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培训知识汇编(仅供参考)(共2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5024335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管理师培训知识汇编(仅供参考)(共2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健康管理师培训知识汇编(仅供参考)(共2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管理师培训知识汇编(仅供参考)(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管理师培训知识汇编(仅供参考)(共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健康管理师培训知识汇编(仅供参考)健康的定义(WHO,1948):“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体格健壮、心理健全、社会适应力好】健康管理的定义(含性质、内容、宗旨等):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健康管理的特点:标准化、量化、个性化和系统化。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服务流程。l 基本步骤:(1)了解你的健康,只有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才能有效地维护个人健康。(2)

2、进行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分析,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3)进行健康干预。l 常用服务流程:(1)健康管理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3、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1)生活方式管理;(2)需求管理;(3)疾病管理;(4)灾难性病伤管理;(5)残疾管理;(6)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4、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1)市场需要是健康管理行业兴起的基础;(2)理念先进,学术理论与技术研究相对滞后;(3)专业人员匮乏;(4)市场混乱,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尚未建立。5、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它

3、能帮助医疗机构、企业、健康保险公司以及社区、集体单位采用一种有效的服务手段对个人的健康进行个性化的管理,以达到有效预防疾病、节约医疗支出的良好作用。(1)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应用;(2)健康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3)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1、风险的概念与分类:风险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一种状况。广义而言,人们使用“风险”来描述结果不确定的状况。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2、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选择风险管理方法实施与反馈。3、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共性(操作技能):目标式管理;可量化;可重复;有通用技

4、术手段。个性(市场营销):技术及工具选用;服务模式(包装);资源的整合;干预的力度。4、健康风险评估的定义:健康风险评估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和/或死亡危险性的量化评估。5、健康风险评估的内容:一般健康状况评估;疾病风险评估;生活质量评估; 行为方式评估;心理评估;人群健康评估。6、健康风险评估种类:(1)一般健康状况评估;(2)慢性病风险评估;(3)健康功能评价。7、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1)利于制订个体化健康干预措施;(2)筛选高危人群;(3)评价干预措施有效性;(4)使个体对健康风险有一个综合认识;(5)危险因素多元化;(6)多种危险因素无病症;(7)激发个人对改变生活方式以利健康

5、的愿望。8、健康风险评估基本模块: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9、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则:实用性、专业性、易用性。10、健康管理常用工具介绍:科学性;方便性;可替代性。11、生命质量: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整体情形的一种感觉体验。12、生命质量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1)测量个别患者及人群的健康状况;(2)定量比较患者及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3)评价由于疾病带来的负担和对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4)对治疗进行临床及经济学的评价,选取最佳方案;(5)通过了解生命质量,为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13、生命质量评估的基本

6、内容: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疾病状况14、现代医学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健康服务因素四大类。15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制订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四、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1、健康保险的概念和分类。是指以人的身体为对象,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的一种保险。它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因身体伤残、疾病导致费用损失时,提供一次性给付或定期给付的各种保险统称。狭义通常称为“医疗保险”,主要指补偿医疗费用损失。健康保险的分类:(1)意外保

7、险;(2)疾病保险;(3)医疗费用保险;(4)意外死亡伤残保险。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分为:(1)意外保险;(2)医疗保险;(3)事业收入损失保险;(4)护理保险。2、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现状和发展趋势。现状:我国商业健康险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为:(1)业务规模和覆盖人群少,未摆脱“医慌”角色;(2)专业化程度不高,有效供给不足;(3)专业人才缺乏,经营管理人员少;(4)缺乏系统的健康保险经营体系;(5)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社会环境尚待改善。发展趋势:1、专业化经营。1)打造网络体系2)构建经营体系、产品体系和业务经营模式3)建立销售渠道经营体系和销售模式4)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和特色服务模式5)专

