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g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原因及措施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g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原因及措施毕业设计(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xg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原因及措施毕业设计(论文).精品文档.毕 业 设 计(论文)题 目: 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原因及措施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日 期 : 年 月 日摘 要侵犯行为是人类社会最常见的一种行为方式之一,从人与人之间的打架斗殴到国与国之间的兵戎相见,都是侵犯行为的范畴
2、。近年来,发生在中小学校园的侵犯行为更是屡见不鲜,有些更是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校园侵犯行为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分析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发生的原因,对行为主体及涉及到的学校、家庭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可行的解决措施。【关键词】 中小学;侵犯行为;解决措施;心理学分析ABSTRACT Aggression is the human society one of the most common kind of behavior. From the fights between people to declare war a
3、gainst each other, between countries is the category of infringement.In recent years, the violations are comm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campus, some also caused the profound negative influence, and cause the extensive concern of the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value。Based on primary and
4、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explains the meaning and expression form of campus infringement behavio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aggression that took place on the campu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behavior main body involved in
5、the school, family and the influ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and feasible solutions.【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Infringement behavior;Solutions; Psychology analysis目 录前言 1第一章 校园侵犯行为的含义、特点及表现形式 21.1校园侵犯行为的含义 21.2校园侵犯行为的特点 21.3校园侵犯行为的表现形式 3第二章 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影响 4 2.1对学校的影响4 2.2对学生
6、本人的影响42.3对学生家庭的影响5第三章 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原因分析 6 3.1精神分析学派的分析6 3.2社会学习理论的分析6 3.3挫折侵犯理论的分析7 3.4认知心理学派的分析8 3.5个人观点8第四章 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解决措施 9 4.1从学生自身方面9 4.2从学校管理方面9 4.3从家庭教育方面104.4从社会环境方面11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前 言 为什么平静的校园会经常发生打架事件,甚至更严重的枪击事件?这不免会让人追寻和探究是什么让学生偏离社会主流规范,去攻击他人,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解释正发生在中小学校园的侵犯行为甚至更严重的由于侵犯而造成的安全事件。每
7、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层的原因,侵犯行为也不例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似乎更能从本质上揭示发生在中小学校园的,学生之间的侵犯行为。面对这种行为在校园的愈演愈烈,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或者降低的措施呢?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避风港,是一个安全区,要保证这一点名副其实,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个体都要紧密配合,任何一方的松懈都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后果。因此,本文将对侵犯行为,这种最为常见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求正确的预测和防范侵犯行为的发生,这对学校的稳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社会的和谐都是有利的。第一章 校园侵犯行为的含义及表现形式(黑体三号)1.1校园侵犯行为的含义(黑体四号)
8、侵犯行为是社会心理学重点研究的对象,关于侵犯行为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给出的定义是:个体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1。因此,当个体表现出的行为,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并且带有动机的对他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则可判断为侵犯行为。校园侵犯行为,则将侵犯主体的范围缩小到中小学的校园内,也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攻击行为,其他方面的侵犯行为,例如师生之间的攻击行为以及有社会人员参入的针对在校生的攻击行为,本文将不作说明和讨论。(正文,宋体小四)由于学校是人口密集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更加频繁,有交往就会有冲突,因此学校校园是侵犯行为密集发生的场所,笔者在实习学校实习的一个半月中,记录了四起发
9、生在学生之间的值得提起的打架事件,虽然这仅仅是小学学生因小事而引起的小规模纠纷,但是这足以说明,侵犯行为在中小学校园是时常发生的。1.2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特点经过长期观察以及前人的研究总结,中小学生的侵犯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2.1男生比女生更具有攻击性(宋体加粗小四)在观察中,可以看到,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男生之间发生侵犯行为的可能性要高于女生,原因是,男生与女生在性格和情绪上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男生好动,并且男生性格相对粗狂,他们的情绪反应更加强烈,易冲动,并且受到的社会文化影响也与女生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很大不同,以接触的玩具为例,在幼年期,男孩的玩具往往是刀枪棍棒等等具有攻击性的武
10、器,而女孩则是娃娃之类的玩具。很明显,这样的区别对学生今后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另外,男生之间的侵犯行为多表现为身体攻击,女孩之间的侵犯行为多表现为言语攻击,这主要是由于在处理问题上,男生更接受更直接的更有效果的处理方式,就像战争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国际问题的方式一样,并且男生的体格发展也是促使身体攻击多于言语攻击的因素之一。女生由于受到的社会规范较多,例如动手打人这种较为激烈的攻击手段会严重损害形象,而言语攻击,则相对缓慢并且不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在不严重损坏自身形象的前提下也能攻击对象的人格和心理,因此言语攻击对女生而言更容易被接受和采取。另外,体格上的差异也促使女生较少的采用身体攻击这
11、种侵犯形式。在观察到的四起侵犯事件中,有三起是男生与男生之间的身体攻击,一起是女生之间的言语攻击。如表1所示。表1 各种荷载形式作用下端部粘接应力表(表格类标题写在表格之上)E(GPa)t(mm)G(GPa)Eb(GPa)2d(mm)a(mm)集中荷载(MPa)均布荷载(MPa)r00r006.022.2722344003.056 21.722 62.746 91.546 96.022.2735044003.584 41.823 73.218 01.635 810.023.7922344003.895 82.432 63.507 02.188 16.012.2722344004.229 92.
