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选调试题及答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师选调试题及答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语文教师选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 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
2、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 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12、口语交
3、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 和 ( 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14、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建构
4、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主体已有的经验 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
5、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交融式目标 。25、 “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与能力 、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
6、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不会 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二维 乃至 三维 的目标都 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 27、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效果 ,最后要注意 用词用语 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 和 区分度 ,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度性 。复习试题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 、 、 。2、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
7、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的基础。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 ”、“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语文是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不宜刻意追求 。5、新课程倡导 、 、 的学习方式。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准确拼读 ;正确书写 ;认识 ;熟记 。7、汉语拼音能帮助 ,帮助 ,帮助 。8、识字是 和 的基础,是 的教学重点。9、
8、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 、 、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 和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地训练。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话题要贴近 ,密切联系学生的 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中进行。14、 、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15、阅读教学过程是 、 、 之间对话的过程。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 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作为基础,这种信
9、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 ,应引导学生 , ,表达真情实感。”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 ,中年级侧重 ,高年级侧重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 、 、 等教育资源。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增加 ,强调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和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
10、习有利于 ,是培养学生 、 、 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和 。25、“分解式目标”按照 、 、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乃至 的目标都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27、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
11、合适的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最后要注意 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 和 ,也可加强教学的 与教学效果的 。29、学生只有认识了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 ,提高 。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 , ,注重语文素养的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 、 和 的能力。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 和 。评价
12、必须在具体的 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使学生获得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 、 与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和 ,发展 。36、课堂即时评价对 、 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 积累素材。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 和 两大类。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祖国语文,丰富 ,培养 ,发展思维。”3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
13、体认读音节,能 音节,正确书写 , 大写字母, 汉语拼音字母表。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 ,三是 ,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六是 。4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 、 、 三大类。42、课程是 的生态系统,因“ ”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 是最活跃的因素。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 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4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 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和常见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