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5034028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u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gu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u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u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gu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精品文档.测量监理实施细则编制: 审核: 审批: 目 录1总则31.1工程概况31.2编制依据01.3测量监理目标11.4施工测量基本内容12控制网交桩与复测22.1准备阶段22.2 控制网交桩22.3控制网复测32.4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62.5高程控制网平差计算82.6问题及处理103施工加密测量103.1加密测量技术方案103.2加密外业测设133.3施工加密测量平面控制点数据处理133.4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153.5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数据处理174施工放样测量184.1监理工作程序184.2路基工程施工放样测量

2、184.3桥涵施工放样测量195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215.1监理工作程序215.2.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通用要求225.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245.4沉降变形监测平行检测工作286.沉降变形监测专业要求286.1路基工程296.2桥涵工程356.3观测资料要求386.4沉降观测注意事项387轨道工程测量监理要点397.1监理工作程序397.2建立基桩控制网407.3轨道施工测量418竣工测量测量监理工作428.1监理工作程序428.2 线路竣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428.3路基竣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438.4桥涵竣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438.5无碴轨道竣工测量448.6竣工测量完成后

3、,应提交如下成果资料:45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1总则1.1工程概况1.2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2精美控制测量及线下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3客运专线无渣轨道铁路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5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GJG/T8-2007); 6客运专线无渣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7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4、10601-2009);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11.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TB10054-97);1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13.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14.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1.3测量监理目标1.4施工测量基本内容1.控制网交桩与复测;2.施工加密测量;3.施工放样测量;4.沉降变形测量;5.轨道施工测量;6.竣工测量。2控制网交桩与复测2.1准备阶段2.2 控制网交桩2.2.1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由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参加的控制网交桩会议和技术交底会议,签署交接桩文件纪

5、要。2.2.2做好精密控制测量技术文件交接工作。交接内容包括: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总结、CPI基础平面控制网测量成果、CPI控制点点之记;CP线路控制网测量成果、CP控制点点之记;高程控制测量技术总结、勘测高程控制点成果及点之记。2.2.3参加现场交桩,对交桩全过程进行旁站见证。同时,要做好交桩记录,对交桩协议书进行签认。2.2.4现场交桩,对标段间和各施工工区间的交桩搭接进行检查。交桩搭接至少向对方延伸2个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至少搭接一个点。若不能满足,应建议设计单位进行补交。2.2.5对现场交桩过程中出现的桩点丢失、损坏情况做好记录,上报建设单位。由设计单位进行补点,交桩。2.3控制网复测2

6、.3.1控制网复测内容:CPI基础平面控制网、CPII线路控制网、高程控制网。2.3.2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进行审核。方案审核未批准的,不得进行控制网复测工作。2.3.3在施工单位进行CPI基础平面控制网、CPII线路控制网观测前,对施工单位所使用的GPS接收机进行检查,仪器的标称精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不得使用。CPI(GPS)测量,仪器选用双频接收机; CPII(GPS)测量,仪器选用双频或单频接收机。GPS测量的精度指标应满足下表:GPS测量的精度指标级 别BCa(mm)55b(mm/km)11注: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各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式中:中误差

7、(mm);d相邻点间距离(km)。2.3.4在实施观测前,应要求施工单位对GPS接收机进行一般检视和通电检视。一般检视应符合下列内容:(1)接收机及天线应匹配,主机及附件必须齐全;(2)接收机及天线外观变形良好,各部件和附件应完好,需紧固的部件不得有松动和脱落。通电检视应符合下列内容:(1)有关信号灯工作应正常;(2)案件和显示系统工作应正常;(3)利用自测试命令进行测试;(4)检验接收机锁定卫星信号时间的快慢,接收信号强弱及信号失锁情况。2.3.5做好施工单位GPS观测过程中的旁站见证。旁站见证内容(1)对仪器的整平对中进行检核,对中误差 1mm;(2)对每个时段开机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误

