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项目尽职调查提纲(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项目尽职调查提纲(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律师在土地项目转让过程中进行的尽职调查一、为完成土地使用权交易需进行的前期调查工作(一)、对土地使用权权属的调查1、审查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了解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使用权的出让年限等情况;2、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的内容与土地登记机关的存档文件记载的内容是否一致;3、转让方是否是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上载明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人;4、转让方拟转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是出让还是划拨;5、调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缴纳地价款、契税等费用的单据,是否符合出让合同的有关约定;6、调查转让方关于项目的工程进度及投资情况的说明及相关证明文件,是否已按出让合同的约定对土地进行了开发建设,是否
2、属于闲置土地;8、拟受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有无设置抵押等他项权利。9、审查拟受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有无下列禁止转让的情形:(1)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方式限制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权利的;(2)已被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的;(3)权属有争议的;(4)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5)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未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10、从房地产登记机构了解公司的土地房产权利、合同、各种物权担保和抵押、限制性保证等情况;(二)、对转(受)让方主体资格
3、调查1、到工商登记机关进行查询,了解交易双方公司是否合法成立、是否有效存续;2、审查转让方和转受让方的法人资格证书或执照;二、为完成土地使用权交易需进行的后期具体工作1、拟定转让方与受让方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2、协助转让方出具无法院查封的证明以及房地部门出具的未预售、未设定抵押等他项权利的证明文件并对相关文件加以审查;3、审查关于转让房地产价值的评估报告;4、协助交易双方前往公证处签署转让合同,并对公证处签署的转让合同加以审查;5、拟定土地使用权交易过程中需公司准备的决议文件;6、准备土地使用权交易过程需提交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7、协助交易双方办理土地使用权交易的整个过程。农村集体土地流
4、转程序第一,接受委托,律师接受委托,根据委托人提供信息,起草准备调查程序。第二,尽职调查。调查核实当事人主体资格信息,土地信息,开展系列尽职调查,出具流转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第三,签订合同。土地流转可行,组织双方洽谈一致后,在律师指导下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并履行相应的土地流转程序法律要件。第四,审核发证。提醒并帮助委托人及时备案,登记过户,避免一切法律风险。办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法务操作指引为规范本所律师依法办理与土地相关的诉讼和非诉讼业务、提高律师承办土地法律业务的服务质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关司法解释、全国律协的指导意见,结合本人土地法律服务实务经验制定,供本所律师及相关人士参考、
5、借鉴。从事土地法律实务的非诉讼法律服务,尽职调查、参与谈判、受托起草、修改有关合同以及代办有关登记备案手续等;本指引旨在向本所律师提供办理土地法律业务方面的经验,而非强制性规定,供律师在实践中参考。本指引根据2010年之前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及其他相关文件的规定制定。若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应以新的法律、法规及为依据。法律依据1土地管理法2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3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条件1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基本建设用地。1.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对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性活动的非农用地享有土地使用权。1.2农村
6、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设立的学校等公益性组织也可对用于其从事公益性活动的非农用地享有土地使用权。2农村兴办的乡(村)企业或联营企业用地。3根据担保法,使用农村集体用地抵押权实现的时候,可以允许使用农村土地。4农民宅基地。操作提示1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使用农村集体土地,法律规定只有上述四种情况是合法使用农村土地的形式。除此以外,都是国家现行法律不允许的。2目前有的地方性法规已经打破这一局面,实际操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乡(镇)建设用地使用原则1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村庄、集镇及其他村镇设施建设用地的最高规划,一切乡村建设都必须服从。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乡
7、(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村民建住宅,都应当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区域内的土地,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需要使用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区域外的土地的,应当符合土地用途的要求,否则将被视为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不允许的。2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国家将每年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建设用地的总量,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村村民建设住宅,也不能突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3符合村庄和集镇规划。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村庄是指农村
8、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的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区内的建设都应当服从村庄和集镇规划,并取得村庄和集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方可申请用地。4坚持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4.1合理布局,是指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对各项设施的用地进行合理安排,使土地利用趋于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村庄和集镇的功能。4.2综合开发,是指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内,乡镇企业、乡(镇)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住宅建设应当由乡(镇)村统一组织开发,统一安排用地,主要利用现有建设