8、业化管理系统6)专业化信息系统 2、经营主体日益增多,竞争加剧。3、健康管理服务与技术应用以及医保合作关系深化,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4、宏观环境。有利于健康保险发展的方向转变。1)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资保证2)保险监管为稳健发展保驾护航3)社会保障体系为发展提供空间4)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为实现特色服务提供可能3、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概念:保险管理与经营机构在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和医疗费用补偿的过程中,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或与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的合作,所进行的健康指导和诊疗干预管理活动。4、在健康保险行业中应用健康管理的主要目的:提供健康服务与控制诊疗风险,因此可以将其分为健康指导和诊疗干

9、预两类。5、健康保险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健康管理的服务提供需求和对健康管理的风险管理的需求。6、健康保险对健康管理的意义:(1)促进健康管理的资源配置与整合;(2)可作为健康管理的战略性市场渠道;(3)能够监督评价健康管理业的成熟发展;(4)能够加强健康管理的良好认同度。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的概念: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和重点是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健康教育

10、已被各国及地区的政府、卫生部门和医学界作为改善和管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干预活动和过程,核心是通过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2、健康教育三大策略:倡导、赋权、协调3、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会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WHO的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核心策略:社会动员。(1)领导层的动员;(2)专业部门和人员参与的动员;(3)非政府组织(NGO)的动员;(4)社会、

11、家庭与个人参与的动员。4、健康促进五大工作领域:(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的环境;(3)加强社会的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传 播 者控制研究信 息内容研究媒 介媒介研究受 传 者受众研究效 果效果研究5、传播的基本要素:(1)传播者;(2)信息、符号;(3)媒介、渠道、中介;(4)干扰;(5)把关人;(6)受传者;(7)反馈。6、健康传播的模式及流程: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7、传通条件:(1)共同经验范围;(2)契约关系;(3)反馈;8、符号属性:1、形式(感觉);2、意义(人数)9、四个概念:知识、信息、态度、行为。10、计划设计步骤:1、社区需

12、求评估,2、确定优先项目,3、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4、制定干预策略,5、指定实施方案,6、制定计划评价方案。格林模式(三大因素)(1)倾向因素(前置因素);(2)促成因素(实现因素);(3)强化因素(加强因素)11、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相互有联系、或者有相互交叉的三项不同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健康促进是一项社会策略和社会行为。它要解决的是为改善人们健康而采取社会行动的策略问题,那就是针对群体的健康问题形成社会共识,并采取协调行动,促进“五大领域”的改善和进步。健康促进重点应该是解决社会动员、社会倡导和相关部门单位及社区的协调问题,通过这种动员和倡导,实现协调和协作的目标,然后才

13、能在政策的制定、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健康支持环境的提供等方面产生作用。 健康教育是针对行为问题采取的一系列科学的干预步骤,包括设计和评价技术的运用。它要解决的是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保健技能等问题。健康促进作为一种社会战略,它不能替代健康教育的功能。而卫生宣传要解决的是有关信息的扩散,其信息涵盖的范围比健康教育传播的信息更加广泛,但没有健康教育传播的信息复杂和具体。六、健康管理服务与营销:1、营销:指一个组织寻求通过服务干预顾客群的需要来创照利润。营销职能的主要任务不是操控顾客去按照公司利益行事,而是找到使企业按照顾客利益行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2、市场营销是一个

14、社会及管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或群体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与他人交换来满足自身的需求。3、营销计划的组成:7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促销(Promotion)、物理特征(Physical Evidence)、流程(Processes)、人员(People)。4、服务区别于货物的特点:服务是无形的、服务的不可分割性、服务的可变性以及服务的易损性。另外,客户的满意标准和客户的参与程度也与货物买卖不同。5、专业服务营销应当解决自身的难题,对第三方的责任、客户的不确定性、经验的关键作用以及有限的差异化程度。6、需求与需要的区别:需求是在营销之前已

