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和要求(共5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964264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和要求(共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和要求(共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和要求(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和要求(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和要求摘要: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截至2010年年底,天津市户籍总人口为984.8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6.4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7.91%。同时,截至2010年年底,天津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27.2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15.47%。截至去年(2010年)年底,天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6.40万人,占到天津市户籍总人口的17.91%。目前,天津市人口老龄化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列第三,紧跟上海、北京之后。而根据预测,2015年后天津市将迎来老年人口高速增长期,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73万,2

2、030年达到330万。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按照国际标准,天津市自2000年起即初步踏入老龄化社会,11年后,天津市人口老龄化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列第三,紧随上海、北京之后。住宅区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有机整体。但现有住宅区规划是一次性的,通常采用静态的、终极的住宅区规划建设方法,对未来需求的预测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根本没有考虑这一要素。因而在当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大多数的居住区就显得无法适应,难以满足需求。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天津;居住区规划一.引言人

3、口老龄化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当今世界上大约有的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就我国而言,由于人口控制的特殊政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更为突出,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任重而道远。其特点是:起步晚,我国老年人的服务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起步晚,观念弱,相对滞后;速度快,发达国家用了上百年才走完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而我国仅用了年时间就走完了从年代末的青年型、年代初的成年型、到年老年型的全过程;来势猛、后劲足,即老年人口的数量巨大,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迅速提高,令社会措手不及;经济水平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中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实力不强、尚未实现经济现代

4、化的情况下,就迎来了老龄化的浪潮。按照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来规划和建设属于他们的居住环境,充分弥补年老者减退或丧失的各种机能,改善当前居住环境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创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住区环境,将是今后居住区规划的重点内容。二住宅区规划设计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进入老年后,人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影响了他们对环境的感知、判断、理解。在生理特征方面,老年人的各种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感觉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等逐渐下降或丧失。因此,老年人的行为空间和环境设施须补偿他们各种能力的降低,并应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生活能力。在心理特征方面,

5、有安全、交往、尊重三要素,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广泛联系,寻求友谊、慰藉与互助;惧怕孤独、寂寞、无聊和被社会遗弃。在社会特征方面,希望老有所为、所乐、所学、所居、所养、所医。这些变化和需求对居住条件、住区环境、城市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使他们对所居住的环境有许多特殊的要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活动空间不断缩小,越来越局限于居住的范围,由此对住区作为人生安乐窝意义的理解也最深。总之,创造老人生活的优质环境、提供照顾老人的方便条件将成为我国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新领域。内涵需要进一步拓宽 居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是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这种需求随着时代

6、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修正和补充。在人口老龄化的状况下,整个社会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住宅区的规划建设必须综合考虑这一新生的社会因素,使住宅区规划与社会规划相结合,居住区规划向社区规划延伸,把社区建设作为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深层次的研究课题,将住区视为整个社会发展与运动的一部分,从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医学等新角度来研究和设计老年人的住区环境,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需要。设计理念需要重新定位以往住宅区从规划布局到单体设计、从住宅的外部环境设计到内部装饰,基本上都是以成年人和身体健康者的行动标准为依据的,没有考虑到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需求。由于我

7、们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住宅区规划建设的影响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客观的、长远的、战略性的指导思想,没能把住宅区建设作为一个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来看待;因此,那些大量对成年人、身体健康者来说是正常合理的居住环境却给这些行动相对困难的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是巨大的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现有的住宅区的环境和设施就越发显得不能适应这种年龄结构上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住宅区规划设计理念需要重新定位。在老龄化社会中,居住区的规划建设须从住区的可持续性出发,应该更多地面向那些行动范围常常只能局限于住宅区内的老人,面向那些活动能力下降、行动灵活性差,视力听力下降、语

8、言表达能力不足的老年人;应该更多地设身处地地为年老者考虑,把他们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设施配置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贯穿到住区规划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要求。规划需要更新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他们所提供的专用设施和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将从许多方面影响着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例如,根据我国目前仍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为了提高普通家庭中老人的户外活动质量,住宅区的基本组成单元及其规模趋向于如何能更好地组织和丰富他们的邻里交往与生活活动内容为准则,这对长期以组团为基本组合单元的居住小区结构提出了新的概念。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客观上产生了需要加强住宅区

