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型主电路的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设计(共4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951654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H型主电路的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设计(共4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基于H型主电路的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设计(共4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H型主电路的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设计(共4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H型主电路的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设计(共42页).doc(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摘 要当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直流调速控制作为电气传动的主流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主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直流调速系统,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控制部分、功率部分、直流电动机。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因其具有调节转速比较灵活、方法简单、易于大范围内平滑调速、控制性能好等特点,一直在传动领域占有统治地位。微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基于微机控制的双闭环可逆直流PWM调速系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出发,逐步建立了双闭环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用微机硬件和软件发展的最新成果,探讨一个将微机和电力拖动控制相

2、结合的新的控制方法,研究工作在对控制对象全面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对控制部分展开研究,它包括对实现控制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的探讨,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的探讨等内容。在硬件方面充分利用微机外设接口丰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采取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措施,实现对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控制。论文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和提高调速性能的方法,研究了IGBT模块应用中驱动、吸收、保护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微机控制方面,讨论了数字触发、数字测速、数字PWM调制器、双极式H型PWM变换电路、转速与电流控制器的原理,并给出了软、硬件实现方案。 关键词:直流可逆调速,数字触发,PWM,数字控制器 AbstractToday,aut

3、ocontrol system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nd deleloped in every Walk of life,while DC speed regulation as the artery in the area of electric drive systems acts the main effect in modernization production.DC speed regulation is mainly made up of control unite,power unite and DC motor.For a long time,DC

4、 motor has possessed the main role in the area of electric drive field because of its neatly adjust,easy method and smooth timing in wide rage,also,its control performance is very goo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computer,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ntrol field.This paper reserches reversible

5、 DC-PWM timing system with a dual-converter and dual-closed-loop.Beginning with the theory of the DC timing system,this article has build up the maths model of the reversible DC-PWM timing system with a dual-converter and dual-closed-loop,discussing a new control method that combines microcomputer w

6、ith DC-drive.Based on the overall review of control object,the emphasis is put on the part of control system,which includes the discuss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control policy and algorithm,etc.In the hardware,it fully utilizes the advantage of microcomputer that are abundant interface and fast s

7、peed so as to realize the control of the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the system and some key technical issues of the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IGBT apparatus,which include drive circuit,snubber circuit,protection and controlling the quantity of heat,and so on.In the aspect o

8、f microcomputer control,it has discussed the principle of number touch off、number velocity testing、current/velocity controller、number PWM modulator and presents the hardware/software scheme to achieve it.Keywords:reversible DC timing system,number touch off, Pulse-Width Modulation,number controller目

9、录1 引言1.1问题的提出为什么我们要研究一种由计算机系统控制的PWM直流控制系统?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系统的论述一下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电动机按电源供应方式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类电动机在调速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适宜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即便如此,直流电动机也存在着固有的很多缺点,制约了其应用由于直流电动机使用直流电源,它的碳刷和滑环都要经常更换,这样的拆换工作是费时费力费财的,无疑会加重使用者的负担。因此,人们希望简单可靠低廉的交流电动机也能像直流电动

10、机那样调速。定子调速、变极调速、滑差调速和转子串电阻调速和串极调速等调速方法应运而生,同时,由于技术的成熟,滑差电动机、绕线式电动机、同步式交流电机等随即出现,带来了电机史上的一次飞跃。但是,这些电动机的调速性能仍然不能与直流电动机相比。直到20世纪80年代,变频调速的出现才解决了直流电机调速性能好却费时费力的缺点。那么又是什么促成了变频调速的产生呢? 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直接推动了变频调速系统的产生。由于变频调速具有其他调速方式所不具有的几大特点: 1) PWM调速系统主电路线路简单,需用的功率器件少 2) 开关频率高,电流容易连续,谐波少,电机损耗及发热都较小

11、3) 低速性能好,稳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广,可达到1:10000左右 4) 如果可以与快速响应的电动机配合,则系统频带宽,动态响应快,动态抗扰能力强 5) 功率开关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损耗小,当开关频率适当时,开关损耗也不大,因而装置效率较高 6) 直流电源采用不可控整流时,电网功率因数比相控整流器高 变频调速很快为广大电动机用户所接受,成为了一种最受欢迎的调速方法,在一些中小容量的动态高性能系统中更是已经完全取代了其他调速方式。由此可见,变频调速是非常值得自动化工作者去研究的。在变频调速方式中,PWM调速方式尤为大家所重视,这是我们选取它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 而在众多PWM变换器实现方