12、737 83.809 52.463 86.042.2722344002.233 21.089 72.001 30.975 76.022.2722324002.302 31.116 02.072 61.004 26.022.2722346004.498 82.529 53.829 82.151 3如图1所示。图1 整体式模型模拟的荷载跨中挠度关系曲线(图形类标题写在图形之下)1.2.2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具有侵犯性从日常的观察可以看出,在校园里,在课后,越是低年级的学生打闹的场面越多,而高年级的学生则表现得相对文静,这在课堂表现上也有相似的差异,低年级学生在社会规范的认同和行为的自我觉察上
13、、认知水平上和情绪的自我控制上都比高年级学生要低,即,打架行为不合符社会规范是不被低年级学生注意到和认可,而且很多具有侵犯行为的低年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良的,也很少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危害。而高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情绪控制、自我表现力等方面均比低年级学生有很大提高,因此高年级学生更能相对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在遇到可能引发侵犯行为的场合,也更有自制力和分辨力。1.3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表现形式中小学在侵犯行为的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是较高层次的攻击行为,可直接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在学校主要体现是打架斗殴,且多发生在男生之间。
14、言语攻击,是发生在校园内最常见的侵犯行为之一,主要有谩骂,散布谣言,取绰号等等,在中小学,学生之间往往会因为很小的事引发学生之间的言语攻击,例如,在学校经常会因为绰号的事引发矛盾,发生口角,最后升级为身体上的攻击。因此言语攻击主要是对他人自尊上的攻击,对心理上的危害较大。并且言语攻击有时也会升级为身体攻击。这一表现形式多发生在女生之间。第二章 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影响2.1对学校的影响2.1.1对学校安全管理的影响校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和行为的主要环境,因此对学校安全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一个充满暴力和犯罪行为的学校内学习和生活,一个学校
15、侵犯攻击行为频发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外在形象,势必会对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造成破坏,对学校的安全管理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增加管理上的负担。2.1.2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活动,其他的工作都是为了保障这一任务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在课堂上,学生发生攻击行为会吸引到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进度,原本的教学进程会被打乱,一个班级经常发生打架事件,势必会影响整个班级风气,形成不好的班风,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极其不利的,学校里经常发生侵犯行为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计划,较为严重的侵犯行为,例如发生枪击事件或者其他恶性事件,学校会因此停课整顿,原本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就会被
16、打乱,这样势必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师生的心理,因此,侵犯行为的发生对教育教学活动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2.2对学生本人影响2.2.1对学业的影响这主要是针对被侵犯的中小学生而言,学生到学校来,第一任务是学习,当发生侵犯行为时,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危害,例如经常被别的同学欺负的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在侵犯行为后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或者精神上的伤害,会影响到被侵犯者的正常学习,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侵犯行为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严重的扰乱。2.2.2对性格和认知上的影响就其对侵犯双方的性格而言,中小学时期是人的性格发展时期,尚未定型,受侵犯者会变得更加焦虑,感到安全感的缺失,在性格上
17、会走上内向,这对今后的性格走向是很重要的影响,对侵犯者而言,每一次侵犯的成功都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久而久之的强化之后,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蛮横无理,残暴的性格会为今后走上犯罪埋下伏笔。在认知上,中小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受到侵犯的人会认为社会是邪恶的,黑暗的,没有正义感的,从而很可能会改变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而对其他同学屡次进行侵犯攻击的学生则会认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能让人服从。142.2.3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人都希望与性格温顺,活泼友好的人交往,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都赞成这一点,个人的行为很明显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发展。在学校,同伴交往中,不
