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集丝绸之路(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7集丝绸之路(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在广袤的地球上,沙漠、高山、沟壑、沼泽、荒原,各种复杂的环境曾阻碍着人类的交流,然而,即便天险重重,人类探索与交流的脚步从未停止,即使在只能靠步行过的时代,人类依然能跨越千山万水,创造奇迹,一条古老的商道逐渐形成。公元前138年,一个普通郎官从长安启程出发,踏上出使西域的征途。然而,他并不知道,此次出使,将担任更为重大的,可载入人类史册的使命,他所开启的道路,将连通东方与西方,它蜿蜒曲折,却又绵绵不断,它又主干也有分支,甚至扩展到浩淼的大海,它冲破了自然与人为的巨大障碍,几度衰落,又几度兴盛,成为人类历史中的伟绩,直道现在,它依然能重新焕发出蓬勃之路,它就是丝绸之路。
2、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亲率一支32万精兵组成的大军,奔赴大同城东公里处的白登山,此时,刘邦已完胜最强大的对手项羽,他的军队也身经百战成为威武之师,然而,强悍的匈奴人仍对新兴的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匈奴,是一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拥有强大的骑兵队伍,依仗时速60公里的骏马,匈奴,骑兵经常南下侵扰,刘邦决心倾举国之力彻底打败匈奴,不料,就在白登山,四十万匈奴铁骑突然间将汉军团团围住,一困就是七天七夜,白登山之战,使汉王朝完全处在了劣势,不得不采取和亲等怀柔政策来维护与匈奴的关系。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王朝逐步进入鼎盛时期,胸怀大略的汉武帝不甘于对匈奴低声下气,北击匈奴、开疆拓土、一雪前耻成为汉
3、武帝最大的心愿。为了提高胜算,西汉朝廷在积极备战的同时,也在外交方面多方谋划,一位匈奴的降人告诉汉武帝,在匈奴的西边有一个游牧民族叫大月氏,大月氏被匈奴打败后,被迫一再西迁,只因没有强援,无法报仇,这个消息令汉武帝非常振奋,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当即产生,他要派遣一个高规格的使团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一支一百多人组成的使团从长安启程,踏上西行之旅,为首者本是侍卫皇宫的一个普通郎官,然而,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荣誉的向往,有着强烈的探险精神,他喜欢开拓未知的领域,不甘心碌碌一生,他就是张骞。当汉武帝招募出使西域的使者时,几乎无人敢应募,张骞欣然而出,担负起联系大月氏国的重要使命。然
4、而,对于大月氏具体的情况甚至它的所处的确切地址,张骞等人几乎一概不知,西域的一切也只在传说中,包括巍峨的昆仑山和神秘的西王母。张小锋:当时的西域也是一个神秘而具有挑战的地方,那么能够在丝绸之路上,往来于丝绸之路或者串通贯穿丝绸之路,那是人们挑战自我,探知未知世界的一个表征。西域是见诸中国古代史籍的一个地理概念,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地区,汉朝初年,匈奴征服了天山南北30多个小国,完全切断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在中国先民的地理观念中,昆仑山位于西北、是陆地上最高的山,也是黄河的源头,据说,西周的周穆王曾经乘着八骏神车西征到达昆仑山丘,与西王母酬唱游玩,尽欢而返。昆仑山,实际上是今天
5、新疆哈密北部的天山,巍峨的天山遮住了先民的视野。在公元前二世纪,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对于天山以西、以北的世界,人们知之甚少,对于张骞出使的西域,除了美丽的传说,更多的是可怕的传言,飞沙走石、渺无人烟。然而,更大更现实的困难还是匈奴的阻隔,要想前往西域,必须途径匈奴统治的广大地区,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障碍。果然不出所料,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陇西郡出镜不久,即被匈奴拦截,为了使张骞屈服,匈奴人采取了威逼利诱的手段,张骞始终不为所动,匈奴首领又将张骞等人流放在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西北寒地,让他们自生自灭,在极艰难的情况下,擅长骑射的甘父以射猎鸟兽帮助张骞度过困境。甘父本是匈奴人,在汉地时是堂邑侯的一名家
