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 同仁学校 祝礼 中考成绩是学生、老师、学校以及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择校和学校的声誉问题。由此看来,积极探索能快速高效地提高中考成绩的复习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中考已日趋临近,笔者就近年来我省的中考试题作了认真分析,已略知其命题趋势及规律,现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部分的复习策略写出来,希望能在冲刺阶段给考生助一臂之力。由于自己经验欠缺,在整理过程中难免出现纰漏,还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字音 (一)整体要求 1、能正确拼读汉语音节,能给汉字注音,能辨别并改正错误的音节。2、掌握 3500 个常用字的正确读
2、音。3、掌握常见多音字的读音。 (二)复习策略 一个完整的汉语拼音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声母、韵母、音调。这三个要素错一不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从这三方面入手,严格要求。1、熟记汉语拼音的读写规则。如: (1)与 j、q、x、y 相拼时,必须省去上两点。 (2)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时必须写成 iu,ui,un,如: “春秋” 不能注为 “chu n qiu”,而应注为“chn qi”。 (3)注意韵母 er 用作韵尾时(儿化音)写成 r,如:鸟儿(nior),花儿(hu r) 。 (4)牢记声调标调规则,如有 a 不放过,无 a 找 o、e;i,u 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
3、说。 2、注意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形声字、形近字加以收集比较,避免误读。如: (1)形声字(不能认字认半边) 风流倜傥(读 tng 不读 dng) ,两相对峙(读 zh,不读 sh) 。 (2)形近字敝帚自珍(zhn) 暴殄天物(tin) ,广泛(fn) 针砭(bin) ,揣测(chui) 惴惴不安(zhu) 3、注意多音字的比较认读,如:艾 i(艾草) y(自怨自艾) 攒 zn(积攒) cun(攒动)4、避免习惯性误读,古今误读如:“粗犷(gung)”常被误读为 “粗犷(kung)” ,“电饼铛(chng)”常被误读为“电饼铛(dng)”。 “大宛(yun)”误读为 “大宛(wn)”二、字形 (
4、一)整体要求 1、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能够在田字格、方格里按要求规范、工整地书写 汉字。 2、掌握 3500 个常用字的字形,能正确地辨别并改正词语、句子、语段中常见的错别字。 3、能正确书写并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二)复习策略 1、规范书写。写字时掌握字的间架结构,笔画舒展适中,分布合理,力求整个字的结 构匀称,重心平稳。2、避免同音相混。在所有汉字中,有好多同音字极容易混淆,在复习中必须得依据字的意 义及搭配习惯来掌握。如: (1) “查”和“察”的区别调查、检查、观察、察言观色。 (2) “汇”和“会”的区别“会聚”这个词里的“会”可换为“汇” , 但“融会贯通”里的“会”不可换为“汇
5、” 。 (3) “曲”和“屈”的区别有时“委曲”与“委屈”的意思相同,但在 “委曲求全”这个成语里不能把“曲”写为“屈” 。 3、避免形似相混。在所有汉字中,也有好多形近字极容易混淆,在复习中必须得仔细辨别。 如: (1) “点拨”中的“拨(b) ”不能写为“拔”也不可读为“b) 。 (2) “销声匿迹”中的“销”不能写为“消” 。 (三)方法提示:1、作为教师平时在课前要多做题,占有大量感性资料。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指示,那些字常考音,那些字常考形,做到重点识记,有的放矢。2、学生写别字,找不出别字大多是因为不理解词义造成的。针对这点我们可在教学中适当讲授古汉语知识,探究字的本义 ,词的本
6、义特别是成语的本意。如 “可望而不可即”即:靠近。3、形近字大多是形声字,要指导学生注意形,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如:急躁 干燥 洗澡 水藻 做操 根深蒂固 取缔 真谛4、指导学生必要的答题技巧如:排除法、分析法、组词法、释义法(探寻本意)、比较法等。5、 “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必须加强训练,不然神马都是浮云。三、词语(包括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一)总体要求: 1、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 (二)复习策略 1、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在了解它们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抓 住它们不同的因素来体会其间意义和用
7、法上细微的差别。 常用的辨析方法有如下 几种: (1)从词义的轻重来辨别。如“失望”和“绝望” ,前者的程度浅后者的程 度深。(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来辨别。如: “战斗”和“战争” ,前者范围小,后者范围大。 (3)从成语的感情色彩来辨别。如“爱护”“保护”和“袒护”三个词都 、 有表示护卫,免受伤害之义,但爱护是褒义词,保护是中性词,袒护是贬义词。 (4)从词的搭配对象来辨别。如“充足”“充分”和“充沛”三个词都有 、 “满”和“够”的意思,但“充足”常与具体的物质方面的东西搭配,如:粮食 充足; “充分”和“充沛”则常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条件充分、精力充 沛。 (5)从词的语体色彩来
8、辨别。如“死亡”和“逝世” ,前者用于一般(平凡) 人的死,而后者则用于伟大人物的死。 (6)从词性来辨别。如“障碍”和“阻碍” ,它们都有阻挡、妨碍事物发展 和进行的意思,但“障碍”是名词,可作主语和宾语;而“阻碍”是动词,常作 谓语。 2、成语的正确使用 (1)注意辨别理解成语中的关键字。如“事半功倍”中的“功”字,有的 学生常把它当“工”来理解,以致把整个成语的意思理解为:付出成倍的工作, 才完成一半的事情。 再如“销声匿迹”中的“销”字也有不少学生常把它当“消” 字理解,从而把整个成语的意思理解为:声音消失了,踪迹不见了。 (其实“功 倍”指成倍的功效, “销声”指不公开讲话。 ) (