9、用地。4.3配套建设,是指农村的住宅与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等应当同步建设,使其能发挥村庄和集镇应有的功能,方便生活,改善环境,形成完善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体系。5涉及农用地的,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用地审批。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村民建住宅必须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还必须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常见的流转形式1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为条件的联营和入股。1.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非农经营用地使用权作价人股或出资及联营的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设立公司、合伙等企业,土地使用权由该企业享有,由此产生农地使用权的流转。
10、但属于非法人联营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仍由该集体经济组织享有。1.2非上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设立的企业,不得申请取得或者继受取得非农经营用地使用权,应依法取得或者继受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2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为条件的房屋出租2.1农村经济组织一方自行申报用地建设的各项手续,自行建造或由承租方出资建造房屋,将房屋及其场地使用权租给承租人使用。出资方先注入资金启动土地拆迁、平整工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方则负责申报用地手续取得规划用地许可权,从而以此为条件,由出资一方盖好房屋,产权不变,此类房屋承租年限较长,一般期满后续租。租赁期满,如双方不再续租,则出资盖房一方腾退房屋交还场地使用权。2.2操作提示
11、(1)以房屋租赁方式流转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是非农建设用地;(2)房屋不能是违章建筑,否则,占用农地兴建违章建筑出租为法律所禁止。3以集体房屋场地同时作为抵押所导致的流转。3.1农村经济组织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以其所有的房屋作抵押,当抵押期满后,抵押权人依法行使抵押权,将房屋连同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变更到自己名下,从而产生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3.2操作提示(1)被抵押的房屋应当具备规划和建设用地的各项手续;(2)应当在政府主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3)多次抵押的,其抵押总额一般不应超过房屋价值,当事人有约定的除外;(4)此种流转一般要改变土地性质,由农村集体所有变为国有。4农村经济组织与他人
12、联营、入股的企业发生破产清算,导致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5城中村改造中与他人联建房屋所发生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6地方性法规允许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公开“招、拍、挂”所发生的流转。7操作提示7.1当承租和出租的不是农村现有房屋场地,而是正在新建、改扩建后的房屋租赁时。应注意:(1)只有当用地、建房手续齐全,工程竣工,房屋租赁合同才可履行,否则可能意味着合同自始至终无效或不能继续履行。(2)合同履行前期出资方(一般是承租人)的风险较大,其应对用地项目的审批情况认真考察,审慎抉择。出租方则要考虑如遇国家征地拆迁,出租收益与拆迁补偿的利益平衡问题,应在合同条款中约定清楚相关补偿的归属,避免事后发生冲
13、突。7.2当出现上述3、4、5情形下的流转时,目前大部分城市是先将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国有,然后由土地使用人(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方)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协议,从而完成土地使用权的各项手续。7.3律师在处理不同地区的涉农土地业务时,要注意不同地方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因地制宜,灵活掌握。(1)目前出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一级市场,公开进行“招、拍、挂”的地方性试点情况,有地方法规为依据,虽然也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但并不发生土地所有权性质的改变。(2)对出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后不改变农村集体所有性质的,应注意集体成员和相应的集体组织之间的关联性和共有关系、权利的承继问题。非
14、农建设用地非农用地使用权人的权益及法律适用1对土地享有占有权、使用权,其收益权适用有关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的规定。2对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的,依约定处置。3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但因企业破产、兼并、分立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4因企业破产、兼并、分立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流转时,继受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不属于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设立的企业的,应办理国家土地征用和国有土地出让手续,向国家上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这样,破产、兼并、分立后继受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取得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5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与厂房一同设定抵押。5.1设定抵押须经集体土地所有者同意,并出具
15、书面证明。5.2抵押权实现拍卖、变卖抵押物时,须办理国家土地征用和国有土地出让手续。5.3拍卖、变卖所得价款,应先扣除征地补偿安置费付给集体土地所有者(集体土地所有者在同意抵押证明中放弃此项权利的除外),并扣除出让金上缴国家,余额依担保法规定处置。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用地预申请1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相应的材料。2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
16、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2.1农用地转用方案,应当包括占用农用地的种类、位置、面积、质量等。2.2补充耕地方案,应当包括补充耕地或者补划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质量,补充的期限,资金落实情况等,并附相应的图件。2.3征收土地方案,应当包括征收土地的范围、种类、面积、权属,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等。2.4供地方案,应当包括供地方式、面积、用途,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标准、数额等。(1)建设只占用国有农用地的(如国有农场),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只需拟订农
