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复习提纲(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哲学复习提纲(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科学哲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可检验性v科学追求的是经验的知识,科学与非科学最明显的界限之一就是它的经验的可检验性。v所谓经验的可检验性,就是有可能用经验证据来支持或者证伪这些陈述。如果不能直接或者间接地用经验的数据来检验,或者说出检验的途径,就不能判别其真假。这样的一些陈述是不能称作科学的。v这里所说的可检验性,第一,是说的可检验,而不一定是已经检验;第二,这里所说的可检验,不但要求可以用个人的单个的实验、观察的经验来检验它,而且是社会的可检验的,即其他科学家也必须能够复验它。2常规科学v“常规科学是严格根据一种或多种已有科学成就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某一科学共同体承认这些
2、成就就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基础。”常规科学指的是当科学家所属的学科没有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时候,他们所从事的每天平常的科学活动。v常规科学是在范式指导下解决疑难问题的科学,是一种“解谜”活动。v常规科学研究就是实现这种对成功的许诺,扩展范式所展示的知识,增加事实与预言之间的匹配程度,进一步把范式清楚地表达出来。3工具主义广义地说,工具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别称,狭义地说指他关于认识和真理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认为思想、观念、理论是人的行为的工具,它们的真理性的标准在于能否指引人们的行动取得成功。杜威否定思想、理论等是客观对象的反映,认为它们不具有客观真理的意义,而只能作为有用的假设。他强调
3、,思想、概念、理论等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只要它们对实现目的有用或对有机体适应环境有用便是真理,它们并无真假之分,只有有效或无效、适当或不适当、经济或浪费之别。(科学理论是有助于我们预测观察数据的工具,而不是描述实在之潜在本质的努力。)4科学共同体v指特定的科学家团体,它由同一个专业领域的工作者组成;这些工作者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学习过同样的技术文献;他们的探索目标大体相同,有相同的主题;团体内部有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专业方面容易形成一致看法;不同的团体之间讨论的主题不同,专业交流十分困难。v科学共同体是遵循一定的科学规范,在其中进行科学活动,保持相互交流的科学工作者
4、群体叫做科学共同体。5其余情况相同句(ceteris paribus clause)指“其他情况相同”。它是对“如果P则Q”之概括的一种限定,反映了这样一种事实,除了P外的其他条件也必须成立,才能保证Q成立。因此,定律只是在“其他情况均同”(ceteris paribus)的条件下才成立。科学规律或规则的概括的获得是基于正常条件存在这样一种假定,这种概括的应用一般也假定是在正常的环境或条件下。所有反常和例外的条件都是被排除的。因此,所有的概括都含有一个未加明确说明的“如果其他情况相同”的条款,这一条款可表述为“其他情况相同”或“如果条件正常,那么”。6说明的演绎-律则(D-N)模型D-N模型:
5、又称为演绎律则模型,或覆盖律模型。一般形式为:普适定律、特定事实=待解释的现象科学解释包括两类陈述:先行条件和普遍定律。普遍定律授予先行条件以解释者的资格。按照这一模型,解释的本质就是表明待解释的现象是被某个自然普适定律所“覆盖”的。v亨普尔通过将科学解释设定为论证过程,将被解释现象置于覆盖律之下。v一方面使现象的解释具有知识基础,使现象的导出具有逻辑有效性;另一方面知识与逻辑则使现象的发生表现为“必然的”、“理所当然的”。此模型对演绎律则的说明如下:v1.解释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演绎论证v2.解释句必须至少包含演绎中实际需要的一个普遍定律v3.解释句必须是经验上可检验的v4.解释句中的句子必须是
6、真的v亨普尔认为解释的模型既可用于解释,也可用于预测。解释和预测在结构上是对称的。解释是事件之后的预测,预测是事件之前的解释。v解释的对象可以是个别现象,也可以是普遍定律。对定律的解释,就是把它归结到一个更广泛的定律之下。7可证伪性如果存在与某个假说相矛盾的逻辑上可能的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这个假说就是可证伪的,如果这个或这组陈述被确定为真的,就会证明这个假说是假的。一个陈述、一个假说或一个理论的可证伪性并不一定是它在逻辑上或事实上已经被证伪,而是说在逻辑上或经验上有可能被证伪。8 .范式v范式是包含符号概括、形而上学信念和价值标准在内的范例。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
7、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v结合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论述,范式是先于理论的、有结构的、用来探索并解决疑难问题的认识工具;它以形而上学信念为基础,给出值得探讨的难题、解决难题的方法以及决定问题和方法的标准,能够保证常规科学研究的成功进行。9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指的是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为新范式所替代的重大事件。科学革命的本质就是从旧的范式转向一种新的范式。科学革命开始于科学共同体部分成员越来越感觉到现存范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每一次科学发现都是一场科学革命:v(1)每一次科学发现都是科学知识积累过程的中断,都是范式的转换。v(2)科学发现并不是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