9、2)注意辨析近义成语。如“鬼斧神工”和“巧夺天工” ,两个成语都用来 形容技艺高超、奇妙,但“鬼斧神工”指鬼神所造,不是人力所为,因而常用来形容一些天然形成的景物, “巧夺天工”则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因而常用来 形容一些经过人工雕饰的景物。 (3)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如“咄咄逼人”和“盛气凌人” ,两个成语 都含有“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之意,但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仅限于人,还可 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4)注意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 ,两个成语 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但前者常形容待人处事细致周到,体贴入微, 含褒义
10、;后者多指什么事(包括坏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四、句子 (一)总体要求: 1、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 2、能够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 3、掌握句子衔接与排序的方法。 4、能够仿照所给句子再写一两句话,即仿写。(二)复习策略 1、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 心语搭配不当。如: a、自参加函授学习以来,我的知识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 此句的主语“生产水平”和谓语“增长”不搭配,应把“增长”改为“提高” 。 b、青年学生应从小就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此句的谓语“养成”和“人生观”不搭配,应把“养成”改为“树立” 。 c、自己有
11、双聪明灵巧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此句的定语“聪明”和中心语“手”不搭配,应把“聪明”删去。 d、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此句的补语“整整齐齐”与中心语“打扫”不搭配,应把“整整齐齐”删去。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缺修饰语。如: a、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团结协作的可贵。 此句滥用介宾结构“在中” ,使原来的主语“这次抗震救灾”变为状语, 最终造成整句缺主语,此句应删除“在”和“中” 。也可删去“使”字,让“我” 作主语。 b、天气这么寒冷,他身上仍然既破烂又单薄的衣服,怪可怜的。 此句缺少谓语,应在“仍然”后面加上“穿着” 。 C、
12、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 11 个专业公司,2 个研究所,3 个生产厂,现 有固定资产 8500 万元。 此句的谓语“成为” ,没有相应的宾语来与之搭配,即缺宾语。应在“3 个 生产厂”后加上“的大型企业” 。 d、家庭环境往往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此句缺少必要的修饰语,因为家庭环境有好有坏,所以应在“家庭环境”前 面加上“良好的” 。 (3)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义使用不当,词性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如: a、 “五一”假日里,滔滔不绝的游客使普者黑风景区热闹非凡。 此句属词义使用不当。形容来往的游客连续不断,只能用“络绎不绝” ,而 “滔滔不绝”用于形容话多,连续不断。 b、鲁迅作
13、品里的部分异体字常困难着许多师生的心。 此句里的“困难”被误用为动词,应把它改为“困扰”或“困惑” 。 C 、初中三年,语文学习一直是我的嗜好。 此句里的“嗜好”多指不好的、特殊的、成习惯的爱好,含贬义,应把它改 为“爱好” 。 (4)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就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要么前后矛盾,要么违反人们的思维,要么 违背客观现实情况等。如: a、他是汶川地震灾区所有死难人员中的幸存者。 此句中的“幸存者”与“死难人员”相矛盾,既然他是“幸存者” ,就不该 包含在“死难人员”之中。应把“所有死难人员”删去。 b、为防止此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应加强安全教育。 此句要表达的意思应当是“防止事故再发生”
14、,才符合常理,但因加了个否 定词“不” ,成了“防止事故不再发生” ,意思是事故不发生都不行,一定要让它 发生,这就违背了人们的客观愿望。应把“不”字删去。 (5)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指的是句子结构完整, 句意清晰, 而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句子成分。 如: a、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 30 分钟。 此句的补语部分“最多”与“不超过”在语意上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b、教育局长亲自光临到我校强调“减负”应注意的问题。 此句里的“光临”与“到”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6)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把两种句式或两个意思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 不清。如: 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
15、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此句从前半部分 (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 被乙队断球反攻) 看, 陈述对象是甲队; 从后半部分 (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来看, 陈述对象显然是乙队。 因而造成前后主语不一致,表意不清。可把“攻破甲队大门”改为“失败” ,使 整句的陈述对象为甲队。 (7)表意不明,造成歧义。 有歧义的句子, 是指同一个句子表意不确定, 既可这样理解, 也可那样理解。 如: 三个电视台的主持人正聚在一起交流经验。 此句既可理解为甲电视台, 乙电视台, 丙电视台的主持人聚在一起交流经验,也可理解为同一电视台的主持人甲、乙、丙正聚在一起交流经验。应将“三个” 与
