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设计:程国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教学重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教学难点:掌握虚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教学过程:一、教师讲解做文言虚词选择题的方法技巧1代入筛选法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高考考查
2、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2语境推断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这些解释和用法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要充分利用语境来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阅读材料中
3、,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我们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此,“乃”应解释为“才”,表条件。3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如:何厌之有。4语法切入法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以勇气闻于诸侯”和“故内惑于
4、郑袖”,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廉颇,是施动者;后句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在”,第二句中“于”译为“被”。5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 “秦王为赵王击缶”和“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前一个“为”是介词,“替,给”;后一个是动词,“作为”。6结构推断法 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
5、连词。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其皆出于此乎”,“其”,副词,表揣度语气,“大概”,作状语;“其孰能讥之乎”,“其”,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其”,指示代词,“其中的”,作定语;“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作兼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语气助词,可不译;“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表祈使语气,“千万、一定”。特别提示我们在做虚词题时容易犯理解虚词词义不结合语境的错误。具体的语言环境是词义存在的基础。文言虚词的意义虽然较“虚”,但也符合一定语境
6、,并且语境限定了虚词的用法。因此,文言句子里面的虚词,如果根据句子的大意还不能判明其意义和用法,那就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否则,就会出错。7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此法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常用。如“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可确定“以”是连词,“来”,表目的。又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中的“因”,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因”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二、合作探究悟考题,掌握答题技巧下面题目的答案是考生的现场答案,各答案均有问题,请你现场评分并说明扣分理由。一、翻译下面
7、文段中的画线句子。(一)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3分) (二)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1、力不足,死焉,职也。(2分)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3分)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
8、,项城之人无伤焉。1、2、三、实战演练:(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 徐而察之19、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
9、极夫游之乐也(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B. C. D.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设计:程国栋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
10、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教学重点:积累教材中出现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理解并准确的翻译出这些文言虚词教学过程:一、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课内虚词句子 教师强调:这些都是同学们今后必须掌握的重点句子。2011年高考卷中考查的课内虚词1、 山东卷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2、 安徽卷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 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浙江卷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室西连于中
11、闺项脊轩志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4、 四川卷君何以知燕王廉颇 则或咎其欲出者褒禅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 5、 湖南卷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 6、 江西卷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 2012年高考卷中考查的课内虚词1、山东卷我腾跃而上逍遥游 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2、天津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赤壁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 3、广东卷约为婚姻鸿门宴 4、上海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5、四川卷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赤壁赋
12、 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浙江卷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或因寄所托兰亭集序 7、安徽卷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秦王为赵王击缶廉颇 2013年高考卷中考查的课内虚词1、 山东卷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2、 天津卷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褒禅山 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于是赵乃斋戒五日廉颇 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3、 安徽卷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垓下之战 4、 浙江卷不者,
13、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逍遥游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湖南卷涂有饿殍而不知发齐桓 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6、四川卷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 7、浙江卷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逍遥游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2014年高考卷中考查的课内虚词1、 山东卷客亦知水与月乎 具告以事 及其所之既倦 其皆出于此乎 2、浙江卷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安徽卷臣乃敢上壁 日削月
14、割,以趋于亡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临清流而赋诗 4、四川卷吾羞,不忍为之下 其翼若垂天之云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5、天津卷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二、实战演练(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5、臣乃敢上璧。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 (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
1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设计:程国栋第三课时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
16、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教学重点:积累教材中出现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重点掌握“其” “于” “之”教学过程:一、“其”字用法(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童微伺其睡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 12、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
17、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9、吾其还也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则或咎其欲出者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相同,相同 D.不同,相同二、“于”字的用法(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乃设九宾礼于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于
18、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业精于勤、荒于嬉。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燕王欲结于君。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三、“之”字的用法(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辍耕之陇上。3、奉之弥繁。4、侵之愈急。5、子孙视之不甚惜。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8、
19、可以知之矣。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1、余之力尚足以入。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17、顷之,烟炎张天。18、蚓无爪牙之利。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2、夫晋,何厌之有。(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 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
20、,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设计:程国栋第四课时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教学重点:积累教材中出现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重点掌握“何”“乎”
21、“且” “若”“以”教学过程:一、“何”的用法(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 大王来何操?4.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间旦暮闻何物?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22、例句: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二、“乎”的用法(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儿寒乎?欲食乎?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 生乎吾前其闻也
23、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曰:壮士,能复饮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 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三、“且”的用法(一)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7、不出,火且尽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二)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北山愚公
24、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四、“若”的用法(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3、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4、若毒之乎?5、若属皆且为所虏6、若使烛之武见秦君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9、舍之,吾不见其毂觫,若无罪而就死也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视之,形若土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天若有情天亦老 若属皆且为所虏 又有若老人
25、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 B. C. D.五、“以”的用法(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不赂者以赂者丧 6、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7、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9、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0、请其矢,盛以锦囊 11、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2、余船以次进 1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14、以相国守代15、以资政殿学士行1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8、又以悲夫古书之不
26、存19、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20、木欣欣以向荣 21、 作师说以贻之22、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设计:程国栋第五课时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
27、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学习目标:1、探讨文言文整体阅读的做题方法。2、训练与巩固已有知识。教学重点:积累教材中出现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重点掌握在文言文段中理解文言虚词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方法指导:知人、明事、辨理做题前,你应关注两个细节:1.可以先看后面的题目,减小阅读的难度;2.翻译句子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写一下,然后进行修改,最后誊抄在答题卷上。二、自主合作探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檀道济
28、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
29、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寻阳。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也。”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
30、、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注】 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禳鬼:驱除鬼神。寻阳:地名,即江州
31、。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吊:捆绑,捉拿。B北略地,转战至济上 略:夺取,攻占。C以降者妄,斩以徇 徇:巡行示众。D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全:保全,使完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资运竭,乃还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皆释而遣之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D.乃脱帻投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檀道济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军士悉甲,身
32、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若道济在,岂至此A B C D4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C檀道济威名显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译文:_(2)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译文:_(3)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译文:_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