8、特定地点和特定人身上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断扩展的复杂过程。v(3)科学发现的革命性只有对其范式受到影响的人才能感觉到。10最佳说明推理v最佳说明的推理科学中运用的一种论证形式:如果假设它之存在能够最好地说明观察,那么基于这样的理由可推断出不可直接或者不可探测之机制的存在性。(对已知事实最好的解释方式)v最佳说明推论认为:我们应该准备推出一个更好的说明,而不是一个苍白的说明,而且一个显然优于其竞争者的真正的好的说明很可能就是一个正确的说明。11、理论规律理论定律是关于不可直接观察乃至不可观察的实体和性质的规律。是含有理论术语的定律。v理论术语即不可观察术语,不涉及任何可观察者,
9、只涉及关于分子、原子、电子、质子、电磁场等等这种不能以简单直接方式加以测量的存在者。12经验规律v经验定律也叫经验概括,是可以直接被经验观察所确证的定律,是关于可观察者的定律。v凡是一个规律所包含的语词所指称的对象是直接用感官可观察的或用相对简单的技术可测量的,这种规律就称为经验规律。v经验定律用来说明已观察事实,并预言将来的可观察事件。13归纳概率解释v并非所有的科学解释都具有演绎论证的形式v并非所有的科学解释,都可以毫无例外地从特定事态和普遍定律中导出被解释的现象,有很多科学解释具有概率的性质。vI-S解释模型,归纳解释模型或归纳概率模型,建立在统计规律或概率性规律的基础上,对被解释的语句
10、给予一定的归纳支持。14科学研究纲领科学研究纲领,英文名字: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英国科学哲学家伊姆雷拉卡托斯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们对科学的评价往往不是针对单独的理论,而是一个具有相同硬核,可变的保护带和正反启发法(heuristic)的理论系列。他称这个理论系列为科学研究纲领。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是一些不容放弃和不可改变的哲学信念和基本假定,它形成这个纲领今后发展的基础,如牛顿力学纲领的硬核是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硬核周围是有各种辅助假说组成的保护带,当纲领与观察,实验资料有矛盾时,可以通过调整这些辅助假说来保护硬核。15特设性假设在假说检验的过程中
11、,预测的失败即出现了“反常”。这并不意味着假说的基本理论观点已被证伪。研究者可以通过改进辅助理假设继续为理论作出辩解。但这种辩解本身也必须是可检验的。为了保护某种理论观点而特意建立的又是无法检验的假设叫做特设性假设。提出特设性假设是不合理的,应当避免。特设性修改,被修改过的理论不能以任何不同于原来理论的检验方式接受检验。由任何人食用任何面包,是对于原来理论的检验,而对于修改后的理论的检验则只限于食用除了在法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那一批以外的面包。修改后的假说的可证伪性小于原来的。辨析题1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因此科学不能依靠想象。科学研究工作(1)科学家从研究自然界的某一个具体现象开始。(2)为
12、了解决这些科学问题,科学家们观察这些现象,注意它们的规则性。(3)为了控制这些自然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和进行实验,使得他们能够在特定的环境里,在尽可能排除干扰的纯粹条件下观察这些自然现象,并对它们作精确的测量。(4)记录观察、实验、测量的结果,以获得经验的事实或经验的陈述。(5)借助于归纳事实整合他们的概括以及直觉和假说的方法,科学家们发现或构造科学规律来解释上述的自然现象或观察事实。(6)借助于整合所发现的自然规律以及心灵的自由创造与想象,构造出理论体系来解释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由此来说明各种经验事实。(7)从理论与规律中附加种种条件,演绎出可观察的特殊陈述作为科学的预言,然后设计实验,运用逻
13、辑与观察事实进一步检验这些规律与理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科技无禁区 人类只管发展自己改造自然创造新世界的能力,忽视了自己能否适应这个新世界;人类只管制造威力越来越大的工具,忽视了自己能否把握和控制这个利器。包括科学在内的一切人类文化本身奠基在人类的特定存在之上,如果没有一种对生命独特地承认,我们科学知识本身的可靠性也就成问题。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史怀哲有一句名言叫做“敬畏生命”。敬畏感的丧失可能导致你对生
14、命施行任何你认为合理的手段,而这些手段的合理性,根本上必须建基于对生命的敬畏之上。任何人为的东西都不如自然的生命那么和谐,原因就在于自然的生命经过了几十亿年的进化,已经形成了高度协调的体系。在自然环境下,每种物种都有天敌,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使得自然界的平衡不至于被打破。人为制造的东西,由于没有天敌,很可能出现极度的繁殖,进而出现生态失衡,可能给原来的天然物种带来一些危险。树立科技有禁区的观念。根据当时的文化、社会道德体系,本着公平和人道的原则,在所能允许的限度内发展科技。在这一限度之外,不管好坏,我们都不用它。禁区到底定在哪里,并没有先验的办法,只能通过科学家群体和公众群体相互沟通、相互探讨来划
15、定科学发展的界限。对科学家而言,避免科技发展带来恶果的唯一办法就是谨慎,要抵御市场的诱惑,足够长地推迟科技使用的时间,让它在漫长的时间里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不要轻易运用它。我们今天的技术,遵循的是技术的逻辑,即“技术上可行的,就一定要将它实现”,其目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技术的高精尖。在我看来,我们应将更多的资金和力量用在解除大多数人类的痛苦,精神痛苦、社会性痛苦,而不是用于攻克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特殊技术,以及只是为了炫耀“高精尖”而存在的技术。3、 观察总是渗透着理论,因此人们无法做到科学的客观性观察包含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1)感觉资料。感官接受的感觉图像由点、线条、形状和颜色组成。(2)根
16、据观察者先前的经验/知识/理论把感觉图像按一定的样式组织起来。(3)在一定的语境中用语言呈现所观察到的东西。前一种是感觉要素,后两种是概念要素。在“看”的过程中这些要素是不可还原地交织在一起的。所以,“看是一件渗透理论的事情”。 观察陈述是用语言表述的,语言的意义是由一定的理论给予的,作为一个范式的观察者,会对相同的观察对象给出不同的观察报告。观察陈述利用的理论有多精确,观察陈述就有多精确。因为所使用的语言的精确性受制于所使用的理论或概念框架的精确性。观察与实验是人与研究对象通过仪器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对象及其所发生的事件是客观的,对象及其事件作用于于仪器并通过仪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也是客
