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摘 要当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直流调速控制作为电气传动的主流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主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直流调速系统,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控制部分、功率部分、直流电动机。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因其具有调节转速比较灵活、方法简单、易于大范围内平滑调速、控制性能好等特点,一直在传动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微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基于微机控制的双闭环可逆直流PWM调速系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出发,逐步建立了双闭环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用微机硬件和软件发展的
2、最新成果,探讨一个将微机和电力拖动控制相结合的新的控制方法,研究工作在对控制对象全面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对控制部分展开研究,它包括对实现控制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的探讨,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的探讨等内容。在硬件方面充分利用微机外设接口丰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采取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措施,实现对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控制。 论文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和提高调速性能的方法,研究了IGBT模块应用中驱动、吸收、保护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微机控制方面,讨论了数字触发、数字测速、数字PWM调制器、双极式H型PWM变换电路、转速与电流控制器的原理,并给出了软、硬件实现方案。关键词:PWM调速、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 专
3、心-专注-专业目 录前 言直流PWM_M调速系统几年来发展很快,直流PWM_M调速系统采用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调制频率高,与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相比动态响应速度快,电动机转矩平稳脉动小,有很大的优越性,在小功率调速系统和伺服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直流PWM_M调速系统与晶闸管调速系统的不同主要在变流主电路上,采用了脉宽调制方式,转速和电流的控制盒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一样。 直流PWM_M调速系统的PWM变换器有可逆和不可逆两类,二可逆变换器又有双极式、单极式和受限单极式等多种电路。这里主要研究H型主电路双极式的PWM_M调速系统和受限单极式PWM_M调速的仿真,并通过仿真分析直流PWM_M可逆调
4、速系统的过程。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在20世纪的后四十年曾进行了两次重大的技术更新。一次是元器件的更新,即以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晶闸管取代传统的变流机组,以线形组件运算放大器取代电磁放大器件。后一次技术更新主要是把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用于电气工程,控制器由模拟式进入了数字式。在前一次技术更新中,电气系统的动态设计仍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而后一次技术更新是设计思想和理论概念上的一个飞跃和质变,电气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亦随之改观。在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力拖动及调速系统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即以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
5、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作为PWM的控制电压。从闭环反馈结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是内环,按典型型系统设计;转速调节环在外面,成为外环,按典型型系统设计。为了获得良好的动、静态品质,调节器均采用PI调节器并对系统进行了校正。检测部分中,采用了霍尔片式电流检测装置对电流环进行检测,转速还则是采用了测速电机进行检测,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检测效果。第1章 直流PWM-M调速系统整个系统上采用了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结构,如图4-1所示。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即以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作为PWM的控制电压。从闭环反馈结
6、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是内环,按典型型系统设计;转速调节环在外面,成为外环,按典型型系统设计。为了获得良好的动、静态品质,调节器均采用PI调节器并对系统进行了校正。检测部分中,采用了霍尔片式电流检测装置对电流环进行检测,转速还则是采用了测速电机进行检测,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检测效果。主电路部分采用了以GTR为可控开关元件、H桥电路为功率放大电路所构成的电路结构。控制PWM脉冲波形,通过调节这两路波形的宽度来控制H电路中对电机速度的控制。 图1-1闭环调速系统结构图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如上图所示,其中UPE是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变换器,其输入接三相(或单相)交流电源,输出为可控的直流电压铸。对于中、