15、经表达出来的行为;需要可以在营销者激发下最多或加强的行为。7、产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产品有有形实物,也包括信息、服务、培训、技能等。产品的另一个标准是可交换性。8、营销者和预期顾客:积极寻求交换的一方和可能实现交换的另一方。9、健康管理服务的四点特征(见书)。有效健康营销的12大要点:(1)质量高于一切;(2)建立市场营销组织;(3)知识就是力量;(4)制定营销计划;(5)企业不可能是万能的;(6)提供客户无法拒绝的服务;(7)成功的定价;(8)接触,接触,再接触;(9)你不能不沟通;(10)乘上互联网时代的列车;(11)建立有意义的关系;(12)未来就是现在。10、较宽泛的市场

16、覆盖战略是:无差异营销、差异化营销、集中营销。七、伦理学原则1、伦理学:“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中人的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根据这个定义,生命伦理学研究的范围比传统的医学伦理学扩大了,由医疗职业扩大到整个卫生保健领域。 2、伦理学原则为某一行动应该做或不应该做提供理由。最基本的医学伦理学原则有:有利原则【确有助益、不伤害】、尊重原则(尊重病人的自主性、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保密原则)、公正原则。3、尊重人包括自主性、知情同意、保密和隐私;不伤害包括4、尊重人的自主性原则。是指尊重并且保护一个人对在自己身上所发生事情的自主控制权(天赋人权)。5、有益和有益原则:(1

17、)确有助益;(2)权衡利害。八、健康管理相关法律1、生命健康权包括:(1)生命权:(2)健康权;(3)身体权;(4)隐私权【信息的保护;空间的保护、行为的保护】;(5)名誉权;(6)肖像权。2、知情同意权:(1)知情三个方面。提供哪些内容:如:病情(病情告知要客观);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要全面由病人选择);后果(远期后果如何)。(2)知情的三个要素:告知【对什么人告知要清楚,每人都理解】、同意、合力【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3、监护权针对:(1)完全能力人;(2)限制能力人;(3)无行为能力人。4、法定传染病分类:(1)甲类:鼠疫、霍乱;(2)乙类:一般(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乙类(人感染高致病性

18、禽流感等);按甲类处理的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其它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按甲类传染病处理的(必须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5、预防传染病有关国家制度和职责:(1)预防接种制度;(2)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3)传染病预警制度;(4)传染病报告制度;(5)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6)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6、非处方药即不用医师诊断和开写处方;简称OTC,其特点是安全、有效、稳定、方便。九、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合理用药与初级卫生保健1. (1)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间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2)人体的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

19、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等。其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对全身各系统起控制和协调作用,保证人体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生命体。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免疫系统和其他系统、器官一样,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影响;另一方面,它又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起调节作用,并为它们的正常发挥提供安全保障。它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一起构成人体的“三位一体”防御系统,而它们的功能又受精神心理状况的影响。(3)基础代谢是人体处在清醒、安静、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状态时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代谢,在2030C的环境中最稳定。通常男子的基础代谢比女性高;年龄越小,

20、基础代谢率越低。(4)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homeostatic control)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5)医生临床判断的基本程序一般遵循模型辨认的模式。(6)正确就医的方法:选择合理的就医路线、与医生建立伙伴关系、就医的准备工作充分;与医生共同决定健康和医疗检查方案;与医生共同决定药物治疗方案如何;与医生共同决定是否手术治疗。(7)与医生建立伙伴关系应遵循如下原则: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平时注意自我保健;看医生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每次看医生时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每次看医生时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平时尽可能多学习有关健康知识。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

21、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3.用应激原理解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1)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应激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迅速增高。外周小血管收缩微循环灌流减少组织缺血;血小板聚集组织缺血;过多的能量消耗;增加心肌耗氧量。(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反应:GC浓度升高。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类脂质和维生素C含量减少;肾上腺肥大;外周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尿中14羟类固醇排出量减少。4病人以大医院作为首诊机构的就医路线存在的弊病:大医院高度专科化,其医生很少考虑常见病,较少依靠问诊和诊疗工具,与患者交流少,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5、药物不良反应类型:第一类,反应与药物的药理特性和剂量有关;

