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四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第二十四讲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民族凝聚功能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全面了解这些功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促进今天的新文化建设。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民族凝聚的功能。文化基本精神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它可以超越地域、阶级、种族、时代的界限,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哺育每一个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地奋斗。正因为如此,每当历史上出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都能够万众一心地抵御外侮;而每当内乱出现之时,人们往往又
2、可以在“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基础上,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变分为合,化乱为治,这些,都是与刚健自强、以和为贵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人们的滋养分不开的。我们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精神,还滋养出了崇尚和谐统一的博大胸怀。坚持和而不同的矛盾统一观,反对片面求同或乱斗一气;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把家庭邻里的和谐、国家的统一看做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文化传统,对于中华一体、国家一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对于我们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曾经起了十分重要的聚合作用。自西周以来,作为一种理性自觉,大一统观念便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春秋大一统”是人人皆知的名言。作为中国传统精英文化主流的诸子百家学说,尽管各是其说,有的
3、甚至形同水火,但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使天下“定于一”的思想方向上,却有共识,可谓相反相成。这种政治上的大一统观念,实际上是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民族文化精神熏陶的结果,是它的折射。不仅如此,“天下一家”、“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还成为凝聚全社会的精神力量。以国家统一为乐,以江山分裂为忧,是中华民族天经地义的政治价值取向。这种大一统观念,经过儒法两家从不同思维路向的论证,特别是经过秦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而带来的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实践,逐渐转化为民族文化深层社会心理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思维定势,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4、民族凝聚力形成并发挥作用的思想基硪,也是它的思想核心。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作为民族文化对其全体成员的吸引力,作为统摄人心、团结族类的精神纽带,它逻辑地要以文化基本精神为思想依托。没有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存在,没有它的感召力量,就没有真正的民族凝聚力。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还是增强并推动民族凝聚力更新的精神力量:作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民族凝聚力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则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因此,不同时代民族凝聚力的内容会有所变化,或增强,或减弱,或者更新自己的形态。因此,人们就必须用不断更新、不断充实的文化基本精神去充实、改铸民族凝聚力,丰富它的内涵,增强它的力量,推动它不断地
5、更新自己的形态,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精神激励功能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还有着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功能。如前所述,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必须具有影响广泛、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特点。文化基本精神代表着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因此,它应该而且必然反映着中国文化的健康的发展方向,能够鼓舞人民前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都具有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伟大作用。它理所当然地要成为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成为焕发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源泉。中国文化中刚健自强的精神,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6、,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者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和民族自强而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了“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正是打着“自然新政”的旗号出台的。严复强调,中国要自强,必须在“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自强之本”上下功夫。康有为在著名的公车上书中,也以易传的刚健、有为、尚动、通变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根据。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邹容写的革命军,更是把“革命”看成“世界之公理”、“天演之公例”。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刚健自强思想的深刻
7、影响,把它作为精神动力,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国后,又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都是对中国文化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自觉继承和发扬光大。可以说,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仍然是中国近现代优秀文化中的活的灵魄。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人,实现人的价值。这种价值,首先是道德价值。儒家认为,人的本性中先天地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好的道德品质,但要把它实现出来,并且加以充实和发展,还必
8、须经过自觉的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儒家学说特别强调主体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意义,鼓励人们通过道德修养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成就完美的人格。儒家先义后利、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固然有忽视物质利益和现实功利的弊端,但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把人培养成为有道德的人、有精神追求的人方面,却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各家各派,虽然价值观不同,但都重视道德修养,以人为本,对于培育和发展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传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历代都出现了许多重修养、重气节、重独立人格的志士仁人,与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培育和激励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还激励人们自觉地维护整体利益,坚持集体主
9、义的价值取向,把天地人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并努力创造三者之间的和谐,以维护这个整体的和谐为己任,并把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利益看做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样一种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态势,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维旨趣,墨家的天下尚同的政治理想等,都是以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把全局的利益看得高于局部的利益,把整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个体的利益。它凸显了中华民族以小我成全大我、以牺牲个人和局部利益去维护整体和全局利益的优秀品格,造就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上的思想风貌。文化精神的价值导向功能,在这里看得非常清楚。整合创新功能整合不同的价值
10、,使其在中华一体的文化格局中熔铸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从而有所开拓创新,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又一功能。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整个中华版图意义上的民族精神。而中华民族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全面意义上的中国(不是“中原之国”)文化的成熟、定型,也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间,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诸多主体内容,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起着不同的作用,对原有的诸多地域文化和不同阶层的文化,起着重要的整合创新功能。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发展起来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秦陇文化、岭南文化等等,都是古代中国人在艰苦的实践中,在特定的地域里,通过长期
11、艰苦卓绝的努力,而创造出来的反映该地域人民文明发展程度的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各有其自然环境特色和社会人文特色,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彼此间不能等同、替代。但是,这些特色各异的地域文化,几乎都蕴涵着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都有中华一体的文化认同意识。正是在这种共同精神的烛照下,多元发展的地域文化,逐渐走向融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统一,都伴随着文化和思想观念上的整合创新。秦朝的统一,使秦与山东六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礼记中庸),中国有了统一的文字,这对于中国文化的开拓和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尔后隋唐、明清文化中表现出的盛大恢宏气象,无一不蕴涵着深
12、刻的整合创新精神。不同地域的文化被纳人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架构之后,原本分别存在于不同地域文化之中的各种文化“基因”(价值要素)。仍继续存在,有的还被大力发掘,着意提升,成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中的整合创新功能,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思维之中,前文中提到的“贵和”的思想,便是突出一例。“和实主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在中国古代的哲人看来,“和”便是创新的源泉,万物的生生日新,是统一体中“不同”、对立的方面整合的结果,这也就是易传中所说的:“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系辞)。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全民族的共同精神成果,在其演进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的大传统。天人合一
13、、人本思想、贵和尚中、刚健有为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观念,它超越了地域和阶层,成为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代代传承,不为外来的力量所打破、所改变。在文化大传统的熏陶下,原有的地域文化所蕴涵的文化小传统,既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共性,又保留了自己的特殊性,即个性,内容更加丰满,有的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新的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往往交相渗透,彼此兼容,很难简单地截然分开。比如,上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诸方面,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存在和表现;就阶层而言,在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中也基本上都可以被接受。这是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雅俗共赏、上下乐道、朝野认同的特质分不开的。中
14、国文化基本精神有着强烈的趋善求治的价值要求。无论在理论层面或行为方式层面,还是在社会心理和潜意识的层面,都对全民族的价值取向起着任何别的因素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贵和尚中的精神,培育了中国人民追求和谐、反对分裂的整体观念,滋养了崇尚中道、不走极端的平和心境;天人合一的精神,激发出“究天人之际”的治学传统和思想传统,并成为不同时期、不同思想流派共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这些,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深入人心,并演化为深厚的民族共同心理,以至成为集体的“文化无意识”。这些思想观念的相互整合,塑造了中国文化博大、精进、宽厚、务实的精神风貌。参考文献: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邵汉明主编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思考题:1什么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它有哪些主要内容?2试比较中西文化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异同,二者对现代文化有何意义?3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关系如何?怎样对其进行现代评价?4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如何?怎样构建中国当代文化的基本精神?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