6、奴,他与张骞一样,有着非同寻常的开拓精神。为了将张骞留下,匈奴首领单于特地给他娶妻,然而,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张骞被匈奴扣留达13年之久,却也熟悉了西部的生活、语言、风俗和地形。公元前129年张骞终于等到了出逃的机会,在匈奴人放松监视的时候,张骞和甘父等人成功逃出匈奴,寻向西找大月氏,这是又一段极其艰险的历程,他们不得不经过茫茫的大戈壁,在呼啸而至的狂风冷冻交加中,随行者又有人被夺去了性命,他们还必须翻越起伏不断的葱岭,所经之处,一连数天荒无人烟,大月氏究竟在何处,经过数十天的艰难跋涉,张骞还是没有找到他要出使的目的地。好在他到达了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张小锋:大宛在这个地方,应
7、该它的地理位置更靠西一点,是诸国文明的交会之所,那么当然也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民族之间的一个交融的地方,大宛的国王早就听说过汉朝非常富强,但一直无缘交往,所以对张骞非常欢迎。张骞说明出使的目的,请大宛国王将他们送到大月氏,大宛国王答应了张骞的请求,派了向导和翻译带领张骞等人,经康居属地,辗转来到阿姆河北岸的大月氏。不料,被迫以伊犁河、楚河流域西迁的月氏人,已经在原大夏国土上建立了新的家园,那里的自然条件比原居住地更好,他们安于现状,不愿意再向匈奴寻仇。张骞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对方仍含糊应答,张骞只好返回。劫难重重,归国途中,张骞再次被匈奴扣留,一年多后,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带着妻儿和甘父逃
8、回汉朝,回到魂牵梦绕的长安,第一次出使西域至此结束,人们不难发现此行的艰险和残酷,出发时庞大的使团,此时只剩下两人,更令人感到难受的是,出使时间长达12年之久,付出如此巨大而惨重的代价,当张骞两手空空见到汉武帝时,已是人面全非,十年世事哽咽难言。然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果真没有收获吗,对于西汉朝廷而言,张骞带回了极其重要的信息,他详细汇报了亲临四国,传闻的六国的情况,使年轻的汉武帝兴奋而神往,西域从此由虚幻的想象,变成真实的存在,这是东西方世界得以沟通的基础。张骞介绍,大宛有好马,马出的汗像血一样,是天马的后代,大宛的好马像汉武帝血脉喷张。公元前116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持节出使西域,第二次出
9、使西域,已不像第一次那么凶险了,经过一系列战争,汉朝大败匈奴,匈奴被迫远徙,出使路途变得非常顺畅,此时,张骞已年近五十,身体也因饱经沧桑而变得衰老。然而,他仍是出使西域的不二人选,巨大的使命感依然充斥着张骞的心胸。在他看来,貌似险恶的西域,实则是他的宝地,是能够成就他人生价值和巨大荣誉的所在,他愿意为出使西域洒尽他的热血,使团队伍更加庞大,出使人数达300人,带着汉朝廷的热望,没人备马两匹,携带数万头牛羊和价值为千万的金币、丝绸等贵重物品,他们的目的地视位于伊犁河、楚河流域的乌孙国。谢振瓯是一位画家,从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国画创作已30多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再次沿着张骞出使的道路西行,近距离感
10、悟丝路文化,进行采风和创作,阳关朵朵,高昌古城,帕米尔高原的沙碛旷野,他在烈日下体验着当时张骞在西行路途上的饥渴,和使者们的思乡寂寞,大漠的孤寂,落日的苍凉,在这条千年古道上,他用他的作品展示着当时张骞和他的使团走过的西域各国的风情与世故。谢振瓯:本身去的的时候其实是不愉快,带着一种历史的负重感,去解读一下他们在那个年代怎么认识这个地域、这个文化,而且创造了全部这种东西,所以去的时候你怎么能不感动。乌孙是西域的大国,也是匈奴的重要的属国,张骞此行的目的是要劝乌孙,弃匈奴亲汉。张骞此次出行非常的顺利,毫发无损地来到了乌孙王廷的所在地赤谷城,庞大的使团,贵重的礼物,衣饰鲜明而彬彬有礼的使臣,这一切
11、令乌孙君臣对遥远的大汉朝心生敬畏,乌孙国王热情的招待了张骞一行人,表示愿意与汉朝交往,但是不愿意与匈奴为敌,婉拒了汉朝来使得政治诉求,他派遣使者跟随张骞来到汉朝,表达答谢之情。张小锋:对汉而言,如果乌孙能够与汉建立友好的关系,又与匈奴交恶的话,那无疑是汉出击匈奴的最有利的一个左勾拳。汉武帝又先后将两位公主嫁给乌孙王,实行和亲政策,终于使乌孙从亲匈奴转为亲汉,公元前71年,汉军出兵五路讨伐匈奴,乌孙出兵助汉立下大功,乌孙成为汉朝在西域的可靠盟友,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持续了百年之久。除了出使乌孙国外,张骞派遣副使分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进行访问,宣扬汉朝的威德,表达交往的意愿。完成第二次出使