18、受欢迎或者遭到歧视的学生往往会认为其他学生对自己怀有敌意,在归因上,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会错误的把非敌意的信息误解为敌意,那么采取的行为也多半是不友好的,因此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人际关系越不好的学生越容易采取侵犯行为,进而越不受同伴的欢迎,人际关系就越得不到改善。2.3对学生家庭的影响子女是联系家庭关系的纽带,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自己的孩子经常在学校被欺负,势必会引起父母的担忧,进而影响到父母的工作和注意力。给家庭造成一定的额外负担,有时还会引起家庭的不合与纠纷。学生只要能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就会被影响到。第三章 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19、对于中小学校园侵犯的原因,不同阶层、不同学派、不同角度的人会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笔者将通过不同理论学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侵犯的发生原因进行阐述。 3.1精神分析学派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派对侵犯行为进行了较早的研究,其基本观点认为,侵犯行为是人类固有的行为方式,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只有通过替代性的活动来消耗侵犯动力,以控制侵犯行为的发生,以佛洛依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侵犯行为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后来,他又提出了死亡本能,认为死亡本能对内时则表现为对自身的摧残和折磨,对外时则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和侵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弗洛伊德认为侵犯行为代表着人类的破坏力量,人类
20、发动战争的深层动机不是寻求毁灭自己,而是避免自身陷入毁灭的困境。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Lorenz)认为动物侵犯行为与人类侵犯行为有可比之处,认为,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不论是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还是洛伦兹的动物本能,侵犯行为绝不是单一的理论或者推测能解释的,因此,至于侵犯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影响的因素有那些,还有其他理论学派的解释。3.2社会学习理论的分析个体要对他人实施侵犯行为,习得这种行为则是一个前提条件,这就很明确的要与社会学习理论挂钩,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挫折或者愤怒的富有攻击性的情绪并不一定能引起攻击行为的发生,仅仅是一种对行为的刺激,而习得这种行为方式则是关键,社会学
21、习理论着重探讨了侵犯行为是如何习得的。该理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他强调人的侵犯行为的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习得的,并且他认为个体要表现侵犯行为需要三个必须条件,第一,要有榜样的示范作用,例如,在家里,爸爸对哥哥进行处罚,在场的弟弟正是一个观察者的角色,那么弟弟可能会习得这种侵犯行为。第二,这种榜样的示范行为被个体理解为“合理”的,并且得到支持。第三,榜样示范者与观察者处于相同的情景中,例如爸爸在小名在场的情况下因为哥哥打碎了玻璃而处罚他,在学校,同桌折断了小名的铅笔,小名很可能会联想到爸爸处罚哥哥的情景而对其同桌表现出侵犯行为。班杜拉等人通过一项著名的
22、“橡皮人”实验验证了榜样的侵犯行为会使观察者习得,并在相似情景中运用,两组儿童被分在两个不同的情景中,一组儿童观看成年人做一些温和的不具有任何侵犯行为和意图的事,另一组儿童观看成年人对一个橡皮人进行喊打,两组儿童经历相同的实验时间,结束后,实验者给两组儿童玩具,正当他们玩的很投入很开心时拿走所有玩具,给儿童造成挫折感,此后儿童被放在一个情境中,周围有橡皮人、锤子和其他东西,结果显示,亲眼目睹成年人攻击橡皮人的那一组儿童比没有观看到成年人攻击橡皮人的那一组儿童更具有侵犯性,这也证实了,儿童的侵犯行为是由于榜样的示范而习得的。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也发现奖惩对儿童的侵犯行为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中小学
23、,学生的模仿能力强,特别是小学生善于模仿学习,其模仿对象和途径也是随处可见范围之广的,高年级的学生欺负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对学生的体罚,学生之间的打闹及言语侵犯都无意的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榜样,在电视和网络游戏上,暴力镜头和暴力游戏的替代经验让不少学生意识到暴力侵犯可以达到宣泄过盛精力和不满情绪的效果,例如美国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校园枪击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部分侵犯者模仿电影或者游戏中的镜头和场面,对在校的,防范暴力侵害能力最弱的师生进行杀伤,由此可见榜样的侵犯行为对人的行为影响是深刻的。3.3挫折侵犯理论的分析挫折侵犯行为认为,挫折是一切侵犯的前提。5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JDolldad)和米
24、勒(N.E.Miller),把挫折和侵犯联系到一起,并在1939年提出,所谓挫折是指当一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努力时遭到干扰或破坏,致使需求的不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1例如,一个学生在教室睡午觉,另外一个学生不顾他人的情况,敲击桌椅并且大声喧哗,导致他人的睡眠需求受挫,这种蓄意的无缘无故的损害,必将增加另一学生的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的发生。这不难使人想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个体的某个需要在实现过程中受阻时,挫折便出现了,个体因此必然会产生焦虑甚至愤怒的情绪,性格暴躁,报复心强,社会意识淡薄的人往往会采取侵犯的行为方式
