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121158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1,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将鱼类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2,鱼类生态学: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3,鱼类的栖息环境:41%淡水,58%海水,1%洄游。4,鱼类的经济利用:食用、药用、工业、观赏。第一章:年龄1,鱼类的生活史: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长周期。2,鱼类的发育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3,寿命:指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鱼类的遗传特性和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其分为两类:生理寿命和生态寿命。4,生长年带:一年

2、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和狭窄环片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5,年轮: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6,年轮标志的类别为: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年轮的特点:清晰性、完整性、连续性、普通性。7,副轮:或称假轮、附加轮。在正常的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痕迹。8,副轮和年轮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a,年轮一般见于鱼体的每一鳞片上,而副轮往往只出现在少数的鳞片上;b,副轮不像年轮那样清晰、完整和连续,多半局限于某一区域。c,年轮仅仅表现为疏密结构的,则年轮内缘是密环,外缘是疏环;若为副轮则与此相反

3、。d,副轮所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和“密带”的比例不协调。9,鱼的年龄表示方法:鳞片上没有年轮,用0表示;有1个年轮,用1表示;依次类推。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纹外又有新增的环片,则在年轮数的右上角加上“+”号,如0+、1+0+-1,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刚形成。1+-2,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形成。10,经常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耳石、鳞条、鳞棘和支鳍骨、鳃盖骨、匙骨和脊椎骨等。最常用的是鳞片,因为取材方便,观察简便,不需特殊加工。11,年龄结构或组成是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由出

4、生率、死亡率决定。12,渔获物年龄结构的分析,最直接的意义是用来判断渔捞程度、渔具合理性和水域渔捞量的合理性。13,一般来说,凡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的鱼类,其幼体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百分比大,年龄金字塔低平,意味着种群的生产量大;而种群年龄结构复杂的鱼类,其幼体龄组,特别是1龄幼体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百分比相对要小,年龄金字塔高耸,意味着种群生产量小。1,鱼类的生长通常是指鱼体长度和重量的增加。2,生长式型:是指生长的方式、过程和特点。包括不确定性、可变性、阶段性、季节性、雌雄相异性、等速和不等速性。3,影响鱼类的生长因子有:外源因子食物、温度、溶氧、光照、盐度和其它、群落对生长的影响。内源因子基因、

5、遗传来控制生长。4,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数量、质量和颗粒大小三个方面。5,食量:指在一定温度等环境条件下,鱼类每天摄食的食物总数量。其有三种关键性的水平:维持食量、最适食量、最大食量。6,食物的质量:主要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含量。7,生长效率:是衡量鱼类所社区的食物重量转化为机体组织重量的百分数的一个指标。8,补偿生长:又称获得性生长,经受一段时间环境胁迫后,回复到正常环境一段时间内,动物出现快速迸发式超常生长现象。9,产生最大生长率的饵料直径随着鱼体的增长而增大,多数为鱼体叉长的2.2%-2.6%。10,生长离散:许多鱼类在摄食的条件不利时,

6、不仅种群总生长率下降,而且个体间生长差异增大。因此,同龄群的个体大小极为不同,甚至会使它们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这一生物学现象称为生长离散。11,温度可以作为控制因子,也可以作为信号因子。溶氧为限制因子。光照为指导因子。12,生长的一般测定方法有:直接法(饲养法、野外采集法、标志放流法),年龄鉴定统计法,推算法。13,丰满度:又称丰满系数。其公式为K=100(W/t3)。是鱼类体长、体重关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常用作衡量鱼体丰满程度、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指标。14,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值。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绝对生长率、相对生长率、瞬时生长率。第三章:摄食1,鱼类的摄食方式包括:追