22、第二类反应是极少数具有过敏体质或特异体质的病人,在使用常用量或低于常用量药物时发生的过敏反应;第三类反应是药物治疗后的继发反应;第四类反应为药物相互作用引起。6、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种类宁少勿多;从小剂量开始;简化用法剂量方案,勤随访;熟悉所给药物的实际来源、厂家和效价7、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不良事件的区别:ADR(药物不良反应):“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正常用量/用法”)。ADE(药物不良事件):超量用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用药不当以及假冒伪劣药引起的对人的伤害。8、合理用药的原则:

23、(1)明确诊断,对症下药。(2)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4)强调个体化。9、老年人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重要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药物的吸收、排泄、代谢、分布及其作用与青壮年明显不同,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肌酐清除率下降,药物排泄受损,容易造成蓄积;体内水分减少,脂肪增加,会引起药物分布变化,药物可能会在脂肪组织内蓄积,产生持久作用;有的药物的半衰期老年人比青年人长45倍;老年人用药种类多,会产生药物有益的和不良的相互作用,甚至毒副作用。10、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与含义:初级卫生保健是指由负责有关人群卫生保健需求的医生,通过与患者建立持久的同伴关系,向患者及其家庭、社区提

24、供可及的、一体化的卫生保健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制定卫生政策的一种框架,反映了平等、团结和参与的价值观,是一种“大卫生”观念,超越了卫生部门。它具有以下含义:(1)居民:最基本/必不可少;团体、家庭、个人均能获得;费用低廉、乐于接受。(2)卫生工作:1.应用切实可行、可靠的方法/技术;2.最基层/第一线卫生保健工作;3.国家卫生体制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4.大卫生观念。(3)政府:共同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卫生保健活动的有效形式。(4)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11

25、、1978年WHO指出初级卫生保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八项内容:健康教育、合理营养、饮水和环境卫生、妇女儿童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和地方病控制、常见疾病治疗、基本药物。12、初级卫生保健的关键点:政府领导支持、各部门协作、动员群众参与、采用适宜技术、培训专业人员。初级卫生保健的特点: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长期性13、初级医疗主要包含6方面的功能:医学诊断与治疗;心理诊断与治疗;对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与病人交流有关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的信息;对慢性病人提供连续性照顾;预防疾病和残疾。14、初级医疗的主要特点有:可及性、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15、全科

26、医生的工作模式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整体性健康管理;连续性健康管理;以及个体-群体相结合的照顾。16、全科医生的角色:按照WHO的提法,全科医生应为五星级医生,即照顾提供者、沟通者、决策者、社区领袖和管理者。17、全科医生的个体化病人教育包括判断、解释、共识三个环节 18、全科医生的“四合一”应诊内容: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对慢性活动性问题进行处理:根据需要提供预防性照顾;改善病人的就医和遵医行为。 十、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1、传统的卫生服务目标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医学研究的总目标:探索病因、发病机制、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研究疾病自然史,对疾病进行人为

27、的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隔的。2、临床医学以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的研究对象。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目标都是促进和保持健康,预防疾病。预防医学属于学科范畴,而公共卫生更强调实践。3、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总体目标:近期内是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更长时间内还要建立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环境卫生体系,财经保障体系。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四大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监督执法;应急。4、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就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

28、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第一,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5、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预防疾病的发生,属于病因预防。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临床前期预防。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临床预防。6、影响人类健康有4大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机体生物学因素,包括您另年龄、性别、遗传、免疫等因素。 生活方式、行为、心理因素,包括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不健康的性行为等。卫生服

29、务因素。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基本策略。7、预防和控制疾病有两大策略,即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及疾病监测。8、我国卫生立法的基本特征: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 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卫生工作的方向,确保卫生事业的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主义公益福利性质, 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和健康危害, 与医学科学等自然科学紧密联系,包括大量技术规范, 全社会广泛参与,9、制定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对健康无危害;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十二、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基本内涵有四点

30、: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它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最重要的是,它的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2、流行病学的任务: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或影响因素提供措施。【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流行病学的特点:群体性与社会性(群体诊断与社会医学的观