12、的任务,张骞返回长安一年后就病逝了,这一年是公元前114年,张骞的一生仿佛就是为了完成出使西域的重任,这一伟绩足以让他名垂千古,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凿空一词,形象描述了张骞开通西域的壮举。张骞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无形财富,他的卓识远见、坚定信念,他的不畏艰险、用于开拓,他用一个人有限的热血,洒成一条沟通东西方的无价之路,这条丝绸之路走过平原草地,跨越高山峻岭,穿过沟壑沙漠,为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赵凯:张骞等于是第一个以汉家使臣的身份大规模的进入到这一领域里面,进到这个过去我们没有足够了解的领域,所以可以把它叫凿空。张骞和部属是有史以来第一批踏入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中原王朝官方使节,张骞使团所到之处
13、,宣言汉朝的威德,传递汉人的友善,使天山南北、亚洲腹地的人们第一次了解到汉朝的强盛与富庶,产生了与这个东方大国交往的愿望,架起了东西方沟通的桥梁,对于这样一条沟通东西方的政治之路、经贸之路、文化之路,为什么要叫丝绸之路呢。宋艳萍: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人就懂得了养蚕抽丝,然后织绢制绸这种技术,在瓷器和茶叶传到西方之前,丝绸呢它是中国和西方贸易的最主要的,而且是最具代表性的商品。20世纪以来,从塔里木盆地到罗马帝国东方行省帕尔米拉,罗马帝国本土意大利都发现了汉代的丝绸制品,安息的达官显贵、罗马的宫廷名流都用中国的丝绸来显示自己身份的高贵。汉朝前后延续了四百年之久,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活力和
14、张力的时期之一,公元前后,汉朝与亚洲的多数地区之间存在着贸易关系和政治关系,由此形成的路线,被统称为丝绸之路。1877年,德国历史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他说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这条商道从中国的政治中心长安或者洛阳发端,向西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穿越包括今天新疆在内的西域,进入中亚地区,然后继续向西,通往西方文明的中心罗马帝国,或者向南到达身毒。今天谢振瓯再次来到西安,这是他20世纪80年代来到这里创作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丝路源泉,来到这里更勾起他创作上的思绪,那就是他作品中流露出的一丝丝朝花夕
15、拾般的思想愁绪。谢振瓯:西方过来的人爱穿汉服,我们的人爱胡化,爱上西方的短袖子,窄袖子,爱穿靴子,互相就是一种好奇,一种交流。如今走在这商业氛围浓厚的西市商业大街内,让人又重新感受两千年前,由于张骞开通西域所带来的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使者、商人往来不绝的场景。从此,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直接联系,丝绸之路的开通,将东西方两大文明中心连接起来。这里是伊塞克湖,是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节点之一,乌孙人曾生活在伊塞克湖的附近,并在这里通过货物交易成为丝绸贸易中间人,作为吉尔吉斯坦研究丝绸之路的学者塔西巴叶娃,经常行走于伊萨克湖的水岸,1958年,吉尔吉斯科学院派人潜入湖底进行考察,根据当时的记录,伊塞克湖与古
16、时相比,至少向内陆延伸的上百米,也就是说伊塞克湖的一段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今天都沉落湖底。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东西方经济文化在这里汇聚,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中转中心,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出现了很多具有东西方文化特征的古代文物,这里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博物馆,一场有关丝绸之路文物的展览正在举办。采访:吉尔吉斯斯坦是丝绸之路上很重要的一环, 也就是说它连接了东、西方世界,从它境内穿过,几条丝绸之路的支线。比如在不同的地区,很多东西都能展示东、西方世界的联系,我们的陈列柜下层向大家展示了茶杯,出土的青铜碗,上面刻有阿拉伯文字的铭文,出土自天山山脉中部,它被认为引进自中国。在陈列柜上层,在