7、捕、滤食、研磨、刮食、吸食、寄生。2,鱼类的食性类型: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3,趋同演化:系统发生上并非密切相关的鱼类,由于摄取食饵生物类群相似,在形态上显示出趋同演化。4,肠胃充塞度:肠胃内食物的饱满程度。5,鱼类食物组成中出现的每一种食饵生物,一般都经过被鱼侦查-接近-选择-捕捉-摄取的过程。鱼类的这一索饵过程的中心是选择。6,选择性定义:鱼类和饵料生物的基本关系,表现为对饵料生物所具有的选择能力。鱼类对其周围环境中原来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各种饵料生物,具有选取另一种食物比例的能力。7,根据鱼类对食饵生物的选择程度,可以把鱼类的食物划分为喜好、替代和强制性食物。8,鱼类的食物还可

8、以分为: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偶尔食物、应急食物。9,摄食转换类型:发育阶段不同、食性季节变异、栖息场所不同、食饵的昼夜变化、不同的年份也会反应出不同的变异。转换的原因:受食物数量的波动、食物的易得性为转移。10,区域局限性搜索:如果在某一生境找到可口的食饵,经验会使鱼倾向于在该生境增加逗留和搜索时间。11,区域回避性搜索:如果在某一生境找不到可口的食饵,经验会使鱼减少在该生境搜索的兴趣。12,最适索饵理论假设:鱼类索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感觉、行为、生态和生理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造成的,这些特性保证了鱼类具有最大的摄食生态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总是倾向于使鱼类获得最大的净能量得益。最适索

9、饵主要包括两方面:食饵选择和索饵点选择。13,消化速率:是研究鱼类食物消耗率的基础数据,它以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表示。研究消化速率的方法有:喂饲法、野外调查法、染色法、X射线法、同位素法。14,食物消耗率:鱼类的摄食量(C)占其体重(W)的百分数。K=100(C/W)。15,日粮:鱼类一昼夜24h的摄食量占其体重的百分数。1,氧饱和度:血液中Hb和氧气的数量百分比。氧离曲线:P氧气和Hb氧气饱和度的关系,可以绘制成的曲线。2,耗氧量:是指鱼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氧量的绝对数值。3,根据鱼类对水体溶氧的要求不同,大致上可以把淡水鱼类分成四个类群:需氧量极高的鱼类、需氧量最高的鱼类、需氧量较低的鱼类

10、、需氧量最低的鱼类。4,呼吸商(RQ):也称呼吸系数,是鱼体二氧化碳产生量与同一时间内耗氧量的比值。5,氧债:池塘溶解氧在供应充足情况下的耗氧量和实际耗氧量之差。6,窒息点:鱼体窒息死亡时的环境溶氧量,称为窒息点。7,根据野杂鱼的窒息点高于家鱼苗的特点,生产上常常采取一种叫“挤鱼”的方法,即将家野鱼苗混杂的鱼苗短时间高密度盛放在一容器内,当水中溶氧量逐渐下降至0.6-0.7mg/L时,野杂鱼苗几乎死尽,从而保留下全部家鱼苗。第五章:繁殖1,繁殖是鱼类生活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产卵或排精,到精卵结合孵出仔鱼的全过程。2,繁殖策略:是指每一个物种的繁殖特性,包括该物种的两性系统

11、、繁殖方式、繁殖时间和地点以及亲体护佑等在繁殖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特性。3,终端因子:在历史上对构成物种繁殖特性起作用的因子。近端因子:能使个体繁殖技术发生变动的因子。4,生理性别或性腺性别:在遗传性别的控制下,通过个体原始性器官分化而形成的性别。5,在性腺的基础上,鱼类的性别可进一步分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和单性型三种系统。6,雌雄异体:指完成性别分化后的个体体内,仅存在卵巢或精巢一种性腺。7,雌雄同体:是同一个个体内同时存在两性性腺,且都能发育成熟,并终生保持。8,性转换:在性腺发育的早起阶段,一种性别转换成另一种性别。性逆转:在性成熟后才开始从一种性别向另一种性别转换的现象。9,性腺发育过

