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方案(共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方案(共29页).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编制依据1.1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 名 称编 号备注顺义劳动力实训基地和顺义区电子政务中心、顺义区电子信息服务中心施工组织设计LD-001 顺义劳动力实训基地和顺义区电子政务中心、顺义区电子信息服务中心混凝土施工方案LD-0041.2施工图纸 名称编号日期顺义劳动力是实训基地和顺义区电子政务中心、顺义区电子信息服务中心工程建筑施工蓝图建总-01建施-01建施-282011年7月顺义劳动力实训基地和顺义区电子政务中心、顺义区电子信息服务中心工程结构施工蓝图结施-01结施-70 2011年7月1.3主要规范、规程、标准表1 主要规范、规程、标准类别名称编号国家大体积混
2、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泥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助钢筋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
3、渣粉GB/T18046-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GBJ107-20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行业建筑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回弹发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混凝土防冻剂JC475混凝土膨胀剂应用技术规范GBJ50119-2003建筑施工安全检测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高空处作业安全技
4、术规程JGJ80-9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BJ/T01-69-2003地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预防混凝土结构工程碱集料反应规程DBJ01-95-20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1-82-2005法规文件关于印发北京市建设工程见证取样和送检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京建质(2009)289号 1.4企业标准表2 企业标准文件名称编号备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ZB-QEOHS-A-29程序文件(1-24)ZB-QEOHS-B24工程部综合管理制度ZB-GC-QEOHS-
5、C01-25-20112、 工程概况2.1工程总体概况表3 工程总体概况表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顺义劳动力实训基地和顺义区电子政务中心、顺义区电子信息服务中心2建设单位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勘察单位北京中地大勘查设计研究院4设计单位北京京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北京顺金盛建设工程监理公司6施工单位中北华宇建筑工程公司7地理位置北京市顺义区北二环北侧8职 务建设项目负责人施工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9姓 名李军李海涛单大娟10电 话11总建筑面积73269m212层数地上11层、6层、4层13檐高48m、28米14绝对标高(0.00)34.3m15基底相对标高-11.500m16自然
6、地面标高-0.450m序号项 目内 容17 层高地下二层5.40m18地下一层4.00m19一层5.40m20二-十一层4.00m2.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设计概况表4 结构设计概况序号项 目内 容1结构形式基础结构形式筏板基础,局部独立柱基主体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屋盖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2基底以上土质分层情况电子政务中心、实操培训中心和纯地下车库基础埋深10m左右,相应持力层为细中砂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a=230kPa职介中心相应持力层为第四纪粉质粘土,砂质粉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a=130kPa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有弱腐蚀性3地基复合地基、天然地基地基土质层
7、类别砂土层地基承载力天然地基230Kpa、130 Kpa4大体积混凝土简介本工程电子政务中心底板厚度分别为800 mm、1200 mm、1500mm,人防指挥中心顶板厚700 mm、1100 mm底板图如下:11图中阴影部位为大体积混凝土,其余部位板厚为800mm 人防指挥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地下二层西部分)顶板图如下:图中阴影部位板厚1100mm,其余部位板厚700 mm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3.1.1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认真核对施工图纸,做到施工人员心中有数。3.1.2本工程混凝土浇筑量大,提前2天通知砼供应单位进行备料。并且提前1个月通知求搅拌站做好混凝土配合比工作。3.1.3现场