16、“电视台的”调换位置。 (8)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一般包括逻辑语序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语序不当,关联词的语序 不当。如: a、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此句不符合客观规律,应该把“修剪”与“栽种”两者对调位置。 b、减轻负担是要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思考和动手的时间,促进他们学会 动手、动脑、做事、生存、共同与别人生活。 此句里的“共同”应该放到“生活”的前面,成为“生活”的状语。 C、就业不论多么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 此句属关联词语的语序不当,应把“不论”放在“就业”之前。 2、句子衔接与排序的方法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常出现的, 而学生解答这类题型的得分
17、率又通常较低,所以很有必要仔细探究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依据相 关资料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就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这类题型总结出来的解题方 法如下: 句子的衔接三法 (1)注意符合时间、空间及逻辑等关系。如: (2009 年云南中考试题)依次在下列语句中横线上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那么柔和, ,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那霏霏的春雨,像 轻烟那么迷蒙,使所有的景物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 A、凉沁沁的,飘在脸上。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B、飘在脸上,凉沁沁的;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的笔墨能如此飘逸。 C、软绵绵的,飘在脸上。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的笔墨能如此飘
18、逸。 D、飘在脸上,软绵绵的。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此题应从前后句的逻辑关系来分析。 “软绵绵的”属于手上或脚上的触觉, 用于脸上是不合事理的,因此排除 C、D 项; “凉沁沁的”应该是春雨先飘在脸上 才会产生的感觉,如果先感到“凉沁沁的”之后春雨才飘在脸上,就显然不合逻 辑。故选 B。 (2)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如: (2009 年杭州中考试题)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 , 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 河流始终妄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图躲开人类,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 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把
19、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 了;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 C、 B、 D、 此题应从句子前后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来分析。 第一个分句陈述对象 (主语) 是道路,如果选择,就不再是紧接着陈述道路,而是在陈述(什么)把道路扔 在田野上,陈述对象即主语变了。因此,只能选才能使前后陈述对象一致;第 二个分句的陈述对象(主语)是河流,如果选择,就不再是紧接着陈述河流, 而是在陈述村庄,要使前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就只能选,由此可知本题选 D。 (3)注意所举事物的对应。如
20、: (2007 年铜仁中考试题)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火花一样, ;斗虎一样, 。 ;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 ; 是强健的风姿;是飞扬的流苏;是蹦跳的脚步;是急促的鼓点;是闪射的瞳仁。 A、 C、 B、 D、 此题应从各事物所具有的特性来找分别与各事物的对应关系来分析。 第一空 与第二空可先放一下, 之后看第三空的对应关系比较明显: “乱蛙” 对应 “蹦跳” , 这样可排除 B、D 两项。再看第四空, “火花”自然与“闪射”对应,于是又排除 C
21、 项。故此题选 A。 句子的排序四法 (1)注意找总领句或总结句来确定首句或末句。 (2)注意句里有代词的一般都放在中间或末尾指代前面相应的内容。 (3)注意关联词的搭配。 (4)注意组合句子单元,即将有紧密联系的句子合并为一个单元。 例: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应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以偏废, 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如果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又会浪费大量的时 间,而只能有一点可怜的收获;就可能对必须精读的东西囫仑吞枣;如果对应该精读 的,采用泛读的方法;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A、 C、 B、 D、 分析:先浏览各句就可发现为
22、总领句,理应确定为首句;再抓住当中的 “因此”两字, “此”是指代上文内容,说明是对上文的总结,理应排在末句; 第三考虑用关联词的搭配组合句子单元; 为一个单元, 为一个单元; 第四,整合句子单元。抓住当中的“又”字,说明此单元()是顺承另 一单元()的。故此题选 D。 3、句子的仿写 仿写句子 这类题型是近十年来中考试卷中不断出现的。 估计在今年的中考 试卷里仍然很有可能出现,但我们不必担心,只要把握好以下三个“一致” ,便 可把这种题型解答好。 (1)做到句子一致。 (2)做到修辞一致。 (3)做到字数大致一致。 也就是所写句子的结构形式、修辞手法、字数应当与原句相同,但在字数上 少两字或
