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共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共3页).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事的态度,体会本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事的态度,体会本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
2、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与“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基础梳理(一)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饮冰室全集。(二)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恩惠(hu) 契(q)约卸却(xi) 如释重负(sh)监督(d) 揽(ln)赔礼(
3、pi) 悲天悯人(mn)(2)理解词义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三、整体感知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加以否定
4、,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上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对文章内容有了最基本的了解,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梁先生的文字中,继续探讨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文本探究1文章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开头不直接提出观点,而先否定其他答案?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这正是许多人
5、的想法。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这种方法曾为许多议论高手所采用。2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4本文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
6、动句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5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属于哪种类型?请举例说明并简要谈谈这些论据的作用。本文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其作用是更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善。道理论据如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作用是充分有力地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6你对“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
7、便是过的痛苦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用尽,便死也是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如何理解?作者把“未尽的责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它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使自己痛苦,使自己良心过不去。表现了作者对他人、对国家极度的责任感。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议论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梁启超提出的“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标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有“最苦”与“最乐”,并从中指导学生对论点的归纳。之后从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提炼论点,分析材料。最后是对议论文语言的分析,找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梁启超语言的流畅、严密、简洁、亲切等特点。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