8、的测温仪器根据现场测温平面布置图,提前购置测温器材。3.1.4由于浇筑时间过长,工程室需提前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并做好预报跟踪,避免在雨天和烈日浇筑混凝土,尽量安排在阴天浇筑。3.2机具准备3.2.1机械准备:混凝土地泵,振捣棒,汽车泵,塔吊3.2.2工具准备:吊斗,铁锹,铝合金刮杠,木抹子,铁抹子,小线3.2.3试验工具:电子测温仪、坍落度桶、混凝土试块模。3.3材料准备:电子政务中心底板C40 S8抗渗混凝土(详见下表)序号板厚面积混凝土量18002599m22079 m321200285m2342 m331500728m21092 m3人防指挥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地下二层西部分)顶板混凝土C
9、40序号板厚面积混凝土量17001945m21362 m321100220m2242 m34、施工部署4.1施工部位和施工内容4.1.1施工部位:基础底板4.1.2施工内容: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及养护4.2施工工期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紧张,各部门需合理安排,周密布置,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完成基础底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工期安排如下:底板钢筋:6月10日-6月18日底板模板:6月18日-6月20日底板混凝土:6月21日-6月22日(由于本工程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为控制混凝土水化热,为避免大气温度过高,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晚上和阴天的白天进行,浇筑之前由王旭升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使混凝土浇筑处于白天阴
10、天的天气状态方进行浇筑)4.3劳动力安排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混凝土浇筑劳动力安排见下表:序号工种人数(个)备注1木工(看模)42混凝土工50两班连续作业3钢筋工(看筋)64水电工65测温44.4职责分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证工期,施工管理组织结构如下:3.2.1.管理层负责人 管理层人员职 务性 名职 务性 名生产总负责李海涛技术、质量总负责蒋英锐土建工长付庆宇质检员付庆田、郭东升资料员王 波试验员蔡郭来 3.2.2.劳务队负责人劳务分包方:安徽芜湖鲁班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劳务层人员组织职 务姓 名职 责生产负责人任 才组织生产技术负责人任爱宝技术交底与质量控制质量负责人任爱宝控制施工质量
11、混凝土工程负责人王礼行落实施工内容五、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5.1、预拌砼的供应及质量要求 由于砼方量较大,根据不同区段,选定较近的顺城混凝土泵站供应混凝土,但要严格控制原材料及配合比,要求砼的初凝时间810h,砼现场坍落度180-200mm。5.2、施工机械选用1台混凝土地泵和2台48米汽车泵根据建筑施工手册19-18中计算方法,每台地砼所需配备的砼供应车台数为:N1=(60 L1/ S0+ T1)Q1/(60 V1) =(6040/30+20)40/(6012) =3台每台汽车砼所需配备的砼供应车台数为: N1=(60 L1/ S0+ T1)Q1/(60 V1) =(6040/30+20)60
12、/(607) =7台式中:N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V1每台混凝土搅拌车容量S0混凝土搅拌运输平均行车速度L1混凝土运输搅拌车往返距离T1每台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即每台地泵需3辆混凝土车供应混凝土, 每台汽车泵需7辆混凝土车供应混凝土, 总计需17台混凝土供应车。5.3、砼的运输和浇筑方式5.3.1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基站距离施工现场4500m,罐车平均运输时间为15-20min,每辆罐车的浇筑时间为30-35min,机动时间为15-20min,因此在现场需工程室配备一名混凝土调配员,保证混凝土的畅通运输,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5.3.2浇筑方式底板浇筑用
13、汽车泵配合地泵的浇筑方式。地泵负责南侧5米左右范围的浇筑,汽车泵负责北侧23米宽及北侧窗井范围的浇筑,两台汽车泵分别隔层进行浇筑。5.4浇筑区域的划分 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底板混凝土浇筑时不再留施工缝,采用膨胀加强带一次性浇筑,膨胀加强带位置位于P-R轴居中浇筑。人防指挥中心顶板一次性浇筑。5.5浇筑程序5.5.1根据现场情况,整个基础长104米。采用两台48米汽车泵和一台地泵进行浇筑,相应地由三个砼班组同时作业。施工浇筑的方向顺序见下图。注:人防指挥中心顶板浇筑顺序与顶板相同。5.5.2本工程主楼基础底板厚度1200mm分为三层浇注,每层厚400mm,见下图; 1500mm厚底板分为四层