8、差小于1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天线高;(3)对测量手簿的内容填写进行检核(填写内容包括:测站名、测站号、观测员、记录员、观测日期、天线高、观测时间、时段号、近似高程等);(4)开机后应检查有关指示灯与仪表;(5)观测中应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数据记录信号灯等情况,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6)对观测时段数及时段长度进行检核;(检核应按符合下表规定)各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项 目CPCP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1515有效卫星总数4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3020时段长度(min)9060观测时段数21-2数据采样间隔(S)15-6015-60PDOP 或GD

9、OP68(7)对接收机天线附近无线电通讯影响情况进行检查。(8)每日观测结束后当天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2.3.6做好CPI控制网与相邻标段搭接的控制点数量(至少2个点)和CPII控制网与相邻施工工区重叠的控制点数量(至少2个点)进行检查,确保搭接数量满足复测要求。2.3.7高程控制网复测前,对施工单位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仪器检查应符合下表规定)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中规定执行序号仪器名称二等:最低型号备注1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自动安平数字水准仪DS03用于水准测量,其基本参数见GB/T101562线条式铟瓦标尺、条码式铟瓦标尺用于水准测量2.3.8高程控

10、制网复测过程中,应随时对水准仪的i角(15)进行检查;对水准仪视距长度、前后视距差、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下丝视线高度进行检查;对一测站两次读数差、两次所测高差之差、间歇后还应对间歇点进行高差检测。同时,还应与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进行换手测量,确保观测资料符合规范要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表规定)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m)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重复测量次数二等因瓦DS033且501.56.02.8且0.552次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mm)项目等级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检测点歇点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

11、二等0.50.713注:使用双摆位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时,不计算基辅分划读数差。 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的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2.3.9做好外业旁站见证工作。2.4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2.4.1负责对该标段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的审核工作。2.4.2平面控制点平差计算的审核内容:(1)采用的坐标系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CPI基础平面控制网当采用CPI控制点作为起算数据时,应对作为起算数据CPI控制点进行检核;CPII线路控制网必须采用经过复测后证明是可靠的本段所有CPI控制点作为起算数据,CPI的数据应采用设计院提供的成果。(3)平差软件:基线解算和

12、控制网平差均应采用商用GPS数据处理软件。(4)CPI、CPII重复观测的基线较差应符合规范要求ds。(5)CPI、CPII同步环、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和环全长闭合差应满足规范要求。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的要求;同步环全长闭合差应满足的要求。式中:W为环闭合差,n为同步环中的边数。异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要求;异步环全长闭合差应满足要求。(6)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均应满足下式要求: Vx3, Vy3, VZ3(7)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满足的要求。式中:中误差(mm); d相邻点间距离(km)(8)GPS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应满足下表要求。GPS测

13、量精度指标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1.31/180000CP1.71/100000(9)可重复性测量精度和相对点位精度应满足下表要求。控制点的定位精度(mm)控制点可重复性测量精度相对点位精度CP108+d10-6CP1510(10)CPI、CPII复测成果与设计院提供成果比对应符合规范要求的X、Y坐标差值不大于20mm。2.5高程控制网平差计算2.5.1负责对该标段高程控制网平差计算的审核工作。2.5.2高程控制网平差计算的审核内容:(1)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2)往返测不符值;(3)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4)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5)高程复测完成后应与设计院提

14、供的高差进行比对,其结果应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还应进行高程比对。(6)水准测量精度必须符合下表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水准测量等 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 差(mm)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二等水准1.02.0注:表中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 测 次 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二等2400DS1级及以上铟瓦往返往返注:表中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15、7)高程控制网平差必须采用商用软件。2.6问题及处理1.6.1督促施工单位对控制网复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2.6.2控制网复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外业补测时,做好外业旁站见证工作并做好记录。2.6.3督促施工单位对丢失的控制点进行补设。3施工加密测量3.1加密测量技术方案3.1.1负责对该标段制定的施工加密测量技术方案的审核。方案审核未批准的,不得进行施工加密测量工作。3.1.2施工加密测量方法和等级1测量方法为:GPS测量和导线测量。2 GPS测量等级为C级;导线测量等级为四等。3.1.3布网及精度应满足下表规定。加密点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测量方法测量等级点间距备注导线四等800-1000mGP