25、对阻挠自己实现需求的人进行报复。但是并不是所有挫折都会引起侵犯,这一点已经被许多生活中的例子所证实,对此,1941年,米勒对侵犯挫折理论做出了修改和补充,挫折的存在不一定会导致侵犯行为,但是,侵犯行为肯定是挫折的一种结果。1根据研究表明,挫折是够会引起侵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挫折的随意性,即个体对挫折情景的认识和理解;个体对侵犯行为是否习得,儿童只有在习得侵犯行为的前提下,才会在类似情景中,运用这种行为;侵犯忧虑,即个体在受挫后是否会因为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条文和自身的自控能力对可能发生的侵犯行为进行约束和制止;导致侵犯行为发生的刺激性信息。17例如,攻击性的语言,具有攻击性的武器,能
26、够煽动侵犯行为发生的情景。尽管个体在受挫后有可能会采取逃避或者放弃侵犯行为的行为方式,但是挫折的确是导致侵犯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在中小学校园,中小学生的挫折源主要由以下几个:学业成绩不佳,同伴交往不顺,经常受到老师的处罚并表示不满,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等等。3.4认知心理学的分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的产生研究已经做出了相当多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在人类的侵犯行为上,该理论也做出了一些解释,其中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侵犯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在该模式的解释和分析中,道格(Dodge)的模式最具代表性,他将单一行为的认知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线索译码、线索解释和表征、澄
27、清目标或选择目标、搜寻或构建新反应、评估与决定行为反应、启动行为。13在日常情景中,个体对环境信息要做出认知解析,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换言之,个体对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信息做出敌意曲解时,就可能发生侵犯行为。就好比,两国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表达不明确或者翻译错误,导致信息的曲解而引发战争。在中小学,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 导致信息误解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有学者指出,攻击型儿童很少会主动搜寻额外信息澄清不明晰的情景,并且倾向于扭曲情境中较有煽动性但不具有攻击性的信息。133.5个人观点侵犯行为是中小学生常见的日常行为之一,以上的各种理论从不同的方面对侵犯行为的发生机制给予了相对
28、详细的解释,并且都有其合理之处。对于侵犯行为的发生原因,我认为侵犯行为不仅仅是单一因素引起的,内因和外因共同影响事物的发展,榜样的示范,各种环境因素的刺激,都难以决定个体是否会进行侵犯,而个体的内部系统,包括气质,性格,情绪等方面也影响个体的判断和选择,因此,要认识到,中小学生侵犯行为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后的结果。所以在解决措施上要从各方面入手。 第四章 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的解决措施针对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我提出了以下几个措施:4.1从学生自身方面侵犯行为的发生源头是学生个体无法控制的,因此尽管会认识到侵犯行为是不被社会规范所赞成的,但是依旧会无意识的习得,要控制侵犯行为的发生,主要还是依靠自
29、己的约束自控能力,并且我认为,个人的自控能力决定着侵犯行为的发生与否,因此这是中小学生需要着重关注和重视,家长和老师要着重培养的一点,在遇到会发生侵犯行为的场景时,个体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抑制不满情绪,寻找更佳的适合宣泄的不对他人造成危害的方式和途径,例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保持愉快的心情。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与老师或者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消除消极的情感和打消侵犯行为。同时,良好地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方式会降低学生个体对他人的侵犯,以及其他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攻击。4.2从学校管理方面学校是一个大的环境因素,包含着复杂的人际交往,是侵犯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对于从外部条件遏制或者减少学生的侵
30、犯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佛洛依德认为,侵犯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在他看来,人的侵犯行为是不可避免的,解决的措施就是宣泄侵犯行为的力量源,即通过一些不具破坏性的行为方式,例如体育比赛,文娱活动等等具有宣泄内心过多能量的活动来替代攻击他人的侵犯行为。为此,首先学校有必要根据自身条件,采取相关措施,经常开展体育竞赛和其他文体活动,可以转移学生过多的精力,减少学生内心由于挫折所积压的不满情绪,起到宣泄的作用。其次,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辅导者要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积极开导学生的不良思想,遏制侵犯苗头,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工作,积极营造
31、良好的班级班风,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把道德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引起学生的重视,宣扬团结友爱的思想,宽容的对待学生,为班上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对经常在班级里打架闹事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而且要对肇事者给予及时有力度的处罚,同时尽可能多的运用表扬,减少学生的挫折感,与之相反的,要让学生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经历一定的挫折教育后学生的意志力,容忍力都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第三,建立学校暴力预防机制,要做到预防为主,及时反映,奖惩并举。当侵犯行为发生后,学校要及时的做出反应,有效的开展各种善后工作,尽快消除学生心中的忧虑和不安,逐渐让他们从恐惧和忧虑中恢复过来。同