14、浇注,最上层厚300mm,其余每层厚400mm; 800mm厚的分为两层浇筑,每一层的浇筑厚度为400mm。首先随底板浇筑至底板高度,随后向上分层浇注。分段分层浇筑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2-3m后就回头浇筑第二层,然后依次浇筑以上各层。人防指挥中心顶板浇筑方式及顺序与底板类似,700mm厚混凝土分两层浇筑,上层厚300mm,下层厚400 mm ;1100mm厚混凝土分为三层浇筑,上层厚300 mm,其余两层每层厚400 mm。5.5.3对于集水坑、电梯井坑、底板变标高处等部位,应由下向上浇筑,即先浇筑较深部位。5.5.4根据规范要求,必须保证砼浇筑的连续性,不允许留置施工缝。因此,要求保证砼供应
15、和现场控制,确保不出现冷缝。5.6浇筑、振捣与搓平方法:5.6.1浇筑 :采用赶浆法分层浇筑,阶梯式推进。浇筑时,随时用卷尺以底板上铁为参照测量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高于板面标高,以免经振捣混凝土面下降,需补充的混凝土量过大。5.6.2振捣:振捣手须按要求的位置振捣,并服从现场工长的指挥。不能漏振、过振。振捣棒的布置如下:泵管下料口处布置1台振捣棒,保证混凝土有较好的流动性。凝土流动坡的头上布置1台振捣棒,保证混凝土流动面处的和易性,不离析,并可大致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方向和位置。混凝土流动面的坡腰处布置1台振捣棒,前后左右移动,以接应混凝土的流动。当泵管移到别处后,再由2台振捣棒
16、,把浇筑面从头至尾振捣一遍,这次振捣须以混凝土面不再坍陷,不再大量冒泡,表面泛浆为止,一般每处振捣30-40秒。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则振捣棒移动间距一般为45-6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c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5.6.3二次振捣二次振捣即在经过混凝土浇筑时的第一轮振捣后,在混凝土坍落度消失并开始初凝时,再将振捣棒二次插入混凝土中振捣。二次振捣可使坍落度已消失的混凝土拌合物重新液化,消除粗骨料、水平钢筋及预埋件下面的积水和周围的水膜,使这些
17、水份与周围的砂浆再次搅拌均匀;同时,振捣中也会将未水化的呈团状的水泥颗粒打散,使其充分水化。这样既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又防止了因水分蒸发而形成的渗水通道,减少孔隙和气泡,提高了砼的抗渗性能。二次振捣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第二次振捣的时间。具体作法是:待混凝土入模经第一次振捣后坍落度消失并开始初凝时,再将振捣棒插入混凝土中振捣。当缓慢拔出振捣棒,混凝土能自动均匀闭合而不留孔洞时,为进行二次振捣的最佳时间。应根据气温和砼缓凝情况,经现场试验确定二次振捣时间,由现场工长和技术员控制。5.6.4搓平:二次振捣后进行抹平。抹平时,依据底板标高控制线,先用4m或6m刮杠进行刮平,然后进行粗略抹平,再用4m或6
18、m靠尺进行找平,最后用木抹子沿同一方向搓出直纹。5.7注意事项5.7.1分层浇筑砼时,一定要在下层砼初凝前浇筑上层砼。5.7.2浇筑时,派专人观察底板钢筋,模板,插筋,加筋,拉筋等有无位移变形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7.3严格控制表面标高。控制标高的小白线必须拉紧,同时固定小白线两点间的距离不能大于8m。当间距超过8m时,中间加焊钢筋棍,将标高控制点用水准仪反到钢筋棍上,保证小白线不下垂。5.7.4砼强度未达到100%时,不得遭受冲击荷载作用。5.7.5上返部分外墙应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浇筑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5.7.6由于采用泵送砼,砼采取斜面分层法浇筑,各层会出现泌水现象,应
19、安排1-2人专门用勺舀出,放在桶内,及时将泌水排出。5.8砼试块制作和坍落度检测 由于一次浇筑混凝土近4000 m3砼,试块按每200m3取样一次,取一组共三块。预拌砼到达现场后,试验员检查砼的坍落度,每工作班不少于2次,并做好施工记录。5.9砼养护5.9.1由于基础底板施工正处于六月初,采用塑料薄膜浇水养护;在混凝土二次抹面后(68小时),立即用塑料扫把扫毛,然后加盖一层塑料薄膜,并洒水养护,有少量积水。5.9.2在养护测温期间,及时提供各温度控制点的砼内部最高温度、表面温度及大气温度,以此指导现场保温和养护,适时调整洒水量,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5.9.3保温时间:根据测温记录,等混凝土内
20、部温度、外部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时,开始停止保温。5.10砼测温为掌握大体积砼温升和温降的变化规律,为保温养护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规律,保证对砼养护和砼裂缝的控制,需对砼表面及砼内部温度进行监测。5.10.1普通测温孔布置与测温1)测温点布置:每个测点沿底板厚度布置3个3个应变器,布置在砼底部50mm、中部和距表面50 mm处。2)测温点:采用电子测温仪。3) 测温方法: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在10小时后开始试测,以后每6小时进行一次测试,并做详细记录,及时报技术负责人,对数据进行规律性统计,以便掌握大体积砼浇筑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待混凝土内部温度、外部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时停止测温。5)