12、法中,又以H型PWM变换器更为多见。这种电路具备电流连续、电动机四象限运行、无摩擦死区、低速平稳性好等优点。因此,本次设计以H型PWM直流控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 要研究PWM调速方法,不能不提到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我们就只能还是在走前人的老路,被模拟、人工控制的思维所禁锢。在电动机转速控制领域,如果不能有效的引用这些技术,我们很难有所突破,发现问题,进而有所进步。 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它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65年后的实验阶段,自从1952年计算机被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后,它应用于生产领域并创造巨大价值的潜

13、力立刻为世人所注意,进而被大面积研究试用起来。1959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家炼油厂成功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标志着这项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第二个阶段是1965年到1972年间的实用阶段。在这段时间里,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从单项工程试验中迈向实用,并且得到了系统的完善。在这一时期,计算机集中控制得到认可。在高度集中控制时,若计算机出现故障,将对整个生产产生严重影响。为了应对这种负面影响,人们采取了多机并用的方案,促进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个阶段是从1972年至今,在这个阶段才真正出现了微机的概念,以它为核心,衍生出了很多计算机控制系统,如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14、、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分布式控制系统,而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小物起大用的效果,既不占空间,又可以同时处理很多生产问题,省时省力,计算机控制技术走向了成熟。而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向网络化变迁,相信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源技术产业的支柱性领域,也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些技术如果都能被应用到PWM调速系统的控制当中,势必会使得调速系统的性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在调速技术走到这个类似瓶颈地步的今天,这种尝试无疑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设想。 至于系统应该如何构成,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会如何,这些都是很需要探讨的问题,那么,这个研究就是很必要的了

15、,也是我写这篇论文阐述探讨结果的理由。 1.2 PWM控制的现状和分类目前,高频电压领域的具体发展状况基本情况是这样的。目前已经提到并得到应用的PWM控制方案就不下于数十种,尤其是微处理器应用于PWM技术数字化后,花样是不断翻新,从最初追求电压波形的正弦,到电流波形的正弦,再到磁通的正弦;从效率最优,转矩脉动最少,再到消除噪音等,PWM控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仍有新的方案不断提出,这说明该项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不少方法已经趋向于成熟,并有许多已经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PWM控制技术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正弦PWM、优化PWM及随机PWM,从实现方法上来看,大致有模拟式

16、和数字式两种,而数字式中又包括硬件、软件或查表等几种实现方式,从控制特性来看主要可分为两种:开环式(电压或磁通控制型)和闭环式(电流或磁控型)。随着计算机毕业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PWM已逐步取代模拟式PWM,成为电力电子装置共用的核心技术。交流电机调速性能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PWM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在规则采样PWM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准优化PWM法,即三次谐波叠加法和电压空间矢量PWM法,这两种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实时控制容易的特点。1.3 微机控制电机的发展和现状微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迅速发展,微机的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

17、越便宜。此外,电力电子的发展,使得大功率电子器件的性能迅速提高。因此就有可能比较普遍地应用微机来控制电机,完成各种新颖的、高性能的控制策略,使电机的各种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电机的性能更符合使用要求,还可以制造出各种便于控制的新型电机,使电机出现新的面貌。做这项研究的人是不在少数的。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大同小异的,基本的设计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大体可以归纳如下:计算机控制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被理解为一个以计算机为控制核心的闭环控制系统,当系统的给定转速发生变化的时候,系统通过速度检测环节,检测当前的转速,经信号变换、放大等环节,把反馈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计算机定时对速度信号采样,将采集后的

18、被控量进行分析、比较和处理,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运算,进行控制决策、实时输出控制量,通过计算机输出通道对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发出控制信号,使电动机的速度按要求发生变化,完成对电动机的控制任务。比较简单的电机微机控制,只要用微机控制继电器或电子开关元件使电路开通或关断就可以了。在各种机床设备及生产流水线中,现在已普遍采用带微机的可编程控制器,按一定的规律控制各类电机的动作。对于复杂的电机控制,则要用微机控制电机的电压、电流、转矩、转速、转角等等,使电机按给定的指令准确工作。通过微机控制,可使电机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传统的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各有优缺点,直流电机调速性能好,但带有机械换向器,有机械磨损及换