31、点)对比,预防性(立足预防:策略、措施、评价)宏观方法性(概率论的观点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实用性(实践性和发展的观点)4、中国疾病死亡前5位的顺位:l 城市:支气管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l 农村:肝癌、胃癌、支气管肺癌、食道癌、结肠癌;5、诊断,检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过程。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损害抗损害反应,表现为疾病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失去适应环境能力/劳动能力6、疾病的基本特征:(1)疾病是有原因的;(2)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

32、过程;(3)疾病可导致体内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4)疾病是整体反应和局部(器官或系统)变化的统一(辩证对待,抓住本质,兼顾其他);(5)疾病破坏各器官系统间的平衡、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平衡,降低机体适应环境能力和劳动力。7、症状主观感觉或表现;如咳嗽,腹泻,呕吐等体征客观表现(某些疾病早期无;可能有实验室检查异常)衰老,是多细胞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必然过程,一般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表现为组织改变、器官老化及其功能适应性和抵抗力的减退8、描述性研究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

33、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的特征进行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揭示出来的一种方法,其优缺点见书。9、现况调查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2)发现病因线索;(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5)疾病监测;(6)其他。10、部分术语:u 因素(Fact),能够引起健康状况或其结局变化的事件,特征或物质。u 效应( effect ),某种原因的结果。u 效果 (effectiveness ),某种干预,方法,保健措施或服务在人群中实施后达到预期结果的程度。u 效益( efficacy),在理想条件下,某种干预方法

34、,健身措施及服务产生的有益结果的程度,测定的方法上随机控制实验。u 效率 (efficienc),取得效应或最后结果所花费的财力,物力,时间的关系。u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学科u 致病因素,是发生疾病的必需因素(微生物,化学,物理,放射线)一种疾病可有多种致病因素u 行为危险因素,与一种特定结局的概率增加有联系的特征或行为该词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u 病例,流行病学研究,人群或研究组内被证实为具有所研究的某种疾病,疾患或状态者u 协变量,是对研究结局可能具有影响的一种变量u 同质,研究对象具有相同背景,条件,属性u 误差,指测量值与真值的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以及样本指标与总体指

35、标之差,既抽样误差u 特异度,真阴性率,实际无病按诊断试验被正确的判为无病的频率u 筛检,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和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人与可能无病的人区别开来u 可靠性,又称信度,指相同条件下同一实验对相同人群重复实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u 患病率,指现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的比例u 发病率,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的比例u 灵敏度,真阳性率,指实际有病且按诊断实验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概率u 依从性,指患者执行医疗措施的程度u 危险度 指某事件将发生的可能性.u 危险度评价 对暴露于特定危害物质或缺乏有益健康的因素饿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研究.u

36、相对危险度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或危险的比值. 1表明两者存在正联系 =1表明两者无联系1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为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特点: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由果推因; 经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如OR = ad/bc;12、队列研究,定群研究,前瞻

37、性研究,根据是否暴露某种危险因子,分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对两组进行观察,发现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要素有:发病时间、观察期间、暴露人口数(分母)、新发病例数(分子)。13、医学统计学: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学科。医学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医学数据,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大量资料(data),通常是人、动物或生物材料的测量值,发现蕴含其中的统计学规律。14、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1)统计设计【包括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调查设计主要有抽样方法、调查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等;实验设计主要有各种实验设计模型、分组方法、样本量估计等。】;(2)统计描

38、述【如率、均数等】;(3)统计推断【对统计指标的差别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推断】。【统计学的工作,数据收集,表达,分析;统计学工作内容:设计,描述,推断】15、常用的统计指标:l 检查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用算术平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等。l 离散趋势(变异程度),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差/样本数)方差,四分位数等。l 统计资料分类,计量(定量)资料(以度量衡单位表示,如身高,体重,血压,年龄),计数(定性)资料,按性质和类别分类(如体检发现某病人数),等级资料,无确切的测量数据,如治疗的痊愈好转死亡,无效等转归的资料,其他+,+,+,+等也称半定量资料。l 方差分析,是分离并