17、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供地方案。(2)建设只占用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只需拟订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2.5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应当包括项目用地安排情况、拟使用土地情况等,并应附下列材料:(1)经批准的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应当提供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由建设单位提交的、有资格的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3)地籍资料或者其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4)以有偿方式供地的,还应当提供草签的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及说明和有关文件;(5)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还应当
18、提供城市规划图和村庄、集镇规划图。3建设用地审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上报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并按规定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30日内审查完毕。3.1建设用地审查应当实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会审制度。3.2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批件后5日内将批复发出。3.3未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不予批准建设用地。4方案的组织实施。经批准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4.1建设项目补充耕地方
19、案经批准下达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4.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4.3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规划要求,设定使用条件,确定使用方式,并组织实施。操作提示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有效期为两年,自批准之日起计算。2已通过用地预审的项目,如需对土地用途、建设项目选址等进行重大调整,应重新
20、申请预审。3除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有关的规定执行外,其他建设项目在审批或核准前,应依照本办法规定完成预审,未经预审或未通过预审的,不得批准或核准建设项目,不得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供地等手续。建设单位的用地预审申请的程序要求1属于政府投资审批类项目的办理程序:1.1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开审批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1)向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请求其受理并审查建设单位申报的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2)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意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回复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规划意见;(3)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批复项目建议
21、书,其中应明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项目用地有关性质、规模和布局等意见;(4)建设单位持项目建议书(立项)批复等材料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预审申请。1.2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审批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1)向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请求其受理并审查建设单位申报的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材料,领预审告知单;(2)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意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回复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规划意见;(3)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核发项目办理用地预审告知单,其中应明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项目用地有关性质、规模和布局等意见;(4)建设
22、单位持项目告知单等材料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预审申请。2属于非政府投资核准类的建设项目办理的程序同上(1.2)。3属于非政府投资备案类的建设项目,按照以下程序办理:3.1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对建设项目进行备案,核发项目备案表;3.2建设单位持项目备案表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意见书;3.3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单位申请用地预审,应提交下列材料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3需审批的建设项目,按下列要求提供:(1)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开审批的,提供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
23、审批的,提供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项目办理用地预审告知单和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3)需核准的建设项目,提供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项目办理用地预审告知单;(4)需备案的建设项目,提供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项目备案表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意见.书。用地预审的办理程序包括:(1)申请和受理,由建设单位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2)审查和决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用地单位的申请依法进行审查。(3)期限,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自受理预审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在20个工作日内不能完成的,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
24、将延长期限理由告知申请人。用地预审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3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和总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4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资金是否有保障。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出让,应具备的法定条件1由国家先行征收;2先转让给国家;3经集体土地所有者同意;4经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的成员同意。农村宅基地法律依据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4村镇建房用地条例。宅基地使用
