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共6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099499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共6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共6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共6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共62页).doc(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练习题 一、填空题1. 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2.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3. 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 在个体心理发展方面,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性的观点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理论。5.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6. 自我是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遵循现实原则。7.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8. 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重要标志。9.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练习与

2、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四个方面。10. 维果茨基从种系与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1. 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为中介的。二、选择题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是遵循( C)。 A.快乐原则 B. 现实原则 C. 道德原则 D. 利己原则2. 埃里克森认为,在儿童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与疑虑,体验着(B )。 A.希望的实现 B. 意志的实现 C. 目的的实现 D. 能力的实现3.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出现“自我中心”特征是在( B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

3、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4.皮亚杰通过一系列守恒实验,发现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获得“物质守恒”的时间是( B)。 A. 68岁 B. 79岁 C. 810岁 D. 910岁三、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学习准备3.图式4.最近发展区四、简答题1.简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2.简答埃里克森关于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3.简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个阶段理论。五案例分析题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

4、,甚至离家出走。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

5、证人。 问题:1.造成吴某叛逆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2.作为他的班主任,你将采取哪些措施对他进行教育? 3.这个案例有什么教育启示?六 论述题 1.论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进行课堂教学。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注意的思考与练习:一、 填空题 1.专心孜孜、心无旁骛、朝三暮四、胡思乱想等指的就是(注意)。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3.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随意注意)是一

6、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或任务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5.一般而言,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等几个方面。6.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7.根据当前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这是(注意的转移)举例说明。 1.注意 2.注意的分配 3.有意后注意二、 分析题 一位老师在上某一节课时,有意地采取了以下做法:(15分) (1)走进课室时,将画好的小黑板画面朝里,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 (2)上课时先给学生讲解这节课的目的、任务,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 (3)当他

7、发现有学生做小动作时,不是点名批评,而是突然停止讲课或提高说话的声音。 这位教师这样做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教材P25: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三、 论述题试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答案:P25-27 :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概括要点说明)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二、填空题1、( 知觉 )是有机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2、感觉可以分为( 外部感觉 )和( 内部感觉 )两大类。3、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是由( 光刺激 )作用于人眼所产生的。4、人类语言信息和其

8、他与声音有关的信息主要就是通过( 耳朵 )获得的。5、根据所知觉的事物的特性,可把知觉划分为( 物体知觉 )知觉和( 社会知觉 )知觉。6、( 时间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7、社会知觉是指对人的知觉,包括( 自我 )知觉、( 人际 )知觉及( 对个人 )知觉。8、( 错觉 )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9、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疑人偷斧”等指的是( 错觉 )。10、( 观察力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一种计划性和目的

9、性很强的自觉感受活动。三、单项选择题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 B )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A.360760 B.380780 C. 480780 D.4008002.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之中,我们会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对象,而未能被注意到的其它事物则成为背景,这是( A )。 A.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逻辑性 D.知觉的恒常性3.看见一个苹果,听一首乐曲等是感觉心理现象。B 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听觉4.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 B )赫兹的声波,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声音是听不见的。 A.2020000 B.1620000 C.4002万 D.2002000三、

10、名词解释 1、知觉2、时间知觉3、知觉整体性4、错觉四、问答题 1、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P27感知的含义)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P28-29)3、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P31)五、案例分析:1、为什么教师板书时,有时用彩色粉笔?为什么有的教科书某些地方用粗体字或加上着重点?有些人读书,为什么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参考答案:a.符合知觉选择性原理;b.结合例子分析第三章 记忆的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0分)1、记忆包括( 记 )和( 忆 )两个基本过程;( 识记 )、( 保持 )、( 再现(再认或回忆) )三个环节。2、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 记忆 )就是对信息的选择、

11、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3、按记忆信息保留的时间长短,把记忆分为(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和( 长时记忆 )三种记忆系统。4、按记忆内容,可将它分为运动记忆、(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情境记忆 )、逻辑记忆。5、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7 2 )模块。6、( 保持 )是指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中间环节。7、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 )认为, 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呈(先快后慢 )的趋势。8、( 再认 )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觉得熟悉,能够确认或重新认出来。9、( 前摄抑制又称前摄干扰)是指先前学习过的材料对识记、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1