32、时,学校在发生比较严重的侵犯行为后应保持信息的畅通和较高的透明度。18公众、学生和教师只要在了解并掌握事态的发展的情况下才会打消对学校的疑虑,才会共同携手维护学校的稳定与安全。并且,学校在发生侵犯行为后要及时总结,吸取教训,防止类似安全事故的重发。另外,我认为之所有些中小学校园行为频繁,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就应该让小学生接触到相应的法律条款,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是不被允许的,在法律层面更是严格打击的。我相信,这对降低恶劣性质的侵犯行为是有效的。第四,学校应该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例如,学校可以与安全部门合作,“打扫”整治一些诱导学
33、生不良行为的营业场所,例如网吧等。4.3从家庭教育方面主要从家长的行为习惯和家庭教育方面进行论述,家长的日常行为有意的或者无意的为子女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生的侵犯行为来源于观察学习模仿,然后内化为经验行为习惯,观察学习的源头主要来自学校发生的侵犯行为,电视媒体中展现的暴力镜头,社会暴力行为,以及家庭父母的暴力行为,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处于塑造期的中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小学生的模仿性极强,有专家认为,中小学生的攻击行为,主要是由于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有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暴力专制的家庭的儿童,更具有侵犯性,家长对子女施加暴力,或者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出现
34、暴力行为,无疑是为在场的儿童树立不好的行为榜样, 因此,家长在行为处事时,特别是有儿童在场的情况下,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为子女树立一个有爱心、不乱使用暴力的家长形象。另外,儿童早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作用导致儿童在后来不同的依恋类型。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是导致儿童高侵犯率的重要因素。7所以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子女的行为、性格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就很可能导致子女行为的偏差以及性格的偏激。比这还认为,父母应该注意孩子的成长环境,在孩子的交往上,父母应该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指导,不能不闻不问,因为孩子会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习得侵犯行为。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规范,这主要体现在,父母要对子女的道德水平和学业,给予重
35、视,引导,培养和监督,不能过分放任,又不能过分溺爱,要坚持适度原则,有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水平越高,就会越关注他人的利益和立场,儿童的道德水平越低就会越忽视他人的痛苦和利益。7因此,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时要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子女关心他人,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善良品质,要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行为标准深入到孩子的心里。在笔者教学工作和家访工作中发现,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子女的行为表现,例如,在笔者班上,学习成绩差的往往会打架闹事,并且这一点着重体现在男同学身上,并且这些学生在家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而缺少管教,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对子女学业上的不重视,或者虽口头重视,但是在
36、具体的教育措施上并不能得到体现,因此,缺少管教,或者说家庭教育本来就丧失的学生,特别是男同学,往往会把玩乐后多余的经历放在坑蒙拐骗,打架斗殴上,而不是学习。或者说,学生的侵犯行为增加与父母家庭教育的意识淡薄是有关系的。另外,亲子交流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是有影响的,很多学生之所以会比其他人富有攻击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关爱过少,或者说交流偏少,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并不重视,孩子的偏激行为也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后来孩子缺少护他人的观念,从而在校时,在小事上也会和其他学生大打出手。因此,父母加强与子女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在学习上不施加过多压力,多关心孩子的性格发展,关注孩子的思