12、程就是鱼类把摄食所获得的物质和能量资源分配给性腺的过程。10,产卵场:在水体中,凡适合于卵生鱼类产卵,在生殖季节能吸引生殖群体来到并进行繁殖的场所。11,产卵群体:同种鱼类因生殖目的而临时集结成的群体。用(P)表示。补充群体(K):初次性成熟的所有个体。剩余群体(D):第二次以致多次重复性成熟的所有个体。鱼类产卵群体可以划分分三个结构类型:P=KP=K+D,KDP=K+D,KD。第类的产卵群体仅由补充群体组成,即参加产卵繁殖活动的全是初次性成熟的个体,没有重复产卵的个体。第类的产卵群体由补充和剩余群体两部分组成,但仍以补充群体为主。第类的产卵群体也由补充和剩余群体两部分组成,但以剩余群体为主。

13、12,性比:是指鱼群中雌雄鱼的数量比例。13,繁殖方式:无亲体护卫型、亲体护卫型、亲体型。繁殖行为:是鱼类对历史和现时环境条件的一种反映。a,选择和游向繁殖场所。b,繁殖场所准备和领域防卫。c,求爱和配对。d,亲体护佑。第六章:早期发育1,鱼类早起发育阶段,即鱼类早起生活史阶段,指的的是鱼类生活史中成活率最低的卵、仔鱼和稚鱼三个发育期。2,鱼类的卵通常由卵膜、原生质和卵黄三部分组成。硬骨鱼类的卵根据形态构造、生化组成以及密度,可分为两大类:浮性卵和沉性卵。3,种内控制卵的大小的因子可能有这样几方面:亲体大小产卵群体季节食物组成。4,卵的质量是早起发育成功的关键之一。卵的质量地裂主要表现为活性低

14、、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率,其次是卵形状不规则、异常受精、卵膜软化以及染色体畸变等遗传缺陷。5,卵的发育速率和成活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极大包括下面几点:水温溶氧光照盐度和水质等敌害生物。6,卵黄囊期仔鱼的生活方式,除丽鱼类、鳑鮍类等较为特殊外,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浮游型潜伏型吸附型底生型。7,仔鱼在卵黄囊期完成口、消化道、眼、鳍功能的初步发育,并建立巡游模式,能活泼有用于水体中上层,从而具备条件从内源性营养转入外源性营养。8,影响仔鱼摄食效率的最重要非生物因子是光照和水温。9,仔鱼必须在卵黄耗尽前后及时从内源转入外源性营养,否则就会进入饥饿期。不可逆点:指饥饿仔鱼抵达该时间点时,尽管还能生

15、存较长一段时间,但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故亦称不可逆转饥饿。10,临界期:养殖鱼类仔鱼从内源营养转向外源营养时所遇到的高死亡率。11,控制临界期表露的主要因子是:饵料的大小、质量和密度,这是决定仔鱼初次摄食成功的最主要因子。仔鱼摄食技能的形成和适口饵料密度高峰出现时间的配合。12,临界期的主要标志是高死亡率。13,卵和仔鱼的捕食者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和鱼类。14,就鱼卵和仔鱼方面来说,被敌害捕食主要取决于一下因子:亲体产卵行为。鱼卵没有主动避敌能力。饥饿对仔鱼避敌能力的影响。15,捕食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调查捕食者种类、丰度和划分类群。研究敌害搜索、侦查和捕食鱼卵和仔鱼的方法和过程,建立捕

16、食过程理论模式。估计捕食死亡率,主要涉及捕食者胃内食物分析和每日消耗能。第七章:感觉、行为和分布1,感觉边界:就感觉能力而言,如果把鱼看作处在水体某一中心点上,那么它能够接受环境信息的最大距离,就是它的感觉边界。2,感觉器官:由感受器和一些非神经性的组织、细胞一起构成。3,视觉主要用于侦察饵料对象、辨认其它鱼和掠食者,以及熟悉栖息环境。4,光强度在水域有分层现象,一般为三层:真光层:从水面至水下80m区间,光线充足,动植物繁茂;弱光层:从水面至水下400m区间,只有少量光线透入,植物数量很少;无光层:400m以下无植物存在。5,听侧系统:指内耳和侧线。在水中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比空气中快4.8倍。