16、S四等不小于300mGPS测量的精度指标 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71/100000四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附合长度(km)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相邻点位坐标 中误差(mm)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4800100052.5101/4000053.1.4施工加密测量作业的基本要求1采用GPS加密测量作业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要求 项 目C级GPS加密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15有效卫星总数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20时段长度(min)60观测时段数12数据采样间隔(S)1560PDOP 或GDOP82检查施

17、工单位用于C级GPS加密测量的仪器。仪器应为双频或单频接收机,标称精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精度指标。不能满足的禁止使用。3 GPS测量过程中负责提示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对经过的CPII控制点进行联测,达到检核目的。4负责四等GPS加密测量过程的旁站、见证工作,检查内容与精测网复测相同。5检查施工单位用于四等导线加密测量的仪器。仪器的标称精度不低于2,测距精度不低于2mm+2ppm的全站仪。低于该精度指标的应禁止使用。6检查施工单位加密测量所用起算点的正确性。平面控制点加密应采用CPI做起算点。联测CP时,如果有两个以上通视方向时应对所有通视方向进行观测。并联测CPII控制点。7检查施工单位外业观测时,

18、对导线测量边数的控制。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四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规定的附合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即13条边)。8检查施工单位外业观测的各项限差。距离和竖直角往返各观测2测回(测距的一个测回指照准一次读若干数,读数一般为四次)。导线边长测量,读数至毫米。竖角指标差15,外业采用竖直角计算平距。各项限差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 仪器精度等 级测距中误差(mm)同一测回各次读数互差(mm)测回间读数较差(mm)竖直角指标差较差竖直角测回间较差往返测平距较差55710102mD注:mD =(a+bD) ,为仪器标称精度。式中:a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19、(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边长度(km)9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应满足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2C较差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DJ14696DJ2681393.2加密外业测设3.2.1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外业观测时各种参数的测量记录,对用于气象改正的温度、气压数据,应要求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必须在每一测站测定一次,并在观测手簿上做好记录。气压计、温度计与周围环境一致,避免日光暴晒和辐射。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测距边气象改正、加常数改正设置数据认真核对。3.2.2 做好GPS加密测量的旁站见证工作,详细填写旁站监理记录表;在导线和高程加密测量

20、中,应进行平行检测(采用换手测量)。但必须是一个完整测段(附合导线、附合水准线路)。3.3施工加密测量平面控制点数据处理3.3.1 C等GPS数据处理1.C等GPS平差应采用CPI控制点进行约束。平差软件采用商用GPS数据处理软件。2.解算的各各独立闭合环坐标分量闭合差、环全长闭合差、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环全长闭合差、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GPS基线长度精度应满足下式要求。a各独立闭合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均符合下式的规定:b环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式中:W为环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c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环全长闭合差均符合下式的规定:式中:W为环闭合差,n为同步环中的边数;d重复基线的长度

21、较差小于。e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均满足下式: Vx3, Vy3, VZ3fGPS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式中:中误差(mm);d相邻点间距离(km)3.3.2导线测量数据处理1起算数据为CPI控制点,导线应在测距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满足要求后,采用专业商用软件平差。2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满足mx、my15mm,导线点坐标成果保留到0.1mm。3对施工单位提交整理的加密测量平面控制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为:(1)导线附合长度4km;(2)边长8001000m,边数13条;(3)测距中误差5mm;(4)测角中误差2.5;(5)相邻点坐标中误差10mm;(6)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40

