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23课 古诗三首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古诗词教育。古诗词当中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古诗词三首是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通过学生自主
2、诵读、想象吟诵、入情吟唱、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三首古诗词的大意。3、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5、积累其它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6、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
3、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难点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一、围绕单元主题导入新诗:1、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的牧场之国,今天我们一起到诗词中感受别样的田园风光。首先学习第一首乡村四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回忆本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来理解这首古诗。2、题目就是诗的眼睛,看到题目,你知道了哪些?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进田园,去感受江南水乡初夏的气息吧。二、初读课文,感音韵1、交流方法: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
4、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等)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文。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文),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正音正音:多音字:卷、了 生字: 蚕 、桑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教师根据时机进行指导。3、指名学生再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韵味。4、全班齐读。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充分的朗读为正确地理解古诗做好铺垫。三、潜心会文明诗意1、交流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处理方法:(查工具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或老师)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古诗打下基础。2、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
5、,了解诗意,如果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请我们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先说自己读懂的句子,再向对方请教不清楚的地方。2)同桌交流,我能自己读懂那些句子?还有那些不理解的。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归纳1、2句写景,3、4句写人。3、整体理解古诗:谁来完整地说一说你从诗中看到的画面?设计意图: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4、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次走进古诗,自由朗读。四、别出心裁悟意境1、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们给本诗、句配一副画,请你说一说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什么?并说出你的理由。引导学生从“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等感悟山坡田
6、野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农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绿和白体会到乡村四月的清新明丽。2、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作者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四月的乡村,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田园交响乐,你能听到那些呢?(出示句式:我仿佛听到的声音)学生从诗中找对声音描述的意象来回答。(布谷鸟的叫声、下雨的滴答声:联想到四月的播种最佳时节;采摘桑叶的唰唰声、蚕吃桑叶簌簌声,水田插秧哗哗声用“才”和“又”交织在一起,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乡村四月”劳动的确实紧张、繁忙) 他们的忙的为了什么呢? 此时他
7、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可见人民生活是怎样呢?(幸福)人民喜欢劳动,对生活充满希望可见农家人勤劳(随机板书:幸福勤劳) 作者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呢?他主要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设计意图:由意及境,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乡村与众不同的生活美。五、浓缩乡村四月图,提升情感一幅田园画,一曲交响乐,把我们带进世外桃源,闭上你的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1、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教师诵读)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体会。2、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和谐、幸福的农家生活,睁开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读出一份向往与感
8、动吗?学生看画面一起朗诵(生读)3、瞧,同学们被田园风光迷住了,此时此刻,你能看着画面,把乡村四月背诵出来吗?(学生看画面,背诵古诗)设计意图:古诗词的教学重在日积月累,学生在深入理解古诗之后再积累更易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六、总结四月的田园是美丽的,农家的生活无论是繁忙、紧张,还是恬静幽雅的,都写满了农家儿女的幸福与追求,本课下一首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和词渔歌子也是与田园生活有关的,请你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更深的感悟农家生活。七、板书设计:乡 景美清新明丽村 (宋)翁卷四月 人忙勤劳幸福 第二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一、初识作者,整体通读,把握诗意1、温习上节课所学古诗乡村四月。2、今
9、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乡村风光的古诗(板书课题)自读古诗词,把每个字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板书题目)3、指名读古诗。大家要认真听,听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1)、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教师随机补充有关诗人的介绍。(2)、都有景物描写。随机设疑:描写了哪些景物。(3)、都写到了人。随机追问:写了哪些人,都在干什么?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观照,实为古诗学习之重要门径。在开课伊始,我就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试图借助注释、初知大意是整合的基础,聚焦同质、求同存异。此处整合,意在了解背景、把握情绪基调
