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三、音韵部分1、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2、今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3、古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与“今音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如诗经、离骚、老子等用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4、等韵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音中的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5、古代常见的几种注音方法:(1)譬况法:采取打比方的方法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比如淮南子高诱注“旄读如
2、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音”,也是一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如说文“宋,读若送”。(3)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如“根,音跟”(4)反切法:用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声调是一致的),合成被注字的音。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如“毛”可用“莫袍切”来注音。6、几种主要的音韵学著作及音韵学家:(1)切韵: 隋代陆法言编著,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193韵,但原书已佚,它的音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里。对后代的音韵学研究影响深远。(2)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北宋陈彭年、邱雍等根据切韵及唐
3、代对切韵的增订进行修订、补充,是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其语音系统与切韵基本一致,属切韵系韵书,分206韵,收26194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研究中古音的主要依据。(3)韵镜:唐宋间编订的反映声、韵、调配合情况的等韵著作。与广韵互为补充,是考察中古音的另一种重要材料。(4)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著,是根据当时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作品的用韵情况编纂而成,反映了十四世纪我国北方的语音系统,是研究近代音及其演变的重要依据。(5)、陆法言:隋代杰出的音韵学家,他参考当时颜之推、萧该等学者的意见编成切韵,对后代音韵学研究影响巨大。(6)平水韵: 广韵206韵分韵太细。唐代曾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4、”,南宋平水刘渊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减为106韵,这106韵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 7、有关“声”的几个概念:(1)声纽:简称“声”或“纽”,即“声母”, 是指位于音节开头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例子:汉语普通话的22个辅音有21个可以充当声母,例如b、p、m、f。(2)声类:指对韵书中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所作的分类。(3)字母:音韵学上指声母的代表字。如表示舌头清音用“端”字表示。(4)三十六字母:音韵学术语。是指宋代人总结的三十六个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五类,称为“五音”。分别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
5、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影喻晓匣;来日。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上古的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三十二个。拿三十六字母来比较,有的要合并一些,有的要分出一些。合并的有两类:一是知彻澄娘要与端透定泥合并,都是舌尖音;二是非敷奉微与帮滂并明相同,都是双唇音。分化成两类的,首先是照穿床审四个字母,其中一类接近精清从心,是齿音;另一类接近端透定泥,是舌音。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也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另一类接近定母。广韵35声母三十六字母喉音影 馀 晓 匣影 喻 晓 匣牙音见 溪 群 疑见 溪 群 疑舌音端 透 定 泥来 知 澈 澄端 透 定 泥知 澈 澄 娘
6、齿音精 清 从 心 邪庄 初 崇 山章 昌 船 书 禅 日(齿头)精 清 从 心 邪(正齿)照 穿 床 审 禅唇音帮 滂 并 明帮 滂 并 明非 敷 奉 微半舌音来半齿音日 (5)守温字母:唐末和尚守温创立的三十个声母的代表字。(6)五音:音韵学上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喉、牙、舌、齿、唇五类,即五音。(7)七音:音韵学上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喉、牙、舌、齿、唇、半舌、半齿七类,即七音。(8)清浊:即清音和浊音,是传统音韵学分析发音方法的术语。清音指声带不颤动的辅音,浊音指声带颤动的辅音。等韵学又把清音分为两类:不送气是全清(如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把浊音分成浊(全浊。如定d),次浊(如泥n