12、0、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综合起来,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 )、持久性、( 准确性 )和( 备用性)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三、案例分析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位教师的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 1、这些教法应用了意义识记(意义记忆或理解识记)的心理学原理。 2、 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 3、这位教师教 “买”与“卖”这两

13、字时,向学生指出只有多了才能,少了则就要回买来,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而针对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时,则教学生“干燥”与“火”有关,“急燥”与心情有关,心急是总会跺脚,因而是“足”傍。 四、问答题 1、如何复习才有较好的效果? 有较好复习效果应做到: 及时复习。 清晨起床和睡前复习。 把握好复习时间间隔。试图回忆。 过电影。2、比较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别与联系。 持续时间编码形式容量是否有意识储存与提取举例瞬时记忆(5分)一瞬间的记忆;1至2秒钟左右外界刺激物的形象瞬时记忆的容量较大,一般为920比特无意识视觉后像短时记忆(5分)1分钟以内或是几分

14、钟的记忆听觉编码为主;少量的语义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 2模块有意识信息提取是较完全的;串行加工平行加工打电话时复述电话号码长时记忆(5分)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1.语义编码2. 形(表)象编码容量极大,包括人所记住的一切经验一般意识不到平时永久性记忆的人或事联系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为瞬时记忆,没注意便消失。如加以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不及时复述则遗忘。如加以复述,并编目归类就转入长时记忆,在长时记忆内储存。在一定条件下又被提取出来。提取时,信息从长时记忆回到短时记忆,从而被意识到。3、 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识记方法有很多,比较有效的实际方法主要有:(1)在理解的

15、基础上识记; (2)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3)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 (4)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相结合;(2分)(5)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6)多种感官并用。 第三章 思维与想象 一、填空1、思维的特点包括 、 。2、根据思维凭借对象的不同,思维可以分为 、 和 。3、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 、 、 、 。4、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划分为 、 。5、梦是 的极端形式。6、指向未来并能实现的想象称为 。7、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类型是 。8、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属性的思维过程称为 。9、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

16、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称为 。10、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11、判断由 组成,以 的形式表现。二、选择 1、由于思维的( ),人们才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感知到的事物。A. 抽象性B.概括性C.独立性D.间接性2、三个数字ABC,其中AB、 BC,可知AC,这属于( )A. 逻辑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创造性思维4、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获得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 )。A. 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动作思维D.创造性思维5、作为思维的重要过程之一,( )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极其关系。A. 分析B.比较C.综合D

17、.抽象与概括6、( )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A. 分析B.抽象C.综合D.概括7、个体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这一思维活动以后,最可能进行的思维过程是( )A. 分析B.抽象C.综合D.概括8、在阅读鲁迅的阿Q正传时,头脑中形成的阿Q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 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9、鲁迅在创作阿Q正传时,塑造的阿Q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 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11、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 )。A、形象抽象思维B、理论型思维

18、C、辨证思维 D、经验型思维12、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性、概括性,并开始形成( )。A、抽象逻辑思维B、发散思维C、辨证思维D、形象抽象思维13、初中学生的想象( ) A、多为有意识有目的的B、全属有意识有目的的 C、意识性目的性较差D、多为无意识无目的的三、名词解释:1、思维2、定势3、想象四、简答题1、思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有哪些种类。2、想象的种类。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中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5、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6、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7、思维的品质。五、案例分析1、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

19、;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2、有时候,我们在以某种方式解决问题以后,在随后解决有类似特点的问题时,会不自觉的沿用这种方式。很多时候,人们都认为床单只能用来铺床、玻璃瓶只能用来装水,而不知道他们还能有其他用途。请依据问题解决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六、论述1、中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培养。2、中小学生良好的想象力的培养。答案:一、填空1、间接性 概括性 2、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3、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4、有意形想象 无意想象 5、无意想象 6、理想 7、形象思维8

20、、分析 9、系统化 10、概念 11、概念 句子二、选择1、D 2、A 3、BD 4、D 5、B 6、B 7、D 8、A 9、A 10、ABCD 11、D 12、A 13、A三、名词解释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2、定势: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3、想象: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四、简答题1、1)按照思维凭借的对象,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过程指向的不同,分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创造性程度,分为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2、1)根据