17、观的,所以实验结果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是可以忽视观察者的作用。观察实验仪器是观察者设计和操作的,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观察者干预和改变着研究对象,而且实验的结果是由观察者接受的,观察者的状况不能不影响到观察的选择、记录和报告。所以,所谓“中性”的观察材料是没有的。 对于同一研究对象,由于观察者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观察报告也是不会一样的。他们的研究动机不同,使用的仪器和仪器使用的条件与方法不同,处理资料的方法不同,特别是他们的背景知识不同,往往会作出不相同的实验报告和观察报告。 科学中关于观察的可靠性的信念只能建立在对广泛的经验事实的比较、对照和批判的审察的基础之上,其中也包括强调实验和观察的可重复
18、性以及根据一定的理论,从观察事实中引伸出进一步的结论,然后设计一定的实验和观察作进一步的验证。 科学观察要求实验结果可以用某种标准的方法进行重演;科学观察要求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科学观察使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仪器,这是保证科学观察客观性的物质基础。4科学研究始于观察。培根的方法论:A、首先进行无预设的观察。B、列表分类整理这些观察材料,找出现象的原因。在观察与列表分类中,凡是观察到一个现象出现时它总出现,不出现时它总不出现,则它就是现象的原因。C、对这种因果的联系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概括,上升到一般原理的程度。D、将一般性的概括付之于检验,凡经受住检验的就成为正确的科学理论。问题常常
19、从观察中产生,在观察之后提出,这是否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是起始于观察呢?真正推动科学家进行研究的、原动力或动因作用的出发点,从方法论的观点看是问题。如果观察到事实而不构成问题,不会提出问题,这种观察对科学研究是毫无意义的。 (1)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不是从观察开始,这不是说不要观察,不要作艰苦的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的工作。(2)观察可以先于问题,而且可以引起问题,构成问题。但观察之所以引起问题和构成问题,这是因为观察总是在一定理论背景下进行的,当且仅当一定的观察与一定的理论背景联结起来的时候才会构成真正的科学问题。(3)在科学史上任何时候都有许多观察事实,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都不认为需要弄明白
20、什么,就没有构成问题。只有在后来有了理论地理解这些事实的理论背景才成为问题的一个部分。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海森堡: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5后来被证明为错误的假说对科学的发展也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对象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人对它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当对象的本质尚未充分暴露,人们对其认识还是初步的时候,只有借助假说形式,提出猜测性假定,才能进一步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这时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自然科学是沿着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科学假说在科学思维和研究中有重要作用:1.科学观察
21、和实验的先导。2.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桥梁。3.假说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 4.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的繁荣。 不同的假说是从不同的侧面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索,它们之间的争论,有利于揭露矛盾、启发思考、相互补充,有利于更全面地、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即使尔后被实践证伪了的错误假说,对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假说的这些作用,使它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恩格斯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6“眼见为实,耳听为虚”(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与客观事物相接触,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必经阶段,但
22、感性认识所认识的事物现象中有大量的还是零乱、片面、乃至虚假的东西,因此感觉器官所感到包括见到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同时,现象有真象和假象,假象以否定的方式歪曲表现本质,并掩盖本质。仅凭感性认识或被假象所迷惑是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所以“眼见未必实”。另外,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了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事实证明视觉经验不仅决定于视网膜上的映像,而且也依赖于观察者的经验、知识和期望。 观每个观察者看的目的都是把观察与确定的知识背景结合在一起。因此,“看是一件渗透理论的事情”。 对于同一研究对象,由于观察者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观察报告也是不会一样的。(2)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占有感