7、)。7、有关“韵”的几个概念:(1)韵母:不论声调是否相同,韵头、韵腹、韵尾相同即为一个韵母。韵母:是指一个音节后面的部分。韵母主要是由元音构成的,也有一部分由元音加辅音构成。例子:汉语普通话有39个韵母。 例如a、o、e、ai、an等。(2)韵: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的叫一个韵。(3)韵类:对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即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的为一个韵类。(4)韵部:不区别声调也不区别韵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就是一个韵部。(5)韵摄:只要韵尾相同,韵腹相近就归为一个韵摄。(6)韵目:即韵书里韵的标目,也就是韵的代表字。(7)舒声韵:也简称舒声、舒调,与促声相对,指读音舒缓的音节,即没有韵
8、尾或元音、鼻音韵尾的字,阴声韵和阳声韵都是舒声韵。舒声韵读音可以自延长。(8)促声韵:也简称促声、促调,与舒声韵相对,指读音短促的音节,即有塞音韵尾的字,以-pt-k-?收尾的音节都是促声韵。促声韵的音节在主元音之后紧接塞音,读音必然短促,不能延长。8、四呼:清代学者根据发音时唇部的状态和韵头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开、合、齐、撮四呼。9、开口呼:指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的韵母。10、合口呼:凡韵头是u或者是以u 作主要元音的,就叫合口呼。例子:11、齐齿呼:凡韵头是i或者是以i作主要元音的,就叫齐齿呼。12、撮口呼:凡韵头是或者是以作主要元音的,就叫撮口呼。13、上古韵部的几个问题(1)音韵
9、学上根据韵尾的不同,把古韵分为三大类:阴声韵:指无韵尾的韵或以元音收尾的韵。阴声韵”指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的韵母,例子:王力先生归类的阴声韵包括之、幽、宵、侯、鱼、支、脂、微、歌部。阳声韵:指以鼻音m、n、 收尾的韵。例子:王力归类的阳声韵包括,蒸部、东部、冬部、阳部、耕部、真部、文部、元部、侵部、谈部。入声韵: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韵。例子:屋、北、物、比、恰等字。(2)阴阳对转:音韵学术语。阴阳对转由清代孔广森将老师戴震的“阴阳相配”理论发展而来,是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即阳声韵失去鼻音尾韵变为阴声韵,阴声韵加上鼻音尾韵变为阳声韵。例子:三san中的阳声韵an失落韵尾变成仨sa中的阴声韵a。
10、(3)旁转:音韵学术语。由章炳麟率先提出的。指古韵阴阳入三类韵部的字在本类之内跟邻近的韵部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即一个阴声韵变成另一个阴声韵,一个阳声韵变成另一个阳声韵,一个入声韵变成另一个入声韵。从现代语音学角度看,一个音节的收尾音不变,主元音的舌位高低发生了变化。如脂微旁转,真元旁转。(4)旁对转:音韵学术语。指对转和旁转同时发生,既有韵尾增加又有舌位高低变化。(5)通转:音韵学术语。指一个汉字在押韵、谐声、假借等方面显示出读音从一个韵部转入另一个韵部的现象。14、中古的韵母共206韵,290个韵类15、中古声调的几个问题(1) 四声: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
11、入声。平声、上声、去声又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八调: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2) 中古声调的分化总规律: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大致中古清平归于普通话阴平,浊平归于普通话阳平,清上和一部分浊上归于普通话上声,去声和一部分浊上归于普通话去声,清入归于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浊入归于普通话阳平和去声。(2)平分阴阳:音韵学术语,指中古时期的平声到近古时期的中原音韵音系中分化成阴平、阳平两类,大体是全清和次清音字演化成阴平,全浊和次浊音字演化成阳平。(3)入派三声:音韵学术语,指中古汉语入声字在近古时期分别演化成阳平、上声、去声的现象,即
12、清入归于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浊入归于普通话阳平和去声。16、等韵:根据主要元音和有无介音的不同将韵分为一、二、三、四等,就叫等韵。17、等韵图:古代音韵学家制定的一种描述古代语音的声、韵、调配合表,主要分析韵书中的反切,简称“韵图”。18、古音学研究的几项重要结论:(1)同谐声者必同部:清代段玉裁首先提出,意思是说凡谐声偏旁相同的形声字一定属于同一个韵部,也一定和诗经的韵脚相符,因为先秦的韵部都是由诗经的韵脚概括出来的。例子:诗七月六章中“瓜”与“壶”、“苴”押韵,所以“瓜”应念作像“孤”,与“壶” 、“苴”同韵。(2)古无轻唇音: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即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
13、只有重唇音帮、旁、并、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3)古无舌上音: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4)娘、日二纽归泥:近代学者章太炎首先提出,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母、“日”母字,在上古均读作“泥”母字。(5)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近代学者曾运干首先提出。“喻三归匣”指中古的“喻”母三等字在上古读作“匣”母;“喻四归定”指中古的“喻”母四等字在上古读作“定”母。(6)照二归精:近代学者黄侃首先提出,中古的照、穿、床、审四母的二等字在上古读作齿头音精、清、从、心母字。19、叶音:也叫叶韵、协韵,指六朝以后某些学者对上古韵文的用韵不理解,便临时改变韵脚字的读音以求押韵的作法。叶音说违背了语音演变的客观规律,有主观主义的倾向,受到明清以来古音学家的批评。例子:朱熹的诗集传以为诗经召南行露二章的“家”是叶音古,三章的“家”是叶音“各空反”。*陈第毛诗古音考序:“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