7、小容量系统,多采用由IGBT或P一MOSFET组成的PWM变换器;对于较大容量的系统,可采用其他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如GTO、IGCT等;对于特大容量的系统,则常用晶闸管装置。根据自动控制原理,反馈控制的闭环系统是按被调量的偏差进行控制的系统,只要被调量出现偏差,它就会自动产生纠正偏差的作用。图1-2桥式可逆PWM变化器电路双极式控制可逆PWM变换器的四个驱动电压波形如图2-1它们的关系是: 。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当 时, ,电枢电流 沿回路1流通;当 时,驱动电压反号, 沿回路2经二极管续流, 。因此, 在一个周期内具有正负相间的脉冲波形。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系统中设置了两
8、个调节器,分别是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联接,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PWM调制器。转速调节器在外面,叫做外环。这样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都采用PI调节器。第2章 UPE环节的电路波形分析图2-1双极式控制时的电压和电流波形。电动机电枢电压的平均值则体现在驱动电压正、负脉冲的宽窄上。当正脉冲较宽时, ,则 的平均值为正,电动机正转;反之则反转。如果正、负脉冲相等, ,平均输出电压为零,则电动机停止。图4所示的波形是电动机工作在正向电动时的情况。 图2-1式控制可逆PWM变换器波形直流
9、电动机的电枢电压的正、负变化,使电流波形随之波动。电流波形存在两种情况,如图2的和。相当于电动机负载较重的情况,这时负载电流大,在续流阶段电流仍维持正方向,电动机始终工作在第象限的电动状态。相当于负载很轻的情况,平均电流小,在续流阶段电流很快衰减到零,于是二极管终止续流,而反向开关器件导通,电枢电流反向,电动机处于制动状态。电流中的线段3和4是工作在第象限的制动状态。电枢电流的方向决定了电流是经过续流二极管VD还是经过开关器件VT流动。双极式控制可逆PWM变换器的输出平均电压为若占空比和电压系数的定义与不可逆变换器中相同,则在双极式控制的可逆变换器中就和不可逆变换器中的关系不一样了。调速时,的
10、可调范围为,相应地,。当时,为正,电动机正转;当时,为负,电动机反转;当时,电动机停止。第3章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3.1 电流环结构框图的化简在上图点划线框的电流环中,反电动势与电流反馈的作用相互交叉,这将给设计工作带来麻烦。实际上,反电动势与转速成正比,它代表转速对电流环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系统的电磁时间常数 远小于机电时间常数 ,因此,转速的变化往往比电流变化慢得多,对电流环来说,反电动势是一个变化较慢的扰动,在电流的瞬变过程中,可以认为反电动势基本不变,即 ,这样,在按动态性能设计电流环时,可以暂不考虑反电动势变化的动态影响,得到的电流环的近似结构框图如图4-4。图3-1 忽略反电动势的
11、动态影响如果把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两个环节都等效地移到环内,同时把给定信号改成,则电流环便等效成单位负反馈系统和比小得多,可以当作小惯性群而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惯性环节,其时间常数为:则电流环结构框图最终简化成图3-2。图3-2 小惯性环节近似处理3.2 电流调节器参数计算电流环的控制对象是双惯性的,要校正成典型型系统,显然应采用PI型的调节器,其传递函数可以写成式中 -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电流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为了让调节器零点与控制对象的大时间常数极点对消,选择 (3-3)则电流环的动态结构框图便成为图所示的典型形式,其中 (3-4)比例系数,可根据所需的动态性能指标选取。设计要求电流超调量
12、,查表可选, 已知三相桥式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电流环开环增益: 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稳态工作中,当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令两个调节器的输入和输出最大值都是,额定转速,额定电流,最大电流,为过载倍数,一般取为1.5。转速反馈系数: 电流反馈系数: 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则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3.3 参数校验3.3.1 检查对电源电压的抗扰性能:,查表典型型系统动态抗扰性能都是可以接受的。电流截止频率:3.3.2 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满足近似条件。3.3.3 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的条件 机电时间: 满足近似条件。3.3.4 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满足
13、近似条件。3.4 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图3-3 含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的PI型电流调节器电流调节器原理图如图4-6所示,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各电阻和电容值计算如下: 取 取 取按照上述参数,电流环可以达到的动态跟随性能指标为 满足设计要求第4章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4.1 电流环的等效闭环传递函数电流环经化简后可视作转速环中的一个环节,为此需要求出它的闭环传递函数,可知:忽略高此项,可降阶近似为:接入转速环内,电流环等效环节的输入量应为,因此电流环在转速环中应等效为:这样,原来是双惯性环节的电流环控制对象,经闭环控制后,可以近似地等效成只有较小时间常数的一阶惯性环节。这表明,电流的闭环控制改造了控制
14、对象,加快了电流的跟随作用。4.2 转速环结构的化简和转速调节器结构的选择用电流环的等效环节代替电流环后,整个转速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如图4-1所示。图4-1 用等效环节代替电流环和电流环中一样,把转速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环节移到环内,同时将给定信号改成,时间常数和的两个小惯性环节合并起来,近时间常数为的惯性环节,其中.图4-2 等效成单位负反馈和小惯性的近似处理为了实现转速无静差,在负载扰动作用点前必须有一个积分环节,它应该包含在转速调节器中。至于阶跃响应超调量较大,线性系统的计算数据,实际系统中转速调节器的饱和非线性性质会使超调量大大降低。由此可见也应该采用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式中