21、在测温过程中,如发现砼表面温度和砼内部温度之差超过25,应及时采取加盖保温措施,以防止砼产生裂缝。5.10.2根据我公司层施工过的同类大体积基础底板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砼内部不同深度水化热温度的变化在无外部突变因素(如揭开保温层)的情况下,变化曲线呈圆滑的抛物线形,在外部因素变化时,混凝土内部温度也将发生变化,尤其是表面温度变化更为明显。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注完后的第三天,然后缓慢降温。同一断面中间部分温度最高,下表面温度最低。5.10.3测温点布置见下图底板测温布置图人防指挥中心顶板测温布置图六、质量要求6.1原材料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及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
22、量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6.2试验取样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6.3混凝土施工6.3.1防水砼必须密实,其强度和抗渗标号符合设计要求。6.3.2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准确,标高正确,无露筋、蜂窝、麻面等现象。允许偏差见下表:项目允许偏差(mm)标高5mm表面平整度4mm轴线位移5mm墙、柱、梁截面尺寸5mm七、混凝土养护7.1养护方法:根据大体积砼施工温度计算(见附件),采用岩棉被+塑料薄膜养护。在已浇筑砼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及安模板及
23、支架。岩棉被保水养护根据测温情况,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度时,可撤除保温岩棉被只采用塑料薄膜进行保水养护。7.2养护时间:保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八、安全环保措施8.1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消防设施的劳动保护器材要加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其安全有效。8.2积极监督检查逐级安全责任制的贯彻和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工作大检查。8.3遗洒的砼及时清理外运,做到工完料净脚下清,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干净。8.4混凝土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并合格后方可上岗。8.5振捣手必须戴绝缘手套,同时禁止违章操作地泵、电机、振捣棒等。8.6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使用低压电
24、,非电工不得随便接电。8.7各种机械使用维修保养定人定期检查,保持机械场地的整洁。8.8搅拌区地面用混凝土硬化,并随时进行清扫、洒水,保持场地内干净湿润,避免尘土满天飞扬;8.9现场作业面禁止从基坑向下抛掷东西,防止砸伤人。8.10大门处设洗车台,清洗罐车及车辆的污水,经一清再过二清,经二次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系统。8.11现场道路场地全部硬化,不露黄土,防止造成粉尘污染。8.12夜间施工禁止大声喧哗,尽量使用低噪声的振捣棒。附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理论计算1混凝土浇注前的裂缝控制计算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施工拟采取的防裂措施和现有的施工条件,先计算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最高温升值
25、、各龄期收缩变形值、收缩当量温差和弹性模量,然后通过计算,估量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如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表示所采取的防裂措施能有效控制、预防裂缝的出现;如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可采取措施调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降低水化热温升值、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改善施工操作工艺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提高抗拉强度或改善约束等技术措施重新计算,直至计算的应力在允许的范围。混凝土的水化热绝热温升值式中 T(t) 混凝土浇注完t段时间,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C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取320kg(根据搅拌站试配通知单);Q 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J / kg),取271 J / kg(施工手册
26、4-460);c 混凝土的热比,一般由0.92 1.00,取0.96(J / kgK)(施工手册4-460);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400 kg / m3;e 常数,e = 2.718;m 与水泥品种、浇注时与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一般为0.20.4,取0.3 (施工手册4-460);t 混凝土浇注后至计算时的天数(d),取7d(施工手册4-460) 。则: 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变形值式中 y(t) 各龄期(d)混凝土的收缩相对变形值;0y 标准状态下最终收缩值(即极限收缩值)取3.2410-4 (施工手册4-462);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取1.0+1.0+1.0+1.42+1.75+0