17、6,电感受:是一种可能源于侧线的感觉系统。鱼类有两种式型的电感受器:被动的和主动的。鱼类对电的反应有:感电反应、超电反应、麻醉反应。7,鱼类的化学感觉:指嗅觉和味觉。探知食物是嗅觉的主要功能。8,就发光方式和性质而言,发光器分两类:放光细胞发光,也称自发光。共生细菌发光。大多数发光鱼类生活在海洋的弱光和无光层。9,发光的生物学意义:照明、诱捕、种类识别、种内传递信息、集群、生殖和避敌等项相关。10,根据鱼类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大致可把鱼类分为喜光性和怯光性两大类群。也叫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11,正趋光性:鱼类在黑暗中发现光源,一般会产生一种朝向光源的定向运动。负趋光性:鱼类对明亮的光源,一般会产

18、生远离光源的定向运动。12,灯光捕鱼的远离:利用人工光源作为诱饵,诱捕趋光性鱼类。13,鱼类的趋光性受许多内外因子的影响:水温水体透明度潮流和风浪月光鱼的年龄鱼的生理状况。14,关于趋光机制有几种假说:机械说适应说信号说信号-适应假说。15,鱼类能产生声音的结果主要是骨骼、肌肉和鳔。、16,发电鱼类依靠发电器官发电。发电器官由特化的发电细胞组成。发电细胞大都是由肌纤维演化而来,也有由脊神经元变化而来的。17,鱼类的分布受温度、盐度、水流、溶氧、光线以及可利用的食物等诸多因子的控制和影响。盐度是限制鱼类分布的首要因素。18,全世界淡水鱼类区划为三界六区:北界新界南界。我国的淡水鱼类区系,隶属于古

19、北区和东方区两大区划。19,限制海洋鱼类分布的主要因子是稳重。根据对温度的适应和耐受力,鱼类大致分三大类群:热带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1,鱼类的运动行为有两种:游泳行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与索饵、生殖、集群、防御、洄游等一切生命活动有关。集群行为:具有一定规律的空前定位鱼群。2,定居鱼类:个体在整个生活史期间都在出生地附近生活。洄游鱼类:个体在生活史某个阶段要穿越不同类型或性质的水域进行长距离洄游。3,洄游: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幻栖息场所的运动。特点:集群的、有规律的和周期性的,并具有遗传的特性。4,鱼类从不定向运动到周期性定向洄游与气象水文条件变化有关。主要水

20、温变化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的条件。5,洄游的分类:根据洄游的动力有主动洄游和被动洄游之分。根据洄游的方向有水平洄游和垂直洄游之分。依照鱼类洄游的目的不同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防御洄游。6,洄游的原因有:历史因素环境因素(温度、水流、水化学因素、食饵生物、太阳月亮地磁场等的空间定向导航作用、敌害)内在因素(性激素、鱼体血液的化学成分、渗透压机制的变化等)遗传因素能量学因素。7,洄游的研究方法:生物学法、标志放流法、其它方法。标志的方法主要有:切鳍标志法、挂牌标志法、超声波和无线电标志法、同位素标志法。其它方法包括:一类是渔业上用来探测鱼群位置的仪器设备,另一类是各种潜水设备。第九章:种

21、群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为人工养殖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提供合理知道。通过种群波动变化的规律,为敌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对濒临种群的拯救和恢复。2,鱼类种群生态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种群的自然生活史。二是种群的数量变动规律。3,鱼类的自然种群具有三个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4,种群的鉴别方法:遗传学方法、形态学方法、生态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渔获量统计法。5,丰度:指种群在某一时间、某一区域内个体的绝对数量。种群丰度估计的方法:计数法、标志重捕法、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物法、有效种群分析法、卵丰度调查法、声学法。6,有效种群:种群的

