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和鼓励的区别(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扬和鼓励的区别(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表扬和鼓励的区别 【转】表扬和鼓励的区别 【转】在文章如何尊重婴幼儿自然发育过程?一文中提到Pikler博士的一个观点:成人不应该不断表扬孩子的任何成功。不断表扬孩子的任何成功只能让孩子习惯为了获得表扬而做出努力,不能从内心感受到自己取得成功和进步的喜悦。这个观点有网友提出了疑问:这点不太明白,不是总有人说要对孩子多多鼓励多多表扬么,是否孩子完成了什么对他不预理采,让他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表扬(Praise)和鼓励(encouragement)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Marshall Rosenberg ,Center for NonViolent Communicati
2、on的创始人,给表扬(praise)和夸奖(compliments)下过这样的定义:表扬和夸奖是一种粗暴的交流形式。因为它们是一种支配性语言,是一个人在给另一个人下定义。更麻烦的是,很多人都通过培训来学习如何表扬,如何通过表扬来操纵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Marshall认为我们在开口表扬别人之前一定要先明确,我们的表扬不是为了操纵别人的行为,而是一种真心的赞美(celebrate),这样的赞美应该包含三层内容:1、这个人做了什么样一件具体的事?2、你内心如何看待他/她所做的事?3、他/她所作的事满足了你自己什么样的需求?Marshall所提到的“真心的赞美”也就是我们所要谈到的鼓励(enco
3、uragement),鼓励不仅仅出现在成功的时候,更应该出现在失败的时候。Kohn, Alfie在 Five Reasons to Stop Saying Good Job!一文中写到了父母不应该表扬孩子的原因:1. 操纵孩子父母通过表扬是为了操纵孩子的行为,为了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让孩子更依赖于父母。孩子在小的时候很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当父母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表扬孩子的时候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这种表扬跟父母真心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完全不同。2. 表扬泛滥成为一种垃圾语言父母可能不是为了操纵孩子的行为而表扬孩子,或许父母是真心为孩子的行为感到高兴,但当父母将肯定的、表扬的
4、语言挂在嘴边的时候,孩子不知不觉地就对这些语言产生了依赖。孩子行为的目的成了取悦父母获得表扬,而不是为了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父母表扬得越多,孩子就越需要表扬和肯定,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都会继续依赖周围的人给他/她肯定,因为他/她对自己的行为十分不自信。3. 偷走孩子的乐趣除了对于表扬的依赖之外,孩子其实更需要自己去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内心的喜悦,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同时孩子更需要有能力决定他/她什么时候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父母不断地表扬和肯定会剥夺孩子的这种乐趣。逐渐,孩子就失去了自己感受这些成功喜悦的能力,在做成任何一件事的时候不会发自内心的骄傲和兴奋,而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4. 让孩子失去
5、兴趣父母不断地表扬可能会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事,但当父母一旦停止表扬,孩子会立刻失去兴趣。原因在于,这件事本身不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关注和表扬。同时,过度的表扬和奖励会导致孩子对一件事产生逆反心理,越是表扬孩子就越不想做。5. 降低孩子成功的可能性表扬除了会降低孩子的独立性、剥夺孩子的快乐以及兴趣,表扬还会降低孩子成功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孩子在成功完成一件任务之后获得表扬往往会在完成下一个任务的时候失败。原因可能是表扬给他们产生了压力;也可能是表扬降低了他们的兴趣;也可能是为了获得表扬他们不想再冒险尝试新的东西,只想获得表扬就可以了。表扬往往会忽略行为背后的思想、感受以及价值。比如一个孩子
6、与别的孩子分享食物,可能是为了获得表扬,也可能想让别的孩子也有吃的。单纯对于分享这种行为的表扬忽略了行为背后真实的动机。Robin Grille在文章Rewards and Praise: The Poisoned Carrot中也提到表扬的几大坏处:1. 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当听不到表扬的时候会很失落,孩子做事的毅力和决心在这个过程中就遭到了破坏。2. 表扬也让孩子习惯于为了获得表扬而不是为了自己而做事。3. 当孩子“好”的行为不断得到表扬的时候,孩子很快就会学会如何通过行为来操控成人。同时Robin也谈到父母应该怎么做:1. 关注孩子成功时自身的感受。孩子天生渴望成功、渴望学习、渴望征服困
7、难。当他们获得成功时内心所产生的喜悦能够极大地增强孩子做事的毅力和决心,同时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当看到孩子尝试新的事物时,父母更应该说一些鼓励的话。比如“你看起来很喜欢做”,“你觉得做怎么样?”“看到你做我真高兴!你看起来也挺高兴的!”2. 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只要有机会,就应该问问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怎么看待。比如“你喜欢自己画的画吗?”“你把那个拼图拼起来了,高兴吗?”3. 问问孩子内心的体会。比如,孩子给你读了一个自己写的故事,在你谈过对这个故事的体会之后可以问问孩子:“你自己觉得这个故事写的怎么样?”“写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讲这个故事有意思吗?”“你是怎么想到这样一
8、个故事的?”这些简单的对话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4. 用“我”的感觉,而不要给孩子下定义。如果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用“我”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我喜欢你选的这个颜色。”“我爱听你唱那首歌。”而不要用“你真是一个天才画家!”“你可以当歌唱家!”父母要尽量避免给孩子下定义,关注你自身的感受,而不要强调一种目标、一种需求。再比如“你真是个好孩子,懂得跟别人分享玩具!”与“谢谢你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他觉得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有着很大区别。前者是在给孩子下定义,而后者是在强调孩子的行为对旁人产生的影响。用“我”这种方式,强调父母和孩子之间观点和感受的交流,而不是将父母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
9、5. 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而不要对孩子进行评价。反馈和认可相当重要。并不是说,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我们不能有任何表扬,而是我们所说的话是针对孩子具体的行为。假设,孩子刚学会弹一首新曲子,他/她在表演结束的时候,父母不是说:“你真是个了不起的钢琴家。”而是说“我很喜欢听你弹这首曲子。”如果能更具体就更好,比如喜欢他/她弹琴的节奏、喜欢他/她弹奏时专注的神情理解了表扬和鼓励之间的区别之后,父母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就需要谨慎选择自己的语言了。父母的言行在孩子内心所产生的长久的影响几乎是无法估计的。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其实表扬是缺失的,更多的是批评和教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一直在影响着父母的行
10、为模式,父母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约束孩子的行为、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几乎不用心考虑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在长期被忽略内心情感的环境下成长的中国孩子,从心理上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看看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的人,有多少人做事只是为了获得周围人的赞美?有多少人没有自信的能力,只有获得别人的肯定时才能相信自己?有多少人“死要面子”,伪装着完美,生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又有多少人有能力为自己获得的成功而发自内心的喜悦?很多新一代的父母吸收了一些远道而来的西方育儿思想,又开始了对孩子不停地赞美和夸奖。希望这篇文章能让父母真正学会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无情地批评教训不对,无穷地赞美夸奖也不对。与孩子一起分享他/她的成功,一起面对他/她的失败,才能让孩子学会自信和快乐。有一个哲学家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而不再需要这个世界的掌声,你就自由了。”希望父母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找到他/她人生的意义,让孩子获得心灵上的自由。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