25、权范畴1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宅基地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有限制的处分权。2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是民事主体之间就宅基地使用权产生的确权纠纷或侵权纠纷。3律师可代理当事人采取的处理方式。3.1协商解决。只要当事人同意协商,既可以在诉讼之前协商解决,也可在诉讼期间或诉讼后协商解决。3.2行政解决。即根据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请求有关政府机关予以解决。这是一个法定的前置程序。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一方当事人,如果未经有关政府确权,不能以对方当事人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也不能受理。3.3诉讼解决。根据行政复议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当事人之间就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纠纷,如果一方或者双方对
26、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收到政府的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的,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操作提示1处理农村宅基地确权纠纷,应参考宅基地历史状况、现实使用状况、原有的地基、界石等证据来综合分析判断,并依据法定程序办理确权手续。2处理农村宅基地侵权纠纷,应以宅基地权属证明(宅基地使用证)作为侵权判断主要依据,如无权属证明的,应先解决权属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主要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4最高人民法院
27、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方式和途径1原始取得。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是当前维系农民与集体、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最重要的纽带,是政府能够借以影响和控制农村、确保其政策被执行的工具,是农民就业、生存的保障体制,也是当前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原始取得主要指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通过依法订立承包合同所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流转取得及其途径。2.1当事人通过签订承包经营权的转包合同取得。2.2当事人通过转让合同,从原始承包人那里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2.3当事人通过出租合同,从原始承包人那里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2.4当事人通
28、过入股合作合同,从原始承包人那里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承包合同制度的保护1承包期内,发包方一般不得收回承包地。依法收回承包地的,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的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2承包期内,发包方一般不得调整承包地。3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而对承包地作个别调整的,承包土地的调整方案,必须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须经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合同约定不得调整的,按照其约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一般方式为: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2其他方式的承包2.1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可以直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
29、协商等方式实行承包经营。(1)以招标、拍卖方式承包的,承包费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2)以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费由双方议定;(3)无论哪种承包经营,均要签订承包合同。2.2将整片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折股,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后,再实行承包经营或者股份合作经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具体流转流转的法定形式1转包,是指承包方将承包的土地转承包给新承包方,原承包方为转包人,新承包方为受让人。土地转包后由受让人继续享受和履行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并向转包人提供一定数量的转包费。转包需经发包方备案,但不必经发包方同意。转包只适用于家庭承包的情形。2出租,是指承包方将土地租赁给其他公民、法人或
30、者其他组织使用,由承包方向出租方交纳租金,只需发包方备案即可进行。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或者出租给他人后,转包人或者出租人并不退出土地承包合同,承包方与发包方的关系不变,由承包方直接向发包方承担义务。3互换,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互换是一种互易合同。互易后,互换的双方取得对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丧失自己的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双方农户达成互换合同后,还应与发包人变更原土地承包合同。3.1双方互换的,不必经发包人同意,但互换合同应经发包人备案。3.2互换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4入股,是指将农地量化股份,
31、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的一种流转方式。我国现行法律只是把人股当作“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定流转方式之一,对于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未赋予这种法定地位。5转让,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其拥有的未到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有偿转移给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一种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让对象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也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个人和单位,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优先受让权。5.1转让后,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转移,由受让人向发包方履行义务,原承包方完全退出承包经营关系。5.2通过家庭承包获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必须经发包方同意。