21、想象活动有无目的性,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其中有意想象根据创造性的不同,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3、1)问题情景;2)知觉特点;3)知识经验;4)定式;5)功能固着;6)原型启发;7)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4、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多;3)想象的现实性逐渐增强。5、1)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2)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思维独立性与批判性日益增强;4)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逐渐消失。6、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思维的基本过程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3)初步具备逻辑思维各种形式,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

22、芽;4)思维品质不断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7、1)广阔性;2)深刻性;3)灵活性;4)敏捷性;5)独创性;6)批判性。五、案例分析1、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更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定势: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式有利于提高效率;而对变化了的情景或课题,则会降低效率。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功能。以上都是影响问

23、题解决的因素,可以通过加强思维灵活性、变通性的训练,减少已有经验的束缚,帮助解决问题新思路的产生。六、论述1、1)创设问题情景;2)加强语言表达训练;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与策略;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2、1)丰富学生的表象和言语;2)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3)激发学生的灵感;4)教给学生开发想象力的方法。第四章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为中介的。 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感觉2.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3.人

24、在快乐或悲哀气氛的情境中,会产生快乐或悲哀感,这是情绪和情感哪方面特征的体现?()。 A.感染性 B.情境性 C.两极性 D.移情性4.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5.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指的是以下哪种情绪状态?()。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6.学生解答出一道数学难题后感觉特别开心,这种情感是()。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7.看到坏人坏事我们会感到义愤填膺,这是一种(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应激8.暴跳如雷、呆若木鸡、欢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25、 B应激 C激情 D热情9.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 )实现的。A表情 B想象 C思维 D暗示10.“手舞足蹈、磨拳擦掌”这属于( )A言语表情 B体态表情 C面部表情 D音调表情三、填空题1.情绪情感由三种成分构成,分别是( )、( )和外部反应。2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和符合自己的( )而产生的( )。3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 )、( )和言语表情。4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信号功能、( )和( )。5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紧张度、速度和持续性,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 )和( )三种状态。 6.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情感有( )、( )和美感。四、名词

26、解释1.情绪 2.激情 3.心境 4.应激 5.理智感 五、简答题1.简述情绪的两极性。2.戈尔曼提出情绪智力由哪五方面的因素构成?3.中学生情绪情感发生的特点是什么?六.实例分析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名著春望中吟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香袭人,春鸟和鸣,足以赏心悦目,而诗人却伤心落泪,伤感至极,何以致此?请用心境的有关原理解释这种现象。七、论述题试述应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情绪智力? 第四章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CBACABCCAB三、填空题1.主观体验 生理唤醒2.需要 主观态度体验3.面部表情 体态表情4感染功能 动机功能5.激情

27、应激6.道德感 理智感四、名词解释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3.心境:使人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较持久、微弱而平静的情绪状态。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又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五、简答题及答案1.简述情绪的两极性。答:情绪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情绪的两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快感度方面,两极为“愉快-不愉快”。 在紧张度方面,两极为“紧张一轻松”。 在激动水平方面,两极为“激动一平静”

28、。 在强度方面,两极为“弱一强”。 2.戈尔曼提出情绪智力由哪五方面的因素构成?答:戈尔曼指出,情商由以下5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组成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2.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5.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中学生情绪情感发生的特点是什么?答:中学生情绪情感发生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体验迅速;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交替;3.外露性与内隐性并存;体验的时间年长,出现心境化的特点。六.实例分析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名著春望中吟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香袭人,春鸟和鸣,足以赏心悦目,而诗人却伤心落泪,伤感至极,何以致此?请用心境

29、的有关原理解释这种现象。答:心境是一种使人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较持久、微弱而平静的情绪状态。心境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而且时间较长;第二,它具有弥散性,并不指向特定的对象。 案例中诗人杜甫的心境就反映出心境的第二个特点,由于诗人心情不佳,这种不良的心境弥散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即便面对赏心悦目的风景,感觉也是悲凉的。七、论述题及答案试述应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情绪智力?答: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1)学会自我觉情绪 ;(2)学会自我调控情绪 ;(3)学会自我情绪激励 ;(4)培养移情能力 ;(5)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第五章 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30、一、填空题1、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子系统。2、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性格) 。3、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遗传色彩最浓的部分。4、古希腊最著名的气质体液说的提出者是(希波克拉特)。5、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6、懒惰属于人的(性格)(注:需掌握性格特征的表现形式,如怎么勤劳、节俭、懒惰、遵守纪律、认真、疏忽、自信、自尊、自负等) 。7、自觉性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注:需掌握自觉性、果断性都属于意志特征) 。性格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8、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性质的心理学家是(奥尔波特)。9、英国心理学家