37、想,我认为这是每个父母,每个家庭在理论上都应该做到的。4.4从社会环境方面校园不是孤立的,学生不是静止的,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对学校和学生无时不在产生影响,这是无法规避的。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风气、伦理道德被轻视、社会生活经常出现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青少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造成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娱乐场所,如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不良媒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凶杀、暴力的书刊、影视片充斥校园内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对校园施暴者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多来自于影视中的模仿。许多犯罪学家也认为,暴力行为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据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资助
38、的一项对电视与社会关系的文献研究表明;“电视暴力确实导致了观看此类电视的少年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从相关程度的大小来说,电视暴力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与其他所测量的行为变量之间关系一样,相关性很强。由于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中的暴力模糊了真实世界的界限,青少年学生也同样以暴力的方式来思考校园中的人际关系及所遇事情,由此助长了校园暴力行为的学生。 故就社会大环境而言,应可能的让中小学生远离暴力犯罪的场面和镜头,特别是电视媒体和网络游戏,美国研究者在1976年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平均每35分钟就有一个人遭到袭击死亡,他们同样也做了为期两周的电视节目分析,发现每10个节目中,就有8个属于暴力和侵犯类,并且每
39、一节目中平均有5次暴力镜头,还根据调查发现,学生们每天平均花5至6个小时的时间收看电视节目。学者不由自主的就将放映量越来越大的暴力侵犯镜头与社会上侵犯行为的增加联系起来。1人们早已认识到电视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其主要影响表现在,它教给儿童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方式,并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性行为的抑制,它使暴力“合法化”并习以为常。4当今的大众媒体普及面广,内容复杂,因此,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模仿的机会和途径,电视、电影中不断增加的暴力、犯罪情节,80%都具有暴力性质的网络游戏,无一不在给学生提供“学习”攻击行为的“机会”。6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吧和娱乐场所的管理,禁止青少年入内。主流媒体、电视
40、台也应该为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履行义务,例如在广告上,可尽可能多的植入公益广告,宣传好的思想、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节目内容。为最大程度的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各种措施应该数管齐下,各个环节都应该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做好本职工作,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学生个体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我认为,养成良好的性格,培养稳定的情绪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自身的行为调控起着关键性作用。结 论通过以上的文字说明,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到,中小学校园侵犯行为是心理学、教育学常见的研究问题,它有其复杂的表现形式和原因构成,也就是说,侵犯行为在不同的个体上其表现程度、表现方式,以及引起个体足以实施侵犯行
41、为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但不管怎样,个体的基本素质(性格、情绪、遗传、认知水平等)与环境刺激(挫折、榜样、去社会化等)的结合才会导致侵犯行为的发生。中小学校园是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的有力保护区,中小学学年段是人生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时期,预防和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是保护学生利益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可预见的受关注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注意:1、标注页码范围;2、如果是网上的参考文献,需标注网址)1 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152但菲.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因素及矫正N.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113-1173 袁飞.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E
42、B/OL.(2010-5-31).http:/致 谢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尤其要着重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他在百忙之中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其他的各位老师也给了很大的帮助,再次我也衷心的表示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与了重要的意见,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了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
43、友批评和指正!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
44、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