19、向火花等问题;交流电机,不论是异步电机还是同步电机,结构都比直流电机简单,工作也比直流电机可靠,但在频率恒定的电网上运行时,它们的速度不能方便而经济地调节。目前,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设备的数控位置伺服系统.为了提高性能,在先进的数控交流伺服系统中,已采用高速数字化处理芯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其指令执行速度达到每秒数百兆以上,且具有适合于矩阵运算的指令.1.4 电机微机控制系统的特点目前,很多电机微机控制系统都是由数字部件和模拟部件组成的混合系统,而全数字控制系统是当前的发展方向。在微机控制系统中,通常是既有模拟信号,也有数字信号;既有连续信号

20、,也有离散信号。由于计算机的CPU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信号,而且只能一次次离散地处理,所以计算机处理外界信息时总要有一个采样过程,电机微机控制系统必然是一种采样控制系统。电机采用微机控制,还具有以下特点:(1)硬件比较简单,用少量芯片就可完成很多功能,且易于通用化。(2)可以分时操作;一台微机可以起多个控制器的作用,为多个控制回路服务;也可控制多个电机,完成较多功能。(3)计算机具有记忆和判断功能,系统的控制方式由软件决定,若要改变控制规律,一般不必改变系统的硬件,只需按新的控制规律编出新的程序即可;且可在运行中随时根据不同的电机工作状态,选择最有利的系统参数、系统结构及控制策略等;使系统具有很

21、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4)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它有丰富的逻辑判断功能和大容量的存储单元,因此有可能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如采样参数辨识、优化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所提供的控制算法,以达到较高的控制质量。(5)数字量的运算不会出现模拟电路中所遇到的零点漂移问题,被控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都较易保证足够的控制精度。(6)信息处理能力强,可以完成各种数据的处理,及时给操作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指示。正因为有上述优点,电机微机控制的理论及应用发展得非常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和普及。1.5本课题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电机调速系统采用微机实现数字化控制,是电气传动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从80年代中后期起

22、,世界各大电气公司都在竞相开发数字式调速传动装置,当前直流调速已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技术水平:功率元件采用可控硅;控制板采用表面安装技术;控制方式采用电源换相、相位控制。特别是采用了微机及其他先进技术,使数字式直流调速装置具有很高的精度、优良的控制性能和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全数字化直流调速装置作为最新控制水平的传动方式更显示了强大优势。全数字化直流调速系统不断推出,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采用微机控制后,整个调速系统实现全数字化,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电机稳态运行时转速精度可达到较高水平.直流电机具有优良的调速特性,调速平滑,方便,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大,能承

23、受频繁的冲击负载,可实现频繁的无级快速起动,制动和反转;能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各种不同的特殊运行要求.由于微机具有较佳的性能价格比,所以微机在工业过程及设备控制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尽管交流调速系统发展很快,但是直流电机良好的启动、制动性能,在轧钢机、矿井卷扬机、挖掘机、海洋钻机、金属切削机床、造纸机、高层电梯等需要广泛范围内平滑调速的高性能可控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我国还没有自主的全数字化控制直流调速装置商用,国外先进的控制器价格昂贵,研究及更好的使用国外先进的控制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重大的经济价值。2 微机控制双闭环可逆直流PWM调速系统原理设计直流电动机具

24、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整,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问世以后,就出现了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的高频开关控制方式,形成了脉宽调制变换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直流PWM调速系统。直流PWM调速系统采用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全控电力晶体管GTR、MOSFET、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直流脉冲宽度(PWM)型的调速系统近年来已经发展成熟,用途越来越广泛,与晶闸管可控整流调速系统(V-M系统)相比,在很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1)主电路线路简单,需用的功率元件少;(2)开关频率高,电流容易连续,谐波少,电机损耗和发热都较小

25、;(3)低速性能好,稳速精度高,因而调速范围宽;(4)系统频带宽,快速响应性能好,动态抗扰能力强;(5)主电路元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损耗小,装置效率较高;(6)直流电源采用不可控三相整流时,电网功率因数高。2.1 系统框图整个系统上采用了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结构,如图2-1所示。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即以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作为PWM的控制电压。从闭环反馈结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是内环,按典型型系统设计;转速调节环在外面,成为外环,按典型型系统设计。为了获得良好的动、静态品质,调节器均采用PI调节器并对系统