17、上面的架子上,展示的是玻璃碗,古罗马工艺,公元一世纪,出土于阿赖山脉,贾拉拉巴德州,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吐鲁番盆地,这里酷热少雨,是中国极端干旱的地区之一,住在这里的人们采用一种叫卡儿井的地下水利工程,而这项技术始创于西汉,当时汉人来到这里移民屯田,把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传到了西域,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阿里米尔大妈每天的生活,就是从这坎儿井里流淌出的涓涓泉水中开始的,他和生活在吐鲁番的人们一样,世世代代受惠于这坎儿井中的水的滋润,忙完劳作,阿里米尔大妈开始为家人准备丰盛的午餐,而这顿佳肴是我们内地人喜爱的饺子,早在1000多年前,中原汉民族沿丝绸之路来到这里,也把中原地区
18、的饮食习惯带到可这里,饺子其中之一。丝绸之路到一条贸易之路,华丽高贵的丝绸,光洁典雅的铜镜,高超的铁器铸造技术,借助丝绸之路,从中国传入西方。同时我们日常食用的葡萄、西瓜、核桃也都是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在2000年前的西汉,张骞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这个生机勃发的新世界,令他欣喜万分。张小锋:两千多年当中,世界各种文明都在丝绸之路上有它的展现,所以今天人们再去探知丝绸之路的时候,或者回溯丝绸之路的时候,人们也是,第一个是对古代文明的一种向往,同时,也是对当时人们在创造文明当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它的价值的所谓追溯和回归。徐良东,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所副所长,从事丝绸之路上壁画的临摹和保护工作,1
19、992年,还是个小伙子徐良东来到火焰山大峡谷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这个丝绸之路上,多种文化宗教交汇的地方,徐良东被千佛洞里的佛教壁画深深吸引。徐良东: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之后,佛教沿着这条路传到了中原内地,那么吐鲁番是在这条北传线上重要的一个点,回鹘人到吐鲁番之前,崇信的是摩尼教,摩尼教崇拜火的,火是代表光明的,回鹘人到了吐鲁番皈依了当地的佛教信仰后,他又把原来的摩尼教信仰一些元素糅合在了当时的佛教的经典之中。在千佛洞的51号洞窟里,徐良东一待就是整整六十天,从那以后,在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之上,在千佛洞里现存的83个洞窟中,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壁画前,孤独而又执着的徐良东夜以继日地临
20、摹着,这一干就是20年。早在两汉之际,佛教就从西域传入中原,公元68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城雍门修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古代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由此,开启了佛法东来的大门。随着岁月的流逝,壁画也即将衰败,而徐良东临摹的壁画也将成为孤品,成为珍贵的史料,在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洞窟之中,徐良东找到了与壁画一生的缘分。丝绸之路是一条政治之路,通过丝绸之路,汉朝剪除了匈奴人的威胁,控制了天山南北,把疆域从河西走廊拓展到帕米尔高原,公元前101年,西汉大将李广利击败大宛国,带着上千匹汗血宝马凯旋回朝,汉武帝挥毫作赋西极天马之歌: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对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来说,得到宝马良驹固然可喜可贺,威
21、服四方,万国来朝才是他的光荣与梦想。然而,由于这条道路跨度如此之广,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为其沿途安全提供保障,它就无法长期存在,汉王朝以及其强大的国力当之无愧地成为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开拓者与保护者,并为这条道路的畅通与繁荣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从汉武帝开始,汉王朝倾注全国财力开拓新地,维持丝路的畅通,而且持续时间长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张小锋:汉朝付出这么大的财力,要做这件事情,就是维持西域的畅通,它实际上保护着汉朝的国力远播、传于四方的考虑,那么还要考虑到汉朝的威名远播,用今天的词语来形容的话,是汉朝塑造自己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这里位于甘肃民乐的西汉八卦营古城遗址,1000年前