32、5.3转让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5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让对象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也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个人和单位,但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优先受让权。6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指承包方为了确保自己或者他人债务的履行,将土地不转移占有而提供相应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就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变卖或者折价抵偿,从而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我国现行法律只允许“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而大量的家庭承包方式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不允许抵押的。7继承,是指“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林地家庭承包经营权,承包方死亡的,由其继承人依法在承包期内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国家法律并未赋予除林
33、地和“四荒”地以外的家庭承包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的继承权。8代耕,是指承包方在承包期内依法将承包地委托给第三人(即代耕方)暂时代为经营的行为。无论哪一种方式的流转,流转的期限不能超过原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其他方式的承包1直接通过招标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简称“四荒地”)等实行承包经营。2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实行承包经营。3通过公开协商方式,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实行承包经营。4将整片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折股,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后,再实行承包经营或者股份合作经营。操作提示1招标、拍卖方式承包“四荒地”的,承包费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2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四荒地”的
34、,承包费由双方议定。3无论哪种承包经营,均要签订承包合同。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式四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5承包方将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过1年的,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6承包方委托发包方或者中介服务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的,流转合同应当由承包方或者其书面委托的代理人签订。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可以向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申请合同鉴证,但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不得强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接受鉴证。城中村改造的法律问题主要法律依据1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案件
35、问题的批复。3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拆迁强制执行的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5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后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有关问题的答复。城中村改造的常见模式1由政府主导,主要是政府完成前期土地开发,然后采取市场化的招标拍卖方式。这种方式由于前期拆迁安置成本高,政府难以做到资金的平衡,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目前还没有过大规模开展此类土地的开发。2村民在政府指导与支持下,自筹资金,自行完成改造。这种模式需要政府支持力度比较大,比如在基础设施、公建设施及资金等方面,适用于村集体及村民筹资能
36、力强,村规模较小的情况。3开发商主导的开发模式。开发商资金雄厚,开发经验丰富,既可以缓解政府资金的压力,使财政资金可以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上,又可以避免行政力量的介入,减少社会问题,这种模式是目前较为自觉的改造模式。城中村改造中的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1.1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拆迁补偿合同关系(1)在拆迁过程中,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所发生的民事关系主要是拆迁补偿安置的问题,拆迁当事人可以以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约定拆迁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依法成立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对当事人具
37、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协议。(3)补偿安置方式如下:产权调换;货币补偿。(4)被拆迁人对上述补偿安置方式有选择权,补偿安置协议必需满足被拆迁人对补偿安置方式的选择。否则,拆迁合同无效。1.2拆迁人与城中村内物业承租人的法律关系,应注意:(1)拆迁租赁房屋,应衔接好补偿与租赁的关系。(2)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拆迁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的,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产权调换的房屋由原承租人承租,被
38、拆迁人应当与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3)拆迁租赁房屋应当考虑两个因素:保护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所有权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的补偿方式;保护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应当说,拆迁租赁房屋涉及补偿安置和解除合同等两个法律关系。两个法律关系表面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是关联的,故在处理两个法律关系时应当一并考虑。1.3拆迁人与抵押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应注意:(1)对于设立了抵押权的房屋进行拆迁的,应该处理好补偿与抵押的关系。(2)抵押权人与被拆迁主体之间的抵押权关系和房屋拆迁补偿是两个独立的法律关系。(3)在拆迁设立了抵押权房屋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保护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被拆迁人同