39、评估等级自变量在连续因变量的均数变异中贡献中的一种统计技术。l 算术平均值,一批所有值之和,除以各种数值。l 比,相对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常用被数或%表示.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l 比值比,有叫优势比,表示一定时间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l 相对危险度或率比,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之比,反应暴露与疾病的关联程度。l 拟然比,病人中出现实验结果的概率与非病人中出现相应结果概率之比,说明病人出现该结果是非病人的多少倍。l 变异系数,所测的平均数的标准差与测定的均数之比。越小可靠性越好。l 变异,指同一性质的事物,其个体的观察值(变量)之间的差异。l

40、率,是表示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l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的总体,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值的集合。l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值的集合称为样本。l 频率,一种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样本量。l 概率,指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表示。l 分布,对在一个人群中测量的值或类别的频率的总概括,分布表明人群中有多少或有多大比例超出该变量测出所有可能的值。l 二值变量,只具有两种可能取值如开或关,0或1的一种变量。十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主要慢性病的筛检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简称慢病,或慢性病;是

41、一组潜伏时间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的,且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从广义上讲,慢病指由于长期紧张疲劳,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害的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积累而发生的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点:常见病,多发病;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多种因素共同致病,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相互关联、一体多病关;个人生活方式对发病有重要影响;增长速度加快,发病呈年轻化趋势。2、对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l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血脂紊乱、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等。l 肿瘤疾病:包括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l 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等。l 精

42、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焦虑、强迫、抑郁)、老年痴呆等。l 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周炎等。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为:l 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l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l 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l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l 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l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l 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3、目前我国主要的

43、慢病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超重和肥胖、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等。针对的主要危险因子有吸烟、不平衡膳食、高血压、缺乏运动。4、高血压相关知识(1)定义、分类及其流行病特点:高血压是由于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关系紊乱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的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流行特点有第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第二,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自东北向西南递减,但近年农村高血压患病率快速上升,“城乡差别”明显减弱。第三,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集中于老年人口;但近年来年轻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趋势

44、比老年人更明显,具有年轻化趋势;体力劳动者患病率低于脑力劳动者。(2)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和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危险因素有高盐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防治策略:1)预防为主,三级预防并重,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一级预防针对一般人群;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三级预防针对病人。2)以健康促进为手段,社区综合防治为原则,将高血压的防治与其它慢病的防治相结合,在社区实现慢病的三级预防。防治措施:1)一级预防:针对一般人群采取预防措施,目的是减少危险因素的流行率,降低血压水平。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措施包括戒烟、限盐、控制体重、适量饮酒、经常进行体力活动

45、、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摄入、保持心理健康等。2)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就是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延缓疾病发展。二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定期的健康体检;“35周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等制度的建立;全人群普查。筛选出的高血压病人及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的治疗,包括一些积极的非药物治疗和宣传教育。3)三级预防: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随访,同时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3)高血压高危人群确定标准:具有以下1项及以上的危险因素,即可视为高危人群:1)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2)超重或肥胖(BMI24kg/m2);3)高血压家族史

46、(一、二级亲属);4)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5)长期膳食高盐。高血压的诊断标准(mmHg)类别收缩压舒张压正常血压120和80正常高值120139或8089高血压140或901级高血压 (轻度)140159或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或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或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和905、 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尿糖。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47、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此外,按照糖尿病的自然史,新的分型标准分出了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损伤(IGT),二者是介于血糖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况。我国糖尿病具有以下流行特点: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比农村地区高,但增长幅度农村大于城市;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40岁以下患病率较低,40岁以后急剧上升,但近年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体力活动不足人群的患病率大于体力劳动者。2型糖尿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超重和肥胖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不平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防治测量与措施见教材253254。6、肥胖相关知识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流行特点和危险因素: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两者之和为23.2%,已接近总人口的1/4。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症患病率的总体规律是北方高于南方;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