22、这里就是屯粮重地,汉武帝在击败匈奴设置张掖郡后,开始实行大规模移民屯田。屯田是汉朝经营西域、维护丝路的重要举措,1000年来民乐屯田移民的后代们,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繁衍,而伴随他们的是祖辈延续下来的耕作技术和农具,如今古老的耕作模式已被现代的播种机械所取代。张小锋:今天我们再讲丝绸之路,其实走到那个地方时候,它的那个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只存在它的斑驳的残垣当中,干枯的杨柳当中,胡杨木当中,但是,它的的精神依旧,这个今天探知的历史,实际上是今天的人和历史的古人这种对话,是今天的人和历史人的精神的交流。这里是位于轮台县城以西约20公里的拉依遗址烽燧,建于西汉,作为烽燧的保护者,尼亚孜老人已经在这
23、里工作了几十年,每周他都要来到这片荒漠之中,守护和检查着这座两千年前的孤寂的汉代烽燧,如今轮台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唯有这荒漠中的烽燧依然挺立。尼亚孜每次来到这里,总是喜欢捡起散落在这烽燧附近的石块,并用手触摸一下烽燧上的黄土,也许正是这荒漠中的尘土和碎石,映射出了过去的沧桑,老人心里明白,他所守护的这座烽燧已经再轮台这片土地上守望了千余年。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在中国文人的历史作品中,轮台是边关战斗与边塞苦寒生活的代名词,位于西域中部的轮台是汉朝在西域的政治中心,公元前60年,匈奴势力被逐出西域,西汉在这里设置了西域都护,专门管理西域事务,这是中原王朝首次在西域地区设置的郡级行政机构
24、,标志着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并入了中国版图。从此,今天的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王朝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防御北方骑兵民族入侵的重要军事设施,汉代的北方长城,冬至辽东、西达敦煌,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武帝征发了数十万人在荒无人烟的帝国西陲修筑边防要塞,要塞东起敦煌,西至始墨,度沙越漠,蜿蜒布列,起到了保卫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作用。然而,汉朝在西域的经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西域距中原遥远,汉军无法长期驻扎,汉朝使臣遭劫或者被杀的惨剧时有发生,东汉之初,由于改朝换代间的大混战,国力明显减弱,一度无暇西顾,西域诸国不得不依附于强大的北匈奴,丝绸之路一度中断六
25、十五年,时代呼唤着另一位英雄人物的出现,他就是班超,他将向张骞一样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汉代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地区,有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邦国,分布在沙漠绿洲和戈壁草原上,史称西域三十六国。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中详细记录了每一个邦国的地理位置、户口人数、人口总数、兵力以及风俗特征。公元73年,班固的弟弟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投笔从戎,跟丰车都尉窦固与匈奴作战,班超作战英勇,受到窦固的赏识,派遣他出使西域,班超等人到达西域的鄯善国,起初,鄯善国王接待他们非常恭谨周到。但不久突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断定,这一定是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此时,匈奴已分为北匈奴
26、与南匈奴,南匈奴于公元48年归降东汉,而北匈奴仍与东汉对抗,且实力强大,西域诸国不知道该服从东汉还是匈奴,鄯善国王也犹豫不决,这是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他将一起出使的36人全部召集,鼓励大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消灭了匈奴使者,鄯善国王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当夜,天一黑班超率领36名勇士突袭北匈奴使者的住地,在大风中燃起了大火,为了制造声势,他们还擂起了战鼓,北匈奴使者及随从人员100多人,均被击杀或烧死。第二天当班超江北虚无的头颅交给鄯善国王时,鄯善举国震恐,班超趁势劝说安抚,使鄯善国完全归附东汉,班超的事迹传到东汉朝廷,汉明帝大喜,亲自授予班超全权处理西域事宜,并打算派出大批兵马