26、进行了校正。检测部分中,采用了霍尔片式电流检测装置对电流环进行检测,转速还则是采用了测速电机进行检测,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检测效果。主电路部分采用了以GTR为可控开关元件、H桥电路为功率放大电路所构成的电路结构。控制PWM脉冲波形,通过调节这两路波形的宽度来控制H电路中对电机速度的控制。 图2-1系统结构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如上图所示,其中UPE是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变换器,其输入接三相(或单相)交流电源,输出为可控的直流电压铸。对于中、小容量系统,多采用由IGBT或P一MOSFET组成的PWM变换器;对于较大容量的系统,可采用其他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如GTO、IGCT等;对于特大容量的系统,则常用晶闸

27、管装置。根据自动控制原理,反馈控制的闭环系统是按被调量的偏差进行控制的系统,只要被调量出现偏差,它就会自动产生纠正偏差的作用。2.2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2.2.1 问题的提出由前面的分析可知,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单闭环系统难以满足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的电流或转矩。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只有电流截至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Idcr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

28、能很理想地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启动时的电流和转速波形如图2-2所示。当电流从最大值降下来以后,电机转矩也随之减小,因而加速过程必然拖长。对于像龙门刨床、可逆轧钢机那样的经常正反转运行的调速系统,尽量缩短起制动过程的时间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为此,在电机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希望充分利用电机允许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转速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低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这样的理想起动过程波形见图2-3,这时,起动电流呈方形波,而转速是呈线性增长的。这

29、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调速系统所能得到的最快的起动过程。图2-2带电流截至负反馈得单闭环调速系统启动过程图2-3理想快速启动过程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能突变,图2-3所示的理想波形只能得到近似的逼近,不能完全实现。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最快起动,关键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Idm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那么采用电流负反馈就应该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问题是希望在起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不能让它和转矩负反馈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端,到达稳定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再靠电流负反馈发挥主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做到这种

30、既存在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作用,又使它们只能分别在不同的阶段起作用呢?双闭环调速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2.2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是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联接,如图2-4所示。这就是说,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PWM调制器。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叫做内环;转速调节器在外面,叫做外环。这样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都采用PI调节器2.2.3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为了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绘出了

31、它的稳态结构图,如图2-4所示。分析静特性的关键是掌握这样的PI调节器的稳态特征。一般存在两种状况:饱和:输出达到限幅值;不饱和:输出未达到限幅值。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除非有反向的输入信号使调节器退出饱和;换句话说,饱和的调节器暂时隔断了输入和输出间的关系,相当于使调节环开环。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作用使输入偏差电压?U在稳态时总是为零。图2-4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实际上,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因此,对于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一)速调节器不饱和这时,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稳态时,它们的输入偏差电压都是零。因

32、此 和 由第一关系式可得: (21) 从而得到图2-4静特性的段。与此同时,由于ASR不饱和, ,从上述第二个关系式可知:。这就是说,段静特性从=0 (理想空载状态)一直延续到 。而一般都是大于额定电流的,这就是静特性的运行段。(二)转速调节器饱和这时,ASR输出达到限幅值,转速外环呈开环状态,转速的变化对系统不再产生影响。双闭环系统变成一个电流无静差的单闭环系统。稳态时 (22)式中,最大电流是设计者选定的,取决于电机的容许过载能力和拖动系统允许的最大加度(22)所描述的静特性是图2-5中的A-B段。这样的下垂特性只适合于n的情况。因为如果 ,则,ASR将退出饱和状态图2-5双闭环调速系统的

33、静特性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这时,转负反馈起主要调节作用。当负载电流达后,转速调节器饱和,电流调节器起主要调节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得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这就是采用了两个PI调节器分别形成内、外两个闭环的效果。这样的静特性显然比带电流至负反馈的单闭环系统静特性好。然而实际上运算放大器的开环放大系数并不是无穷大,静特性的两段实际上都略有很小的静差。2.2.4各变量的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由图2-5可以看出,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稳态工作中,当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时,各变量之间有下列关系 (23) (24) (25)上述关系表明,在稳态工作点上,转速n是由给定电压