23、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因此,耳听未必为虚。(3)对于见与听、实与虚应作具体分析,眼见的可能是实,也可能不实;耳听的可能为虚,也可能不虚。不能笼统地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7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这句话,讲的是科学进步的问题。“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即是指自然科学在进步之中。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来对这句话进行理解。(1)、本体论角度 这句话潜在的指出,科学在本体论意义上就是思维。思维是意识对客观实在的反映。思维的进步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肯定、否定以及否定再否定的过程。在思维
24、中的肯定,就是提出一种“理论”。由于在辨证发展的过程中,这个理论必然要被“否定”以及“否定再否定”。所以这种理论只能是一种假说。恩格斯的这句话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的否定规律。(2)、认识论角度 在认识论方面,这句话表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意识或者思维只是对物质的反映,因而并不直接表明物质的真实情况,也无法达到真理。但是这并不表明人类的意识无法进行认识。意识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思维提出各种假说,从而对物质界进行认识。由于认识都是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的,所以自然科学的进步就是不断提出更好的假说的过程。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本质的、规律的认识,即形成科学理论。
25、而在形成科学理论之前,往往要经过推测和假说阶段。 科学理论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假说的不断自我完善和连续更替的过程。假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重要阶梯。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科学假说的提出必须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已知的科学理论为前提。科学假说并不排斥想象,但一般的想象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假说。假说的科学性使它不同于毫无科学根据的神话和缺乏逻辑基础的幻想。此外,假说需接受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它在逻辑结构上的合理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可检验性是假说科学性的又一重要保证。8、一门科学只有当他能够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达到
26、了完善的地步 马克思认为,一门科学只有当他能够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数学方法论的意义在主要有:1、数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提供了一种抽象思维的工具。2、数学方法,特别是公理方式,为整理和发展已有的知识、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提供有效的手段。3、数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和理论计算的手段。4、构造数学模型的手段。数学方法在现代科学中的启发作用如此的大,以以至它常常成为理论研究的主要武器之一,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仅作为简单的工具。简答题:1 为什么说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科学假说是人们以已经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科学事实为根据,以已有
27、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未知自然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所做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和推理,是科学理论的可能方案。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科学假说是通向理论的必要环节,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科学理论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而往往要借助于假说这种研究方法;它往往是建立在不够充分的事实、经验材料和不够完善的理论基础上的,它还没有对研究对象有确切可靠的认识,只是一种假定。运用已知的科学原理与事实去探索未知的客观规律,不断地积累实验材料,不断地增加假说中的科学性的内容,减少假定性的成分,逐步地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个别
28、上升到一般,从感性经验达到理性认识,建立起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又会出现原先的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新现象,这就需要提出新的假说,建立新的理论。自然科学就是沿着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地向前发展的。2简述波普尔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波普尔提出“可证伪性原则”,作为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我当然只在一个理论体系能为经验所检验的条件下,才承认它是经验的或科学的,从这些考虑中得出:可以作出划界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换句话说,我并不要求科学体系能在肯定的意义上被最终地挑选出来,我要求它具有这样的逻辑形式,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藉经验检验的方法被挑选出来:经验科学的理论体