10、、营造解读期待。二、举一反三,品悟诗情利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自主解读四时田园杂兴1、四时田园杂兴也是我国古代描写田园风光,表现赞美劳动的诗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3、小组之间运用方法合作学习。4、汇报:明意:指名汇报、学生质、疑师生答疑。悟情: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运用:交流自己写的画面。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以上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前进。构建一个实践性的语文课堂。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1、对比学习: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四时田园杂兴联系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乡村四月看看有什么新发
11、现。预设:都是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2、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设计意图:此处整合,目的在索解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通过对比参读的策略,探求内在精神之一致。四、拓展延伸,多元抒怀。从课外书中寻找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练习朗诵、背诵。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开阔视眼,树立大语文意识。 四时田园杂兴 儿女各 当 家(敬重) 童 孙 学种瓜(赞扬) 第三课时 渔歌子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同学们,你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一首词忆江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渔歌子也是一首词(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
12、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渔歌子”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渔歌子不是诗,而是词。二、初读,读顺词1、 出示渔歌子,请同学们自己先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2、然后借助下面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什么。3、检查初读效果(1)指名读。(是否读通读准字音) (2)看了下面的的注释,你有什么收获。3.开火车读。、练习带着节奏朗读这首古诗。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三、再读,明诗意1、你读出了这首词描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2、老师请你再好好读读这首词,仔细品味一下,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最好?
1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3、生自主吟读,品味词意。4、分部体会) “西塞山前白鹭飞”, 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青山、白鹭,一动一静,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和谐的画面,如果诗人是一个摄影师,那他所摄取的这个画面应该是远景)把那份幽远、宁静给读出来。)“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这是一幅多么艳丽、生动的画面)这一远一近的对比,这明丽与绚烂的对比,你能通过朗读出现出来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寸不须归”,(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
14、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体会读: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连忘返。读出那份无忧无虑,逍遥自在!5、此时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设计意图:由部分用整体,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体会到的词所描绘的美丽春景。6、有感情朗读(背诵)诗句。四、精读,品词味1、师;短短27个字,为什么能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隽永清新、丰富秀丽的水乡风景图。古人的语言的究竟有着怎样的凝炼与绝妙呢?老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词时,你能发现其中看似简单普通,却是作者别具匠心、反复斟酌推敲的词语吗?2、品析“青、绿”“青、绿”是同一种意思吗?都表示绿色,为什
15、么要用不同的字?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绿色的词(一个字的),“翠”遥望洞庭山水翠(那是一种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绿);“碧”碧玉妆成一树高(富有光泽的绿);“苍”日暮苍山远(深沉的绿);“葱”(浓厚鲜活的绿)为什么这么多表示绿色的词,作者偏偏用了“青”和“绿”呢?能不能用其他的字来代替,或者,能不能把“青、绿”的位置换一下?你自己试着替换读读看,再与诗的原句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品读,说自己读后的感受。A, 词义不符;(举例说明)B, 音律不和谐。(举例说明)看似简单直白的两个字,却是作者反复推敲、斟酌的结果,那简单就是惟一的。瞧,我们学着诗人,用心去读、去观、去品、去悟,总会有深妙的体悟和
16、发现。设计意图:教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考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五、了解诗人,品味诗情1、那么这个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人为什么久久不愿离去呢?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读读全词,连题目、作者都读。、学生自主探究。诗人为这美丽的山水所陶醉,他觉得这斜风细雨也是一种美,所以留恋不归。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诗句中的意境。、了解作者:(出示灯片: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唐肃宗时弃官归隐,没有回故乡浙江金华,而到湖州居住,常常在船上漂泊,自称“烟波钓徒”。他归隐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纷乱之中。在这种情势下,他因为无力佐治,只得避居江南水乡,以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热爱自然的情怀。)、再诵古诗,读出韵味板书设计: 景中有情渔歌子 - 不须归唐张志和 情景交融六、布置作业:你还学过哪些描写乡村的诗词?课下可做一期乡村诗专刊。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阅读古诗与成语故事的热望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