34、决定的,ASR的输出量是由负载电流决定的,而控制电压的大小则同时取决于n和,或者说,同时取决于和。这些关系反映了PI调节器不同于P调节器的特点。比例环节的输出量总是正比于其输入量,而PI调节器则不然,其输出量的稳态值与输入无关,而是由它后面环节的需要决定的。后面需要PI调节器提供多么大的输出值,它就能提供多少,直到饱和为止。鉴于这一点,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参数计算与单闭环有静差系统完全不同,而是和无静差系统的稳态计算相似,即根据各调节器的给定与反馈值计算有关的反馈系数:转速反馈系数: (26)电流反馈系数: (27)两个给定电压的最大值和是受运算放大器的允许输入电压限制的。2.3双闭环脉宽调速

35、系统的动态性能2.3.1动态数学模型考虑到双闭环控制的结构可绘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2-6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转速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了引出电流反馈,电机的动态结构图中必须把电流显露出来。图2-6双闭环脉宽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2.3.2起动过程分析设置双闭环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获得接近于理想的起动过程,因此在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时,有必要首先探讨它的起动过程。双闭环调速系突加给定电压由静止状态起动时,转速和电流的过渡过程如图2-7所示。由于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ASR经历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个阶段,整个过渡过程也就分成三段,在图中分别以、II、II图2-7双闭

36、环脉宽调速系统起动时转速和电流波形第I阶段0是电流上升的阶段。突加给定电压后,通过两个调节器的控制作用,使、上升,当后,电动机开始转动。由于电惯性的作用,转速的增长不会很快,因而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入偏差电压数值较大,其输出很快达到限幅值,强迫电流迅速上升。当时,电流调节器的作用使不在迅速增长,标志着这一阶段的结束。在这一阶段中,ASR由不饱和很快达到饱和,而ACR一般应该不饱和以保证电流环的调节作用。第II阶段是恒流升速阶段。从电流升到开始,到转速升到给定值(即静特性上的)为止,属于恒流升速阶段,是起动过程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ASR一直是饱和的,转速环相当于是开环。系统表现为在恒值电流

37、给定作用下的电流调节系统,基本上保持电流恒定(电流可能超也可能不超调,取决于电流调节环的结构和参数),因而拖动系统的加速度恒定,转速呈线性增长(图2-7)。与此同时,电动机的反电动势E也按线性增长。对电流调节系统来说,这个反电动势是一个线性渐增的扰动量,为了克服这个扰动,和也必须基本上按线性增长,才能保持恒定。由于电流调节器ACR是PI调节器,要使它的输出量按线性增长,其输入偏差电压必须维持一定的恒值,也就是说,应略低于。此外还应指出,为了保证电流环的这种调节作用,在起动过程中电流调节器是不饱和的。第III阶段以后是转速调节阶段。在这阶段开始时,转速已经达到给定值,转速调节器的给定与反馈电压相

38、平衡,输入偏差为零,但其输出却由于积分作用还维持在限幅值,所以电机仍在最大电流下加速,必然会使转速超调。转速超调以后,ASR输入端出现负的偏差电压,使它退出饱和状态,其输出电压即ACR的给定电压立即从限幅值降下来,主电流也因而下降。但是,由于仍大于负载电流,在一段时间内,转速任继续上升。到时,转矩,则,转速n到达峰值(t=时)。此后。电动机才开始在负载的阻力下减速,与此相应,电流也出现一段小于的过程,直到稳定。在这最后的转速调节阶段内,ASR与ACR都不饱和,同时起调节作用。由于转速调节在外环,ASR处于主导地位,而ACR的作用则是力图使尽快地跟随ASR的输出量,或者说,电流内环是一个电流随动

39、子系统.2.3.3 动态性能和两个调节器的作用(一)动态跟随性能如上所述,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起动和升速过程中,能够在电流受电机过载能力约束的条件下,表现出很快的动态跟随性能。在减速过程中,由于主电路电流的不可逆性,跟随性能变差。对于电流内环来说,在设计调节器时应该强调有良好的跟随性能。(二)动态抗扰性能1抗负载扰动由图2-8动态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负载扰动作用在电流环之后,只能靠转速调节器来产生抗扰作用。因此,在突加(减)负载时,必然会引起动态速降(升)。为了减少动态速降(升),必须在设计ASR时,要求系统具有较好的抗扰性能指标。对于ACR的设计来说,只要电流环具有良好的跟随性能就可以了。2.电网