22、一个特定的世代级,在其进入渔业以后的捕获量总和。也叫股群。7,生命表通常有三种: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综合生命表。生命表:是分析种群动态的基本工具,主要用语记在种群内个体的存活、死亡和繁殖特征。8,生物量:指鱼的种群的重量或种群某部分的重量。生产量:种群在一个特定时距内生物量的总生长,包含该段时间结束前种群所死亡的鱼的生长。1,生物群落:每一生物物种相互以来、相互作用,组合成有一定内在联系和结构特点的整体单元。2,群落:指特定区域或栖息所内全部的鱼种。群落的主要特征:物种多样性、形式结构和组织、优势种、食物链和能量流。3,就生物类群来说,生物群落可以分为以植物和以动物为主体的两类群落。就栖息

23、环境而言,生物群落又可分为陆生和水生生物群落两类。4,群落的生态演替:指群落经过一定的发展历史时期及物理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从一种群落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演替的式型基本分为两种: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5,鱼类的生物性相关:竞争、捕食、寄生、共生。6,竞争:具有相同需要的生物个体间对有限的共同资源发生争夺的一种相关。包括种内和种间竞争。密度越大种内竞争越剧烈。7,密度依赖:种群增长率与其密度之间的关系。8,种间竞争只有在两个物种的分布区重叠时才有可能发生。竞争的方式有:争取竞争和夺取竞争。9,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中对栖息地区分配的空间单位。生态位的定量指标是生态位的宽度和重叠度。10,营

24、养级:食物链中的食物环节。能量锥体: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流量,由低到高会成图,就成一个金字塔形。11,生态效率:食物链中,能量通过不同营养级转换的效率。1,环境因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生物环境因子,或称物理环境因子;另一类是生物环境因子,指生活在它周围的其它有机体。2,生态系统:指一个相互作用着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构成的稳定系统。在这个系统内,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沿着一定的循环途径,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流动。3,一个大的生态系,可以由许多小的生态系镶嵌组成。鱼类所生活的水域生态系,可以分成海洋和内陆水域生态系两大类。4,生态系统的主要属性:空间区域、系统功能、资源要求、动态平衡与调节、演化

25、。5,生态系的结构可以包括两大部分:一、非生物组成部分二、生物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6,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和鱼类资源再生的影响:过度捕捞、水域污染、水利农田建设。7,过度捕捞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人类对鱼类这一可更新生物资源的生产、调节、复苏规律以及对“人-鱼-环境”整体统一原则缺乏正确认识,对鱼类资源的科学管理缺乏能力。8,水域综合调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鱼类区系组成、种间关系和数量变动。二,生物环境对鱼类资源数量消长的影响。三,非生物环境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综合影响。人-鱼-环境|水域生态系,包括鱼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群落之间,以及他们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等,都离不开人类活

26、动的影响和作用,维持这种平衡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内部有规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鱼类作为人类蛋白质食物来源,则正是在这种质能流动中获得了不断地补充和再生。如果人类活动破坏了水域环境和鱼类资源再生,那么也就破坏了水域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运转,结果将使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失调,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的存亡。 鱼类种群特征:1空间特征:种群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有自己的分布界限,与其他种群基本上是隔离的2数量特征:种群具有时间上一致的生命节奏,因而有一定的数量变动规律3遗传特征:种群是种内繁殖单元,它们同属于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基因库。简述鱼类生长式型的特点1.不确定性2.可变性3.阶段性4.季节性5.雌雄相异性 6.等速和不等速性简述鱼类最适索饵理论1.食饵选择 最适食饵选择认为,如果要使单位时间的粗或净得益达到最大,那么最适口的食饵将是那些捕捉成本最小的食饵2.索饵点选择(1)当索饵鱼在某一层片的摄食等于在该生境中各个食饵层片的平均摄食率时,该索饵鱼就会离开这一层片,转向能取得较高摄食率的食饵密度较高的层片。(2)在一个食饵成不同密度层片状分布的环境里,鱼类的分布和食饵的分布相符。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