22、000;(7)方位角闭合差5n。3.4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3.4.1监督施工单位水准测量采用的方法。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施测。观测顺序如下:往测:奇数站 后前前后偶数站 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 前后后前偶数站 后前前后3.4.2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以下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不得进行加密作业:(1)日出后与日出前30min内;(2)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最短间歇时间不少于2h);(3)边长分划线的影响跳动剧烈时;(4)气温突变时;(5)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要求不稳定时。3.4.3使用数字水准仪观测前,应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

23、单次测量。3.4.4测量时应保证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前后视距差不符值应满足规范要求。3.4.5观测时应用撑竿辅助安置水准尺,确保水准尺在观测时处于竖直状态。3.4.6水准测量时,将尺垫安放在坚实的地方,防止尺垫下沉。3.4.7水准测量前,应对仪器的i角进行检测。i角检测不得大于15,否则应更换仪器。3.4.8水准测量应满足下表要求: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水准测量等 级每千米水准测量 偶然中误差M限 差往返测 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精密水准2.0884 注:表中L为往返测程,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标准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

24、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 测 次 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精密水准42DS1铟瓦往返往返8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精密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 (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精密水准铟瓦DS05652.04.0下丝读数0.3DS160精密水准测量计算取位规定见下表: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二等、精密水准0.010.10.010.010.10.1读数和记录取位:采用DS

25、05 或DS1级仪器时,应读记至0.05mm或0.1mm;采用数字水准仪时,应读记至0.01mm;采用区格式木尺应读记至1mm。3.5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数据处理3.5.1高程控制网平差前,对施工单位所测成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满足规范要求时,方可进行平差计算。否则,应对不合格的资料进行重测。3.5.2检查内容:(1)往返测不符值8L;(2)附合线路或环线闭合差8L;(3)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4L。3.5.3当观测成果满足限差要求时,以联测的深埋水准点为起算点,用专业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3.5.4每条水准路线还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偶然中误差M,M1.0mm。 M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6、 式中: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 测段长(km); n 测段数; 4施工放样测量4.1监理工作程序4.1.1应熟悉本管段内的设计图纸和规范,熟悉曲线要素表,熟悉线路。4.2.2负责计算验证本管段内各工区上报的施工放样坐标数据。4.3.3负责对该标段上报的施工放样测量技术方案的审核。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否则,不得进行下工序施工。4.4.4负责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负责施工测量放样记录表中测量数据的检测工作。检测结果合格后进行签认。否则,不得进行施工。4.5.5负责放样点检测。采用更换后视点,利用极坐标法首先检测测站点、后视点的可靠性。当检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进行放样

27、检核。检测方法为换手测量。4.2路基工程施工放样测量路基施工放样测量包括:路堤、地基加固工程、桩板结构路基。4.2.1测量监理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填筑宽度、填筑高度、及坡度比计算符合施工单位的放样坐标(放样宽度为:路基中心两侧各加0.5m),进行极坐标放样检测。4.2.2地基加固工程本标段地基加固采用CFG桩。地基加固工程中群桩基础的桩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已布设的地基加固范围内采用横断面法测设。负责对其进行检测,检测限差为相邻桩位距离不大于5。4.2.3检测路堤中桩放样精度,纵向和横向均应小于10的要求,测设的边桩应满足1/200的限差;高程检测应小于204.2.4检测基床表层中桩放样精度,纵

28、向和横向均应小于10的要求,中线高程检测应小于10,路肩高程检测应小于10。4.2.5路基施工放样测量:抽检按施工单位放样断面总数的10%20%。4.2.6路基工程每填筑层施工单位均需按要求进行测量,经抽检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3桥涵施工放样测量4.3.1涵洞施工放样测量1负责审核本管段内施工工区上报的施工放样测量技术方案。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否则,不得进行下工序施工。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涵洞基坑的开挖轴线进行检测。3涵洞放样完成后,负责检测模板顶面四角,轴线偏位应小于15;高程偏差应小于20。否则,施工单位应对所立模板进行调整。4.3.2桥梁工程施工放样测量1桥梁工程平面放