29、系,必须可能被经验所驳倒。波普尔认为不能用经验或实验作为标准,将科学与伪科学相区分。他认为,一个理论是科学的,当且仅当,它具有被某些观察证据反驳的潜在性。作为划界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他非常强调理论应该作出冒险性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理论的科学标证在于可证伪性,一种不能为任何想象的事情所证伪的理论,即不具有可否证性的理论,是非科学的。他认为一个较好的理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可证伪程度(或可检验程度)较高。对于一个经验科学的理论来说,理论所具有的经验内容越丰富,它所不允许的事情就越多,它的可证伪程度就越高。二、能经受更严峻的检验。只要理论经受住了我们所设计的严峻的检验,从而不断地剔除
30、错误,走向更高的精确性和真理性,它便被接受,否则,便被拒斥。 应作为划界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一个经验的科学体系必须可能被经验反驳”。在波普尔看来,科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猜想与反驳的过程。科学从问题开始,为了解决问题,科学家们提出大胆的猜想(假设)。但是猜想仅仅是猜想,还不足以构成知识。为了不断地逼近真理,科学家们必须用经验来证伪那些猜想,从而不断地剔除错误,走向更高的精确性和真理性。没有什么理论能够免于批判,没有什么能够躲避经验的证伪。那些从逻辑上无法得到经验证伪的命题不属于科学的 范畴。所以,在波普尔那里,可证伪性成为划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v1、什么是可证伪性质?v如
31、果存在与某个假说相矛盾的逻辑上可能的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这个假说就是可证伪的,如果这个或这组陈述被确定为真的,就会证明这个假说是假的。(该理论能够作出一些可以用经验进行检验的特定预测。)v一个陈述、一个假说或一个理论的可证伪性并不一定是它在逻辑上或事实上已经被证伪,而是说在逻辑上或经验上有可能被证伪。v2、什么是不可证伪v一个假说或一个理论,如果是不可证伪的,就是说无论世界有什么性质与情况,以及可以想象出世界有什么性质与情况,也无论这些性质与情况发生什么变化,都不与这个假说与理论相矛盾。这个假说或理论不能向我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任何信息。v真正的科学定律、科学理论就在于它对某些事物的某些形状的排斥
32、或禁止,即是说,它排除一组逻辑可能的现实陈述,因而能为这组观察陈述所证伪,从而为我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信息。v3、可证伪性的程度v一个理论越是可证伪的,它就越好。所禁越多,越容易证伪,提供给我们的经验信息量越大。一个理论阐述得越精确,它就变得越可证伪。理论应该应该陈述清晰和精确。3简述库恩的不可通约性v新旧范式是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v革命是范式的更替,是传统的变异。不可通约性是指两个范式之间是如此不同以至于不可能对两者进行任何直接的比较-没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实现互通。v“从一次科学革命中出现的常规科学的传统,同以前已经过时的传统不仅是不相容的,而且是事实上常常是不能相提并论
33、的。”v范式选择所产生的问题,是常规科学所不能解决的:v在什么是问题和什么是解题方案上,两个学派不能达成一致;v在争辩各自范式的相对优点时,两个学派有着不同的标准,每一个范式都满足自己的标准,而不符合对方的标准。v不同范式的拥护者各自说着不同的语言,生活于不同的世界之中,对彼此观点的把握必然是一种不完全的翻译。v不可通约性:库恩用此词来表示新旧典范之间有一种质的差别,这种差别程度使得两者无法完全兼容。不可通约性是库恩最具革命的观点,他认为不同典范所支配的常态科学时期,其研究问题、问题解决方式、评断标准均不相同,像是在不同世界工作中一般。库恩认为我们从一个理论的世界转变到另一个,是所谓的格式塔转
34、换,而不是经由任何理解的过程。根据库恩观点,不同范式是对立的。4如何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工业革命的影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初步改变了世界: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势力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而膨胀,逐渐战胜了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为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地位,开始斗争。3改变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4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断发展。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
35、成发展。5工厂制度形成,自由主义经济盛行。6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整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改变了世界面貌。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科技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各行各业,科技把一切变得简单便捷,让生活变得多彩有趣。科技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改变着整个世界。科技显示出其巨大的力量,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使其焕然一新。但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1无产阶级遭受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贫困2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奴役当地人民