31、培因等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把人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三种。10、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是(液态能力)。11、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足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125)。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且较多的依赖个人的先天秉赋的能力是(流体能力)。12、一般能力的综合体是(智力)。13、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概括能力)。14、智力的高级表现是(创造能力)。15、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二、单项选择题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性作了最好的

32、诠释?(A)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2.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表明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指的人格特性是(B)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3.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这指的人格特性是(C)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4.人格表现绝非静水一潭,各种人格结构的组合千变万化,而使人格的表现千姿百态。这里讲的人格特性是(D)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5.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人格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指的是

33、(C)A.知情意系统B.心理状态系统C.人格动力系统D.心理特征系统6.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的人格结构系统属于(D)A.知情意系统B.心理状态系统C.人格动力系统D.心理特征系统7.性格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A)A.有好与坏之分B.无好与坏之分C.是先天的 D.是心理过程8.所谓智力,主要是指(B)A.能力 B.一般能力C.特殊能力 D.观察能力9.编制第一个正式智力测验量表的是(C)A.吉尔福特 B.韦克斯勒C.比内-西蒙 D.瑞文10.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均属于(B)A.特殊能力 B.一般能力C.鉴别力

34、D.操作能力11.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是(A)A.模仿能力B.操作能力C.创造能力D.认知能力12.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被称为(A)A.创造能力B.操作能力C.模仿能力D.认知能力13.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C)A.EQB.MQC.IQD.CQ14.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依据统计学原理提出了智商的新的计算法,称为(D)A.相对智商B.绝对智商C.比率智商D.离差智商15.智商在70以下的儿童,它的智力水平处于(D)A.极优等B.优异等C.中下等D.智力落后16.智商在140以上的儿童

35、,它的智力水平处于(A)A.极优等B.优异等C.中下等D.智力落后17.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现的形态是(C)A.两头小 B.中间大C.正态分布D.偏态分布18.大量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A)A.没显著差异B.有显著差异C.部分有差异D.没有结论19.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B)A.一般能力方面B.特殊能力方面C.操作能力方面D.创造能力方面20.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是(A)。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21.气质类型(A)。A.无好坏之分 B.有好坏之分 C.一半好一半坏 D.说不清楚22需要层次理论是( D )提出的

36、。A. 莫瑞 B. 皮亚杰C. 斯腾伯格 D. 马斯洛三、名词解释1、个性:是个性心理的简称,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的独特性色彩,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3、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4、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5、创造能力:指按照预先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

37、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6、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四、简答题1.简述个性的心理结构?答: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取向和选择。二是个性心理特征,这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这两个方面并不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2.简述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38、1)克服气质偏见。教师应当认识到气质类型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气质不应存在任何偏见,不能偏爱某种气质类型的学生,或讨厌某种气质类型的学生。(2)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气质中的积极因素,在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上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气质中不利于知识、技能学习的消极因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3)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和分析自身气质的长处与不足,并了解气质的可塑性,帮助他们有意识地克服气质中的消极方面。(4)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3. 如何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

39、知识、技能的区别。第一,所属的范畴不同。第二,生理机制不同。第三,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第四,迁移的范围不同。第五,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2)能力与知识、技能又是紧密相联的。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技能,则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4.简述多元智力理论。参考答案: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来的。加德纳认为,智力内涵是多元的,由八种相对独立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40、八种智力成分是: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交往智力、自知自省智力、自然智力。加德纳认为,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都能摸索到各自成功的道路,简单地说一个人是否聪明其实没有意义。关键是明白自己的才能在哪一方面。他强调入的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和探索自我、把握自己命运的重要性。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

41、,是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 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 (3)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参考答案:能力的形成与发燕尾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实践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努力等因素,都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同作用。(

42、1)先天素质。人的各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秉赋所具有的,只有一定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其中高级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特点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能力发展的直接物质基础。在心理学上,把这些造成人们之间天生差异的解剖、生理特点,称为素质。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能力发展的潜力。正如一个色盲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2)环境和教育。环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学前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学校教育对能力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系统性的。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3)实践活动。人和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经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