27、.95+0.88+1.4+1.0+0.91=11.31(施工手册4-461) 。则 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式中 Ty(t) 各龄期(d)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a 混凝土的线膨系数,取1.010-5(施工手册4-462)。则 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式中 E(t) 混凝土从浇注至计算时的弹性模量(N / mm2) ;E0 混凝土的最终弹性模量(N / mm2),取3.0104 N / mm2(施工手册4-462)。则 N / mm2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式中 T 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T = T(t) + T0Th ;T0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Th 混凝土浇注后达到稳定时的温度() ;S
28、(t) 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取0.4(施工手册4-462);R 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取0.375(施工手册4-462);v 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75(施工手册4-462)。则 N/ m2 由此:(7天的抗拉强度标准值),满足要求。2混凝土浇注后裂缝控制计算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后,应根据实测温度值和绘制的温度升降曲线,分别计算各降温阶段的混凝土温度收缩拉应力。如累计的总拉应力不超过同龄期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则说明所采取的防裂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和预防有害裂缝的出现,如超过该阶段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则应采取措施加强养护,减缓其降温的速度,提高该龄期混凝土抗拉强度,以达到控制裂缝的出现。混凝土的绝热温
29、升值计算式中 T(t)、C 、Q 、c 、e 、m 、t 符号意义同前; Tmax 混凝土实际最高温升值。混凝土实际最高温升值 根据各龄期的实测温度的升降曲线,按下式求各龄期实际水化热最高温升值。式中 Td 各龄期混凝土实际水化热最高温升值(); Th 各龄期实测温度值(); T0 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水化热平均温度各龄期的混凝土水化热平均温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Tt(t) 混凝土水化热平均温度();T1 保温养护状态度的混凝土表面温度();T2 实测混凝土结构中心的最高温度()。混凝土结构截面上任意深度处的温度式中 Ty 混凝土结构截面上任意深处的温度();d 混凝土结构物的厚度;y
30、混凝土结构截面上任意点离开中心轴的距离。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变形值y(t)、收缩当量温差Ty(t)及弹性模量E(t)计算同前。各龄期混凝土综合温差及总温差 各龄期混凝土的综合温差各龄期混凝土的总温差为各龄期综合温差之和 式中 T(t) 各龄期混凝土的综合温差();T 各龄期混凝土的总温差();各龄期混凝土松弛系数混凝土考虑龄期及荷载持续时间影响下的应力松弛系数S(t)见下表:时间(d)36912151821242730S(t)0.1680.2080.2120.2150.2300.2520.3010.3670.4731.00最大温度应力值降温时混凝土的抗裂安全度应满足: 式中 (t) 各龄期混凝土结
31、构所承受的温度应力;a 混凝土的膨胀系数,取1.010-6 ;v 泊松比,当混凝土结构为双向受力时,取0.15 ;Ei(t) 各龄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Ti(t) 各龄期综合温差;Si(t) 各龄期混凝土松弛系数;cosh 双曲余弦函数; 约束状态影响系数,按下式计算其中 d 结构物厚度(mm);Cx 地基水平阻力系数,取1.20 N / mm2 ;L 混凝土结构物长度(mm) ;K 抗裂安全度,取1.05 ;fct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附2、控制大体积砼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计划采用上海武冠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WG-CMA三膨胀源抗裂剂(以下简称WG-CMA)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并采用
32、膨胀加强带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对混凝土的早期、中期以及后期的收缩均进行有效的补偿,从而解决混凝土冷缩和干缩问题。2.2.2混凝土耐久性的控制混凝土收缩是其一个本身的特性,即使是补偿收缩混凝土在保湿养护条件不足特别是终止养护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裂缝现象,这是因为混凝土在保湿养护不足和由水中转入到空气中时,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会回落甚至倒缩,不能在钢筋中产生足够的预应压力来补偿收缩产生的拉应力,从而使混凝土的收缩值大于自身的拉伸极限值,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作为抗裂剂膨胀率不一定要很大,关键是要膨胀后收缩落差小,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抗裂效果,对于超长结构来说尤其需要保证膨胀后收缩落差小,否