36、,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3机器的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科技的推动力量越大,则危害也越大。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在全球化的背景中,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突出。大自然对人的每一个胜利都进行了报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大气臭氧层日渐耗竭,甚至出现南极空洞;酸雨肆虐;有毒化学品危害;垃圾泛滥;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沙漠扩大;水源短缺;物种灭绝;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不在科学技术,而在于支配着科学技术运用的价值观,本质上是价值观危机。如何正确看待
37、科技发展,如何正确利用科技,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全人类应呼吁和平,把科技发展应用于人类的和平事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造福子孙后代;全人类都应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享受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福祉。5简述卡尔纳普的经验定律与理论定律之间的差异v1、经验定律:经验定律也叫经验概括,是可以直接被经验观察所确证的定律,是关于可观察者的定律。v实际上,从感官的直接观察到复杂的间接观察,存在着一种连续统,很难划出截然分明的界线。v那么,如何界定经验定律的范围呢?凡是一个规律所包含的语词所指称的对象是直接用感官可观察的或用相对简单的技术可测量的,这种规律就称为经验规律。
38、经验定律用来说明已观察事实,并预言将来的可观察事件。v2、理论定律:理论定律是关于不可直接观察乃至不可观察的实体和性质的规律。是含有理论术语的定律。v理论术语即不可观察术语,不涉及任何可观察者,只涉及关于分子、原子、电子、质子、电磁场等等这种不能以简单直接方式加以测量的存在者。v3、理论定律与经验定律的关联方式(1)经验规律是关于可直接观察的事物、性质、关系的规律,理论规律是关于不可直接观察或不可观察的事物、性质、关系的规律。(2)经验规律的描述词与经验程序相联系,而理论规律的描述词一般不与或不一定与经验程序发生直接联系。(3)经验规律揭示现象的规律性,它是现象的原始描述和经验概括,而理论规律
39、则企图对经验现象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解,即揭示隐藏在经验现象背后的内在实体和内在过程的规律性。6卡尔纳普对应规则的作用是什么?v1、从理论定律推导经验定律需要使用“对应规则”v经验定律不是直接从理论定律中推导出来的。因为:理论定律包含着理论术语,而经验定律只包含着可观察术语,术语种类的不同阻止着从理论定律向经验定律的直接演绎。要推演出经验定律,就必须给出“对应规则”:联结理论术语和观察术语的规则。v2、对应规则不是用来定义理论术语的,只能给理论词以部分观察诠释。v(1)理论术语不能在观察术语的基础上加以定义。一个理论词可以与许多不同的经验概念相对应。每一个对应规则只能给理论概念以一部分的经验意义。
40、v可以在理论术语的基础上使用对应规则来定义观察术语。反过来却不行。v(2)理论概念是严格的、精确的,而经验的概念及其与理论的对应是粗糙的和不精确的。v由于经验的东西不具有理论的东西那种精确性和严格性的形态,所以它不可能完全定义理论的东西,只能给它以部分的诠释。v为了把未被解释的术语与可观察的物理现象联结起来,必须有规则来建立这种联结。v 但是,不能把这些规则说成是定义。所给出的不是一种“定义”,而是一种“关联”。v在科学理论中,并非所有的理论概念或理论词都有对应规则,都与一定的经验现象有联系。有一些理论的概念,主要是由于逻辑的需要而产生的。v(3)理论术语的开放性v一个科学理论通常只有当它找到
41、对应规则时才能称得上是科学理论。v一个理论,当它找到新的对应规则时,常常可以将这个理论推广应用到全新的领域。v物理学公理系统总是保持着开放状态,以便可以增加新的对应规则。7简要分析基督教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影响v1、基督教提供了普遍秩序的概念v2、基督教对于人的地位的改变,为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依据。v3、自然被去神化v4、上帝作为创世者为机械自然观提供了前提 v5、基督教对于自由概念的转变,通过行动使意志自由得以实现。v6、基督教提供了崭新的时间观8、简述古希腊人的科学精神。 不为功利,但求完美。古希腊所追求的完美体现在所有的领域。理性主义精神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纯粹理性,这是指人超出自己的感
42、官欲望和利害关系,不求功利、不计得失地探索各种抽象思辨的问题这种思辨是形而上学的玄思,其动机可能是为了追求完美和绝对,可能是出于创造冲动,可能是为了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 其次是实践理性,这是指人以精明的合理的态度处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一切动机和目的之意在结果对人有利,也就是说人从事合理活动的精神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开篇就说,哲学和科学的诞生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惊异”,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惊奇,有了惊异也就感受到了自己的无知,而为了摆脱无知人们就会渴求知识。但是求知并非为了实用的目的,而纯粹是一种对智慧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通俗地说,第一个条件是要求人们有好奇心和