9、的整合作用以及社会化养老的迫切要求,由此出现了老人住宅、老人公寓、托老所等新生事物,住宅区成为住宅社区,设施的配置和服务趋于社会化,从而使住宅区的功能结构趋于更加复杂。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交通组织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安全而易于识别,在老年人的活动圈内,应该杜绝穿越的机动车交通,因此,我国住宅区一直沿用的人车混行的道路交通结构应被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的新的形态所取代。继续再规划机制需要建立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成年-老年的发展阶段,同时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因而住宅区的使用也随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成长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有机整体。但现有的住宅区规划

10、是一次性的,规划中对未来需求的预测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一要素,通常采用静态的终极的住宅区规划建设方法。因而在当今人口老龄化时,大多数的居住区就显得无法适应,难以满足要求。这一方面要求在居住区规划与建设中要有可持续的观念,在始建时给住区留出发展空间,作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建设发展用地;另一方面提出了在住宅区建成后,要像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定期修编那样,建立继续再规划机制,对住区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完善,不断消除其现有的不足,如老人服务设施缺乏、绿地稀少、社区感和安全感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等,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需求。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需要扩充当前居民对社会保障设

11、施的需求往往要在街道、地区或更大的范围内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趋势使老年人成为居住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的特殊群体,所以在住宅区内就近就地向老人提供各种设施和服务就成为必需,特别是对于那些各种能力正在逐渐减退、自己越来越不能照顾自己,而日益要依赖他人协助料理家务和提供各种医疗卫生保健等社会性服务的老年人来说,更是非常重要。户外休闲环境需要重新研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的环境问题,许多人则把环境优美作为选房的首要条件。在人口老龄化的势态下,住宅区的环境必须有适合老年人健身、娱乐、休闲、交往的户外活动场所和适于他们散步消遣之空间。针对老年人的户外休闲环境设计,仅仅考虑环

12、境优美是远远不够的,要从老年人的心理要求和行为特征出发,创造一种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户外环境。智能环境需要扩展住宅区的智能环境一般是指将电脑联网、光缆通讯、防灾控制、水电燃气消耗的自动采集等新技术服务应用于住区中,创造一个信息快速、管理先进、帮助及时的居住区。现代的居住方式使城市老人居家更封闭,由于他们各种机能的下降,时常有不可预测和突发的事件发生,因而他们更需要得到及时的、全方位的帮助,故对老人的居住环境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智能环境,以体现对住区的功能、环境、服务及运行管理等多层面在人口老龄化下的优化与支撑。住宅建设需要适应养老方式的变化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年人的生活居住问

13、题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虽然由于家庭结构的进一步小型化、简单化,老少代沟的加深,传统家庭观的淡化,以及由于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老少两代分居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大部分的老人愿在自己的寓所中继续独立生活。国内外的实践也表明,促进和完善家庭养老方式比大力推行社会养老具有更普遍、更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人口老龄化下的我国住宅建设,应从适应建立新一代家庭养老机制的实际需要出发,可采用邻居型的分而不离和合住型的可分可合方式,使两代人既能相对独立地生活居住,年轻夫妇又能方便地经常看望、关怀和照顾父母。开发建设社会型的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住屋就成为必然,如建造老年公寓,或养老院、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设施

14、齐全的集居式居所,实行社会集中管理,统一服务。同时这类社会型的住宅,一定不要把年老者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隔离,应让他们靠近家人、邻居和同事,使深情的关怀近在咫尺。养老是夕阳工程。面对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如何使住宅区的规划与建设更有利于丰富和提高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使他们积极健康地去享受余暇时间,安度晚年,是每个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建立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住宅区规划设计和建设机制,以适当的社会保障和周全的社区服务,保持老年人的活力,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三结论 对于以上几点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天津市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在居住区规划上进行的调整与改善将非常繁杂。这一方面要求在居住区规划与建设中要有弹性适应的观念,在始建时留出发展空间。作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建设发展用地;另一方面提出在住宅区建成后,要像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定期修编那样,建立再规划机制,每隔一段时间对居住区进行一次调整完善,不断消除其不足,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需求。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