27、供班超调遣,班超接受了使命,但没有接受大批兵马,他认为只要现在的36名勇士就足够了。张小锋:班超在西域独立经营三十余年,晚年的时候,当他叶落归根故土难忘,上书皇帝要回朝廷的时候,他说:臣不敢妄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投身西域达31年,把亲汉邦国联合在一起,打击匈奴和叛汉势力,维护的西域的和平与汉朝的声望,在公元94年的一次军事行动中,班超成功地调发了西域诸国军队8万余众,使西域50多个国家重新归附了汉朝,班超更善于用外交手段团结和联络较远的国家。在他的努力下,旧的丝绸之路更加通畅,新的丝绸之路正在开拓,班超希望与西方的大秦直接沟通,大秦就是罗马帝国。公元前三世纪,罗马人崛起于亚欧大陆的西
28、部,逐渐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东方的汉朝与西方的罗马是当时世界上最为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文明中心。但双方未能建立直接的联系,今天,在古城威尼斯还存在上千年的古老玻璃工艺作坊,一千年了,老作坊的主人们还沿用着古老的手工制作,这些玻璃制品继承了祖辈的制作工艺,在大秦人深爱汉朝的丝绸时,汉朝人也非常喜欢大秦的宝珠。东汉诗人辛延年在羽林郎的一诗中于刻画了一位外族美女的形象,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褥,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诗中提到的大秦珠就是来自地中海一带的蜻蜓眼玻璃珠,从西域到内地,从宫廷到酒肆,大秦珠成为汉代女性喜爱的装饰品。公元97年,班超派遣部将甘英出使带大秦,可惜的是,甘英只到达
29、波斯湾沿岸的条支,就因当地商人故意渲染,海上的危险而止步不前,未能完成使命,又过了70多年,公元169年9月的一天,东汉都城洛阳张灯结彩,一派祥和景象,在威风凛凛的皇家卫队的引导护卫之下,一群外国使节缓缓走来,当朝天子汉桓帝在可容万人的德阳殿隆重接待了来使。大秦使者的这次来访,是两大文明古国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大汉王朝德布天下,威加四海的象征,而这一次,大秦使者走的路线是海上丝绸之路。张小锋:今天我们理解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罗马和长安,实际上,它代表的是西方世界和我们中国东方文明之间的一个联通,这种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不会因岁月而改变,它永远会,它不仅发生在过去、现在、还会发生未来。随着航海技术的
30、进步,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形成,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11年,汉朝大军平定了南越,设置了南海等九郡,中国的船只就从日南、合浦等港口出发,沿近海航行进入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是东西方有了更进一步的交往,丝绸之路的内涵也更加丰富,糅合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边疆、民族等诸多因素,书写了汉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光荣与梦想,勇气与豪情。如今,无论是陆地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重新焕发了升级,公元2013年,中国政府郑重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由此开启了一路一带建设的新篇章。2000年来,古老的丝绸之路虽经朝代的不断更迭,却依旧繁荣,合作与沟通,信念的坚守与不断地探索,是古老丝路继续繁荣的精神根源。此时,丝绸之路光辉灿烂的前景正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我们即将实现的伟大梦想。然而,我们不会忘记,正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顽强与勇气,凿通了丝绸之路,实现了周穆王驰游八荒、探索宇宙的梦想,汉朝开辟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