15、-转速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转速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调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令转速环开环增益为: 在典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中,时间常数是控制对象固定的,待定的参数有和。为了分析方便,引入一个新的变量,令是斜率为的中频段的宽度,称作中频宽在一般情况下,点处在特性段因此 在工程设计中,如果两个参数都任意选择,工作量显然很大,为此采用“振荡指标法”中的闭环幅频特性峰值最小准则,可以找到和两个参数之间的一种最佳配合。只有一个确定的可以得到最小的闭环幅频特性峰值,这时和,之间的关系是 以上两式称作准则的“最佳频比”,因而有确定之后根据上式即可分别求得和。可得可知转速环开环增益为因此4.3 转速调节器的参
16、数的计算已知,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 令,则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的时间常数为:按跟随和抗扰性能都较好的原则,取,则的超前时间常数为: 转速环开环增益为: 则的比例系数为: 4.4 参数校验转速环的截止频率为: 4.4.1 电流环传递函数化简条件满足简化要求。4.4.2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满足近似条件。4.5 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图4-3 含给定滤波与反馈滤波的PI型转速调节器转速调节器原理图如图所示,取,则 取 取 取4.6 调速范围静差率的计算取静差率: 调速范围: 第5章 系统仿真5.1 仿真软件Simulink介绍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 是一种基于M
17、A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Simulink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GUI) ,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Simulink是用于动态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多领域仿真和基于模型的设计工具。对各种时变系统,包括通讯、控制、信号
18、处理、视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系统,Simulink提供了交互式图形化环境和可定制模块库来对其进行设计、仿真、执行和测试。.5.2 Simulink仿真步骤(1) 在MATLAB命令窗口中输入simulink,桌面上出现一个称为Simulink Library Browser的窗口,在这个窗口中列出了按功能分类的各种模块的名称。(2) 打开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将所需模块拖入模型编辑窗口并将其相连。(3) 将设计的开环调速系统的参数输入各个模块,运调试功能,如果无误后就可以运行系统。(4) 运行后便可通过模拟示波器观察波形。5.3 双闭环仿真模型电流环、转速环,双闭环仿真模型如图5
19、-1所示。图5-1 双闭环仿真模型5.4 双闭环系统仿真波形图电流环、转速环,双闭环仿真模型如图5-2所示。图5-2 双闭环仿真波形仿真中,ASR调节器经过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个阶段,最终稳定运行于给定转速。电流调节起作用:自动限制最大电流,能有效抑制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速度调节可调节转速可整定转速反馈系数以整定系统的额定转速。仿真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说明参数的选择设计较为合适。结 论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串级连接,转速反馈环为外环,电流环为内环。速度调节器的输出即为电流给定,其输出限幅值即为最大电流给定值。调整限幅值的小或调整电流反馈系数就可方便地改变最大电流 。在起、制动过
20、程中,速度调节器很快入饱和,输出限幅值为电流环提供了最大电流给定,电流调节器为PI调节器,在它的调节作用下使电流保持在最大值,这时系统实际上为一个恒值电流调节系统。由于电流环的调节作用使系统的起、制动过渡过程中电流的波形接近于理想的最佳过渡波形。当转速超调后,速度调节器退出饱和,对转速起主要调节作用,电流环成为电流随动系统。双闭环调速系统动态效正的设计与调试是先按内环(电流环)后外环(转速环)的顺序进行的,因为在动态过程中可以认为外环对内环几乎没有影响,而内环是外环的一个组环节。从快速起动系统的要求出发,可按典型I型系统设计电流环。由于要求转速无静差,此转速环按典型II型系统设计双闭环可逆直流
21、PWM调速系统电枢电流的最大脉动量与电源压 成正比,与电枢电感L和开关频率f成反比,电枢PWM电压的交变分量对转速的影响是及其微小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学习与掌握了电力系统拖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各种应用,对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及其控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我还掌握了不少软件的应用如PROTEL、MATLAB等。参考文献1 阮毅,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高鹏,安涛等.Protel 99入门与提高.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李发海,王岩.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张
22、世铭,王振和.直流调速系统.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6王晓明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第一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7王福永.双闭环调速系统PID的设计.苏州丝绸工学院学 报.2001(10):VOL.21NO.5 3539 8张世铭,王振和.直流调速系统.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9王可恕.IGBT的栅极驱动.国外电子元器件,1996 10吴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及其应用.电子与自动化,1994 11阮新波,严仰光.一种适用于IGBT,MOSFET的驱动电路.电力电子技术,1996(4) 12丁道宏.电力电子技术.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13廖晓钟.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气传动.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