23、多两字也并无太大的妨碍。另外,还应注意使所写句子与原句保持语 意的连贯。 五、标点符号 (一)总体要求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2、能辨别句子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的正误。 (二)复习策略 在此不对各标点符号作解释性说明, 只对几个容易用错或有特殊用法的作出 分析。 1、引号 (1)引用语不能独立成句,而只作为作者所写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句未标点应在引号外;如: 我认为“一天之计在于晨, ”做任何事都应及早行动。 (错误) 我认为“一天之计在于晨” ,做任何事都应及早行动。 (正确) (2)完整引用的,句未标点放在引号内,如: 他看见她的眼睛红肿红肿的,便问: “你怎么啦”?(错误) 他看
24、见她的眼睛红肿红肿的,便问: “你怎么啦?” (正确) (3)间接引用,即可以在文字上有所变动,就不用引号。如: 鲁迅先生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 (4)引文之内还有引文的,要用单引号。如:老师说: “马致远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无数漂泊在外的人表达 出浓浓的乡愁。 ” 2、问号 (1)选择问句只能用一个问号。如: 只有一张票,你去呢?还是他去?(错误) 只有一张票,你去呢,还是他去?(正确) (2)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的,不能用问号。 如: 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错误) 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正确) (3)主语和谓
25、语倒置的问句,问号放在末尾。如: 怎么了?你。 (错误) 怎么了,你?(正确) 3、感叹号 (1)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叹号不能用在句中,必须放在句末。如: 多美啊!黄山的风景。错误。 多美啊,黄山的风景! (主谓倒装)正确。 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错误。 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壮中倒装)正确。 (2)感叹号不仅用于感叹句,而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可用。如: 起立! (祈使句) 世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反问句) 4、顿号 (1)顿号常用在次序语之后,但若次序语打了括号,就不能再用顿号。 (甲)(乙)(丙)三队同时施工。 、 、 (错误)
26、(甲) (乙) (丙)三队同时施工。 (正确) (2)表示推测的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如: 今天的会大概要到四、五点钟才会结束。 (错误) 今天的会大概要到四五点钟才会结束。 (正确) 5、省略号 省略号是用来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但若文中已用“等”或“等等”表示列 举未尽时,就不能再用省略号。如: 水果店里有桃子、苹果、鸭梨等(错误) 水果店有桃子、苹果、鸭梨等。 (正确) 六、古诗文默写 (一)总体要求 1、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必背的诗文(50 篇)中的名句、重点句。 2、熟练掌握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共有的古诗文篇目中的名句、重点句。 (二)复习策略 1、背诵,默写;2、常考句子要了解大
27、意,以防写别字。七、综合性学习(一) 总体要求从陕西省近三年中考语文试卷来看,“综合性学习”题目以独立的题目出现。从活动的内容上看,注重贴近生活,尤其强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题目内容设置突出语言运用,以语言积累、理解、赏析、评价、表达为主,适当配以一定的文化常识。题型设计以活动为载体,注重知识点、能力点的重组,角度新颖、知识面广。总之,综合性学习强调全面、细致、综合的考查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预计2012年陕西中考,综合性学习题从题型、分值上会相对保持稳定,内容选择上会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陕西地方特色、社会热点话题这三个方面。(二) 复习策略 1、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类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独有的与
28、语言相关的文化常识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诸如印章、书法、姓氏 、生肖、天干地支、文房四宝、农历节日、剪纸、太极、风筝、对联、国乐、五行、诗词、水墨、戏曲等等常见的传统文学文化常识,都是语文学习应该了解的。2、语言积累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字词、诗词、名著、历史故事等课内外语言知识积累。“汉字”要注意“象形、形声、会意”等;“词语”要注意成语、歇后语、俗语等。3、语言评价主要考察对现有语言文本进行解读、评价和赏析等。常见的被评价语言文本一般短小精简,源自生活实际。如标语、广告语、宣传语、对联、开幕词、颁奖词、歌词等等,考察以理解、赏析、评价为主的语言能力。4、综合仿写仿写句子的基本原理是星神兼备。5、语言表达既体面设计某一情境,要求考生以自己或以情境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说出简明、得体的话来。常见的方式有:劝说式、辩论式、推荐式、访谈式、交流式等。6、语言创作主要有拟写标语、宣传语、广告语、导游词、开场白、对联、推介语等等。结合活动主题,要求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筹备、组织和实施。富于学生以一定的角色,完成某项创作任务。 以上是自己对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常考考点及复习策略的一点分析,大多是 “拿来主义”,不足之处还希大家补充指正。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