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956367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动物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Animal Microniology一、 课程概况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四年制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性质:动物科学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讲课36,实验18学时)课程学分:3课程分类:必修课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科学教研室本课程要求在修完家畜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的基础上开设本课。二、 课程内容介绍动物微生物学是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动物病原微生物本身,以及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和畜禽疾病、人畜共患病关系以及饲料、食品相关微生物的学科,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

2、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鉴定我国的主要畜禽疫病及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检出患病畜禽及其有害产品,并且能够进行动物饲料、微生态添加剂和动物性食品的加工。采用免疫学方法预防重要的畜禽传染病。三、 教学大纲(一)理论部分(36学时)绪论(2学时)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发展概况及其重大成就与贡献;兽医微生物的性质、任务、以往成就和今后展望,怎样学好动物微生物学。第一章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6学时)在学习细菌大小,外形和排列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与真核细胞结构比较,了解细菌的一般结构并重点掌握细菌芽孢、荚膜、鞭毛和纤毛等特殊结构;同时使学生一般了

3、解细菌的化学组成,要求对细菌的表面积、带电现象、多相胶体性质、渗透压和光学性质等,掌握细菌的营养类型,胞内酶,诱导酶,限制酶和修饰酶的概念以及细菌体外培养和细菌生长曲线的概念,各时期的特点及应用。1.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2.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3. 细菌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代谢;4. 细菌的体外培养及生长曲线;5.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等其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二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和他们在畜牧兽医生产中的作用;正重点掌握致病性霉菌的致病性、抵抗力、繁殖方式、实验室培养方法以及机体对其的抵抗力。1. 酵母菌和霉菌在

4、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的作用和影响;2. 讲解真核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等;3. 酵母菌的形态、繁殖方式(芽殖、裂殖、有性孢子繁殖)及其菌落特征;4. 霉菌的形态(菌丝的特化结构)、繁殖方式(有性孢子、无性孢子繁殖)、实验室培养方法及其菌落形态。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增殖方式和实验室培养方法、干扰现象、干扰素的产生机理和作用机理。1. 病毒的概念及基本性状,延伸讲解亚病毒的概念(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和卫星 RNA);2. 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核衣壳)、对称形式及组成;3. 病毒核酸存

5、在形式的多样性与病毒复制的关系;1. 病毒的增殖方式:复制方式,可以通过实验动物、鸡胚法和体外细胞培养。;2. 在学习病毒干扰现象的基础上,掌握干扰素产生的机理和干扰素干扰病毒增殖的机理;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态(2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及对畜牧生产的影响;掌握微生物在动物体内外的分布及其作用以及握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微生物在土壤、水和空气中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其分布状态的因素;2.在学习动物体内外的正常微生物群及其作用的基础上,掌握菌群失调和引起因素,并掌握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的概念;3.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互生

6、、共生、寄生、拮抗、捕食;4.简单讲解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第五章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作用以及在畜牧兽医生产、科研中的应用;了解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应用。1. 消毒、灭菌、无菌、防腐、无菌操作等概念2.温度、干燥、辐射、渗透压、过滤等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在畜牧兽医上生产中的应用3.各种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消毒杀菌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4.了解抗生素、细菌素、噬菌体对微生物的影响。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学时)通过讲述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细菌变异是绝对的,遗传是相对的,为传染病的辨证诊断奠

7、定基础。使学生掌握细菌变异的机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的同时,掌握变异的机制,为学习获得变异品系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简介细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1.细菌的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基因组。2.细菌变异的种类及诱导变异的方法。3.转化、转导、结合的机理、意义及用途。4.微生物的诱变育种5.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6.菌种的衰退与保藏 第七章微生物的致病性与传染(2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掌握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关概念;病原微生物构成毒力的因素;细菌内、外毒素的来源及特点;了解毒力测定的方法和传染的类型及特点。1. 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关概念;2.构成毒力的因素;3.传

8、染的发生与类型及结局。第八章免疫学基础(12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免疫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抗原的概念及构成抗原的条件;抗体的概念及抗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区域、种类;机体的免疫应答;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免疫学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免疫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1.免疫学的概念、发展过程、现状及作用。2. 抗原的概念及构成抗原的条件。3. 抗体的概念及抗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区域、种类。4. 机体的免疫应答。5. 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6. 免疫学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7. 免疫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四、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

9、的自学能力、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课堂讲授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原则性教学建议:1.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的将本课程抽象的机理、原理和调节方式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能力。2、结合生产实践和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二)实验(18学时)加强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序号实验名称课时内容提要备注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显微镜维护保养2显微镜的结构和

10、使用方法、日常保养2玻璃器皿的清洗与准备2实验器皿的清洗过程和方法3细菌基础培养基的制备2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应用4细菌的移植培养及生长表现观察2液体培养基的接种、试管斜面的接种、平板的化纤分离培养5生长表现观察及运动力检查2不同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表现、细菌运动力的检查6细菌的染色2革兰氏染色法7细菌的糖发酵实验细菌对不同糖类的发酵检测8三糖铁实验2三糖铁实验对肠杆菌科的鉴定9药敏试验2细菌对不同抗生素敏感性的检测及应用合计18(三)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1绪论:动物微生物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发展过程22第一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

11、和特殊结构;细菌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代谢;细菌的体外培养及生长曲线;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等其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63第二章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酵母菌和霉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的作用和影响; 讲解真核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等; 酵母菌的形态、繁殖方式(芽殖、裂殖、有性孢子繁殖)及其菌落特征; 霉菌的形态(菌丝的特化结构)、繁殖方式(有性孢子、无性孢子繁殖)、实验室培养方法及其菌落形态。44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的概念及基本性状,延伸讲解亚病毒的概念(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和卫星 RNA);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核衣壳)、对称形式及组成; 病毒核酸存在形

12、式的多样性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病毒的增殖方式:复制方式,可以通过实验动物、鸡胚法和体外细胞培养; 在学习病毒干扰现象的基础上,掌握干扰素产生的机理和干扰素干扰病毒增殖的机理。45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在土壤、水和空气中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其分布状态的因素;在学习动物体内外的正常微生物群及其作用的基础上,掌握菌群失调和引起因素,并掌握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的概念;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互生、共生、寄生、拮抗、捕食;简单讲解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6第五章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消毒、灭菌、无菌、防腐、无菌操作等概念;温度、干燥、辐射、渗透压、过滤等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在畜牧兽医上

13、生产中的应用;各种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消毒杀菌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了解抗生素、细菌素、噬菌体对微生物的影响。27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基因组;细菌变异的种类及诱导变异的方法;转化、转导、结合的机理、意义及用途;微生物的诱变育种;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菌种的衰退与保藏。28 第七章微生物的致病性与传染: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关概念;构成毒力的因素;传染的发生与类型及结局。29第八章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的概念、发展过程、现状及作用;抗原的概念及构成抗原的条件; 抗体的概念及抗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区域、种类;机体的免疫应答;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免疫学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免疫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12实验18合计54(五)考试环节1、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实验等。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形式,题型主要分为:填空、简答、判断、概念与名词、综合论述和选择。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使用教材:动物微生物学 河南农业大学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参考教材: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 陆承平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免疫学导论 于善歉 王洪海 朱乃硕 叶荣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 编写:敬晓棋 动物科学教研室 2007.3.24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