43、求知欲。第二个条件是“闲暇”。知识阶层不用为着生活而奔波劳碌,因为整天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是没有闲暇的人,是无法从事求知这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的。第三个条件是“自由”。哲学知识是自足的,它不以别的什么目的而存在,而纯粹是为了自身而存在,它是一门自由的学问,它要求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意见,不受他种目的和利益的支配。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强调了哲学和科学之来源的非功利性,也说出了为何希腊成为科学和哲学的发源地的道理:因为它提供闲暇、提供自由,因为希腊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智慧无比地崇尚。9你认为波普尔哲学的优点和缺陷在那儿? 证伪理论的优点,一在于它的批判性革命性,不迷信权威,不怕批判;二在于它能提供
44、有关世界的某些方面的实体、形状或行为的信息。缺点,一在于当一个假说或理论与现实结果相矛盾时,就应该抛弃这个假说或理论,事实上,科学家常常不是这样做的。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划界和归纳问题。认为论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科学的方法不是归纳法而是演绎检验法。经验科学的经验体现在分界标准上是可证伪性,即科学系统必须具有这样的逻辑形式: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借助于经验检验的方法被挑选出来;经验科学的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在科学发现方面,提出由猜想创造出理论,由经验加以证伪的科学发生和发展模式,其方法称试错法。猜想与反驳是科学的进化逻辑,知识增长的模式,是科学方法论的核心。认
45、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猜想,立足于经验证据,试探性的。然后经过严格的反驳、否证和批判性检验。它体现了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10归纳和演绎的关系。v 演绎推理:前提为真,结论一定为真v 归纳推理:前提为真,结论不一定为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区别是: 1、思维进程不同.归纳推理的思维进程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的思维进程不是从个别到一般,是一个必然地得出的思维进程.演绎推理不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但也不仅仅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演绎推理可以从一般到一般,可以从个别到个别,可以从个别和一般到个别,还可以从个别和一般到一般 2、对前提真实性的要求不同.演绎推理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
46、归纳推理则要求前提必须真实. 3、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归纳推理除了完全归纳推理,结论都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4、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程度不同.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就必然是真的.归纳推理除了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外,前提和结论间的联系都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也正确,但不能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 二者的联系是: 1、演绎推理如果要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演绎推理未必都要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则通常要依赖归纳推理来提供一般性知识. 2、归纳推理离不开演绎推理.其
47、一,为了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归纳推理的个别性前提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然性,这就要用到演绎推理.其二,归纳推理依靠演绎推理来验证自己的结论.11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一、视觉经验不决定于视网膜上的映象二、观察与背景知识的交织:每个观察者看的目的都是把观察与确定的知识背景结合在一起。三、观察包含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v(1)感觉资料。感官接受的感觉图像由点、线条、形状和颜色组成。v(2)根据观察者先前的经验/知识/理论把感觉图像按一定的样式组织起来。v(3)在一定的语境中用语言呈现所观察到的东西。前一种是感觉要素,后两种是概念要素。在“看”的过程中这些要素是不可还原地交织在一起的。所以,“看是一件渗透理论的事情”。 v观察陈述是用语言表述的,语言的意义是由一定的理论给予的,作为一个范式的观察者,会对相同的观察对象给出不同的观察报告。v观察陈述利用的理论有多精确,观察陈述就有多精确。因为所使用的语言的精确性受制于所使用的理论或概念框架的精确性。v观察与实验是人与研究对象通过仪器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对象及其所发生的事件是客观的,对象及其事件作用于于仪器并通过仪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也是客观的的,所以实验结果是客观的。v但这并不是可以忽视观察者的作用。v观察实验仪器是观察者设计和操作的,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观察者干预和改变着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