29、样检测的内容:(1)桥梁桩基(检测10%);(2)承台(模板顶面四角);(3)墩身(模板顶面四角);(4)垫石(中心2点,顶面标高四点);(5)架梁(墩台纵、横向中心线;梁端线及锚栓孔十字线)。2桩基放样检测偏差应小于20;承台放样检测偏差应小于15,底面和顶面标高20;墩身放样检测偏差应小于10,顶面标高10;垫石放样中心检测偏差应小于10,顶面标高0,-10;架梁:墩台纵、横向中心线和梁端线及锚栓孔十字线检测偏差均应小于10。4.3.3特殊结构桥梁1悬臂浇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测量监理放样检测内容:零号块、零号块预压;各T构;边跨和中跨合拢段。零号块预压的目的是取得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

30、形量,并与挠度计算结果对比,供立模时参考。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做好预压检测工作。加载过程分三级:加载量按设计要求进行。每级加载完成都要做好水准记录,观察支架的受力情况。观测频次以设计要求为准。卸载亦分三级。每级卸载也要做好水准记录。完全卸载2h后应在进行测量观测。零号块、各T构、边跨和中跨合拢段。平面检测偏差均应小于10,标高检测应小于10, 合拢前两悬臂相对高差应小于15。2 框架桥施工前,认真查阅图纸,对框架的位置、方向、长度、出入口高程以及与既有涵身、既有道路的连接等进行核实,确保放样坐标计算正确。采用支架法施工时,对支架进行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监理工程师应对预压进行初始水准测量,预

31、压中水准测量,预压后水准测量,连续观测直至稳定。取得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量数据。框架桥施工放样检测梁以下部分与桥梁工程平面放样检测的内容相同。5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5.1监理工作程序5.1.1负责对该标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的审核。方案审核符合要求后,可进入方案实施。否则,不得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工作。5.1.2.负责沉降变形观测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技术指导,并对观测成果的最后上报把关。5.1.3.测负责对该标段内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沉降变形观测标的布设与埋置进行检查。5.1.4.负责对施工单位用于沉降变形观测的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进行检查。不能满足要求的,禁止使用。5.1.5.负

32、责对参与沉降观测的人员资格进行检查。5.1.6.负责对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监理,并应进行平行观测。平行观测的方法: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平行观测的数量,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总测数的20%。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5.1.7.做好沉降观测监理过程的旁站记录,并对施工单位的观测记录进行签认。5.2.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通用要求5.2.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

33、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二等0.50.33.0三等1.00.56.05.2.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323DS05或DS1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46DS05或DS1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

34、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2)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

35、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5.2.3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1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

36、求一等1.53000.71/250000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01/12000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二等3.03001.01/12000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三等6.03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四等12.04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

37、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5.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5.3.1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5.3.2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

38、靠的点以资校核。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应进行往返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的初始值。(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 ,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

39、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4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2水准仪使用DS05或DS1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

40、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电子);视线高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 或DS1级仪器,读记至0.05mm或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

41、行:a.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b.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6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

42、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9对于宽度较宽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5.4沉降变形监

43、测平行检测工作5.4.1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在施工单位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委托咨询单位或专业队伍全过程对沉降变形进行平行观测。平行观测的数量,一般地段应不少于其沉降变形监测工作总量10%,对于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等区段,平行观测的数量不应少于20%,以确保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工作质量满足无砟轨道评估技术要求。5.4.2根据该标段实际情况在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初期对平行观测段落做了如下安排:1大荔特大桥项目部:DK747+386.88DK756+000;全长2737.221m,其中桥梁部分按10%平行观测长2221.61m,路基部分按20%平行观测长515.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