39、时又是抵押权人的相对义务人,有权对拆迁补偿的形式做出选择,而不是只听命于拆迁人。维护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房屋所有权人选择产权调换的方式,应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签订抵押协议。如果房屋所有权人选择货币补偿的方式,则抵押权人对货币享有优先受偿权。1.4拆迁人与继受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应注意:(1)继受人实质上是所拆迁房屋的间接受益人,对所拆迁的房屋享有期待利益。(2)拆迁人与继受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实际主体对名义主体在拆迁权益上的继受关系。1.5拆迁人与拆迁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应注意:(1)拆迁人与其所委托的房屋拆迁公司之间是拆迁委托关系。(2)拆迁人依法可以自行拆迁,但实践中一般都委托具备拆迁
40、资格证书的房屋拆迁公司实施拆迁与补偿安置工作。拆迁公司可以自己的名义与被拆迁人等相对人签订补偿协议。1.6操作提示(1)被拆迁人是指房屋的所有权人、土地的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征地拆迁中涉及的承租人或承包人(指农村企业承包人)并不是被拆迁人,除非被拆迁人同意的,拆迁人不可以抛开被拆迁人而与承租人或承包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2)拆迁公司在受到委托后,成为形式上的被拆迁人的相对人。拆迁纠纷、安置协议纠纷中的法律主体是拆迁公司,而非房地产公司或市政建设部门。2行政法律关系。2.1土地征收法律关系。(1)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依据公共利益的理由,取得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对公民和法人合
41、法财产的严重侵害,因此必须由法律严格规定征收的法定条件。(2)征收的法定条件有三项: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必须予以公正补偿。2.2拆迁行政许可法律关系。(1)拆迁许可证的申请和发放程序要求:根据法律规定,拆迁房屋的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申请行政许可是进行房屋拆迁的前置程序。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领。拆迁人应提交下列资料:A.建设项目批准文件;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C.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D.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E.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
42、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2)对违章建筑的行政处罚。强制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68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强制拆除等措施必须交由具有执法权的人民法院执法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在行使这项权利的时候,要充分保护当事人正当、合法的权利。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当事人仍然可以提起诉讼。(3)强制拆迁。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逾期
43、不拆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4)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裁决。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对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2.3裁决是诉讼的前置程序。根据国务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2005年第9号司法解释,拆迁安置补偿纠纷不经裁决直接诉讼的,法院不予受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法律业务土地使用权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的确认对改造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要进行勘测,主要包括:(1)改造范围内土
44、地权属、集体土地、国有划拨土地、国有出让土地(含年限)的范围、面积、位置、用途(用途如村民住房用地、市场用地、乡镇企业用地)等情况,需附图说明。(2)提供土地证复印件。同时地上附着物的权属确认,由实际权属人提供相应的权属证明以及附着物的概括,然后交由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审核以确定补偿标准。政府与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开发商签订拆迁改造框架协议问题。政府与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开发商签订拆迁改造框架协议框架协议的意义1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开发商改造地位的确认。2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开发商的权利范围以及改造计划性质给予确定。只有签订了相关的改造框架协议,才使得改造者的地位得到确认。3确认该改造计划的性质
45、。因为正常的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与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资金来源有着明显不同,同时就地价以及相关配套项目的办理,均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优惠,而律师的介入,就是帮助起草相关的改造协议,并协调相关的法律关系。拆迁改造主体资格的确定及拆迁许可证办理1确定拆迁人主体。拆迁涉及后面项目的改造,拆迁是改造的基础条件,以什么主体办理拆迁许可证,以及如何办理,这些关乎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主体,需要慎重考虑。律师应当提供相关的法律意见以及协助委托人办理。村内股份制合作企业自行改造建设及与他人合作的改造建设。(1)自行改造。其特点是自行申报,主体清晰,资金自筹独享政策优惠,回迁安置的成分单一,便于管理。可自行拆迁或委托拆迁公司
46、拆迁。(2)与他人合作改造。受托律师应至少做到:明确利益分配和责任分工以及如何承担拆迁风险的问题。律师需要提供相关法律意见和确立相关协议的关注点。明确谈判的焦点。2村外其他机构参与城中改造竞拍过程中的法律问题:2.1应做好招标文件的起草以及招标或挂牌成功后协议的签署。2.2关注招投标程序的合法化问题。拆迁中的证据保全1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应注意采取证据保全1.1对产权不明的房产如何进行拆迁。(1)拆迁产权不明确的房屋,拆迁人应当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拆迁。(2)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迁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1.2对代管房屋的证据保全。(1)代管人亦属于被拆迁人,但由于代管人对被拆迁房屋没有所有权、处分权、在所有权人不在的情况下,拆迁人应就被拆迁的房屋面积、建筑材料的构成、房屋的新旧程度等有关证据进行保全。(2)如果代管人是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补偿、安置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证据保全。1.3对有产权纠纷的房屋的证据保全。(1)拆除产权有纠纷的房屋,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公布的规定期限内纠纷未解决的,由拆迁人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拆迁。(2)拆迁前,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作勘察记录,并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1.4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