33、则极容易造成后期开裂。WG-CMA不但能产生较大的膨胀率,而且膨胀回落率极小,这一优异特性为良好的抗裂效果提供了基础和保证,避免混凝土后期裂缝的产生,因此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更得以保证。2.2.3补偿砼综合温差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大体积砼施工技术难点在于抗裂,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化放热升温很快,加上混凝土为热的不良导体,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高而表面散热快,易形成温度梯度,从而开成温度应力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因此在大体积砼施工中,控制砼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是非常重要的。工程裂缝控制理论认为:假定补偿收缩砼的后期限制干缩率相比普通砼的后期限制干缩率
34、减小了=210-4,则其可以补偿的温差T=/=210-4/110-5=20。普通大厚度砼的规范规定,只要砼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25,普通大厚度砼就不会产生温差裂缝。掺加WG-CMA后的砼,其限制干缩率比普通砼的后期限制干缩率要减小210-4,这就意味着掺加WG-CMA的砼不仅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补偿20的内外温差,同样可以在厚度方向上补偿20的内外温差。也就是说,对于大体积砼,掺加WG-CMA后,其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只差如果不超过25+20=45,就不会产生温差裂缝,这就是WG-CMA补偿收缩砼控制大体积砼裂缝的理论依据。附3、底板砼浇筑温度计算1、砼拌合温度:要求搅拌站出机温度达到25度
35、2、砼出罐温度: T1=T0-0.16(T0-Ti) =25-0.16(25-20) =24.20C式中:T1为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 Ti搅拌机棚内温度为200C3、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至成型完成时的温度:T2=T1-(tt+0.032n)(T1-Tm,a)式中:T2 为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至成型完成时的温度(0C) tt混凝土自运输至浇筑成型完成时间(h)tt=0.6h n混凝土转运次数n=2 Tm,a运输时的环境温度Tm,a=200C 温度损失系数(h-1)=0.25则:T2=24.2-(0.25x0.6+0.032x2)(24.2-20)=24.080C4、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影响,混凝土成型
36、完成时温度: T3=(CcMcT2+CfMfTf+CsMsTs)/(CcMc+CfMf+CsMs) 式中:T3为混凝土浇筑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Cc为混凝土的比热容1.0KJ/Kg.K Cf模板的比热容2.5KJ/Kg.K Cs为钢筋的比热容0.48KJ/Kg.K Mc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2500Kg/m3 Mf为与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重量0Kg Ms与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触的钢筋重量90 Tf,Ts模板,钢筋的温度,取环境温度为20(.0x2500x24.08+0.48x90x20)/ (1x2500+0.48 x90)=24.015、砼绝热温升:按3天时水化热温度最大,计算3天龄期的绝热
37、温升,52.5#普通水泥每公斤发热量为461KJ/Kg,龄期3天时1-e-mt=0.620砼最终绝热温升为: Tt=WQ/C(1-e-mt)=370461/(1.02500)0.620=1100C当浇筑层厚度为1.2m时 =0.35 测3天龄期T3=Tt=1100.35=38.50C6、砼内最高温度:Tj采用砼浇筑成型后的温度,即38.50CTmAx =Tj+Ti.=24.08+38.5=62.580C7、砼表面温度: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厚度为0.5mm,大气平均温度为Tq =200C =1/(gi/Zi)+1/=1/(0.05/0.04+1/23)=0.773 砼虚铺厚度为: h1 =K*/=0.666x2.33/0.773=2.01米 H=h+2h1=1.2+22.01=5.22m T(t)=TmAx-Tq=62.58-20=42.58(0C) 砼表面温度 T b() =Tq+4/H2 h1(H-h1)T(t) =20+4/5.2222.01(5.22-2.01)42.58 =200C 砼内部和砼表面的温度差为:TmA-Tb() =24.2-20=4.20C 砼表面和大气温度之差为: Tb() - Tq =20-20=00C 结论: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养护三天后,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的平均差为4.2度,可采取浇水养护。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