礴的气势。中间四句,分别从群山、关门、川原和河流,描写了潼关的地势,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派极为雄浑苍莽的特有境界。诗人还通过“三辅”、“九州”、川原、河流,将潼关与广袤的土地连接起来,大大拓展了诗歌意境,造成一种壮阔宏大之势,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潼关地势的险要。 最后一联,诗人融情于景,“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诗人面对如此险要的关隘,眺望着雄伟的山川,不觉已晚,黄河之上、群山之中渐渐升起了暮霭,在轰然如雷的黄河涛声中,显得一片苍凉。触动了诗人的愁绪。这里的“愁”字包含着浓郁的乡思,因为作者一开始就点明了自己是在“客行”,行役之人时值“向晚”,产生思乡之念,但这里的“愁”,又不仅仅是乡思。在潼关楼上,面对从古至今如此险要的关口,作者自然也会产生怀古伤今之意。朝廷政治的腐败、藩镇作乱的迹象,都已经清楚地显露出来,诗里也隐含着作者对国事的殷忧。因此,作者在潼关楼上的“愁”,深沉而复杂。 这首诗气象雄浑,意境悲凉,与黄鹤楼相比,格律上更加严谨工整,手法上显得含蓄蕴藉,别具一种深沉凝重的风格。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