40、电压扰动和负载扰动在系统动态结构图中作用的位置不同,系统对它的动态抗扰效果也不一样。例如图2-8 a的单闭环调速系统,电网电压扰动和负载电流扰动都作用在被负反馈包围的前向通道上,仅静特性而言,系统对它们的抗扰效果是一样的。但是从动态性能上看,由于扰动作用的位置不同,还存在着及时调节上的差别。负载扰动作用在被调量n的前面。它的变化经积分后就可被转速检测出来,从而在调节器ASR上得到反映。电网电压扰动的作用点离被调量更远,它的波形先要受到电磁惯性的阻挠后影响到电枢电流,再经过机电惯性的滞后才能反映到转速上来,等到转速反馈产生调节作用,已经嫌晚。在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由于增设了电流内环(图2-8 b)

41、,这个问题便大有好转。由于电网电压扰动被包围在电流环之内,当电压波动时,可以通过电流反馈得到及时的调节,不必等到影响到转速后,才在系统中起作用。因此,在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由电网电压波动引起的动态速降会比单闭环系统中小得多。图2-8脉宽调速系统的动态抗扰性能a)单闭环脉宽调速系统b)双闭环脉宽调速系统(三)两个调节器的作用1.转速调节器的作用(1)使转速n跟随给定电压变化,稳态无静差。(2)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3)其输出限幅值决定允许的最大电流。2.电流调节器的作用(1)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2)起动时保证获得允许的最大电流。(3)在转速调节过程中,使电流跟随其给定电压变化。(4)

42、当电机过载甚至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从而起到快速的安全饱和作用。如果故障消失,系统能够自动恢复正常。2.4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我们现在采用一般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具体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由工程设计法可知,设计多环控制系统的一般原则是:从内环开始,一环一环逐步向外扩展。在这里,先从电流环入手,首先设计好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2.4.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图2-9电流环的动态简化结构图由双闭环系统动态结构图可看出外环通过反电动势E对内环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实际系统中处于外环的系统机电时间常数比内环的时间常数大得多,机

43、构经ACR对内环效正后其输出量的动态过程变化很快,而反电动势E的变化过程E(t)相对来说是缓慢的。反电动势对电流环来说只是一个变化缓慢的扰动作用,在电流调节器的调节过程中可以近似地认为E基本不变。因此在设计电流环时可以简化计算略去反电动势E对内环地影响,将电流闭环的动态结构简化为单位负反馈形式并将脉宽调制器和PWM变换器的滞后时间T与电流反馈滤波时间两个小的时间常数所对应的两个小惯性合并为一个小惯性时间环节,即,于是得到如图2-9的电流简化动态结构图。电流环即可设计成典型I型系统也可设计成典型II型系统,一方面取决于对电流环的动态要求,并且典型I系统的跟随性能优于抗扰性,而典型II型系统的抗扰

44、性优于跟随性。电流环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保持电枢电流动态过程中不超过允许值,因而在突加控制作用时不希望有超调,或者超调量越小越好。从这个观点出发,应该把电流环效正成典型I系统。另一方面电流环还有对电网电压波动及时调节的作用,为了提高其抗扰性能,有希望把电流环效正成典型II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当控制对象的两个时间常数之比时,典型I系统的抗扰恢复时间还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效正成典型I型系统,显然采用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 (28)电流调节器的参数包括和,为了让调节器零点对消掉控制对象的大时间常数极点,取=。按二阶最佳系统效正,在一般情况下,希望超调量%5%时,查表得阻尼比=0.7070,=0.5

45、,因此 (29)2.4.2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由自动控制基本理论推导可得,电流环不论是典型I型花或是典型II型化在一定的近似条件下都可以等效为一个惯性环节,写成通式为: (210)若典型I型化且=0.707,=0.5,则a=2。若典型II型化h=5,m=0.1.则a=。由上式画出转速闭环的动态结构图,将它简化为单位负反馈形式并将两个小惯性合并为一个小惯性,即将转速给定及转速反馈的滤波时间常数与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合并为转速环小惯性时间常数.由于要求转速对负载扰动无静差,则在ASR中必须含有积分环节,取ASR为PI调节器,因此转速环必然按典型II型系统设计。若只考虑给定信号的作用则得到简化的转速环的动态结构图如图2-10所示,这里有 (211)图2-10转速调节闭环等效动态结构图可见,上图已具备典型II型系统的标准形式,ASR调节器的参数按以下各式计算即可 (212) (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